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龍《三言》小說寫作藝術之研究 提要 馮夢龍所編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小說集,合稱《三言》,是一套宋、元、明話本及明代擬話本的小說合集,也是我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中三部最重要、最豐富的結集。它在話本小說的基礎上,注入文人創作的思維,並開創出動人的藝術風貌,無論在人物塑造、主題思想、情節結構及語言藝術等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風貌,它的出現形成了話本小說創作的第二個高峰,是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的瑰寶,對於它的寫作藝術研究當然有其重要性,也是小說寫作藝術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本論文「馮夢龍《三言》小說寫作藝術之研究」,以小說寫作中題材、人物、情節、主題思想以及語言藝術等各方面為基礎,並以傳統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創作經驗與現存的宋、元、明話本為論證,全面且深入地探討《三言》小說的藝術技巧、審美理想及審美趣味為重點。其研究方法,則以歷史研究法、歸納法、比較法等研究方法,做為探討《三言》小說寫作藝術的方法論基點,從而重新發覺馮夢龍《三言》在小說寫作藝術上的成就。全文凡分八章: 第一章 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旨趣,以及研究範圍、文本與方法步驟等項。 第二章 馮夢龍之生平與著述。凡分三節,第一節「馮夢龍的生平」,第二節「著述」,第三節「編撰《三言》之背景緣由」,來說明《三言》編撰的背景資料。 第三章 《三言》題材之源流與分類。凡分三節,第一節「《三言》題材來源」,以前人資料、當代資料,及馮夢龍自創三個單元,來探討《三言》一百二十篇作品之題材來源;第二節「《三言》題材分類」,以愛情婚姻類、公案類、名人逸士類、發跡變泰類、宗教類及其它一項,來分析《三言》一百二十篇作品題材之分類;第三節「《三言》題材之特性」,則從作品題材之多元性、世俗性、教育性來論述並說明《三言》一百二十篇作品之題材處理問題。通過這些題材源流與分類之探討,可知《三言》收羅了宋、元、明以來所流傳的大部分話本及擬話本,可說是我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中三部最重要、也最豐富的結集;再者,題材中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層面,較之歷來小說不但有所拓展,且更廣闊了,所謂「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幾乎含蓋了市井間的所有生活面相。 第四章 《三言》人物的刻畫藝術。凡分三節,分別由第一節「《三言》人物形象析論」,以嶄新的人物形象、重塑歷史人物、鬼怪人性化等項,來分析《三言》一百二十篇作品所包含的人物類型,其中人物形象千姿百態、形神各異,不但道盡人間無窮相,且「真個是人心不同,涇渭各別」,表現出小說形塑人物形象很高之藝術水準;第二節「《三言》人物刻畫技巧」,以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豐滿傳神的人物形象、精煉化的人物語言,探討《三言》人物刻畫的藝術技巧,以及他們所展現了時代的風貌與意義;第三節「《三言》人物藝術典型舉隅」,以杜十娘、莘瑤琴、玉堂春、趙春兒等四位人物形象為例,來說明《三言》一百二十篇作品刻畫典型人物之藝術技巧。由《三言》中這些琳琅滿目的人物群像來看,他們在作品中幾乎都具有新的形象意藴。他們既屬於市民階層,又是基於市民階層的思想觀念所塑造出來的形象,使小說人物由造作走向自然,由矯情趨向率真,既是小說的中心,也是人生故事的主人,表現出自我的意志、感情、生命的活力。這種質的變化,不但蘊含著濃濃的市民意識,也為中國古典短篇小說,帶來一股全新的氣息,同時在作品中他們所抒發的渴求精神自由與人性的吶喊,也深深烙上了時代的印記,表現了對於束縛人們心靈的禮教的質疑與挑戰,且使小說的文學內涵,顯得更為豐厚而得到永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第五章 《三言》主題思想的展想。凡分四節,第一節「情感」分別由以情抗禮、婚戀新觀、情欲內涵等單元,說明《三言》表現在情感方面的主題思想;第二節「道德」以道德的創導、宣揚傳統道德等面向,說明《三言》表現在道德方面的主題思想;第三節「人性」以人性解放、人性善良兩方面,來說明《三言》表現在人性方面的主題思想;第四節「制度」,從奸臣之害、科舉之弊及官吏之惡,來說明《三言》表現在制度方面的主題思想。綜觀《三言》作品中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不論是情感、道德、人性或制度的層面,都更加面向社會與大眾,且也表現的更為集中與深刻,充分體現了晚明時代,已成長壯大市民階層的新思想意識,體現著新時代的特點與審美趣味。 第六章 《三言》情節結構的安排。凡分三節,分別由第一節「情節結構的審美形式」中,以奇為美的審美情趣、教化勸懲的審美理想,來探討《三言》情節結構的審美形式;第二節「情節結構的審美因子」,以細節敷演、善用道具意象、技巧巧妙運用等三方面,來分析《三言》情節結構中的審美因子;第三節「情節結構的提昇」,則由引人入勝的情節結構、人物性格的形塑、敘事焦點的轉變等面向,來探討《三言》在情節結構方面所做的深度提昇與安排。整體而言,在《三言》小說情節結構的寫作藝術方面,作者為達到引人入勝的審美效果,它不但承襲前人善於以奇組織情節的優點,又透過偶然、巧合、懸念、伏筆等藝術手法的各種巧妙組合;踵事增華的細節敷演;以及善用道具意象深化作品主題等技巧,為故事情節的起承轉合,找到不悖情理,又避免故事情節的平鋪直敘、一覽無遺的契機來組織故事情節,故從情節藝術技巧的角度來看,這些作品不但描寫手法新頴,想像力的豐富,且使故事情節產生了重大的變化,劇情更加曲折出人意表,既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價值,也使作品自然而然地放射出藝術與文學的光芒。 第七章 《三言》語言的藝術。凡分三節,第一節「話本小說語言藝術」,以小說語言的基本功能與結構、話本小說的語言形式與特質,說明話本小說特殊的語言藝術與形式;第二節「《三言》小說語言的審美情趣」,以典範化的敘事語言、精緻化的人物語言,以及語言文字的修辭技巧,分析《三言》作品中的語言審美情趣;第三節「《三言》小說語言的特徵」,從時代語言的紀錄、地方語言的寫實,俗、諺語的靈活運用等層面,來說明《三言》一百二十篇作品別具一格的語言藝術。綜觀《三言》小說在語言方面的特質,因深受宋元話本的影響,基本上保持著通俗化、口語化的特點,不但用語準確、精煉、生動、形象,且通俗易懂,其中完全口語化的部分,已經很接近現代的口語,所謂「明白曉暢、語語家常」,既反映出當時市民生活的實況與社會現象,也表現出語言通俗口語、生動活潑又豐富多采的審美特質。此外,作品中還大量運用民眾口語和各種俗、諺語,既增加了語言的生動性,又不刻意以嚴肅的立場來說明主題,同時還可做為作者加強自己立場正當性和說服力的輔助,形成一種文本上特殊的審美形式。而這種語言上的多元性、豐富性與生動性,也使得《三言》有如一套中世紀語言的百科全書。 第八章 結論。總結《三言》小說寫作藝術之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