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 王大明、呂江泉(2003). 台北海洋館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九十二學年度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學報,47-66。2. 台南市政府(2007). 安平港歷史風貌園區水上觀光計畫可行性評估案。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
3. 台南市政府主計室(2007). 台南市統計要覽,467頁。
4. 台南市政府交通局(2006). 「槃瓠再開天,健康新台灣」2006台灣燈會效益評估。南台科技大學休閒管理學系,113頁。
5. 林倩琪(2006). 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碩士論文,87頁。6. 林憬(2003). 運用LISREL模式探討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107頁。7. 林樹旺、黃宗成、盧龍泉(2002). 高爾夫球友參與動機、體驗與滿意度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4(1):79-91。8. 林慧瑜(2006). 墾丁淡季海域遊憩參與者遊憩動機與體驗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114頁。9. 林晏州、陳惠美、顏家芝(1998). 高雄都會公園遊客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1(4):59-71。10. 朱佩瑩(2003). 遊客從事鄉野觀光之動機、期望與滿意度研究-以新竹縣為例。私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166頁。
11. 余幸娟(2000). 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南鯤鯓代天府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108頁。
12. 呂江泉、鄭天明(2002). 淡水漁人碼頭遊客遊憩動機與體驗之研究。九十一學年度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學報,57-88。13. 呂長賜(2006). 集集地區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91頁。14. 李沛慶(1994). 金門觀光客旅遊動機及其滿意度之研究。商學學報,3:17-47。
15. 李明儒、陳元陽、陳宏斌(2003). 澎湖冬季遊客旅遊型態與滿意度之研究。澎技學報,7:23-46。16. 吳忠宏、黃宗成、邱廷亮(2004). 玉山國家公園遊客旅遊動機、期望、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14(2):23-41。17. 吳忠宏、江宜珍(2003).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民眾參觀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科技博物,7(1):35-59。18. 吳明隆(2006). 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五南出版社,台灣,976頁。
19. 邱皓政(2005). 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處理。雙葉,台北,528頁。
20. 邱博賢(2003). 觀光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間關聯之研究-以宜蘭地區四大休閒農場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123頁。21. 周文樹(2003). 台南縣尖山埤水庫風景區遊客滿意度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89頁。22. 侯錦雄、姚靜婉(1997) . 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7。23. 侯錦雄(1990). 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關係之研究。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博士論文,138頁。24. 梁志隆(2000). 台北大眾捷運系統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107頁。25. 郭文德(2003). 月眉育樂世界馬拉灣水上樂園遊客滿意度之調查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64頁。26. 陳俊男(2004). 七股鹽場鹽山遊客之遊憩動機、遊憩環境體驗與遊憩滿意度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05頁。27. 陳昭明(1981). 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
臺灣大學森林學系森林遊憩研究室,台北,198頁。
28. 陳福祥(2007). 古蹟旅遊體驗品質、知覺價值、滿意度與遊行行為意圖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私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52頁。29. 黃錦照(2002). 田中森林公園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15頁。30. 黃宗成、沈進成、翁廷碩、戴宜臻(2002). 雪域明珠-西藏: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旅遊管理研究,2(1):23-42。31. 黃祺惠(2005). 水庫風景區遊客遊憩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以烏山頭水庫風景區為例。立德管理學院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2頁。32. 黃俊英(2000). 多變量分析(第七版)。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台北,337頁。
33. 楊文燦、鄭琦玉(1995). 遊憩衝擊認知及其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8(2):109-132。34. 鄭天明、王大明、黃聲威(2002). 遊客對休閒漁港遊憩滿意度之研究-以桃園竹圍漁港為例。九十學年度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學報:49-78。35. 廖明豐(2003). 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37頁。36. 蔡伯勳(1986). 遊憩需求與滿意度分析之研究-以獅頭山風景遊憩區實例調查。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31頁。37. 謝淑芬(1994). 觀光心理學。五南出版社,台北,288頁。
38. 羅鳳恩•顏忠忍•莊書倩•林建民•廖靜如(2002). 台中縣外埔鄉中原子雲禪寺宗教觀剛紡客參訪經驗之探討。朝陽學報,8(2):19-38。
二、英文文獻
1. Baker, D. A. and J. L. Crompton (2000). Quality, Satisfaction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3):785-804.
2. Cai, L. A.and T. E. Combrink (2000). Japanese female travelers-A unipue outbound market,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n Research, 5(1): 16-24
3.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sumer Effort, Expectations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 244-249.
4. Crandall, R.(1980). Motivations for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45-54.
5. Gay, L. R.(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Macmillan, 645pp.
6. Gitelson, R. J. and K. L. Kerstetter (199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benefits sought and subsequent vacation behavior: A case study.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3(3): 24-29.
7. Howard, J. A. and N. J. Sheth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John and Sons Wiley, New York, 27-28.
8. McIntosh, R. W., C. R. Goeldner and J. R. Ritchie (1990).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6th ed.).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pp. 3-10.
9. Oliver, R. L.(1980).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7(3): 460-469.
10. Parasuraman, A., V.A. Zeithaml, and L. L. Berry(1994). Reassessment of expectations as a comparison standard in 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58: 111-123.
11. Schreyer, R. S. and J. W. Roggenbuck(1978). 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ce exception on crowding perceptions and social-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ies. Leisure Science, 1(4): 373-394.
12. Scott, D. (1994). A comparison of visitors' motivations to attend three urban festivals. Festival Management Event Tourism, 3(3): 121-128.
13. Swarbrooke, J. and S. Horner(1999). Consumer behavior in tourism. Woburn:Butterworth-Heinemann, 453pp.
14. Woodside, A. G. and S. Lysonski(1990). A General Model of Traveler Destination Choic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7:432-448.
三、網站部份:
1.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網站。8 May.2008.Available.
http://anping.tncg.gov.tw/home.jsp
2. 交通部統計處(2007). 我國觀光旅遊市場統計分析。政府文獻資訊網.8 May, 2008.
http://twinfo.ncl.edu.tw/tiqry/hypage.cgi?HYPAGE=search/search_res.hpg&dtd_id=1&g=1&d=bcdeddabdddd8fd8fdabdbcdccdabdabdabdabdccdabdedd&SID=230991209048946
3. 交通部統計處(2007). 國人國內旅遊與來臺旅客旅遊統計分析。政府文獻資訊網.8 May, 2008.
http://twinfo.ncl.edu.tw/tiqry/hypage.cgi?HYPAGE=search/search_res.hpg&dtd_id=1&g=1&d=abdeddabddddccd69dabdabdbcdabdabdabdabdbcdabdedd&SID=230991209048946
4. 漁業署(2006). 民國95年漁業年報。8 May, 2008.
http://www.fa.gov.tw/chn/statistics_price/year_book/2006yb.php
5. 交通部觀光局(2002). 觀光客倍增計畫。8 May,2008.
http://admin.taiwan.net.tw/auser/b/doublep/觀光客倍增計畫.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