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Paul Hawken,Amory Lovins,L.Hunter Lovins(2002)。綠色資本主義:創造經濟雙贏策略。(吳信如譯)。台北市:天下雜誌。
王鑫 (1988)。<地景>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遊憩解說叢書-l,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pp:10-24
王鑫(2001)。生態旅遊與永續旅遊:進入生態旅遊的世界。台北: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
王鑫(2002)。發展永續旅遊的途徑之一: 生態旅遊。應用倫理研究通訊季刊。台北市:東華書局。,p p . 28-44。台東縣卑南鄉公所(2008)。杉原漁村社區整體空間再造計劃規劃工作總結規劃報告書。臺東縣卑南鄉公所。臺東縣。
台東縣卑南鄉富山國民小學(2006)。在地化教學素材—發現富山:都蘭山下的傳奇。台東縣卑南鄉富山國民小學。
台東縣政府(2006)。富山禁魚區現況調查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台灣省政府住都局編 (1991)。台灣東部區域計劃分析報告,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左顯能(2000)。)觀光地區永續發展規劃之研究——以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 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田清華(1997)。花蓮地區觀光遊憩資源之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地理組碩士論文,pp:26-98,未出版。朱芝緯(1999)。永續性生態旅遊遊客守則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伍。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江慧卿(2004)。綠島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資源價值評估。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1983)。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之研究,對觀光遊憩資源的定義為「可供觀光遊憩活動滿足遊憩需求之自然資源,或雖非自然資源,但因該項資源有限,且具有不可再生之者。」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土資源分組,(2004),生態旅遊白皮書,台北:行 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
余偉銘(2007)。應用紮根理論分析台東杉原海洋生態社區之參與式規劃及永續發展策略,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余偉銘、王聖銘(2 0 0 7 ) 台東杉原海洋社區在地化永續環境意識的參與式規劃。2 0 0 7濕地環境與生態旅遊研討會,台南大學。
吳玉潔(2005)墾丁國家公園居民環境意識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運全(2001)。環境態度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綠島生態旅遊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呂永龍(1998)。生態旅遊的發展與規劃,自然資源學報,第13卷第1期 P.81-85
宋秉明(1995)。生態觀光規劃架構-以綠島為例。觀光研究學報第1卷第3期。84年9月P.45-22宋秉明(1996)。綠島發展生態觀光之規劃。戶外遊憩研究.第9卷第4期 P.31-40李亦園、吳聰賢、文崇一、楊國樞(200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冊)。
李明諺(2006)。漁村社區轉型策略研究之探討: 以高雄縣茄萣鄉為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李堅明、李晨光(2006)。珊瑚礁生態旅遊與保育策略的經濟分析。都市與計劃,第33卷第1期,p:17-30。李莉莉(2002)。綠島觀光衝擊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生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銘輝、郭建興(2000)。觀光遊憩資源規劃。台北。揚智出版社。P15。
林晏洲(2005)。94年度保護區生態旅遊輔導報告,內政部營建署,p:5-7。
姜善鑫 (2002)。高中地理(一)(三民版),三民書局,p:180-182。
施添福(2002)。高中地理(一)(龍騰版),龍騰文化事業公司,p:244-245。
段兆麟(2003)。休閒農場經營管理,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課程講義。
洪嘉言(1998)。福隆地區遊憩景觀資源評估與經營管理之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地理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徐世怡(1988)。烏來觀光旅遊空間的社會歷史分析,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明瑞(1994)。自然資源保育與管理。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許文龍 (1978)。土地供遊樂利用─潛力之分析,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p19,未出版。
許伊文(2003)。限制發展區環境資源評價暨土地限於使用回饋制度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曹正(1979)。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規劃研究報告,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
曹正(1980)。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研究報告,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
曹正、李瑞瓊(1989)。觀光地區遊憩活動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東海大學環境規劃暨景觀研究中心。
陳水源(1988)。觀光地區評價方法,淑馨出版社。
陳信甫(1995)。遊憩效益評估法之應用與比較-以綠島為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昭明 (1976)。森林經營計劃中之森林遊樂經營計劃,中華林學季刊第 9 卷第 3期,pp.1-30。陳昭明 (1981)。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台灣大學森林系。
陳皇任(2004)。.綠島生態旅遊永續發展之研究-生態足跡法。國立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淑珣(2003)。太魯閣國家公園遊憩資源發展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粘柏菁(1997)。以資源基礎理論的觀點探討觀光資源特性與發展策略關係之研究 — 以花蓮地區觀光資源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p31-42,未出版。曾晴賢、陳育賢(1992)。海邊生物。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曾晴賢、曾美麗(1990)。飛羽。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黃尹鏗(1995)。綠島地區生態觀光之發展:遊客與居民之態度分析。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尚融(2005)。策略性地方行銷規劃:台東縣發展觀光個案探討。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楊東霖(2004)。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廖祥亨(2002)。陽明山國家公園旅遊資源經濟價值評估。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寫作。台北: 五南。
潘富俊(1990)。草木。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蔡宏進(2005)。社區原理(3版)。台北: 三民書局. p14-24, P26-46。
蔡聰琪 (1984)。憩資源分類系統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實業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明修、詹榮桂(1993)。海洋生物。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賴文俊(2005)。休閒農場核心資源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東遊季溫泉渡假村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業企管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簡佩芸(2004)。綠島發展生態旅遊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關羽彤(2004)。太魯閣國家公園旅客旅遊滿意度之研究。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嚴長壽(2008)。我所看見的未來。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Chiung-Hsin Hsu, George C. T. Chen and Ching-Ta Chuang. (2005) . An Analysis of Wang-An Island Eco-tourism and Its Sustainable Management. Journal of The Fisheries Society of Taiwan. 32: 4. pp. 367-381.
Ross, S. and G Wall. (1999) . Ecotourism: towards congruenc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ourism Management. 20, pp. 123-132.
Zimmermann,F. (1986),Problems And Perspective of Coastal Tourism in Austria,12P;此句引自 Mitchell,B.(1979),Geography and Resource Analysis,London:Longman,p.10-11.18
Park,R.E. & E.W. Burges (1921),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Socialogy.
) Hunker,H.L.ed.(1964),Introduction to World Resources,N.Y.:Harper & Row,220P;此句 引自 O’Riordan,,T.(1971),Perspective On Resource Management,London:Pion Limited,p.3
David, A. Fennell, D. A. & Eagles, P. F. J. (1989). Ecotourism in Coata Rica: A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Parks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8(1),23-34.
Sirakaya, E., Sasidharan, V. & Sonmez, S. (1999). Redefining ecotourism: The need for a supply-side view.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8, 168-172.
Tyler, D. & Dangerfield J. M. (1999). Ecosystem tourism: A resource- based philosophy for ecotourism.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7(2), 146-158.
Zieffer, K. A. (1989). Ecotourism: The uneasy alliance. Washington, D.C.: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and Ernst & Young.
Ross, S . and G. Wall.(1999).Ecotorism: towards congruence betweent theory and practice. Tourism Management.20,pp123-132
三、網路資料
中央氣象局網站 http://www.cwb.gov.tw/
歐貞延(2002)。以人為對象-淺談線上研究倫理(上)。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26。http://www.nhu.edu.tw/~society/e-j/26/social/26-13.htm。
卑南鄉公所,http://www.beinan.gov.tw
卑南鄉戶政事務所http://www.peina-house.gov.tw/
台東縣政府http://web2.taitung.gov.tw/department/p3/12345/p3/2.htm
台灣大學動物博物館http://archive.zo.ntu.edu.tw/index1.htm,61.219.245.26/miramar/
美麗灣度假村網路資料/61.219.245.26/miramar/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1/4281347.shtml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38220155/amiscele.htm
http://www.apc.gov.tw/life/docDetail/detail_ethnic.jsp?cateID=A000145&linkSelf=94&linkRoot=8&parentCateID=A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