中文部分
1. 張隆獻(1991),「台灣地區航海運輸之能源消耗分析」,航運季刊,1-15頁。
2. 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1999),「運輸部門能源消費調查研究」,經濟部能委會委託辦理。
3. 鄭瓊雯(1999),「運輸部門能源效率指標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4. 盧昭輝等(1999),「機車污染排放總量推估模式建立及排放量計算」,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委託國立中興大學機械系所辦理
5.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9),「第三期台灣地區整體運輸系統規劃-整體運輸系統供需預測與分析」,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合作辦理。
6. 傅瑜琮(1999),「交通運輸部門之二氧化碳減量可行性策略分析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7.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2001),「車輛耗能效率提升研究計畫」,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委託辦理。
8. 亞聯工程顧問公司(2001),「台北都會區整體運輸規劃基本資料之調查與驗校(二)」,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委託辦理。
9.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所(2001),「台北市垃圾車使用生質柴油測試計劃」,美國黃豆協會。
10. 施念青(2002),「公路運輸部門能源消費與Sox、NOx、CO2排放特性分析」,國立台灣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1. 蕭再安(2003),「建立運輸部門車輛耗能預測與評估模式」,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委託辦理。
12. 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2003),「運輸部門能源需求預測之研究」,經濟部能委會委託辦理。
13. 張家明(2004),「具政策分析功能之旅客運輸能源需求模式」,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碩士論文。14. 侯建文(2004),「因應高鐵通車民航事業之輔導與發展分析」,因應高鐵通車國內旅客運輸之衝擊與轉型策略研討會之文章。
15. 中興工程顧問公司(2004),「東部鐵路快速化之研究規劃-第一冊,東部鐵、公路運輸及整體開發之競合分析」,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東部工程處。
16. 黃運貴(2005),「運輸部門能源消費量及節能措施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博士論文。17. 蕭再安(2005),「全國能源會議-京都議定書生效後運輸部門因應策略」,經濟部能源局。
18. 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06),「運輸部門能源節約及溫室氣體減量潛力評估及因應策略規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19. 環境保護署(2006),「台灣地區空氣污染物排放推估手冊 TEDS6.1」。
20.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7),「國家永續發展之城際運輸系統需求模式研究(3/4)」,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合作辦理。
21. 吳懿哲(2007),「公路運輸部門能源需求預測模式與二氧化碳減量策略評估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碩士論文。22. 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07),「運輸部門能源與溫室氣體資料之建傋予盤查機制之建立(1/3)-探討運輸部門政策對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影響」,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23. 交通部統計處(2006、2007),「交通統計要覽及交通統計月報」。
24. 車輛耗能網站,http://auto.itri.org.tw/research/mode.html。
25.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8),「國家永續發展之城際運輸系統需求模式研究(4/4)」,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合作辦理。
26. 曾琬婷(2008),「高鐵通車後其他運具經營策略改變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碩士論文初稿。
27. 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http://www.rdec.taipei.gov.tw/。
英文部分
28. Zachariadis,T.and Kouvaritakis,N.(2003)”Long-term outlook of energy user and CO2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Energy policy,Vol.31,pp.759-773.
29. Szwarcfiter,L.,Mendes,F.E.and Rovere,E.L.L.(2005),”Enhancing the effects of the Brazilian program to reduce atmospheric pollutant emissions from vehicle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Vol.10,pp153-160.
30. He,K.,Huo,H.,Zhang,Q.,He,D.,An,F.,Wang,M.and Walsh,M.p.(2005),”Oil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 in China’s road transport: current status, future tend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Energy policy,Vol.33,pp.1499-1507.
31. B.Johansson(1995),”Strategies for Reducing Emission of Air Pollutants from The Swedish Transportation Sector”,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Vol.29A,pp371-385.
32. J.M.DeCicco(1995),”Projected Fuel Savings and Emissions Reductions From Light-vehicle Fuel Economy Standard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Vol.29A,pp205-228.
33. L.Michaelis and O.Davidson(1996),”GHG mitigation in the transport sector”,Energy Policy , Vol.24,pp969-984.
34. Toshihiko Nakata(2003),” Energy modeling on cleaner vehicles for reducing CO2 emissions in Japa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Vol.11,pp389–396.
35. Manzini,M. and Lilliu,C.M.(2002),Transport Projections in OECD Regions,IEA.
36. Sudhakar Yedla, Ram M. Shrestha(2003),” Multi-criteria approach for the selection of alternative options for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transport system in Delhi”,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Vol.37 ,pp717–729.
37. K.G. DULEEP(2007),” FUEL ECONOMY OF HEAVY-DUTY TRUCKS IN THE U.S.A.”, EEA-I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