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192.92.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8 07:39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陳菀菁
研究生(外文):
Chen,Wanj-jing
論文名稱:
幼兒電視節目製作理念與主持人形象探討:以『YOYO晚點名』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The production ideas of 『YOYO night call』and the conducting plans of hosts’ images
指導教授:
林佳蓉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學前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1
中文關鍵詞:
幼兒電視節目
、
幼兒電視節目主持人形象
、
製作理念
外文關鍵詞:
Kids’ TV program
、
Host’s image of kids TV program
、
Production ideas
相關次數:
被引用:
5
點閱:1101
評分:
下載:187
書目收藏:7
本研究以國內第一個自製幼兒律動電視節目『YOYO晚點名』為研究對象,目的在瞭解節目製作理念及其節目主持人形象,進一步探討幼兒收看節目歷程與理解及喜歡主持人的原因。本研究採質的研究方法,透過觀察、半結構式訪談等方式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YOYO晚點名』節目內容受到製作人的理念、製作經費、商業目的、隱含的意義所影響,其中「經費」為最大的限制。
二、主持人的形象以顏色為重要特徵,主持人具示範、楷模作用,主持人需具備多元能力並能夠適應鏡頭,對幼兒的觀點、個人經驗影響了主持人與幼兒的互動模式。
三、幼兒收看『YOYO晚點名』之注意力與收視習慣有關,對節目的理解也因幼兒年齡、收視習慣而不同,重視主持人所屬顏色、名字,認為配件亦相同。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相關單位提出建議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The 『YOYO night call』is the first self-produced kids’ rhythm TV program of Taiwan. The researcher selected it as the subject to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ideas of 『YOYO night call』and the conducting plans of hosts’ images. This study also explored the perceiving process of kids while watching this program and tried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why kids like the hosts. This study adopted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to analyze varieties dates through 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were described as below:
1. Among the producer’s producing ideas and reasons, budgets and commercial considerations played significant roles on the 『YOYO night call』 TV program。 Among them, the issue of the budge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2. The colors belong to the host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image of the hosts. The hosts in the 『YOYO night call』were considered as the role models of the kids. So, they were asked to act consistently behind the scene. Moreover, the hosts of the 『YOYO night call』 were requested to perform naturally in front of the scene while camera on. In addition, their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have impact on the way they treated to kids and interactions.
3. Kids interpreted differently the content of 『YOYO night call』 by their age and viewing behaviors. In addition, Kids perceived that the host’s represented colors and their names must match their dressing way.
At the end of this research,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ere also made.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兒童與電視..............................................11
第二節 幼兒認知發展與角色認同..................................22
第三節 從電視節目的特性談其對幼兒的傳播效果....................26
第四節 幼兒節目製作............................................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35
第二節 研究設計................................................35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38
第四節 研究者的角色............................................4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0
第四章 發現與討論..................................................55
第一節 YOYO晚點名節目製作理念..................................55
第二節 主持人形象..............................................70
第三節 幼兒如何看『YOYO晚點名』...............................89
第四節 研究者的角色...........................................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5
第一節 結論...................................................105
第二節 建議...................................................107
參考文獻..........................................................111
中文部分......................................................111
英文部分......................................................114
附錄..............................................................117
附錄一:進入攝影棚公文.........................................117
附錄二:製作人訪談大綱.........................................118
附錄三:主持人訪談大綱.........................................119
附錄四:訪談劉志文先生紀錄....................................121
附錄五:訪談水蜜桃姊姊紀錄....................................132
附錄六:訪談西瓜哥哥紀錄......................................149
附錄七:訪談香蕉哥哥紀錄......................................163
表次
表2-1 閱聽行為研究整理表.......................................14
表2-2 電視暴力研究整理表.......................................17
表2-3 節目內容的理解與注意力研究整理表.........................18
表2-4 性別議題研究整理表.......................................19
表2-5 探討兒童頻道與兒童節目研究整理表.........................20
表3-1 『YOYO晚點名』節目紀錄表...............................42
表3-2 節目架構表...............................................43
表3-3 訪談幼兒基本資料.........................................47
表3-4 研究工作日期紀要.........................................48
表3-5 2007年11月16日節目內容轉譯.............................50
表3-6 節目內容轉譯符號表.......................................51
表3-7 幼兒收看紀錄表...........................................53
表3-8 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與研究工具對應表.......................54
表4-1 主持人被介紹詞...........................................70
表4-2 YOYO家族個人特色紀錄...................................85
圖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35
圖4-1 節目片頭.................................................55
圖4-2 開場白...................................................56
圖4-3 香蕉哥哥肚子痛...........................................56
圖4-4 水蜜桃姊姊想到一首歌.....................................56
圖4-5 一起來唱叫叫叫...........................................56
圖4-6 律動.....................................................56
圖4-7 西瓜哥哥.................................................56
圖4-8 鳳梨哥哥.................................................57
圖4-9 ㄚ嗚.....................................................57
圖4-10 蝴蝶姊姊.................................................57
圖4-11 寶寶連連看片頭...........................................57
圖4-12 什麼動物有漂亮的斑點呢?.................................57
圖4-13 一邊數一邊連.............................................57
圖4-14 完成了...................................................57
圖4-15 兩隻瓢蟲像相撲選手.......................................57
圖4-16 爸爸媽媽咪呀片頭.........................................58
圖4-17 爸爸媽媽.................................................58
圖4-18 長大後學爸爸.............................................58
圖4-19 安全小偵探片頭...........................................58
圖4-20 家中有許多危險...........................................58
圖4-21 是洗手台嗎?.............................................58
圖4-22 危險躲在哪裡呢?.........................................58
圖4-23 熱水器不能安裝室內.......................................58
圖4-24 危險都變走...............................................58
圖4-25 安全小偵探,成功!.......................................58
圖4-26 進廣告...................................................59
圖4-27 片頭.....................................................59
圖4-28 香蕉哥哥謝謝水蜜桃姊姊的幫忙.............................59
圖4-29 這是什麼聲音?...........................................60
圖4-30 一邊數一邊連.............................................60
圖4-31 趕快去倒垃圾.............................................60
圖4-32 阿媽買魚片頭.............................................60
圖4-33 幼兒當觀眾...............................................60
圖4-34 MV中的角色..............................................60
圖4-35 這是家中的客廳...........................................60
圖4-36 那個是危險...............................................60
圖4-37 電池是危險的.............................................60
圖4-38 電池可能會爆炸...........................................60
圖4-39 電池要放在抽屜裡.........................................60
圖4-40 安全小偵探,成功.........................................60
圖4-41 寶寶晚安片頭.............................................61
圖4-42 爸爸與兒子...............................................61
圖4-43 媽媽與女兒...............................................61
圖4-44 一家人...................................................61
圖4-45 一起搭摩天輪.............................................61
圖4-46 媽媽幫小孩縫衣服.........................................61
圖4-47 香蕉哥哥又餓了...........................................61
圖4-48 晚安.....................................................61
圖4-49 片尾.....................................................61
一、中文部分
田耐青(2001)。「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4,1-34。
東森YOYOTV(2008)。YOYO星勢力。2008年1月15日,取自http://bloguide.ettoday.com/yoyo-09/
行政院新聞局(2005)。「行政院新聞局民國94年有線電視收視行為及滿意度調查研究」專題研究調查報告。
任凱、陳仙子譯(2006)。兒童發展心理學。台北市:學富文化。
李嘉梅(2003)。學齡前兒童媒體識讀教育之初探-台北市幼稚園兒童電視觀看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李怡慧(2003)。台灣本土幼教電視頻道節目內容及時段編排對幼兒收視與模仿行為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秀美(2001)。我們在玩蹺蹺板-電視兒童節目實務與理論。台北市:三民。
李秀美(1999)。兒童電視素養對暴力訊息解讀的影響-一個基模取向的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45,3-14。
李秀美(1993)。兒童「看」電視-看什麼?怎麼看?教學科技與媒體,7,12-22。
李秀美(1996)。幼兒電視節目理解測試的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30,33-42。
沈文婷(1996)。幼兒扮演遊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東森電視網(2006)。東森新聞大世紀。2006年12 月20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ettv2003/07/index7-4.htm
周芊、吳知賢、沈文英編著(2004)。媒介與兒童。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兒童福利聯盟(2006)。2005年台灣地區兒童傳播權調查報告。台北市:兒童福利聯盟。
吳翠珍﹙1996﹚。媒體教育中的電視素養。新聞學研究,53,39-60。
吳翠珍(1998)。兒童收看電視卡通行為研究:兼論媒體素養。理論與政策,9,145-164。
吳翠珍(1995)。國內自製電視節目內容呈現方式與學習效果研究報告。台北市: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吳知賢(1988)。不同類型國民小學兒童對兒童電視節目內容評價及收視習慣之分析。台南市:文山書局。
吳知賢(2000)。國小兒童判斷電視內容真實性的分析研究。視聽教育,41(24),1-13
吳知賢(1997)。電視卡通影片中兩性知識與暴力內容分析及兒童如何解讀之研究。台北市:電視文化總會電研會。
吳翠珍(1996)。學齡前兒童對兒童電視節目的注意力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30,11-23。
侯志欽(1993)。教育電視節目的發展與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7,39-43。
翁秀琪(1993)。閱聽人研究的新趨勢-收訊分析的理論與方法。新聞學研究,47,1-15。
翁秀琪(1992)。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市:三民。
莊美珍(2005)。卡通情節對學齡前兒童遊戲行為的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毓容 (2001)。2000年臺灣地區3∼18歲閱聽眾廣電媒體使用行為大調查。廣電人。82,24-29。
陳怡樺(2004)。卸下書包開電視 學生標準動作。2006年12月15日,取自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4/12/31/04C12301/
陳儀潔(2006)。從生態觀點看建立學習型家庭的優勢。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5,2007年3月15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5/index.htm
陳李綢(1992)。認知發展與輔導。台北市:心理。
陳惠汝(2007)。《水果冰淇淋》節目之幼兒圖像與製作理念。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慧芝(譯)(2001)。Diane,E. P.、Sally,W.O.& Ruth, D. F.著。人類發展──兒童心理學(Human Development)。台北市:桂冠。
張宏源、蔡念中(2005)。媒體識讀-從認識媒體產業、媒體教育,到解讀媒體文本。台北市:亞太。
張杏如(1987)。我國兒童電視節目現況之評估及未來製作方向之研究。台北市:信誼基金會學前兒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行政院新聞局委託研究)。
葉美怡(2006)。電視卡通主角呈現價值之內容分析。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慧真(譯)(1994)。Diane,E. P. & Sally,W.O.著。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台北市:桂冠。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辭典(2007)。2007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dict/
簡佩瑋(2002)。臺灣本土幼教頻道節目規劃策略之初探-以東森幼幼台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澄豐國際媒體小組(2003)。兒童媒體接觸率調查。廣告雜誌,149,51-53。
楊意菁、陳芸芸(譯)(1999)。Lawrence, G.、Ellen, W.& Charles, D. W.著。媒體原理與塑造(MediaMaking: Mass Media in a Popular Culture)。台北市:韋伯文化。
楊雅婷(譯)(2003)。D. Buckingham著。童年之死-在電子媒體時代下長大的兒童(After the Death of Childhood: Growing up in the Age of Electronic Media)。台北市:巨流。
楊佩真(2004)。尋訪童語的秘密花園--幼兒同儕私下言談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
賴國洲主編(民86)。國內兒童節目類型及內容分析研究。台北市: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黃漢淮(2003)。兒童頻道收視行為與節目規劃管理分析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學童收看迪士尼頻道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黃伊瑩(2004)。幼兒媒體素養教學之研究---以解構性別刻板印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
劉麗雪(2005)。日本電視卡通暴力內容對學童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學童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玲津(2004)。電視幼兒節目中偶的運用分析與幼兒對偶的知覺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蕭昭君(譯)(1994)。N. Postman著。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台北市:遠流。
羅雅芬(譯)(2003)。U. Goswami著。兒童認知(Cognition in children. )。台北市:心理。
盧美貴(1988)。幼兒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幼兒扮演遊戲之研究
2.
學齡前兒童媒體識讀教育之初探-台北市幼稚園兒童電視觀看行為之研究
3.
日本電視卡通暴力內容對學童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學童為例
4.
兒童頻道收視行為與節目規劃管理分析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學童收看迪士尼頻道為例
5.
幼兒媒體素養教學之研究---以解構性別刻板印象為例
6.
電視幼兒節目中偶的運用分析與幼兒對偶的知覺之研究
7.
台灣本土幼教電視頻道節目內容及時段編排對幼兒收視與模仿行為之研究
8.
卡通情節對學齡前兒童遊戲行為的影響
9.
幼兒對學前兒童節目觀點之研究─不同社經背景的比較
10.
台灣客語廣播節目播放客家勸善歌之研究
1.
[6] 林瑩峰、荊樹人、李得元、王姿文,「人工溼地—水污染防治之生態工法」,造園季刊,第40期,2001,第17-24頁。
2.
許毓容 (2001)。2000年臺灣地區3∼18歲閱聽眾廣電媒體使用行為大調查。廣電人。82,24-29。
3.
翁秀琪(1993)。閱聽人研究的新趨勢-收訊分析的理論與方法。新聞學研究,47,1-15。
4.
侯志欽(1993)。教育電視節目的發展與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7,39-43。
5.
吳翠珍(1996)。學齡前兒童對兒童電視節目的注意力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30,11-23。
6.
吳翠珍(1998)。兒童收看電視卡通行為研究:兼論媒體素養。理論與政策,9,145-164。
7.
吳翠珍﹙1996﹚。媒體教育中的電視素養。新聞學研究,53,39-60。
8.
李秀美(1996)。幼兒電視節目理解測試的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30,33-42。
9.
李秀美(1993)。兒童「看」電視-看什麼?怎麼看?教學科技與媒體,7,12-22。
10.
李秀美(1999)。兒童電視素養對暴力訊息解讀的影響-一個基模取向的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45,3-14。
11.
田耐青(2001)。「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4,1-34。
1.
台灣本土幼教頻道節目規劃策略之初探─以東森幼幼台為例
2.
兒少廣播節目主持人情境塑造的言說技巧之分析
3.
幼兒對學前兒童節目觀點之研究─不同社經背景的比較
4.
台灣本土幼教電視頻道節目內容及時段編排對幼兒收視與模仿行為之研究
5.
從溝通能力的觀點評析綜藝節目主持人的主持能力
6.
電視幼兒節目中偶的運用分析與幼兒對偶的知覺之研究
7.
綜藝節目主持人幽默類型之內容分析與行銷意涵
8.
從品牌權益觀點探究電視節目品牌與主持人品牌之影響:以綜藝類節目為例
9.
兒童節目產業現況與角色形象塑造─以東森幼幼台《YOYO點點名》節目為例
10.
數位匯流趨勢下的節目製作與多元營收創造-以台灣電視台 《女王的密室》為例。
11.
中部地區幼兒電視收視行為與注意力之相關研究
12.
電視購物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因素之研究-從媒體豐富性、價格公平、便利性、主持人特質觀點探討
13.
構築空中的人際關係:客家廣播電台主持人的互動策略
14.
國軍政治教育電視節目主持人展演型態研究—語文與非語文傳播觀點
15.
流行音樂類型電台節目主持人之資訊尋求行為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