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清泉(1998)。自然步道──綠人教戰守則。主婦聯盟會訊124期。
方威尊(1996)。「休閒農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核心資源觀點」。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碩士論文。方達勇(2004)。「宜蘭縣休閒農業未來發展策略之劇情分析」。淡江大學未來學學系碩士論文。
王俊豪(2005)。「台灣農業振興的想像」。農業推廣文彙,50輯。台中:台灣農業推廣學會。
王喜青(2001)「國家公園解說員環境教育與環境解說專業發展需求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皮家瑋(2006)。「人員解說對國小學童環境行為之影響」。世新大學觀光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向麗容(2006)。「臺灣自然史博物館教育人員環境教育專業知能與發展之需求」。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成 漢(2007)。「觀音蓮花季的當代轉型─從環境運動到休閒農業」。國立體育學院體育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筱麗(2003)。「行政院暨所屬中央機關公務人員訓練成效之探討」。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何淑媛(1997)。「雪霸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參與解說服務之探討」。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余慧玉(1999)。「博物館導覽員專業知能需求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忠宏(2000)。21世紀的解說趨勢,台北市:品度股份有限公司。
吳忠宏、謝旻熹(2002)。「遊客之旅遊動機與其對解說服務需求之實證研究:以鹿港古蹟景點為例」。環境教育研究,第3卷,第2期,p82-83。李世寶(2002)。「東勢林場賞螢活動解說員服務效果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沈麗滿(2004)。「生態導覽解說重視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後山生態溼地個案」。國立屏東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阮國全(2008)。天文館導覽解說技巧初探。台北星空第6期,p13。
周芳如(2004)。「解說員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解說效果之研究~以壽山動物園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宏聰(2005)。「新聞之錨或新聞花瓶?」:一群臺灣電視新聞主播的專業知能研究。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林志興(2004)。解說技巧。解說的藝術。台東市: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林昂儀(2002)。「太魯閣國家公園砂卡礑步道解說效果之探討」。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欣慧(2002)。「解說成效對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研究---以登山健行為例」。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俊男(2007)。「特色休閒農場營造」。休閒農業會訊,14期,台灣休閒農業學會。
林柏霖、蔡必焜(2006)。「從休閒資源觀點論休閒農業區~以南投縣鹿谷鄉小半天休閒農業區為例」。農業推廣文彙,51輯。台中:台灣農業推廣學會。
林梓聯(2006)。「台灣觀光休閒農業與生態旅遊的展開」。農業推廣文彙,51輯。台中:台灣農業推廣學會。
林詩音(2005)。台灣的休閒農業,台北縣: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達瑤(2007)。「國家森林解說志工參與解說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新竹林區管理處為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邱永森(2002)。「警佐警察人員晉升警正官等訓練成效之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邱豐德(2004)。「導遊人員專業發展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俞龍通(2004)。從「創造體驗」的觀點論休閒農業的經營策略。育達商管學報,創刊號。施佩瑩(2005)。「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導覽員專業訓練研究」。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段兆麟(1995)。休閒牧場資源與體驗活動設計,農業世界,第259卷期。段兆麟(2006)。休閒農業──體驗的觀點,台北市:偉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胡浩軒(2003)。「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苗栗縣休閒農業之競爭優勢」。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唐嘉才(2006)。居民對休閒農業區推動生態旅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壢大崙自然生態休閒農業區計劃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文宜(2004)。休閒農場體驗與行銷策略規劃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文嘉(2002)。「高中音樂教師專業知能需求研究」。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張明洵、林明秀(2002)。解說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舒雅(1992)。由農民及遊客觀點探討本省休閒農業資源之分類。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曉平(2006)。「訓練移轉之影響因素與其結果之研究 -以國際觀光旅館員工為例」。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莊淑姿(2005)。「休閒農業推廣策略—供給與需求之思考」。台灣休閒農業會訊,6期。台灣休閒農業學會網站:http://www.tlaa.org.tw/farm/index.asp
許時堅(2006)。「軸承類商品行銷人員訓練模式與績效研究」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許嘉玲(1997)。「探索高雄都會公園義務服務員之學習及其影響因素」。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郭文茵(1993)。我國成人基本教育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郭麗娟(2002)。「國小六年級學生植物解說能力培訓歷程之探究」。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玉釧(2006)。遊客對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客中心解說媒體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冠宇(2005)。「台南縣黑面琵_鷺_保育學會解說志工解說評估」。立德管理學院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邱韻璇(2006)。「玉山國家公園步道解說牌主旨之分析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昭郎(2005)。休閒農業概論。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昭郎(2006)。「休閒農業在鄉村持續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農業推廣文彙,51輯。台中:台灣農業推廣學會。
陳昭郎、段兆麟(2004)。休閒農業場家全面性調查計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發展計畫。
陳美芬(2005)「休閒農業解說人員要件與技巧」,2005年休閒農業經營管理訓練班,花蓮改良場,10月26日。
陳韋寧(2006)「工作環境、訓練成效與訓練遷移關係之研究—職業承諾之干擾效應」。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陳墀吉、陳德星(2005)。休閒農業概論,台北市: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儒瑋(2005)。歷史場所解說探討-以金門島水頭聚落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曾永平(1998)。花蓮港賞鯨活動解說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美雯(2001)。「台南縣鹽份地帶遊憩解說與遊客意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楊明賢(2006)。「坪林鄉休閒農業發展及解說導覽課題探討」。農業推廣文彙,51輯,p295-306。台中:台灣農業推廣學會。
楊炳輝(2005)。「山坡地果農對果樹產業轉型休閒農業之研究-以臺中縣后里鄉仁里村、廣福村產銷班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楊淑敏(2005)。「台南縣店仔口文教協會推動成人鄉土解說人員培訓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楊創富(2005)。「生態旅遊解說服務滿意度之研究-以龜山島及娛樂賞鯨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葉美秀(2007)。休閒活動設計-由農資源開始,台北: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詹德榮(2005)。「94休閒農業發展現況與願景」。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網站:http://www.taiwan-farming.org.tw/FarmingSocietyWebsite/index.htm
趙韻婷(2003)。「與自然相愛—一個解說員生命經驗的吉光片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劉致良(2005)。「由生態設計觀點探討休閒農業環境設圍之研究—以宜蘭頭城農場及員山鄉休閒農業區為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鄭人文(2005)。「休閒農業解說人員專業能力與人力運用機制之研究」。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鄭秀琴(2003)。「健身俱樂部運動指導員專業能力與進修需求認知之研究-以亞力山大健身俱樂部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鄭美女(2003)。「博物館解說人員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鄭殷立、郭蘭生(2005)。休閒農場經營管理,台北縣: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鄭健雄(1998)。「台灣休閒農場企業經營策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論文。鄭健雄(2006)。休閒農業管理—企業經營觀點,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謝文凱(2005)。「遊客對休閒農場解說服務需求之研究:以宜蘭縣頭城休閒農場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所碩士論文。簡大仁(2005)。「休閒農業牧場遊客旅遊特性之研究-以瑞穗牧場為例」。東華大學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簡婉莉(2006)。解說人員特性差異對解說服務與解說效益影響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顏世霖(2003)。「訓練方式與訓練講師對訓練成效影響之研究-以製造業為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顏蔚雯(2002)。「我國國家公園解說員基本能力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羅欣儀(2006)。「探討遊客參與付費解說活動之動機與解說員解說方式的不同」。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羅雪瑞(2002)。「從重要生命經驗探討國家公園解說員環境素養之建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羅碧慧(2001)。「休閒農業供需行為之研究-以九斗村休閒農場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Abbott, L. (1995) .Quality and Competi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Agmrc(2007).網站:http://www.agmrc.org/agmrc/commodity/agritourism/agritourism/
Bulter, F.(1978).The concept of competency: An operational defini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y, 18,7-18.
David Masters、Hugh Muschamp(2007).SCOTTISH NATURAL HERITAGE, 網站:http://www.snh.org.uk/wwo/Interpretation/default.html
Ham S.H.(1992).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A practical guide for people with big ideas and small budgets. Golden, CO:North American Press.
Ham, S. H. (1992).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People with Big Ideas and Small Budgets. Golden, Colorado: Fulcrum/ North American Press.
Jarvis, P. (1990).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London: Kogan Page.
Knowles, M. S. (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education.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Moscardo, G.W.(1998).Interpretation and sustainable tourism:Functions, examples and principles. The 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 9(1),2-13.
National Park Service(2007).網站:http://www.nps.gov/learn/index.htm
Risk, P.H.(1994).The search for excellence in interpretive training. Legacy.5(6),8-10.
Sharpe, G. W. (Ed.) (1982). Interpreting the Environment. (2nd edition). U.S.:John Wiley & Sons, Inc.
Spencer, L. M. & Spencer, S. M. (1993). Competence at work. NY: John Wiley & Sons.
Tubb, K. N. (2003). 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pretation within Dartmoor National Park in reaching the goals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11(6), 476-498.
Wearing, S., Neil, J. (1999). Ecotourism: Impacts, Potentials and Possibilities,. Oxford, UK: Butterworth- Heine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