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是前人經驗智慧結晶,它用精煉的語言表達出事物的本質,並經過時間的淬煉以及廣為流傳,而負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可為今人所借鏡。商業開始興盛之後,商人在經商之餘,開始將自身所得之經驗或是心得加以總結,以簡單的語言,凝結出一精練之語句,以供自己終身奉為圭臬或是留與後人為鑑,那就是商業諺語。 商業諺語大多字句顯明,卻又發人深省,使人終身受用不盡。如那一句「和氣生財」說來容易做來難。多少買賣糾紛就是因其中一方在語氣、用詞上有所錯誤,一言不合而致衝突擴大。 商諺之界定,牽涉到對商業一詞之定義。簡言之,「凡是與商業行為相關之諺語,即為商業諺語」。即是與商業行為有關之販售、貨物之進銷存、交易時金錢流通所需之帳務管理、店務之經營管理、與客戶之互動、商情之掌控等,皆為商業之外顯行為。而在其內在尚有買賣雙方之心理。以及以第三者而言,對商業之觀感、思想,重商或抑商。最後就是將其拉至精神層面,以德行信譽為最高依歸。這些都是商諺所擬涉及之範圍。 而本論文藉由 一、以商業知識解釋商業諺語 如「有錢莫買臘月貨」,這條諺語是指「你有錢也不要去買臘月時節的商品,因為這時的商品價錢都比平常要來的貴很多」。為何如此?臘月是商人最忙碌的時候,家家戶戶趕辦年貨,而商人也將所有貨品擺出銷售。過年期間貨物供應量增加,但需求增加量更大,使得許多過年應節之物品常是供不應求,導致過年時的物價比一般時節都來的高,尤其是應景物品,價錢更是越接近年節越是高得令人咋舌,故有此諺。 二、以案例說明 從史書中有關商業紀錄以及現存老字號、老行當所傳承之智慧、經驗及堅持中,尋求可與商諺相互印證之案例。如「王麻子刀剪舖」,其堅持刀刃是以鐵包鋼,在鍛造時先在鐵上劈開一道。把鋼加進去,再通過鍛打合成一體,而在最後磨刀時將鐵磨去,露出鋼來成為刀刃,如此才會鋒利,也才能至今不墜。誠為「貨要真、碼要實」最佳案例。 三、以故事佐證 對先秦諸子著書做一普查,找出其中與商業有關之故事,再加以《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所記錄之有關商業故事、傳說,印證商諺之正確性。如民間傳說中比干被紂王挖心給妲己做藥引,幸賴姜太公仙丹得以不死,但從此無心,而後散盡家財,成為文財神。因其無心,所以處事公正絕無偏頗,而在比干手下做買賣之人都能公平交易。而以比干因公正而為財神,可佐證「公平交易兩不虧」此諺之重要。 四、以修辭分析 在商諺之文學分析部分,以修辭學之分類方式,對商諺本身之句式做一分析,審查其對商諺之影響。如「一分誠懇,一分生意」是對稱。 五、以語言特性觀察 以語言特性查其押韻、諧音、及方言特色,觀察其中語言之魅力。如「生理嘴,花累累」生理是方言,生意的意思,「花累累」筆者有聽過念為「糊累累」,「花累累」是說商人講話誇大不實、不負責任;而「糊累累」則是說其內容多為虛假。「累累」應該是句末語助詞,加深讀者對「花」或「糊」之印象。 六、以古今不同之商業知識、環境體察其變化 現今商業環境不比以前,有許多行為,古代只是良心或商譽問題,在現代卻有刑法問題,如買賣贓物,這種行為在現今會被視為共犯,但在以前卻可說是「買賣不知盜來情」為自己辯護。 除了以上方式來論述並闡明商業諺語的內涵以及其用途之外,最後並以商道之復興及匡正為結尾,因為富而好禮的社會,才是我們所應當追尋之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