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文本
(一)中文版
自寫自畫:
岩村和朗。游珮芸譯。《愛思考的青蛙》。台北市:上誼。2006年。
____。游珮芸譯。《愛思考的青蛙—夜晚從哪裡來》。台北市:上誼。2006年。
____。游珮芸譯。《愛思考的青蛙—路通往哪裡》。台北市:上誼。2006年。
____。鄭明進譯。《14隻老鼠吃早餐》。台北市:英文漢聲。1990年12月。
____。鄭明進譯。《14隻老鼠大搬家》。台北市:英文漢聲。1991年1月。____。鄭明進譯。《14隻老鼠過冬天》。台北市:英文漢聲。1991年1月。
____。鄭明進譯。《14隻老鼠去郊遊》。台北市:英文漢聲。1993年2月。
____。鄭明進譯。《14隻老鼠去賞月》。台北市:英文漢聲。1991年1月。
____。鄭明進譯。《14隻老鼠洗衣服》。台北市:英文漢聲。1993年2月。
____。鄭明進譯。《14隻老鼠捉迷藏》。台北市:英文漢聲。1991年1月。
____。鄭明進譯。《14隻老鼠安眠曲》。台北市:英文漢聲。1991年1月。
____。鄭明進譯。《14隻老鼠捉蜻蜓》。台北市:英文漢聲。1993年2月。
____。鄭明進譯。《14隻老鼠挖山芋》。台北市:英文漢聲。1993年2月。
____。鄭明進譯。《14隻老鼠種南瓜》。台北市:英文漢聲。1991年1月。
愛瑞.卡爾、岩村和朗。信誼基金出版社編輯部譯。《你要去哪裡?去看我的朋友。》。台北市:信誼。2005年11月。
插畫作品:
山浦萬壽子文。岩村和朗畫。鄭明進譯。《森林裡的松鼠1-6》。台北市:台灣英文雜誌社。2002年12月。
山下明生文。岩村和朗畫。鄭明進譯。《七隻小老鼠1-4》。台北市:青林。2004年9月。
(二)日文版
岩村和朗。《風とぃっしよに》(暫譯《和風一起》)。日本東京:日本株式會社理論社。2002年3月。
____。《ひとりぼっちのさいしゅうれっしゃ》(暫譯《孤獨乘客的列車》)。日本:偕成社。1985年12月。
____。《っきよのこうさぎ》(暫譯《月夜下的兔子》)。日本:クレヨンハウス。1993年4月。
____。《よーくかんがえるカエルくん》(暫譯《愛思考的青蛙—生命在哪裡?》)。日本:日本福音館書店。2006年10月。
____。《後路みね─ゆうひの丘のなかま》(暫譯《後路家族—夕陽山丘好朋友》)。日本東京:株式會社理論社。2003年6月。
____。《トガリ山のぼうけん1風の草原》(暫譯《尖山冒險系列—風的草原》)。日本東京:日本株式會社理論社。2005 年1月。
____。《おおきいトンと》(暫譯《高個子咚咚與小不點碰碰》或《高個子小個子》)。日本東京:日本株式會社偕成社。2006年8月。
____。《いいかんがえでしょ》(暫譯《咚咚與碰碰的好主意》)。日本東京:日本株式會社偕成社。2006年8月。
____。《カルちゃんエルくん たかいたかい》(暫譯《小青蛙好高好高》)。東海ジシソ殊式會社。2002年8月。
____。《カルちゃんエルくん あっいあっい》(暫譯《小青蛙好熱好熱》)。日本:東海ジシソ殊式會社。2008年5月。
____。《14ひきのもちつき》(暫譯《十四隻老鼠做麻薯》)。日本:福音館書店。2007年11月。
____。《お父さんのかさはこの子です》(暫譯《雨天驚險記》)。日本:ひくまの殊式會社。1997年4月。
___。《とっくん トラック のはらへ ぶぶ》(暫譯《多多和小卡車》)。日本:東海ジシソ殊式會社。2007年4。
____。《タンタンのハンカチ》(暫譯《丹丹的手帕》)。日本:偕成社。2005年10月。
____。《タンタンのぼうし》(暫譯《丹丹的帽子》)。日本:偕成社。2005年10月。
____。《タンタンのずぼん》(暫譯《丹丹的吊帶褲子》)。日本:偕成社。2005年10月。
____。《タンタンのしろくまくん》(暫譯《丹丹和小白熊》)。日本:偕成社。2005年10月。
二、對照文本(依人名筆畫排列)
沈石溪。《狼王夢》。台北市:民生報。2003年4月。
約克 史坦那。約克米勒繪。袁瑜譯《森林大熊》。台北市:格林。2002年1月。
懷特(E.B.White)。黃可凡譯。《夏綠蒂的網》。台北市:聯經。2003年3月。
三、中文專書(依人名筆畫排列)
王勤田。《生態文化》。台北市:揚智。1997年1月。
方祖燊。《小說結構》。台北市:三民。1995年1月。
李硯祖。《視覺傳達設計欣賞》。台北市:五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林文寶。《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台北市:財團法人毛毛蟲基金會。2000年。
林文寶編。《兒童文學論述選集》。台北市:幼獅文化。2003年6月。
林良。《淺語的藝術》。台北市:國語日報社。2000年6月。
徐素霞編。《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2年1月。
陳俊宏、楊東民。《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市:全華科技。1998年10月。
陳思和。《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黃本蕊。《插畫散步—從台北到紐約》。新竹市:和英。2005年9月。
黃瑞怡、葉青華、宋珮、黃迺毓著。《藝出造化‧意本自然:楊志成的創作世界》。新竹市:和英。2001年1月。
葉平。《倫理學》。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92年1月。
詹鍚彬。《最新插畫表現技法》。台北市:星狐。1997年。
趙映雪。《三人行-大師好書與您同行》。台北市:富春文化。2000年9月。
龍協濤。《讀者反應理論》。台北市:揚智。1997年3月。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1998年6月。
鄭明進。《傑出圖畫書插畫家—亞洲篇》。台北市:雄獅美術。2000年1月。
明進等著。《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市:天衛文化。1996年11月。
鄭明進分析。羅素菁整理。《台英世界親子圖畫書手冊》。台北市:台英。1985年。
劉文光。《小哺乳動物的世界》。台北市:台北市教育局。1983年。
四、中譯專書(依人名筆畫排列)
Martin Salisbuy。周彥璋譯。《彩繪童書:兒童讀物插畫創作》。台北市:視傳文化。2005年5月。
G.B.馬修斯。《哲學與小孩》。台北市: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1999年。
吉莉恩‧蘿絲(Rose, Gllian)。王國強譯。《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台北市:群學。2006年7月。
松居直。劉滌昭譯。《幸福的種子》。台北市:阿爾發。2007年1月。
阿爾多‧李奧帕德。吳美真譯。《沙郡年紀: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台北市:天下遠見。1998年3月。
約翰‧洛威‧湯森(Rowe, John Townsend)。《英美兒童文學史綱》(Written for Children : An outline of English-Language Children's Literature)。台北市:天衛文化。2003年1月。
杜南(Doonan, Jane)。宋珮譯。《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台北市:雄獅美術。2006年3月。
宮川健郎。黃家琦譯。《日本現代兒童文學》。台北市:三民。2001年4月。
莫麗‧邦(Bang, Molly),楊茂秀譯,《圖畫‧畫圖》(Picture This)。台北市:毛毛蟲出版社,2003年。
梭羅。孔繁雲譯。《湖濱散記》。台北市:志文。1999年。
培利‧諾德曼(Nodelman, Perry)。劉鳳芯譯。《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台北市:天衛文化。2003年12月。
路易斯‧吉奈堤(Giannetti, Louis)。焦雄屏譯。《認識電影》。台北市:遠流。2005年6月。
劉仲容、林偉信、柯倩華編。《兒童哲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2005年。
羅伯‧索科羅斯基(Sokolowski, Robert)。李維倫譯。《現象學十四講》(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台北市:心靈工坊。2004年3月。
羅蘭.巴特(Barthes, Roland)。李幼蒸《寫作的零度》。台北市:桂冠。1991年。
韓叢耀。《圖像傳播學》。台北市。威仕曼文化。2005年。
培利‧諾德曼(Nodelman, Perry)。Words About Pictures:The Narrative Art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Georgia: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1988年。黃孟嬌譯。〈呈現意義的風格〉。《絵本棒棒堂第5期》。台東市:財團法人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06年9月。
培利‧諾德曼(Nodelman, Perry)。郭鍠莉譯。Words about pictures:The narrative art of Children's pictures〈符碼、象徵、姿勢:視覺客體的文脈意義〉。台東市:財團法人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07年12月。
五、期刊論文(依人名筆畫排列)
吳淑琴。〈日本創作故事絵本呈現之兒童形象探討〉。《兒童文學學刊第五期》。台北市:天衛文化。吳淑琴、戴至君。〈日本絵本《古利和古拉》系列作品之分析研究〉。《兒童文學學刊第十四期》。台北市:萬卷樓。2005年。李慕如。〈由「傳統」到「現在」--中國現代童話發展陸向之商兌〉。《台灣地區1945年以來現代童話學術研討會》。台東市:台東師範學院。1998年。
林文寶,〈兒童‧文學與閱讀〉。《兒童文學期刊第七期》。台北市:萬卷樓。2002年5月。威廉‧梅比爾斯(Moebious Willian)。馬來祥譯。〈圖畫書符碼概論〉。《兒童文學學刊第三期》。台東市:台東師範學院。2000年。
馬力。〈兒童與兒童文學詩意之源〉。《2008海峽兩岸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台東市:兒童文學研究所。2008年7月。
張桂娥。〈日本兒童圖畫書在臺北出版發展史與其影響力〉。《「台灣圖畫書」發展從「畫書時代」邁向「絵本」時代的推手》。東京學藝大學研究所調查。2006年。
陳室如。〈在異地凝視自我-兒童遊記中的成長啟發與本土關照〉。《第八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兒童文學研究與九年一貫》。彰化縣:國立彰化師大國文研究所。2004年。
楊茂秀。〈愛思考的青蛙〉。《台北教師天地》。台北市:陽明山教師研習中心。2007年。賴素秋。〈台灣兒童圖畫書理念流變〉。《兒童文學學刊第十期》。台北市:萬卷樓。2003年11月。六、碩博士論文(依人名筆畫排列)
吳明益。〈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3年月邱靖智。《讓圖畫書變完整了《吵鬧書》系列之意象閱讀》。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5年6月。
邱瓊蓁。《親子共讀絵本歷程之互動與詮釋——以岩村和朗之「十四隻老鼠」為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2006年7月。許鬱芳。《昆汀‧佈雷克&瑪夏‧布朗》。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1年6月。
陳虹月。《姆指姑娘 絵本風格比較研究_以三位元繪者作品為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7年7月。
陳金蓮。《沈石溪動物小說中愛的母題之探討》。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2年7月)。游嘉惠。《從閱讀安野光雅圖畫書反思圖畫書閱讀》。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6年7月。黃孟嬌。《莫理斯桑達克自寫自畫作品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1999年6月。
黃淑萍。《國王的新衣中譯本圖畫書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6年8月。
盧貞穎。《看東西說故事——現成物拼貼在圖畫書中》。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3年7月。戴至君。《日本優良絵本作品之分析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2005年2月
七、報章、雜誌(依人名筆畫排列)
李維國,〈作家故事-村上春樹的馬拉松〉。《聯合報第E2版「讀書人」》。2008年8月3日。
南谷佳世、柴田こずえ。〈绘本の作家たちⅢ〉。《別册太陽》。東京:日本株式會社平凡社。2005年7月7日。
鄭明進。〈談日本的絵本並介紹幾位傑出的插畫家〉。《書評書目第84期》。台北市:書評書目。1977年。____。《雄獅美術第291期》。台北市:雄獅美術。1990年。
____。《學前教育月刊》。台北市:信誼。2007年3月。
八、網路資料(依搜尋時間排列)
美日安保條約http://zh.wikipedia.org/wiki/美日安保條約2008/01/20
絵本之丘美術館http://www.douwakan.co.jp/inorino_oka/inori_no_oka.htm2008/02/01
童心社http://www.doshinsha.co.jp/longsaler/14hiki/14-wold.html 2008/3/13
台灣光華雜誌智庫http://www.sinorama.com.tw/show_issue.php?id=200179007006C.TXT&table=0&cur_page=10&distype=200 2008/3/13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2008/07/26
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個人網站http://io.uwinnipeg.ca/~nodel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