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書籍:
01. 王肖卿,載貨證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1月4版1刷。
02. 邢海寶,海商提單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1版。
03. 林群弼,海商法論,三民書局,2005年9月2版。
04. 林光、張志清,航業經營與管理,自版印行,2002年9月2版。
05. 柯澤東,最新海商法貨物運送責任篇,自版印行,2001年。
06. 柯澤東,海商法修訂新論,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11月。
07. 施文森,保險法總論,三民書局,1994年增訂版。
08. 施智謀,海商法專題研究,自版印行,1990年3版。
09. 施智謀,海商法,自版印行,1979年10月初版,頁203。
10. 陳沖主編,2000年版國貿條規,國際商會中華民國總會印行,2000年1月初版。
11. 陳安,國際海事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12. 陳線民、何其榮,中國海商法,海洋出版社,1998年9月2版。
13. 張新平,海商法專題研究,月旦出版公司,1995年2月。
14. 粱宇賢,海商法論,三民書局,1991年8月3版。
15. 梁宇賢,海商法精義,自版印行,1999年9月新版。
16. 粱宇賢等合著,兩岸海商法比較導讀,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12月初版。
17. 黃清政,國際貿易實務,自版印行,2000年8月4版。
18. 黃立,民法債編總論,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11月。
19. 曾國雄、張志清、鍾政棋,載貨證券,航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8月2版。
20. 曾國雄、張志清,海商法,自版印行,2000年7月1版。
21. 邱展發,海運索賠實務,長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發行,2000年5 月再版修訂。
22.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篇通則(上),自版印行,2000年9月1版。
23. 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中),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初版。
24. 楊仁壽,載貨證券,自版印行,2000年6月。
25. 楊仁壽,海上貨物索賠,自版印行,2000年8月2版。
26. 楊仁壽,最新海商法論,自版印行,2005年7月。
27. 楊仁壽,海牙威士比規則,自版印行,2000年9月。
28. 楊仁壽,漢堡規則,自版印行,1990年12月。
29. 楊仁壽,海商法修正評釋,自版印行,1997年12月。
30. 劉宗榮,海商法,自版印行,1996年4月初版。
31. 鄭玉波,民法債篇各論下冊,三民書局,1998年8月17版。
貳、外文資料:
01. William Tetley, Marine Cargo Claims, 3th, Les Editions Yvon
BlaisInc.,1977.
02. William Tetley著、張永堅等譯,海上貨損索賠,大連海事大學
出版社,1993年。
03. C.B. Thompson , Surveying Marine Damage, Witherby & Co. Ltd, 1994.
04. Raoul Colinvaux, Carver's Carriage by Sea, Volume 2,13th
edition, Stevens & Sons,1982.
05. Andrew Johnson, The Hamburg Rules, Lloyd's of London Press
Ltd., 2nd edition, 1995.
06. John Richardson, A guide to the Hague and Hague-Visby rules,
Lloyd's of London Press Ltd., 3rd edition, 1994.
07. Martin Dockray, Cases and Materials on the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Great Britain Publishing, 2nd edition, 1998.
參、中文期刊:
01. Smooth Bay,談「國際物流業」的責任限制,航貿周刊,第5期,2007年。
02. Smooth Bay,「西瓜一斤值多少?」──談貨損索賠之損害賠償範圍,航貿週刊,第25期,2006 年。
03. 王新立,航運法律案件探討-FOB貿易條件術語下託運人的識別
中國航務周刊,第649期。
04. 吳昭瑩,免責事由、單位責任及載貨證券不知條款,法令月刊,
第45卷11期。
05. 柯澤東,我國新海商法「貨物運送人責任制度」,萬國法律, 第106期,1999年。
06. 柯澤東,海商法演進之回顧與前瞻-邁入新世紀國際同化之理想與困境(續前期),萬國法律,第111期,2000年4月。07. 柯澤東,海商法演進之回顧與前瞻-邁入新世紀國際同化之理想與困境,萬國法律,第106期,1999年12月。08. 施文、伍戴陽,海事賠償責任限制的幾個問題,法學研究,1994
年4月第92期。
09. 施智謀,論海上運送人之單位限制責任,法律評論,第56卷第4
期,1990年4月。
10. 施智謀,從英美實務論海牙規則中運送人責任之實現,法令月
刊,第40卷第6期,1988年6月。
11. 崔延紘、陳岳宏,載貨證券電子化之探討,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第
二屆航運科技學術研討會2001年6月。
12. 曾國雄、于惠蓉、曾文瑞,國際物流業責任之探討,2004年兩
岸航運與物流的新觀念,中華航運學會出版。
13. 楊仁壽,海運承攬運送業之羽毛,航貿周刊,第26期,2002年。
14. 楊仁壽,海運承攬運送業之法律性質,航貿周刊,第24期,2002
年。
15. 楊仁壽,損害通知書及不為通知之推定,航貿周刊,第20期,2002
年。
16. 楊仁壽,受領權利人受領貨物時之通知,航貿周刊,第22期,2002
年。
17. 楊仁壽,仲裁人在The Rafaela S一案之仲裁判斷,航貿周刊, 第
32期,2007年。
18. 楊仁壽,類似權利證券之內涵,航貿周刊,第31期,2007年。
19. 楊仁壽,記名式載貨證券之移轉性質,航貿周刊,第33期,2007
年。
20. 楊仁壽,海運單持有人對運送人提起訴訟之權源,航貿周刊,第21期,2003年。
21. 楊仁壽,喜馬拉雅條款之存在價值,航貿周刊,第46期,2002年。
22. 楊仁壽,貨物良好堆存之證明,航貿週刊,第16期,2005年。
23. 楊仁壽,貨物毀損滅失之舉證責任,航貿週刊,第6期,2004年。
24. 楊仁壽,海商法公平之機會,航貿週刊,第13期,2004年。
25. 楊仁壽,運送人之損害賠償範圍,航貿週刊,第17期,2004年。
26. 楊仁壽,損害賠償額之計算,航貿週刊,第15期,2004年。
27. 楊仁壽,the Vallescura Rule原則之適用,航貿週刊,第16期,2006年。
28. 楊仁壽,遲到所生非物質上之損害應否賠償?,航貿週刊,第10期,2006年。
29. 楊仁壽,遲到與間接損失,航貿週刊,第18期,2006年。
30. 楊仁壽,論海牙規則對我國海商法之影響,法令月刊,第35卷第6期,1984年6月。
31. 楊仁壽,單位責任限制之「件數」,航貿週刊,第6期,2006年。
32. 楊仁壽,貨櫃運送有關法律問題之解決途徑,法令月刊,第37卷第7期。33. 楊仁壽,補償狀之立法例,航貿周刊,第42期,2005年。
34. 楊仁壽,補償狀之合法性,航貿周刊,2005年第41期。
35. 廉芳芝,海上貨物運送人責任之研究(上),法學叢刊,第40卷3期,1995年7月。36. 賴正聲,海上運送人之認定,航貿周刊,第12期,2006年。
37. 賴正聲,海上運送人之履行輔助人侵權行為責任(上),航貿周刊,第14期,2006年。
38. 賴正聲,海上運送人之履行輔助人侵權行為責任(下),航貿周刊,第15期,2006年。
39. 賴阿蕊、吳培基,電子載貨證券之電子簽章及收訊通知分析,運輸學刊第14卷。40. 賴克林,聯合國國際貿易法─電子商務示範法與電子載貨證券規則立法走向(上),航貿周刊,第30期,2004年。
41. 薛平山,漢堡規則之背景及精神,法學叢刊,第27卷第2期,1982年6月。42. 羅俊瑋,論載貨證券(上),航貿周刊,第46期,2006年。
43. 羅俊瑋,海上貨物運送交付貨物之方式(下),航貿周刊,第1期,
2006年。
肆、學位論文:
01. 陳彥樺,載貨證券保留條款效力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
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02. 許勻睿,論載貨證券之移轉特性對其流通性之影響,國立臺灣大
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03. 陳彥樺,海上貨物運送貨損求償舉證責任分配之研究,國立臺灣
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04. 許聖之,海上保險被保險人行使權利之法理依據-以貨損理賠為
中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05. 王世豪,兩岸海上貨損理賠與保險公證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
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06. 賴克林,電子商務與電子載貨證券法律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海
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07. 何德超,兩岸海商法貨物運送法制與理論之比較研究,國立東華
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08. 陳金池,海上貨物運送遲延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12月。
09. 沈志修,海事損害賠償之舉證責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
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