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婷(2003)。自我教導策略增進ADHD兒童持續性注意力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王玉琳(2002)。自我教導策略、合作學習和增強系統合併使用對安置在融合教育情境中之輕度智障學生課室適應行為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王碧暉(2004)。自我教導策略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行為問題與人際關係的影響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瓊珠(2002)。學習障礙,家長與教師手冊。台北:心理。
古明峰(1997)。加減法應用題語文知識對問題難度之影響暨動態評量在應用問題之學習與遷移歷程上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皮玉鳳(1989)。生氣控制訓練對國小高攻擊性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江素鳳(1997)。自我教導策略對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兒童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江淑卿(1989)。自我教導訓練的不同策略對衝動型兒童之輔導效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芳萍(1996)。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輔導對國小高攻擊性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吳昭容(1990)。圖示對國小學童解數學應用題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獨立研究,未出版,台北。
吳培筠(2006)。自我教導策略教學對中重度智能障礙兒童數學加法學習之成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李乙蘭(2006)。自我教導策略運用在情緒障礙學生降低攻擊行為之效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李文琪(2004)。自我教導訓練方案對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工作社會技能訓練成效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李瑞蓉(1996)。不同介入策略對國小攻擊傾向學生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孟瑛如(1999)。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台北:五南。
林本喬(2001)。後設認知的學習策略。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應用(頁115-146)。台北:心理。
林玉華(1995)。自我教導策略對注意力不足過動兒童之教學效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林怡汎(2004)。自我教導策略對情緒障礙學生社會能力效果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林信香(2003)。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林惠芬(1997)。自我教導問─答閱讀策略對國中輕度智能不足學生閱讀理解效果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2,103-123。林佳惠(1998)。自我教導訓練團體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社會焦慮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邱佳寧(2001)。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解題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邱連煌(2001)。認知行為改變─培養學生自制與自勵能力。台北:文景書局。
邱麗榕(2005)。自我教導策略對視障生固著行為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榮照(1990)。自我教導訓練對減低國小學生數學焦慮之效果。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洪榮照(1991)。以認知行為自我教導訓練改變兒童內在語言。國教輔導,第286期,第31卷2期,20-26。洪榮照(1998)。兒童攻擊行為相關因素與認知行為策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洪榮照(2001)。認知行為學派的學習理論。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應用(頁147-205)。台北:心理。
洪儷瑜(1995)。學習障礙者教育。台北:心理。
胡永崇(2003)。學習障礙學生之數學補救教學。載於張英鵬(主編),特殊教育文集(五)(頁1-36)。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胡雅各(1992)。自我教導與配合輔助性教學提示之自我教導策略對重度智障者職業技能養成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徐惠玲(2003)。「自我教導策略」教學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的工作態度與習慣之成效。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碩士班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秦麗花(1994)。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兒童數學解題補救教學實施成效之比較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秦麗花(1995)。國小數學學障兒童數學解題錯誤類型分析。特殊教育季刊,55,33-38。秦麗花(2006)。從數學閱讀特殊技能看兒童數學閱讀的困難與突破。特殊教育季刊,99,1-12。翁嘉英(1988)。國小兒童解數學應用問題的認知歷程。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馬信行(2006)。行為改變的理論與技術。臺北:高等教育。
張世彗(2006)。學習障礙導論。台北:五南。
張美華、簡瑞良(2005)。認知行為改變策略在學習障礙學生專注行為效果之研究。載於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主編),2005年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9-168)。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張美華、簡瑞良(2003)。自我教導策略在學習障礙學生的運用。教師之友,44,8-16。
張淑滿(2001)。自我教導策略對國小智障兒童解決生活問題之效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九十五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台北:教育部。
陳碧萍(1997)。自我教導策略對輔導國小學生完成作業之效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鈕文英(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台北:心理。
楊坤堂(1999)。學習障礙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楊坤堂等(1995)。學習障礙兒童。台北:五南。
楊淑芬(2001)。國小資源班學生使用圖示策略解決比較類加減應用題之成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楊憲明(1997)。學習障礙之分析與補救。學生輔導,47,42-49。葉雪梅(1990)。國小兒童對「比較」類應用問題的解題行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詹前堂(2004)。自我教導訓練團體對「退縮—被拒絕」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廖鳳池(1989)。自我教導訓練。諮商與輔導,38,2-9。
劉秋木(1996)。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鄭曉楓(2002)。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輔導對國小攻擊傾向兒童之攻擊信念及攻擊行為影響效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盧宇香(2004)。合作學習與自我教導對聽覺障礙兒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謝毅興(1991)。國小兒童解數學應用問題的策略。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藍瑋琛(1991)。自我教導法在啟智班數學教學上的應用。特教園丁,7,6-8。Agran, M., & Moore, S. C. (1994). How to teach self-instruction of job skill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
Corey, G. (1996).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logy (5th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Cummins, D. D. (1991). Children's interpretations of arithmetic word problem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8(3), 261-289
Geary, D. C. (1993). Mathematical disabilities: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ical and genetic component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4, 345-362.
Hallahan, D. P., Kauffman, J. M., & Lloyd, J. W. (1999). Introduction to learning disabilities (2nd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Heller, J. I., & Greeno, J. G. (1978). Semantic processing in arithmetic word problem solv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idw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onvention, Chicago, May.
Kamann, M. P. (1989). Inducing adaptive coping self-statements in the learning disabled through a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Masters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30, 209. (UMI No. ATT MM59362).
Lerner, J. (2000).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8th ed.).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Lester, F. K. (1985).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 research on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instruction. In E. A. Silver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Multiple research perspectives (pp.41-69).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ewis, A. B., & Mayer, R. E. (1987). Students' miscomprehension of relational statements in arithmetic word problem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9(4), 363-371.
Marshall, S. P. & Smith, J. D. (1987). Sex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A longitudinal study with item and error analys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9(4), 372-383.
Mayer, R. E. (1991). 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林清山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於1987)。
Mayer, R. E. (1992).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ion (2nd ed.). New York: Freeman.
Meichenbaum, D. (1977). 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New York: Plenum Press.
Meichenbaum, D. H. (1986). 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 In F. H. Kanfer, & A. P. Goldstein (Eds.), Helping people change: A textbook of methods (pp.346-380).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Miller, S. P., & Mercer, C. D. (1997). Educational aspects of mathematics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0(1), 47-56.
Nesher, P., Greeno, J. G., & Riley, M. S. (1982). The development of semantic categories for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13(4), 373-394.
Patterson, C. H., & Watkins, C. E., Jr. (1996). Theories of psychotherapy (5th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Riley, M. S. (1981). Conceptual and procedural Knowledge in development.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choenfeld, A. H. (1985).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Scruggs, T., & Mastropieri, M. A. (1998). Summarizing single-subject research: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Behavior Modification, 22(3), 221-242.
Tawney, J. W., & Gast, D. L. (1994). 單一受試研究法(杜正治譯)。台北:心理(原著出版於1984)。
Willis, G. B. & Fuson, K. C.(1988). Teaching children to use schematic drawings to solv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word problem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0(2), 19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