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2007,「番社坑溪、碼崙等集水區整體治理調查規劃報告」。
2. 洪如江,1999,坡地災害防治。
3.潘國樑,1999,山坡地永續利用,詹氏書局。
4.廖日昇,1999,岩土工程要義-山崩與地陷,科技圖書公司第六章,第182頁-205頁。
5.謝正倫,2002,山崩與土石流專題-921震後災區土石流二次災害防治之研究,http://email.ncku.edu.tw/~wm50190/ncku/196/b/b1,htm。
6. 李國忠,1996,賀伯颱風災情與山坡地利用,從賀伯風風災害探討公共工程之規劃研討會,第68頁第74頁。。
7.洪如江,1996,賀伯颱風、新中橫公路與坍方及土石流實害,地工技術雜誌第57期,第25-30頁。8. 林銘郎 鄭富書 吳俊傑,1996,新中橫沿線天然災害及成因分析,地工技術雜誌第57期,第31~44頁。9.陳禮仁 ,1990,"台灣治山防洪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科學月刊,21卷6期,第446-449頁。10.行政院公共山程委員會,2006「台灣地區山區道路規劃設計參考手冊」,第4-5頁~4-7頁。
11. 李錫堤、林銘郎、陳哲俊,1996,陳有蘭溪流域賀伯颱風災害評估,http://www.earth.ce.ntu.edu.tw/%A4s%B1Y%B1%D 0%AB%C7/chenyola/cylan.htm,
12.台北市政府建設局及中華水土保持學會,1995,台北市水土保持手冊。
13.楊佳勳,2001,地震對控制邊坡破壞之內在因子的影響的研究,碩土論文,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
14.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fice , 1991, “Geotechnical Manual for Slopes, “ The Government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15.余德全,2002,台灣南部地區剩餘土拌合之控制性低強度材料於回填工程應用之探討,碩土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16.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6,台灣地區山區道路規劃設計參考手冊。
17.張徽正1980;王鑫、李光中,1998,天然災害敏感地區:地質災害敏感地,http..//gisapsrv01.cpami.gov.tw/fcu-gis/new/i4/2-6.htm。
18.詹錢登,2000,土石流概論,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 吳正雄,1990,植生根力與坡面穩定關係之研究,博土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研究。
20. 廖瑞堂,2002,地錨在台灣地區之邊坡穩定發展沿革及適用性探討,地工技術誌第94期。
21.交通部,2003,公路養護手冊。
22.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2006,公路養護比賽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