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文本
Italo Calvino(伊塔羅.卡爾維諾)編著。倪安宇等譯。《義大利童話Ⅰ~Ⅳ》 (Fiabe
Italiane)。台北:時報文化。2003 年。
(二)中文專著(依中文姓氏筆劃排列)
1.王國芳、郭本禹著。《拉岡》。台北市:生智文化。1997年。
2.王溢嘉編著。《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野鵝出版。1990年。
3.朱 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揚智文化。2002年。
4.朱龍華。《義大利文化史》。台北:揚智文化。2004年。
5.李揚著。《中國民間故事型態研究》。廣東: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年。
6.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7.馬 力。《世界童話史》。瀋陽市:遼寧省新華書店。1990年。
8.曹文軒。《讀小說──小說家曹文軒讀小說》。台北:小魯。2004年。
9.陳俊輝。《祁克果》。台北:東大出版。1989年。
10.馮作民編譯。《尼采的哲學》。台北:水牛出版社。1980年。
11.傅佩榮。《哲學與人生》。台北:天下文化。2003年。
12.唐 諾。《讀者時代》。台北市:時報文化。2003年。
13.高宣揚。《存在主義》。台北:遠流。1993年。
14.高辛勇。《形名學與敘事理論》。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
15.張秀琴編者。《卡夫卡的寓言智慧》。台中市:好讀。2002年。
16.張華葆。《社會階層》。台北市:三民書店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17.黃云生。《人之初文學初探》。上海市:少年兒童。1997年。
18.黃 蒮。《雅斯培》。台北:東大出版,1992年。
19.趙曉彬。《普羅普民俗學思想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三)外文譯著(依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1.Calvino,Italo (伊塔羅.卡爾維諾)著。吳潛誠譯。《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Six Memo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台北:時報文化。1996年。
2.Calvino,Italo (伊塔羅.卡爾維諾)著。倪安宇譯。《巴黎隱士:卡爾維諾自傳》(The Hermit in Paris)。台北:時報文化。1998年。
3.Cashdan,Sheldon (雪登.凱許登)著。李淑珺譯。《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4.Eagleton,Terry (泰瑞.伊格頓)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台北:書林。1993年。
5.Fokkema,Douwe & Ibsch,Elrud (佛克馬、蟻布思)合著。袁鶴翔等譯。《二十世紀文學理論》( Theories of litera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台北:書林。1987年)。
6.Frazer, J.G. (弗雷澤)著。汪培基譯。《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The Golden Bough:A Study in Magic and Religion )。台北:桂冠圖書。1991年。
7.Frey-Rohn,Liliane (佛雷羅恩)著。陳恢欽譯。《從佛洛伊德到榮格:無意識心理學比較研究》。北京:新華書店。1989年。
8.Frye,Northrop (諾思洛普.弗萊)著。陳慧等譯。《批評的解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
9.Hall,C.S. &Nordby,V.J.著。史德海、蔡春輝譯。《榮格心理學入門》(A Primer of Jungian Psychology)。台北:五洲出版社。1988年。
10.Jung,C.G. (榮格)著。馮川譯。《榮格文集》(Collected Works of C.G. Jung )。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年。
11.Kafka,Franz (卡夫卡)著。李文俊等譯。《變形記:卡夫卡短篇小說選》(Die Verwandlung )。台北:商周出版。2005年。
12.Melville,Herman (梅爾維爾)。鄧欣揚譯。《白鯨記》(Moby Dick)。台北:桂冠圖書。1994年。
13.Nietzsche,Friedrich (尼采)。林建國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台北:遠流。1989年。
14.Propp,Vladimir Jakovlevic (普羅普)著。賈放譯。《故事形態學》(MopфoлoгИя ckaэkИ )。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15.Propp,Vladimir Jakovlevic (普羅普)著。賈放譯。《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16.Updike,John等著。廖月娟等譯。《人性八惡》。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
17.松浪信三郎著。梁祥美譯。《存在主義》。台北:志文出版社。1982年。
18.宮城音彌著。李永熾譯。《人性的心理分析》。台北:水牛圖書。1990年。
(四)外文專著
1. Propp,Vladimir Jakovlevic。《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Austin :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68。
(五)期刊專文
1.Barthes, Roland (巴爾特)著。〈敘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 張寅德編選。《敘述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89年。
2.趙曉彬。〈作為一種體裁的俄羅斯故事──普羅普故事中相關概念的釋義〉。
《俄語語言文學研究》。哈爾濱:哈爾濱師範大學。2007年第1期。
(六)學位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列)
1.鍾瑞菁。《在灰姑娘的陰影下:《仕女圖》中的童話嘲弄》。淡江大學西洋語文研究所。1998年。
2.鄭任瑛。《以普羅普的觀點探討格林童話中童話象徵與「拯救」情節主題的意義》。中國文化大學西洋文學研究所。1996年。3.楊晴惠。《永恆的愛情冒險之歌—義大利童話》中愛的追尋與昇華》。台東大學文學童文學研究所。2006年。
4.陳巧宜。《《蘭格童話》中願望類型童話的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5年。
5.徐蘭英。《邊緣敘事──周芬伶小說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所。2004年。
6.李潤荌。《卡爾維諾《義大利童話》中變形故事之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7年。
7.李盈穎。《公主徹夜未眠─論《義大利童話》中的公主》。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6年。8.王儷錦。《《義大利童話》中反派角色形象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6年。
(七)網路資源
1.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人性七惡
(http://140.111.34.46/newDict/dict/index.html 2007/12/31)
2.東吳大學虛擬教育學院高中職教師在職進修:〈現代社會〉
(http://vschool.scu.edu.tw/ 2007/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