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1 13: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堂晟
研究生(外文):CHIU,TANG-CHENG
論文名稱:魚路古道之闢建、昌盛、沒落與再現
論文名稱(外文):The establishment, rising, decadence, and rehabilitation of Fish Road Historic Trail
指導教授:林益厚林益厚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景觀學系碩士班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景觀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6
中文關鍵詞:國家公園文化襲產文化景觀古道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10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道路,是人為了要往來連絡或者是運輸時的產物,其述說了人們的歷史故事,也在自然環境中留下軌跡。
  本論文以使用的觀點來探究魚路古道的興衰。從長時間來看,由地區發展、產業的使用和變化與交通運輸的改變上來印證、了解魚路古道的闢建、昌盛、沒落與再現之因,同時在發生時間上明確了解其興衰脈絡。從文獻分析,魚路古道的變化歷程界定出四個時期:
一、闢建期:1850年以前(咸豐年間以前),由於北台灣的開發,人口移入產生交通運輸需求逐漸形成古道,與禁止採硫、守磺時的道路。
二、昌盛期:1850-1945年(咸豐年間到民國三十年代),闢建完成之後有各項產業的運輸與人為活動在此發生。漁獲、硫磺開採、茶葉、牛隻的運輸直到1945年後公路開通,取代魚路古道。
三、沒落期:約1945-1990年(民國三十年代到民國八十年代),從茶葉、牧牛、硫磺的產業末落,與公路開通取代魚路的漁獲運輸。
四、再現期:約1990-現今(民國八十年代到現今),因國家公園設置,生態旅遊興起而再現。
  近年來人民的生活水準提高,注重生活品質,也重視環境保育,陽明山也因特殊的環境,具有充分的遊憩資源,值得保育,因而被劃設為國家公園。魚路古道在其中即被發掘,與重新規劃、復舊,成為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生態旅遊示範路線。
  魚路古道歷史當悠久,昔日它是一條士林、金山在民生上很重要的一條往來溝通道路,今天它轉變成為出外踏青的步道,值得我們去更深入一層去探討與了解它。藉由上述,得以完整了解魚路古道在時空上的發展,同時藉此,讓我們了解古道在文化襲產上之價值與意義。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基本概念………………………………………………3
第三節 研究範圍……………………………………………………………1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19
第二章 魚路古道的闢建
第一節 魚路起始的時空背景………………………………………………22
第二節 清朝河南勇路的形成………………………………………………26
第三節 日據時代日人路的闢建……………………………………………30
第三章 魚路古道昌盛之因
第一節 守磺與開放採硫……………………………………………………33
第二節 茶葉引進種植………………………………………………………37
第三節 擎天崗為牧場之使用………………………………………………46
第四節 漁獲的運送…………………………………………………………53
第五節 魚路古道興盛時的其他活動紀錄…………………………………61
第四章 魚路古道之沒落與再現
第一節 產業變化使得魚路的需求性減少…………………………………68
第二節 公路開闢取代魚路古道……………………………………………73
第三節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成立與魚路的踏勘研究………………………77
第四節 魚路古道之復舊與生態旅遊之推動………………………………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87
第二節 建議…………………………………………………………………90
參考文獻
附錄
一、引用文獻
1.G. L.MacKay,台灣研究叢刊第六九種 台灣六記,1960年1月。
2.大屯郡,大屯郡產業要覽,1932年。
3.內政部,陽明山國家公園計畫,內政部,1985年5月。
4.天野屋利介,經濟時評(經濟統制夜話),台灣時報269。
5.王一婷,台灣的古道,遠足文化,2002年5月,頁43。
6.北畠茂春,生鮮魚類配給統制規則の運用の實際に就いて,台灣水產雜誌235,1943年
7.古山春司郎,戰爭と犯罪,台灣時報253,1941。
8.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台灣省通志稿 卷二 人民志 人口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64年,頁117。
9.李文良,中心與周緣:台北盆地東南緣淺山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9。
10.李瑞宗,金包里大路北段(八煙-磺港)調查研究與復舊計畫,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4年12月。
11.李瑞宗,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之研究,國家公園學會,1994年6月30日。
12.李瑞宗,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規劃,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95年12月31日。
13.林熊祥等,台灣省通志稿卷四經濟志物價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8。
14.松尾俊郎、孔滌庵,交通地理學概論,台灣商務,1978年。
15.宮本曉誕,大屯山的水牛放飼,台灣農事報 第132號,1916年。
16.張迺欽,經興大嶺牧場,台灣新生報,1952年3月17日。
17.陳俊,台灣道路發展史,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87年10月。
18.陳敏雀,淡蘭古道文山東線的開發、沒落與文化再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19.陳慈玉,台北縣茶業發展史,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4。
20.游登良,國家公園與世界遺產,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3月。
21.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金包里大路生態旅遊面面觀,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5年。
22.楊東霖,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月。
23.楊素珠,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牧業生態襲產之形成過程與延續途徑-談耕牛寄養牧場轉形為景觀牧場之演化歷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8月
24.葉振輝,台灣開發史,台原出版社,1995年5月。
25.劉克襄,台灣舊路踏查記,玉山社,1995年5月。
26.劉益昌,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沿線考古遺址調查研究,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2年12月,頁51。
27.戴鎂珍,TAIWAN PLAY 台灣輕鬆走 NO.04 台灣古道輕鬆走,城邦文化,2002年6月。

二、參考文獻
1.大輿出版社,大台北縣市鄉鎮地圖集,大輿出版社,2006年7月。
2.尹章義,台灣開發史研究,聯經,1989年。
3.毛治國,文化資產與觀光遊憩之關連,研考雙月刊,第十五卷第五期(165期),1991年。
4.王一婷,台灣的古道,遠足文化出版社,2002年。
5.伊能嘉矩原著,台灣文獻委員會編譯,台灣文化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年。
6.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保存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年。
7.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年。
8.何妍璘,陽明山國家公園登山步道吸引力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9.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21種,台灣銀行,1962年。
10.吳田泉,台灣農業史,自立晚報,1933年。
11.吳振鐸,台灣農家要覽(上冊)二、茶葉,豐年社,1980年。
12.呂理昌,初探魚路古道,大自然,1994年。
13.呂理昌,金包里大道一條人文歷史步道,陽明山國家公園簡訊,1996年。
14.李瑞宗,丹山草欲燃,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1996年。
15.李瑞宗,陽明山國家公園金包里大路南向路段人文史蹟資源調查,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99年。
16.沈燕文,草嶺古道芒花季遊憩體驗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7.林占梅,潛園琴餘草簡編,台灣文獻叢刊,1868年。
18.林哲慧,台灣歷史古道保存之願付價值-以草嶺古道為例,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9.林煙庭,台灣古道特輯,國民旅遊,1999年。
20.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台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聯經,2001年。
21.林衡道,台灣史,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
22.洪敏麟,台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一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年。
23.郁永河,稗海遊記,台灣文獻叢刊,,第44種,台灣銀行,1959年。
24.馬以工,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政部營建署,1990年。
25.高拱乾,台灣府志,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第2種,大通書局,1987年。
26.盛清沂,臺北縣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1960年。
27.郭瓊瑩、鄭嘉玲,擎天崗草原計畫,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87年。
28.陳其南,歷史文化資產-保存與地方社區產業發展,歷史月刊,123期,1998年。
29.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台灣大通書局,1963年。
30.曾彥蓉,陽明山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之評估與管理策略研擬,台北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31.曾迺碩,臺北市志,卷六,經濟志交通篇,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8年。
32.程振粵,運輸學概要,三民,1980年。
33.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金包里大路解說(摺頁),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0年。
34.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山國家公園優遊圖,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3年。
35.黃叔璥,臺海史槎錄,臺灣文獻叢刊,第4種,台灣銀行,1957年。
36.黃服賜,鄉土襲產保育基本概念架構之建立,地理學報,第28期,2000年。
37.黃炫星,台灣的古道,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91年。
38.黃淑為,影響登山步道環境屬性偏好因子之探討--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1998年。
39.黃萬祥,從「活文化資產」到「城鄉生命重現」-21世紀城鄉規劃發展之新思維,北縣文化,70期,2001年。
40.黃躍雯,築夢荒野-台灣國家公園的建制過程,稻香出版社,2001年。
41.楊南郡,臺灣百年前的足跡,玉山社,1996年。
42.臺北市文獻委員會,臺北市志,卷六,經濟志交通篇,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7年。
43.劉千慈,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效果之研究-以金包里大路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44.劉克襄,橫越福爾摩沙,外國人在臺灣的旅行,自立報社,1957年。
45.劉昌益,金包里路(魚路古道)沿線考古遺址調查研究,國家公園學會,2004。
46.劉金龍,發展人文與生態遊憩潛力研究- 以雪霸國家公園北坑溪(雪見地區)古道為例,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47.蔡書玄,社區參與生態旅遊之研究— 以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結合八煙社區為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8.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臺灣銀行,第140種,臺灣銀行,1962年。
49.叢培芝,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叢書 步道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96年。
三、參考網站
1.陽明山國家公園網站
http://www.ymsnp.gov.tw/
2.台灣國家公園
http://np.cpami.gov.tw/
3.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6%E9%A1%B5&variant=zh-tw
4.古道今訪
http://tour.tpc.gov.tw/TourInfo/OldPath/index.asp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