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性」-
Collins, Peter. Concrete: The Vision of a New Architecture (A Study of Auguste Perret & His Precursors), London: Faber & Faber, 1959, pp. 153-287.
Fjeld, Per Olaf. Sverre Fehn: The Thought of Construction, New York: Rizzoli, 1983, pp. 36-43.
Frampton, Kenneth, ed. Technology, Place and Architecture, New York: Rizzoli, 1998, pp. 56-75; 94-117; 118-137; 138-157.
Frampton, Kenneth, 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 The Poetics of Construction in Nineteeth and Twentieth Century Architecture, The MIT Press, 1995.
Gregotti, Vittorio. ‘Auguste Perret, 1874-1974. Classicism and Rationalism in Perret’, Domus, No. 534, May 1974, p. 19.
Hartoonian, Gevork. Ontology of Construction: On Nihilism of Technology and Theorie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Hermann, Wolfgang. Gottfried Semper: In Search of Architecture, Cambridge: MIT Press, 1984, pp. 3-83; 174-244.
Hertzberger, Herman. ‘Place, Choice and Identity’, World Architecture/Four, London, 1967, pp. 73-74.
Schwarzer, Mitchell. ‘Ontology & Representation in Karl Bötticher's Theory of Tectonics’, JSAH 52, September 1993, pp. 267-280.
Sekler, Eduard F. ‘Structure, Construction & Tectonics’ in Gyorgy Kepes, ed., Structure in Art and in Science, New York: Brazil, 1965, pp. 89-95.
Semper, Gottfried. The Four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 Other Essays, trans. Harry Mallgrave & Wolfgang Herrman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p. 74-129; 181-214.
李明遠,2000,《北投溫泉浴場設計:朝向一個構築性Tectonics 觀點的設計》,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政勳,1997,《王大閎建築作品中的營造性》,中壢: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逸杰,2002,《建築構造之日常性的論述形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陳逸杰、孫全文,1999,〈構造中的技術問題〉,《成大學報》,第三十四卷人文社會篇,第45-60頁,台南:成功大學。
陳逸杰、孫全文,2000,〈建築構造的倫理構成〉,《建築學報》,No.34,第39-55 頁。陳維祺,1996,〈從總體觀點看建築構造與細部的本質〉,《建築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建築叢書,第53-69 頁。
陳維祺,1997,〈構造的建築〉,《室內64》,11 月號。
陳維祺,1998,《尋找詩性的智慧-省思建築》,台北:美兆。
傅朝卿,1988,〈批評性地域主義∼談法蘭普頓之後現代紀元建築策略及其背景思潮〉,《建築師》,1 月號,第62-70 頁。
鄭仁杰,2003,《現代建築構築性之台灣經驗-陳其寬薄殼建築作品》,台北: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賴人碩,1998,《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的構築性探討》,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鋼構造建築」-
Hart, F., Henn, W., Sontag H. Multi-Storey Buildings in Steel, New York: Nichols Publishing Company, 1985.
Reichel, A., Ackermann, P., Hentschel, A., Hochberg, A. Building with Steel, Munich: Institut fur internationale Architektur-Dokumentation Gmbh & Co. KG, 2007.
丁肇辰 等(譯),Peter Rice 著,1997,《工程師奇想》,台北:創興出版社。
王宗年,1992,《建築構造原理及應用》,台北:臺北斯坦。
布正偉,1992,《現代建築的結構構思與設計技巧》,台北:博遠。
白寶鯤 等(譯),C. Schittich 等著,2004,《玻璃結構手冊》,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徐家杰 (譯),藤本盛九 著,2001,《建築結構設計》,台北:五南圖書。
殷福新等 (譯),H. C. Schulitz 等著,2004,《鋼結構手冊》,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袁海貝貝 等(譯),T. Herzog 等著,2006,《立面構造手冊》,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劉慶禧,1992,《建築工程構造》,台北:科技圖書。
譚天民,1991,《建築結構力學》,台北:科技圖書。
財團法人成大建築文教基金會 編,2001,《鋼構建築概論》,台北:科技圖書。
林文賢,1999,《鋼構造之發展與應用》,台中:綠建築研討會論文。
林鴻志,1999,《鋼結構系統的介紹》,台中:綠建築研討會論文。
張隆盛,1999,《永續發展、綠建築與鋼結構》,台中,綠建築研討會論文。
陳正平、吳傳威、王森遠,1999,《鋼結構設計手冊(容許應力法)》,台北:科技圖書。
陳存森,2000,《營建工程鋼結構實務》,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楊冠倫,2002,《國內低層輕鋼構住宅屋頂工程之調查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宇傑,2002,《輕鋼構構法初步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駱世鴻,2002,《鋼結構建築施工現況缺失探討—以接合樑柱構件為例》,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蘇杰鳴,2002,《國內輕鋼構住宅樓版構法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研究案例相關文獻」-
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2007,〈打造南瀛綠都心的湖畔新風貌〉,《CONDE 雜誌》.09月號。
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2007,〈光電建築(BIPV)-一種新的空間類型〉,《建築師》.04月號,第108-113 頁。
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2007,〈南瀛綠都心〉,《建築師》.04 月號,第58-62 頁。
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2007,〈建築作為景觀藝術-南瀛綠都心與服務中心〉,《建築Dialogue》.06月號,第88-94 頁 。
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2007,〈建築結構 台南縣南瀛綠都心〉,《傢飾雜誌‘08 年度特刊 空間設計細部規劃》.10 月號,第120-12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