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專書:
台灣文獻叢刊,<風俗志‧演劇篇>《台灣通史卷二十三》。
台灣省文獻會,<學藝志‧藝術篇>《台灣省通志卷六》。
王士儀著,《戲劇論文集:議題與爭議》 (台北:和信文化印行,1999)。
司徒達賢著,《非營組織的經營管理》 (台北:天下遠見,1999)。
司徒達賢等著/洪健全基金會策劃,《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 (台北:洪健全基金會,2000)。
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 (台北:智勝文化,1999)。
江明修策劃/Alvin H. Reiss著,《非營利創新管理/Creative Strategies for Successful Fundraising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台北市:智勝文化,2003)。
江明修審訂/Burton A. Weisbrod著,《非營利產業/To Profit or Not to Profit:The Commer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Nonprofit Sector》(台北市:智勝中心,2003)。
江武昌、陳龍廷等專文撰寫,《高雄掌中乾坤—布袋戲春秋》(高雄市:高市史博館,2005)。
李天祿口述/曾郁雯撰錄,《戲夢人生》(台北市:遠流,1991)。
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策劃/文建會指導,《人間百年巨匠--民族藝師李天祿》(宜蘭:傳藝中心,2006)。
呂理政著,《布袋戲筆記》(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出版,1995)。
沈平山著,《中國掌中藝術:布袋戲》 (台北:葉利出版,1986)。
余佩珊譯/Peter F.Drucker著,《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台北:遠流,2004)。
余佩珊譯/Peter F.Drucker著,《使命與領導-向非營利組織學習管理之道/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台北:遠流,2004)。
林鋒雄著,《中國戲劇史論稿》 (台北:國家出版,1995)。
林秋芳、李容端編撰,《藝林探索—環境篇》 (台北:文建會,1998)。
夏學理、劉美枝等著,《文化機構與藝術組織》 (台北:五南出版,2005)。
孫碧霞、廖秋芬、董國光譯/Sharon M.Oster著,《非營利組織策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台北:紅葉文化,2001)。
陳正之著,《掌中功名--臺灣的傳統偶戲》(台北: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91)。
陳金貴著,《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瑞興,1994)。
陳龍廷著,《台灣布袋戲發展史》(台北:前衛,2007)。
曹其敏著,《戲劇美學》(台北:五南,1993)。
郭瑞鎮等著,《重要民族藝師生命史IV布袋戲李天祿藝師》 (台北:教育部,1998)。
張譽騰等譯/Dr. James P.Gelatt著《世紀署光-非營利事業管理/Manag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台北市:洪業文化,2001)。
傅健益著,《台灣野臺布袋戲現貌》(台北市:傳藝中心策劃、商周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0)。
黃煌雄、郭石吉等著,《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台北:遠流,2001)。
葉志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二版》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2)。
赫茲林格等著/張茂芸譯、司徒達賢導讀,《非營利組織—哈佛商業評論》(台北:天下遠見,2000)
蔣勳著,《藝術概論》(台北:東華書局,1995)。
劉還月著,《風華絕代掌中藝 : 臺灣的布袋戲》(台北:台原,1990)。
鄭溪和等撰文,《台灣傳統藝術之美》(宜蘭:傳藝,2003)。
盧家珍撰,《藝林探索-經營管理篇》 (台北:文建會,1997)。
蕭新煌主編,《非營利組織部門:組織與運作》 (台北:巨流出版,2000)。
蕭新煌、江明修、官有垣著,《基金會在台灣:結構與類型》 (台北:巨流出版,2006)。
蕭新煌、江明修、官有垣主編,《基金會在台灣結構與類型》(台北市:巨流,2006)
研究計畫、研討會論文集:
林鋒雄主持/廖燦輝協同/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執行,「布袋戲『新興閣—鍾任璧』技藝保存計畫」(傳藝中心籌備,1999)。
鄧為丞執行編輯,《藝術管理25講—表演藝術行政人員研討會計研習活動實錄》(台北市:文建會,1997)。
喜馬拉雅研究基金會策劃,《台灣300家基金會/Directory of 300 Major Foundation in Taiwan》,(台北市:喜馬拉雅研究基金會,2005)。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企劃,《表演藝術組織法律定位研究》(台灣藝術發展協會,2002)。
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國際偶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縣立文化中心,1999)。
蕭新煌主持,「我國文教基金會發展之研究」(文建會委託中央民族學研究所研究計畫,1991)。
雲林縣文化局主持,「偶戲學術研討會論文抽印本」(2004)。
學位論文:
呂聰文著,「布袋戲偶花園頭之研究」(台北大學民俗藝術所碩士論文,2005)。吳瑞香著,「台灣表演藝術財團法人基金會組織管理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陳正雄著,「李天祿布袋戲舞台演出本研究」(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7)。陳龍廷著,「黃俊雄電視布袋戲研究(民59-63)」(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6)。張志源著,「非營利組織基金會政策性的角色與功能:以台灣地區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組織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傅建益著,「當前台灣野台布袋戲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6)。黃武山著,「我、布袋戲---《亨利四世》」(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黃得彰著,「政府對非營利組織補助之研究~以文建會對演藝團體之補助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黃秉德著,「表演藝術資源依賴與建構-釋析表演藝術組織之多角化策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葉銘欽著,「透水性舖面專家系統建制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期刊:
江武昌著,〈台灣布袋戲簡史〉,《民俗曲藝》第67、68期(1990),頁88~92。周榮杰著,〈台灣布袋戲滄桑〉,《史聯雜誌》第28期(1996),頁53~94。廖燦輝著,〈李天祿縱橫布袋戲舞台整整一甲子〉,《中韓偶戲觀摩展》(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 11),頁3-4。
廖燦輝著,〈李天祿與亦宛然〉,《華夏導報》,第3版(1984. 11. 1)。
廖燦輝著,〈宛然如戲—國寶級掌中戲大師李天祿〉,《亦宛然掌中劇團訪義回國公演》(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8. 9. 18),頁14-17。
〈李天祿宛然自得於掌中戲〉,《台灣民間藝人專輯》(台北:台灣藝術專科學校,1982. 7),頁66-67。
李維倫著,〈布袋戲元老—李天祿〉,《民俗曲藝》37期(1985. 9),頁142-143。
林宏隆著,〈李天祿的布袋戲生涯〉,《民俗曲藝》12期(1981. 10),頁72-78。陳龍廷著,〈李天祿布袋戲的時代意義〉,《台灣風物》49:2 (1999.06 ), 頁141-157。
陳龍廷著,〈從台灣文化生態角度來研究台北地區布袋戲商業劇場〉(1961--1971),《台灣文獻》,46:2,頁149-187。
林鋒雄著,〈布袋戲之成立及其表演藝術特質〉,《傳統布袋戲》,(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89),頁5-9。
陳龍廷著,〈50年來的台灣布袋戲〉,《歷史月刊》139期 (1999.08),頁4--10。邱坤良著,〈禮失求諸野—看法國人表演中國布袋戲〉,《民俗曲藝》16期(1982),頁44-54。郭端鎮著,〈回首前塵寄望未來—莒光國小微宛然〉,《民俗曲藝》 37期(1985.9),頁144-119。簡秀珍著,〈南管布袋戲重出江湖---2004年『亦宛然』與『真快樂』的演出,〉《美育雙月刊》(2005.12.24),149:50-55。張慧真著,〈表演藝術行政管理概論〉,《長庚科技學刊》1期(2002),頁215-226。陳亞萍、夏學理著,〈表演藝術觀眾發展與其相關理論〉,《空大行政學報》11期(2001),頁213-252。陳金貴著,〈美國非營利組織的研究〉,《美歐月刊》11期(1996),頁100-119。陸宛蘋著,〈非營利組織之定義與角色〉,《社區發展季刊》85期(1999),頁30-35。陳亞平、夏學理著,〈政府對表演藝術團體補助之實證研究:以台北縣、市之表演藝術團體為例〉,《空大行政學報》12期(2002),頁275-292。耿建興、夏學理著,〈表演藝術之媒體行銷研究〉,《空大行政學報》8期(1998),頁307-337。王怡瑜、夏學理著,〈我國表演藝術團體之經營機會研究〉,《空大行政學報》9期(1999),頁387-423。二、西文部份
Aaker, D. A.,“Strategic Marker Management”, John Wiley &Sons, Inc. (1995).
Bullen, V. L. and Rockart, J. F.,“A Primer on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ISR Working paper, SSM/MIT, p.69 (1984).
Chun-pai Hsieh,“The Taiwanese Hand-puppet Theatre A Search for its Meaning Volume One”, Brown University(1991).
Kramer,R.M.,“Voluntary Agencies and the Personal Social Services,”in W.W.Powell(ed.),New Haven;Yale University(1987).
Lester M. Salamon and Helmut K. Anheier,“Def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a cross-national analysis”(1997).
Lester M. Salamon,“America’s nonprofit sector:a primer” , New York:Foundation Center. (1999).
Graham W.J Beal, “Strings、Hands、Shadows-A Modern Puppet History”,The United States(2000).
Margolin,JudithB., “Foundation Fundamentals”,New York:The Foundation Center (1991).
McPharlin.P., “The Puppet Theatre in AMERICA”,Plays,Inc.,Boston.(1949-1969).
Mary Tschirhart , “Artful Leadership: Managing Stakeholder Problems in Nonprofit Arts Organization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6).
The Foundation Center, “The foundation 1000.1997/1998:In-depth profiles of the 1000 largest U.S. foundations”, New York / The Foundation Center(1997).
Valerie B. Morris, David B. Pankratz , “The Arts in a New Millennium: Research and the Arts Sector”, Praeger(2003).
Wolf,T.“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N.Y:Prentice Hall Press(1990).
いぬい たかし編著,《人形劇の出発》,東京:(株)いかだ社(1979.8)。
小島廣光,《非營利組の经營:日本のボラソテイア》, 札幌市;北海道大學圖書刊行書(1998)。
內閣総理大臣官房管理室編,《公益法人の設立‧運営‧監督の手引》,財団法人公益法人協会(1999)。
千田靖子著,《からくり人形の宝庫》,名古屋:中日出版社(平成3年9月初版,平成9年11月3版)。
三、網站資料
1.とらまる人形劇團 http://www.toramaru.jp 。
2.日本ウニマ(國際人形劇聯盟セソター)http://www.puppet-net.jp/info/news/top.html。
3.日本人形劇ネツトワークhttp://www.puppet-net.jp/regime/regime.html。
4.The Jim Henson Foundation http://www.hensonfoundation.org/。
5.雲門舞集網站http://www.cloudgate.org.tw/。
6.文建會文藝基金會網站http://www8080.cca.gov.tw:8080/institutes/new/index.html。
7.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網站http://www.himalaya.org.tw/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