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參考書目
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王壯為(1987)。〈書法中之筆法源流〉,《中國書法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文建會。
古德柏(2000)〈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書法〉,施淑萍,《「國際書法文獻展-文字與書寫」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暨會議紀錄》。台中市:台灣美術館。
台灣美術館(2002),《現代書法新展望-兩岸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暨研討會紀錄專輯》。台中:台灣美術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2007)。《2007開FUN傳統.現代國際書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華梵大學美術學系。
朱剛(1995)。《詹明信》。台北:生智。
吳道文(1988)。《藝術的興味》,台北,東大圖書。
余秋雨(2006)。《藝術創造論》。台北,天下遠見。
沈伊默(1987)。《書法論叢》。台北:華正書局。
吳超然(2003)。〈媒材篇:水墨與書法〉,《台灣當代美術大系》。台北: 文建會。
吳道文(1998)。《藝術的興味》。台北:東大圖書。
李惠正(1991)。《書法與書法表現》。新竹:新竹師院。
何懷碩(1987)。《藝術與關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村上三島(1991)。《王鐸的書法-條幅篇》。日本:二玄社。
李錫奇(2006)。《七十.本位.李錫奇》。台北:國父紀念館。
林進忠(2006)。《書法藝術卷—筆墨歌舞.任心馳騁》,台灣藝術經典大系,台北市:文化總會。
邱振中(2005)。《神居何所-從書法史到書法研究方法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邱振中(2005)。《書法的形態與闡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季伏昆(2000)。《中國書法輯要》。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金開誠、王岳川(1987)。《書法藝術美學》,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祝敏申(1983)。《大學書法》。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胡傳海(1998)。《筆墨氤氳》。上海:復旦大學。
胡傳海(2006)。《形式、法度、觀念》。上海:上海書畫。
施淑萍(2001)。《國際書法文獻展-文字與書寫》。台中市:台灣美術館。
茹桂(2000)。《書法十講》。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馬欽忠(1998)。《書法與文化形態》。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陳振濂(1997)。《書法美學教程》。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陳宜均(2005),〈書法美學研究在台灣〉,張炳煌、崔成宗,《台灣書法論集》。台北:淡江大學。
陸蓉之(2003)。《破後現代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張以國(1992)。《書法-心靈的藝術》。《藝術教育與美學研究叢書4》。台北:淑馨出版社。
許禮平(1998)。〈八大山人法書集(一)〉,《名家翰墨》。中國名家法書全集。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
黃智陽(2006)。《書法藝術卷—吐故納新.承先啟後》,台灣藝術經典大系,台北市:文化總會。
熊秉明(1990)《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台北:雄獅圖書。
蔡明讚(2003)。《2003書畫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華梵大學美術學系。
楊大春(1994)。《解構理論》。台北:揚智。
劉永仁(2004)。《抽象構成繪畫》。台灣現代美術大系西方媒材類。台北市:文建會。
劉象愚譯,哈山 (Hassan, Ihab) 原著。《後現代的轉向 : 後現代理論與文化論文集》。台北:時報文化。
鄭祥福(2005)。《後現代主義》。台北:楊智。
謝東山(1997)。《當代藝術批評的疆界》,台北: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二、論文資料
林俊臣(2005)。《書法現代性問題之探討》。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孟玲(2004)。《書法造形之反應初探》。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耀俊(2004)。《蘇珊朗格符號論美學研究以台灣建築中之總統府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鄭惠文(2000)。《安迪.沃荷藝術的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黎玲、張小紅、張晶燕、李紅梅(2002)。《藝術心理學》。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社。
三、期刊資料
王火根、董自厚,﹤漢字空間幻象﹥,《中國書法》,期165。北京:中國書法家協會。
王鏞(2007)。《東方藝術》期128。河南:東方藝術雜誌社。
李剛田(2007)。《中國書法》期173。北京:中國書法雜誌社。
陳箐繡(2004),〈兩種喜劇版本,不同的幽默感—畢卡索與克利的幽默〉《美育》期142。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劉素真(2007)。《書畫藝術學刊》期3。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四、網路資料
王南溟。〈妙墨—中國書法的一種提示〉。http://cn.cl2000.com/calligraphy/xdsf/zskj/zhangdawo/pinglun.shtml。書法視野〔2007/07/13瀏覽〕
石瑞仁。〈通俗文化與社會現象〉http://issue.udn.com/CULTURE/VISIONS/b.htm2007/7/12,《複數元的視野》,〔2007/07/15瀏覽〕世紀在線中國藝術網
http://hk.cl2000.com/?/calligraphy/xdsf/lltt/../zskj/shaoyan/02.shtml,〔2008/6/8瀏覽〕
李順興,中國時報開卷版網路閱讀區〈網路拼貼〉。
http://audi.nchu.edu.tw/~garden/hyp-crit/hyp-cutup.htm〔2007/06/12瀏覽〕
李蕭錕網路藝術館http://www.ourartnet.com/li.hsiao-kun.asp,〔2008/6/8瀏覽〕
吳文成,後現代主義筆記。http://www.atlas-zone.com/think/talk/part_1/literae2100.htm,〔2007/09/05瀏覽〕
曾少千〈西洋現代藝術史〉 http://www.cc.ncu.edu.tw/~sctseng/ModernArt/14_abstractionsim/abstractionsim.htm〔2007/06/20瀏覽〕
姜得勝,雅虎知識,〈何謂解構主義〉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1113626,〔2007/6/12瀏覽〕
楊子雲網路藝術館 http://www.ourartnet.com/ytz/ytzmuseum.asp,〔2008/6/8瀏覽〕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8E%E7%8E%B0%E4%BB%A3%E4%B8%BB%E4%B9%89,〔2007/9/5瀏覽〕
熊宜中,台灣現代書法藝術。http://www.tmoa.gov.tw/journal/mag48/3.htm,〔2008/6/8瀏覽〕
劉紀雯,後現代主義簡介。http://www.eng.fju.edu.tw/Literary_Criticism/postmodernism/intro_chinese.html,〔2007/9/5瀏覽〕
Serpentskirt - 董陽孜 http://www.wretch.cc/blog/serpentskirt/13765423〔2008/6/10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