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22.2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6 02: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淨瑩
研究生(外文):WANG,CHING-YING
論文名稱:台東縣國小教師對體罰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aitung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Cognition and Attitude toward Physical Punishment
指導教授:魏俊華魏俊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EI,CHUN-HUA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國小教師體罰行為態度法令認知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33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的目的有四:首先在探討台東縣教師對體罰行為類型的觀點,其次在探討教師常用的處罰類型,接著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對體罰行為的態度和觀點,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對體罰行為相關法令與法律責任之認知程度。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潘志賢(2006)所編製之「國小教師對於體罰行為的態度及體罰法令認知問卷」進行資料的蒐集工作,以台東縣國民小學之教師為對象,就16鄉鎮市教師總額比例,抽樣28所國小為受測樣本,計453(人)份問卷,佔總教師數1313人為34.5%,實際有效樣本為374份,可用率為82.6﹪。所得資料採用SPSS 12.0進行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考驗、卡方檢定。
茲將研究所得結論歸納如下:
一、教師大多認知對學生罰以「身體體罰、限制自由、體能訓練、羞辱性處罰」都是屬於體罰行為,而對學生罰以「勞動服務、進修性質懲罰」則不屬於體罰行為。
二、教師最常用的處罰方式有「限制學生自由、罰以勞動服務、進修性質懲罰、剝奪權利懲罰」,而盡量避免「體能懲罰、身體懲罰、羞辱性懲罰」。
三、贊成與反對體罰教師比例各半,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於贊成體罰的理由支持度並沒有差異,對於反對體罰的理由支持度,在不同服務年資(11-20年>6-10年,21年以上>6-10年)和不同教育專業背景的教師(師範畢業>師資班或修教育學程)有差異。
四、大約八成教師對於體罰的相關法令規範、法律責任認知有相當了解。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於體罰法令的認知在不同年齡的教師有差異(30-39歲>30歲以下,40-49歲>30歲以下);對於體罰法律責任的認知,都沒有差異。
根據以上結論提出若干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參考。
There are 4 purposes in this study. It is firstly to investigate the viewpoints from Taitung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oward physical punishment categories, secondly, to investigate punishment categories frequently adopted by the teachers, thirdly to investigat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 teachers’ attitude and viewpoints toward physical punishment, and lastly to investigat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 teachers’ cognition toward physical punishment law and its responsibility.

The empirical data is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using “Questionnair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 and decree cognition toward physical punishment” compiled by Pan, Jhih Sian (2006). The subjects are Taitung County elementary teachers from 28 schools in 16 townships. There are 374 vali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453 questionnaires, which are 34.5% in total 1313 teachers. The usability rate is 82.6%. It is analyzed by using SPSS 12.0, One-way ANOVA, T-test and chi-square analysis.

The findings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1. Teachers are mostly cognize “corporal punishment, freedom limitation, physical training and humiliatory punishment” as physical punishments while “physical labor service and instructional punishment” are not.
2. The most common punishments are “freedom limitation, physical labor service, instructional punishment and outlawry punishment”. “physical training,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humiliatory punishment” are to be avoided.
3. The ratio that approves and disapproves physical punishment is fifty-fifty. It show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ward supportability of approving physical punishment among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 There are differences toward supportability of disapproving physical punishment between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seniority (11~20>6~10 years, 21 or above>6~10 years) and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4. Approximately 80% teachers considerably understand related laws and their responsibility toward physical punishment.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age (30~39>30 years or under, 40~49>30 years or under) revealed differences toward cognition of physical punishment law.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are also provided for related authorities.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目 次 …………………………………………………………………………… iv
表 次 …………………………………………………………………………… vi
圖 次 …………………………………………………………………………… ix
第一章 緒論 …………………………………………………………………… 001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 0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003
第三節 研究假設 ……………………………………………………………… 004
第四節 名詞詮釋 ……………………………………………………………… 00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00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009
第一節 體罰行為之探討 ……………………………………………………… 009
第二節 各國體罰法制規定與台灣之體罰規範 ……………………………… 017
第三節 從教師管教談體罰 …………………………………………………… 032
第四節 影響教師體罰態度與法令認知的相關因素 ………………………… 0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0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04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04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047
第四節 研究步驟 ……………………………………………………………… 050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 0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053
第一節 教師樣本特性的分析 ………………………………………………… 053
第二節 教師對體罰行為的態度及法令認知之整體分析 …………………… 057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於體罰類型認知與實施之分析………………080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於體罰態度與理由之分析……………………088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於體罰法令認知之差異分析…………………097
第六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於體罰法律責任認知之差異分析 ………… 101
第七節 綜合討論 ……………………………………………………………… 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11
第一節 結論 …………………………………………………………………… 111
第二節 建議 …………………………………………………………………… 114
參考文獻 ………………………………………………………………………… 119
壹、中文書目 …………………………………………………………………… 119
貳、英文書目 …………………………………………………………………… 124
附錄 ……………………………………………………………………………… 125
附錄一、國小教師對體罰行為的態度及體罰法令認知問卷……………………125
附錄二、問卷使用同意書 ……………………………………………………… 130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5)。到底多痛?只有小孩知道。網址:
http://hef.yam.org.tw/research/94/0616tfar/index1.htm,檢索日期:2008年5月15日。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4)。人本2004年國中、小校園體罰問卷調查。人本教育札記,179,38-45。
不滿體罰合法化,教改團體赴教部抗議(1996.4.9)。中國時報,第7版。
王淑俐(2000)。現代的孩子打不得-從教育及法律觀點探討體罰問題。中等教育,第51卷,4,41。
史英(2004)。誰主張體罰?澄清「他律」的迷思。網址:
http://tfar.info/archives/2004/09/29/81/,檢索日期:97年5月15日。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第三科編(1979)。國民小學常用教育法令彙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946)。秋字44期:697。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947)。夏字36期:607。
台灣省政府公報(1949) 。冬字59期:763。
台灣省政府公報(1952) 。夏字2期。
台灣省政府公報(1978) 。冬字43期:2。
吳芝儀(2000)。青少年暴力犯罪之成因--學校經驗。載於「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蔡德輝、楊士隆主編 。嘉義民雄: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
吳清山(1996)。教師管教權責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刊,5,124-135。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 。台北:五南。
吳清山(2004)。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吳清基(2004)。北市校園不要暴力,體罰是落伍教育。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5/12/23/n1164539.htm2006,檢索日期:2008年5月15日。
吳舜惠(1994)。一個國民中學學生行為管理制度的民族誌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吳維寧(2004)。人類對體罰態度的歷史轉變(下)。人本教育札記,185,100-103。
吳維寧(2004)。人類對體罰態度的歷史轉變(上)。人本教育札記,186,98-101。
吳瓊洳、李佳玲(2007)。國中學生家長對教師施行體罰態度之研究-以台中縣市家長為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6,137-174。
呂阿福(1999)。從法律觀點看體罰之正當性。國教世紀:49~50。
李秀娟(2006)。臺北市小學現任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的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宗誼(2003)。國中教師體罰學生成因及處置措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美枝(1994)。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市,大洋。
邢泰釗(1999)。教師法律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林文瑛(1992a)。中國人的兒童教育觀初探-以體罰現象為基礎。輔仁學誌,21,81-120。
林文瑛(1992b)。體罰實態、理論及心理因素之探討。應用心理學報,1,53-77。
林玉体(1993) 。西洋教育史。臺北: 正中。
林玉体(1994)。一方活水─學前教育思想的發展。台北:信誼。
林美伶(1999)。國中教師對管教權的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靜淑(1997)。臺灣有關體罰教育政令的演變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憲聰(2001)。教師懲戒行為與刑法。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洪玉女(2001)。身心健全教育-中等學校體罰制度存廢之探討。大明學報,2,73。
徐永誠(2002)。洛克管教觀的教育啟示。實踐大學,實踐學報,33,318。
徐藝華(1995)。管教權從何而來。師友,339,12-14。
秦夢群(2002)。教育人員(二)權利與義務,載於教育行政-實務部份。台北:五南。
教育部公報(1995)。242期:28。
教育部公報(1995)。248期:47。
教育部公報(1995)。252期:49-50。
教育部公報(1996)。257期:29-30。
莊繡霞(1996)。論學生基本權之保障—若干教育法制之憲法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燿隆(1998)。高雄市國小教師管教權力類型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陳秀蓉(1999)。體罰放得下:從「管教」談起。人本教育札記,140,28-31。
陳佩英、洪嘉敏(2004)。反體罰的思想演進。網址:
http://b3m.netfirms.com/chinese/articles/ar_2004/ar_2004_peiying_history.htm,檢索日期:2008年5月15日。
陳昭池(2002)。推動學校人權應有的認知。師友月刊,4。
陳雅賢(1997)。由易經蒙卦論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孔孟月刊,35(5),4-8。
陳榮華、盧欽銘、洪有義和陳李綢(1980)。教師、學生及家長對體罰意見的調查研究。教育心理研究,57~74。
傅木龍(2004)。輔導與管教談教師作為的迷思與突破。學生輔導,93,17。
傅任敢譯(1992)。教育漫話。台北,五南。
游惠美(1994)。體罰知法規範及其實證基礎-以桃園縣中小學教師為對象。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明珠(2001)。國民小學教師人權教育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姬芬(2002)。國小教師管教信念與管教行為相關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黃順利(1999)。國小教師權威性格、自我效能信念、學生行為信念與體罰態度及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黃維明、何琦瑜(2007)。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教?。天下雜誌,教出品格力, 94-99。
黃馨儀(2001)。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合理界限。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楊大器(1992)。刑法總則釋論。臺北:大中國。
楊守全、王正偉(1990)。教育人員法律責任之研究。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楊守全、王正偉(1990)。體罰有罪?教師體罰學生之刑事法律問題研究系列一。師友月刊,272。
楊守全、王正偉(1991)。教育人員法律責任。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楊淑芬(1995)。體罰的刑事責任。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興華(1994)。國小級任教師班級管理問題之研究。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鄒其信(2000)。論學生學習權之保障-以中小學生為對象。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管學生有辦法,不明文禁止體罰(1997.5.10)。自由時報,第6版。
潘志賢(2006)。國小教師對體罰行為的態度及體罰法令認知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明俊(1999)。一位國小實習教師處理學生行為問題的思考內涵。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鋁棒體罰,學童屁股開花,老師判拘役(2007.8.7)。自由時報電子報。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aug/7/today-north19.htm,檢索日期:2008年5月15日。
盧美貴(1993)。兒童教育的理念與輔導。台北:師大書苑。
盧映潔(2000)。以刑法觀點淺論體罰之適法性。新竹律師會刊,第5卷,1,16。
鍾任琴(1997)。從教育法學觀點論教師管教權。教師之友,第38卷,3,4。
簡茂發(1997)。教師管教學生範圍的界定。師說,105,16-17。
蘇建文(1995)。發展心理學-人格與道德發展。台北:心理。
體罰論述研究室(2004)。全球各國體罰法規索引。網址:
http://tfar.info/archives/2004/10/21/310/,檢索日期:2007年7月15日。
體罰論述研究室(2006)。全球禁止學校體罰國家名單。網址:
http://tfar.info/archives/category/discourse/,檢索日期:2007年7月15日。

貳、外文部分
Bauer,G. B,Dubanoski,R.,Yamauchi,L.A.&Honbo,K.A.M.(1990).Corporal punishment and the school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22(3),285-299.
Birch, I. & Richter, I. (1990). Comparative school law . Oxford: Pregamon Press。
Eddy,T.M.(1997).Teacherandstudent Perceptions of school environment and studentdiscipline. 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8/12,4505.
Fischer,L.,Schimmel ,D.,& Kelly,C(1991).Teachers and the law .New Yor k :Longman .
Jeffries,D.C.(1991).An analysis of perceptions among school board chairpersons,selected school personal,and selected students regarding the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in Tennessee’s public schools.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Alabama University of America .
Mccarthy, M. M. & Cambron-Nccabe, N. H. & Thomas, S. B. (2004) Public school law:Teachers' and students rights, (5th ed.) Boston: Allen and Bacon:204。
Orso, D. M. (2002). Effect of corporal punishment on survival and coping beliefs. MAI, 40(3), 782.
Reddick,M.W.(1992).Corporal punishment:An analysis of the perceptions of governing board members in Mohave county,Arizona.Doctoral dissertation,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national,53/01,139.
Ryan ,F. J.(1994).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corporal punishment in the public school ,1642-1994.Educational Horizons,72(2),70-77.
White,B.T.(1990).A study of elementa y school educators’ preferred discipline practices and attitudes toward corporal punishment .Doctorald 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雅賢(1997)。由易經蒙卦論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孔孟月刊,35(5),4-8。
2. 陳碧祥(2001)。我國大學教師升等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發展定位關係之探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4,163-208。
3. 徐永誠(2002)。洛克管教觀的教育啟示。實踐大學,實踐學報,33,318。
4. 楊守全、王正偉(1990)。體罰有罪?教師體罰學生之刑事法律問題研究系列一。師友月刊,272。
5. 林文瑛(1992b)。體罰實態、理論及心理因素之探討。應用心理學報,1,53-77。
6. 林清和(1994)。產學合作之特色。技術及職業教育,23,32-35。
7. 31. 謝廷豪,2006,企業導入ERP的動機、關鍵成功暨避免導致失敗因素之探討:以台灣傳統產業為例,修平學報,第13期:199-217。
8. 吳佩玲、劉一慧、羅希哲、孟祥仁(2007)。社會變遷對我國技職教育衝擊之研究。建國科大學報,23(3),1-17。
9. 林啟瑞(2010)。淺談技職教育研究所課程實務改善與教學。技術及職業教育,1(3),15-18。
10. 蕭龍生(2000)。產學合作人才培育的角色及定位。技術及職業教育,60,12-14。
11. 21. 張緯良,李凌楓,葉咏蓁,2004,企業特性與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配合之研究.電子商務學報,第6期第1卷:101-115。
12. 7. 林嘉洽,2007,探討企業因應e化導入ERP後會計人員角色與管理之改變,致遠管理論叢,第2期第1卷:77-97。
13. 鍾任琴(1997)。從教育法學觀點論教師管教權。教師之友,第38卷,3,4。
14. 3. 王怡心、費鴻泰,1999,「21世紀財務資訊系統新趨勢–企業資源規劃」會計研究月刊,第158期:116-122。
15. 1. 王文英,2003, ERP對會計作業之影響,當代會計,第4期第1卷:7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