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秀燕(2002)。國中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健任(2004)。國中生網路遊戲成癮傾向及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王淑秋(2005)。台南市國中學生網路使用現況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王銘輝(2005)。高雄巿國中學生電腦網路使用情形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古明泓(2004)。探討即時通訊之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滿足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朱筱琪(2004)。個人管理電子郵件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深究經典版。台北:知城。
吳武典(1985)。青少年問題與對策。台北:張老師。
吳美美(1996)。課程改革和資訊素養教育。社教雙月刊,74,32-39。李美枝(1986)。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大洋。
沈容卉(2006)。部落格在學校之應用。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沈棻(2006)。都是網路聊天惹的禍?。師友,471,28-30。
周立軒(2005)。網誌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林文聰(2004)。國中學生之家庭功能、學校適應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林生傳(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朝夫(1991)。偏差行為輔導與個案研究。台北:心理。
林麗娟(2005)。國中生學業成就與依附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施香如(2001)。迷惘-迷網--談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輔導。學生輔導74期,18-25。柯美蓮(2007)。台東縣國小原住民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柯重吉(2007)。部落格與專題式學習。師說,197,24-27。柯慧貞(2005)。大學校院學生網路使用型態及其對學習與身心之影響。台北:教育部。
洪美鈴(2005)。父母教養態度、知覺青少年子女網路沈迷情形與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胡文彬(2006)。大學生之網路使用行為對其生活適應產生的差異性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科技發展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唐璽惠(2002)。生活適應不良學生輔導策略。學生輔導,83,71-86。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等箸(2002)。人際關係的實務與理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仁獻(2003)。台南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沈迷現象的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0)。心理學。台北:東華。
曹常仁(1993)。親子溝通的藝術。國教之聲,26(3),27-30。梁朝雲(2001)。網路成癮對學校教育的潛在影響。台灣教育,607,10-16。
許玉霞(2006)。國小學童網路使用現況及網路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偏遠地區高年級學童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許明遠(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兩所國小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怡君(2004)。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冠名(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沈迷的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淑惠(2000)。青少年與電子網路。載於社會變遷與新世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冊,87-96 。
陳皎眉(2004)。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台北:雙葉。
陳雅玲(2006)。比較部落格網站與電子佈告欄知覺功能對使用意向之影響研究─整合科技接受模型與主觀規範因素。東吳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榮財(2006)。國中學生網路素養與網路態度相關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陳錦賢(2004)。高優質的家庭深層對話。師友,445,69-72。
彭郁歡(2004)。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游康婷(2002)。網路友誼的形成與維繫:電子佈告欄使用者交友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游森期(2000)。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 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湯瑪斯.佛里曼(2005)。世界是平的。(楊鎮富、潘勛譯)。台北:雅言(原著出版年:2005)。
黃玉蘋(2004)。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黃明娟(1999)。把孩子帶回社會的常軌-談青少年輔導策略。高市文教,65,59-61。
黃嘉如(2005)。國中學生及其家長電腦網路使用情形、態度關聯性之研究-以宜蘭縣壯圍國中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育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廖思涵(2006)。高雄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沉迷與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劉秀娟(2002)。偏遠地區學生資訊素養現況探討研究─以台東縣國中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劉明洲,陳龍川(1995)。師範學院學生使用BBS態度之研究:花蓮師院之個案研究。八十四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輯,317-343。
劉焜輝(1984)。青少年不良適應行為—形成原因及輔導策略。台北:天馬。
劉焜輝(1985)。師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台灣師大學生輔導中心。
蔡典謨(2003)。高智商低成就,學校出了什麼問題?。資優教育季刊,88,30-36。蔡松瑜(2003)。國中生父母親教養知覺、家庭生活適應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蔡燕平(2003)。組織採用即時通訊軟體與組織溝通之研究─以MSN Messenger為例。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鄭媖瑋(2004)。網路使用對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盧浩權(2005)。青少年網路沉迷現象與生活壓力、負面情緒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高中生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蕭家福(2006)。部落格經營獲利模式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EMBA工管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銘鈞(1998)。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賴香如(1996)。身心發展與青少年健康。健康教育,77,1-5。戴怡君(2002)。使用網際網路進行互動者特質之探討。資訊社會研究,2,29-58。
薛秀(2001)。國中學生電腦網路使用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謝明達(2004)。國民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區辨研究。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韓佩凌(2000)。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羅依理(2007)。國中小教師網誌使用行為、休閒動機與休閒效益關聯性之研究。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藝立協(2003)。BLOG 部落格線上出版、網路日誌實作。台北:上奇。
顧為瑾(2002)。台北市國中學生網路行為與學習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二、網路部份
ETtoday。PTT安全破大洞!個資隱私全都漏 歌手張懸資料也恐外洩。2007年9 月7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823/17/j8ii.html。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07)。人口登記數。2007年8月28日,取自:http://www.stat.gov.tw/point.asp?index=4。
王嵩音(2007)。網路使用之態度、動機與影響。資訊社會研究,12,57-85。2007年9月15日,取自:http://203.72.2.115/EJournal/5062001203.pdf。台東縣政統計(2006)。台東縣人口統計。2007年8月28日,取自:http://www.taitung.gov.tw/department/m1/1400.htm。
交通部統計處(2003)。台灣地區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調查報告。2007年8月28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file/TWNIC-BorbandSurvey-92.08.19.pdf。
李偉斌(2007)。青少年社會發展與網路依附。台灣心理諮商通訊,207。2007年9月15日,取自:http://www.heart.net.tw/207-1.html。
財團法人網路資訊中心(2007)。九十六年度台灣寬頻網路使用狀況調查摘要分析。2007年8月28日,取自:
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96305a.doc。
張維安(2002)。網路與溝通。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25。2007年9月18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5/25-05.htm。
資策會FIND網站(2007)。2007年6月底止台灣上網人口。2007年9月3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180。
資策會FIND網站(2008)。2007我國家庭寬頻、行動與無線應用現況與需求調查。2008年2月13日, 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cal=上網人口&p=1
蕃薯藤網站(2004)。2004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7年8月28日,取自: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4/index.php。
蕃薯藤網站(2005)。2005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7年8月28日,取自: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5/chart/index.php。
三、英文部分
Bell, B. K. (2000). The role of e-mail on information overload in organizational managers. Ph.D. WALDEN UNIVERSITY.
Chien, C., Linda, C. & Belland, J. C. (2005).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internet addi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7(4), 26-30.
Liftig, R. A. (2007). Stop avoiding your e-mails. Science Scope, 30(7), 6.
Nalwa, K., & Anand, A. P. (2003). Internet addiction in students:A cause of concern.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6(6), 653-656.
Schwebel, A. I., Barocas, H. A., Reichman, W. & Schwebel M.(1990). Personal adjustment and growth:A life-span approach. Iowa:W. C. Brown Publishers.
Suler, J. (1996). Why is this thing eating my life ? Computer and cyberspace addicition at the “ Palace “. Retrieved August 25, 2007, from http://www.rider.edu/user/suler/psycyber/eatlife.html
Tallent, N. (1978).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N Y: Dvan Nostrand.
Young, K. S. (1998). What makes the internet addictive? Retrieved August 25, 2007, http://www.netaddiction.com/addictiv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