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怡(2003)。整合消費者觀點之綠色產品包裝設計評量模式。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本局大辭典編篆系委會(1985)。大辭典。台北市:三民。
呂清夫(2002)。造形原理。台北市:雄獅圖書。
何琦瑜(2005)。就是要美麗。台北市:天下雜誌。
余宏毅(2003)。包裝設計策略之探討與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吳靜欣(2006)。從符號消費論觀點探討化妝品包裝對消費者購買之影響。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明賢(2003)。台灣大專院校女學生化妝品消費行為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李斯毅(編譯)(2005)。心靈消費。台北中和:華文網。(原書:Pamela Danziger﹝2004﹞.Why people buy things they don’t need.)
林文昌(1991)。色彩計劃。台北市:藝術圖書。
林品章(2002)。造形原理。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
林書堯(1978)。色彩學概論。台北市:三民。
林振陽、黃世輝(1997)。設計材料。台北市:六合。
林榮泰、廖卿技(1998)。從認知觀點探討本土風格-以”台灣印象”海報設計為例。明志工專學報,30,47-56。
林榮泰(1998)。文化差異影響公共標誌認知的研究。設計學報,第3卷,2,13-30。林榮泰、翁註重(1997)。醫院用標誌圖形符號的認知研究。工業工程學刊,第14卷,4,363-376。林榮泰、翁註重(1997)。利用叢聚分析探討產品的語意特徵。技術學刊,第12卷,4,665-671。林靈宏、張魁&;#23791;(2006)。消費者行為學。台北市:五南。
周穆謙(2001)。零售商品包裝標準字設計之應用趨勢及視認性評估。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姜定于、虞邦祥、陳至芸(編譯)(2004)。消費心理學。台北新店:桂冠。(原書Gordon Foxall, Ronaid oldsmith, Stephen Brown﹝1996﹞. Consumer Psychology for Marketing,2/e. )
姚村雄(1997)。台灣酒類包裝之標貼設計研究。台北市:藝風堂。
施存柔(2001)。來源國形象、品牌定位、銷售通路對化妝品消費者態度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施錦雯(2003)。消費者使用行動加值服務的影響因素之研究─以中部大學生為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范成浩、邱文科、王文正、林榮泰(2006)。產品類型影響創意認知的相關研究。藝術學報,第二卷第一期,78,17-38。麻生沅(2001)。全球化下的流行、建築與品味:百貨公司化妝品專櫃之空間生產與消費。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陳世華(2002)。商業包裝設計對提升商品價值感之探討--以不同涉入程度商品為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陳孝銘(1992)。商業美術設計:平面基礎篇。台北永和:北星圖書。
陳孝銘(1993)。商業美術設計:平面設計應用篇。台北永和:北星圖書。
陳怡君(2005)。文化與色彩偏好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以汽車產業為例。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陳香甯(2003)。美白保養品消費者資訊取得來源與零售類型選擇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陳振甫(2000)。包裝研究論文集。第五屆全國設計學術研究成果暨實務講座研討會。
陳曉同(編譯)(1978)。大智 浩(著)。設計的色彩計劃。台北市:大陸書店。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1994)。國語辭典。2007年9月30日,取自http://140.111.34.46/dict/
孫銘賢(2007)。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之比較研究--以北投區域文化與原住民族服飾文化為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碩士論文。郭慧琳、林延德(編譯)(2004)。Giles Calver著。包裝設計。台北永和:視覺文化。(原著:Giles Calver(2003)。WHAT IS PACKAGING DESIGN. ROTOVISION SA.)
許杏蓉(2003)。現代商業包裝學─理論.觀念.實務。台北中和:視覺文化。
商業周刊編輯部(2005)。女人錢最大─女性行銷五部曲。台北市:商智文化。
張紹勳(2005)。研究方法。台中市:滄海。
張雅萍、許杏蓉、林榮泰(2007)。開架式化妝品之包裝視覺設計研究。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2屆年會暨研討會論文集(論文編號:044)。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張嘉文(1990)。化妝品不同通路型態型態之消費者特性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碩士論文。張嘉玲(2004)。消費者對產品創新認知之相關研究。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逸民(編譯)(2005)。行銷學。台北市:華泰文化。(原書:Philip kotler,Gary Armstrong﹝1997﹞.Marketing:An Introduction. Prentice Hall, Inc.)
黃榮輝(1990)。商業包裝的圖形設計研究。台中市:大社會。
程兮(2003)。商品包裝暢銷法。台北北投:國家。
葉國松、張輝明(1995)。平面設計之基礎構成。台北市:藝風堂。
楊幼蘭(編譯)(2004)。女性行銷。台北市:城邦文化。(原書:Martha Barletta(2003). Marketing to Women.)
新形象編輯部(1990)。包裝設計點線面。台北永和:新形象。
詹偉雄(2005)。美學的經濟。台北市:藍鯨。詹晴如(2004)。化妝文化之探討--以台灣女性化妝行為現況為例。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廖志忠(編譯)(1998)。包裝設計─夜晚和地球都是包裝。台北土城:博遠圖書。(原書:金子修也(1989)。包裝設計─夜晚和地球都是包裝。鹿島出版社。)
榮泰生(1999)。消費者行為。台北市:五南圖書。
鄭國裕、林磐聳(1989)。色彩計畫。台北:藝風堂。
鄭華清(2003)。行銷管理。台北市:全華。
蔡佩君(2007)。消費者對於有機化妝品包裝設計之認知評估。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黎堅(1983)。包裝-產品的守護神與無聲的推銷員。雄獅美術。151。108-111。鄧成連(1987)。現代商品包裝設計。台北永和:新形象。
鄧成連(1995)。最新包裝設計實務。台北市:星狐。
機佳怡(2004)。品牌經營與行銷策略之研究-以開架式化妝品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碩士班。
閻蕙群、陳俐雯(2004)。風格美感經濟學。台北市:智商文化。
(原書:Virginia Postrel(2003)。The Substance of Style。The Wylie Agency(UK)Ltd.)
羅文坤(1986)。行銷傳播學。台北市:三民。
蘇宗雄(1988)。文字造型造形與文字編排。台北市:黃檸檬文化。
龍冬陽(1983)。商業包裝設計。台北市:檸檬黃文化。
Blackwell,R&;Miniard,P&;Engel,J (2001). Consumer Behavior(9th ed).FL Harcourt.
Cliff, Stafford(1998). Packaging. Rockport Publishers,inc.
Conway Lioyd Morgon(1997). Packaging Design. RotoVision Book,New York.
Cross,N(1994). 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s : Strategies for Product Design. John Wiley&;Sons,New York.
Howard Milton(1991). Packaging Design. The Design Council,London, UK.
Lin, R.T., &; Kang,Y.Y. (2003). Ergonomic Design of Desk and Chair for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The 6th Asian Desig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14-17 Octorber, Tsukuba, Japan.
Lin, R.T., &; Kang,Y.Y. (2003). Subject Difference in the Perception of Aesthetic. Proceedings of SEAMEC 2003, 19-22 May, Kuching, Sarawak, Malaysia, 172-177.
Lin, R.T., P.C. Lin &; K.J. Ko (1999). A Study of Cognitive Human Factors in Mascot Desig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23, 107-122.
Lin, R.T., Wong, J. (1996). An Applic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in Product Seman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18, 193-204.
Saito, Kaori(2005). Cosmetics Package Design. Pie Books.
Stafford Cliff (1999). 50 Trade Secrets of Great Design Packaging . Rockport Publishers ,Inc.,U.S.A.
Peter,p.J &; Olson,J.C(1990).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Startegy. 2nd edition.
Philip kotler &; Gary Armstrong(2003). Lateral Marketing: New Tech- niques for Finding Breakthrough Ideas. John Wiley &;Sons .
Viction Workshop(2005). It's a Matter of Packaging. Vicion: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