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溫琇玲等,2003年,「智慧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設施管理指標。 (2) 溫琇玲等,2000年,「建築物智慧化設計規範暨解說研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3) 溫琇玲等,1996年,「智慧型公寓大廈自動化系統設計準則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4) 溫琇玲等,2002年,「智慧建築標章之設置與推廣智慧建築標章作業要點暨評估系統之建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5) 溫琇玲等,1998年,「邁向二十一世紀住宅之發展方向-1998住宅智慧化研討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中華民國智慧型大樓系統協會。 (6) 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1996年,「智能建築設計技術」,同濟大學出版社。 (7) 溫琇玲、涂鶴齡等,2005年,「智慧建築物營運計畫與設施管理技術之研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8) 邱寧潮,2002,「營建管理服務執行缺失及應對策略之探討」,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論 。 (9) 羅瑞榮,2003,「學校工程以統包與專業營建管理(PCM)發包策略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論。 (10)藍維恭,2001,「公路局之工程管理模式及機制--委託營建管理運用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論。 (11)吳秩策,2004,「以個案研究法分析營造廠管理e化之選商與議約」,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論。 (12)黃俊銘,2004,「統包工程設計階段管理缺失及因應策略之探討」,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論。 (13)廖煥平,2004,「設計/建造合一制專案交付方式之品保/品管實務分析探討-以台灣高鐵C260標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論。 (14)張智棋,2004,「4D施工計畫之資訊管理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論。 (15)許錦江,1999,「本國大型百貨公司設施規劃設計管理之研究--以遠東百貨集團桃園分公司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論。 (16)公寓大廈管理維護相關法令宣導說明會,內政部營建署。 (17)中華民國建築物業管理論文研討會論文集,2003。 (18)林錫勳,2002年,「台灣與大陸物業管理產業結構分析-兼論跨國物業管理公司之進入策略」,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論。 (19)張文俊,2002,「超高層建築物使用維護管理方面特性之研究-以新光摩天大樓為例」,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論。 (20)洪維志,2002,「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公司績效評估項目之研究」,中華大學 營建管理研究所碩論。 (21)儲國輝,2002,「公寓大廈公共設施之規劃特性、管理模式與使用行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論。 (22)黃妙玲,2003,「建築物使用維護管理機制與輔助管理系統應用之研究」,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論。 (23)洪子茵,2001,「台北市集合住宅管理維護模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論。 (24)王順治,2004年,「物業管理制度研究」,內政部營建署研究發表論文。 (25)顏世禮,2000年,「建築物之設施設備維護管理」。 (26)顏世禮,「公共設施設備維護管理」。 (27)陳柏廷,2004,「建立台灣物業管理內涵之基礎性研究」,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研究所碩論。 (28)何友鋒,1992年,「建築物管理維護專業公司輔導與管理制度之研究」,營建署專案委託研究報告(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 (29)鄧慶蘭,2004,「以生命週期為導向之建築物維護資訊管理系統」,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論。 (30)盧昭伶,2004,「台北地區住宅類公寓大廈生命週期營運成本調查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論。 (31)龍惟定,2003,「可持續的設施管理」,上海市物業長效管理房屋維護研討會論文集。 (32)張圣哲,2003,「智能化物業管理的發展」,上海市物業長效管理房屋維護研討會論文集。 (33)溫琇玲等,2006,「建築物設施管理維護關鍵績效指標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34)鄭紹材,2003,「高層建築物設備維護管理之探討」,建築技術與設計285期。 (35)鄭達才,2000,「設備維護管理~現在與未來」。 (36)蘇雅頌,2006,「保全暨物業品質管理實務—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喬信物業磐石學院。 (37)博銳管理在線,2005,博銳專題研究:關鍵績效指標(KPI), http://www.boraid.com/darticle3/subjectarticle.asp?subjectid=266 (38)台視新聞,2007,綜合報導:拒買劣宅破屋購房檢測有一套醫師、建築師、律師組團隊服務違建噪音磁波收費三萬起跳 http://www.ttv.com.tw/096/01/0960115/09601154787202L.htm 英文部分 (1)Patton, J.D.Jr. ,(1988) ”Maintainability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 Instrument Soc. Of Am.Services, Inc. (2)Moua, B. and Russell, J.S., (2001)“Comparison of Two Maintainability Programs,“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Vol.127, No.3,pp.239-244 (3)Satty, T.L.,(1980)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4)Kaplan, Robert S., and Norton, David P,(2000),“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 (5)Kaplan, R. S. and D. Norton, (1992),“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70, no.1. (6)Kaplan, R. S. and D. Norton, (1993),“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71, no.5. (7)Kaplan, R. S. and Norton, D. P. (1996a). “Using the balance scorecard to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8)Kaplan, R. S. and Norton, D. P. (1996b). “The balance scorecard.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9)Kaplan Robert S. & Norton David P.,(1996)“Link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Strateg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39(1):6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