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0 18: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麗如
研究生(外文):Li-ju Chen
論文名稱:中國大陸信託業監管制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Supervision of Trust Enterprise of Mainland China
指導教授:王煦棋王煦棋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6
中文關鍵詞:信託業信託業監管監管制度
外文關鍵詞:TrustTrust regulationSupervision of Trust Enterpris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7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信託是ㄧ種以資產為核心,信用為基礎的現代財產管理制度,其具有財產移轉與管理、長期規劃、彈性空間以及受益人保障四大功能。也由於其獨特的功能和廣泛的適用性,因此,發源於英國的信託制度,被許多發達國家如美國及日本等引用,並得到發展,有的國家更將信託業列為金融行業的一環,與銀行、保險及證券合稱為四大金融支柱。
溯及中國的信託業歷史,民國以來既已產生,然經軍閥割據、對日抗戰,發展過程卻非常遲緩,待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立後,信託更是無任何的發展甚幾乎消滅,至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始又逐漸萌芽發展,故至今無法如同英美日等國家般有套完整的信託規範與制度。在2001年至2002年,中國大陸雖先後頒佈及修訂《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及《信託投資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建立起信託法律制度之初步框架,但相較於銀行、證券、保險業而言,仍屬弱勢的地位。
探究中國大陸信託業長期基於弱勢之因,除了大眾對於信託的理解與熟悉度不夠,及信託業本身定位模糊,規範過於粗略外,還有對於信託業的監管政策始終僅是以「穩定、不出事」為監管目標,此亦為是影響信託業發展之因。
近年來隨著信託概念逐漸在中國大陸受到重視,而信託業在執行信託業務時,本身應受到何種規範,以避免因承擔過度風險而造成損失,以及信託業應受到何種監管,才能有健全的發展等的問題都逐漸引發討論,畢竟信託業要有健全發展,須有一套健全的法制,然原有的信託法規及規範性文件多已不能配合經濟發展和形勢的變化,有鑑於此,信託業主管機關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監會)將原有的信託監管法規進行清理及整合並加以修正,並於2006年12月28日修訂頒佈《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畫管理辦法》等監管規章,其後,又於2007年3月7日頒布《信託公司治理指引》,使中國大陸信託業發展邁入新階段。
本論文共分成六章,首章為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及方法與預期結果等。第二章則為信託法制之起源與各國信託業發展。乃就信託制度的起源發展,以及英國、美國及日本對信託業的發展做簡單介紹。第三章為中國大陸信託業之沿革。起源於英美的信託制度移植至中國大陸卻未能如同英美一樣順利的發展,究其原因在於其特殊的經濟與社會背景,本章將對做介紹。第四章為中國大陸信託業所發展所面臨之問題。乃就中國大陸信託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做一探討,並就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信託業所需面對哪些問題及如何因應做討論。第五章為中國大陸信託業監管制度。信託業要能夠完善的發展,需有一套完整的體系,而中國大陸對信託業的監管內容及模式為何,哪些尚需解決及面臨的問題,則是本章所要探討的。第六章為各國及台灣信託業監管制度之介紹及比較兩岸的信託業監管制度。最後為結論與建議。本章將整理歸納影響中國大陸信託業發展的原因以及就現行信託業監管所面臨的問題出些許建議,期能藉此拋磚引玉對未來中國大陸信託業監管規範之制訂及修正有些許貢獻。
Trust is a modern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 centered upon assets and based on credit. It has four greatest functions: property transfer and management; long term planning; flexibility; and beneficiary protection. Due to its special functions and extensive applicability, the trust system, originated from England, has been adopted by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long with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some countries have even integrated it into their financial system; and together with the banking, insurance, and securities, it was called one of the four financial pillars.
In China, although the trust system has exist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but it was developed slowly as a result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y divided by warlords and the war against Japan, etc. It even once stopped growing or was almost extinguished whe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ok power in 1949. Only after 1979, the arrival of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ness, it again sprouted and started growing. Thus, even up to now, China has yet to have a set of complete trust regulations and infrastructu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 England, and Japan. In 2001 and 2002, China first built the basic legal framework of the trust system by promulgating and revising ‘the Measures Regulating the Trust and Investment Companies’, ‘the Trus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Temporary Measures Regulating the Trust of the Capital of the Trust and Investment Companies’. Compared with the banking, 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it remains a week industry.
To probe into the cause of the long-term weakness of the trust industry in China, it was discovered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lack of popular understanding and familiarity of the trust system, the vague position of the trust industry, and the rough regulations, etc., the governing policy of the trust industry remains sticking to the objective of “stableness or no accidents”; and this is also the reason for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ust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the idea of trust has gradually gained importance in China. Many questions have invited discussions. For example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trust business, how the trust industry should be regulated to avoid the risk of loss due to assumption of excessive risk? “And how the trust industry shall be supervised so as to ensure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After all,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trust industry, there shall be a set of complete legal regulations. Nevertheless, many of the existing trust law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have not been able to cope with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of situations. In view of such facts,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of the trust industry, the Supervision Committee of the Bank of China, had cleared, integrated, and revised the existing supervis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trust industry, and on 28th December 2006, revised and promulgated such regulations as ‘the Supervision Measures of the Trust Companies’, ‘Supervision Measures of the Trust Planning of the Collected Capital of the Trust Companies’, etc. Thereafter, the ‘Trust Companies Governance Guidelines’ was also promulgated on 7th March 2007 and the trust industry in China has, since then, moved into a new era.
The thesis is to be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motives and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the coverage of this research and its limitation, the research method employed, and the anticipated results, etc.
The 2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origin of the trust law syste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ust industry in various countries. It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origin of the trust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ust industry in Engl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 3rd chapt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ust industry in China. This chapter will uncover the reason why the trust system, originated in Eng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can not be likewise developed in China under its special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s.
The 4th chapter describ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developing trust industry in China. It will deal with the various problems to be faced by the developing trust industry in China. Furthermore the chapter will also cover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trust industry after China entered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propose some solutions.
The 5th chapter describes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the trust industry in China. The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 of the trust industry shall rely on a set of complete regulations. The chapter will deal with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supervision of the trust industry in China, the problems to be faced, and the proposed solutions.
The 6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supervision systems of the trust industry in Taiwan and the other leading countries and will especially compare the supervision systems of the trust industry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It will end with a conclusion and some suggestions. The chapter will finally organize and summarize the cause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ust industry in China and propose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s currently faced by its trust industry. It is hoped that this research can pave the way for the more detailed and complete studies in this subject and thus contribute, in part, to the future promulga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supervision regulations of the trust industry in China.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預期結果 4
第四節 用詞說明 6
第二章 信託制度之起源與信託業發展 7
第一節 概述 7
第二節 各國信託業概況 8
第三節 台灣信託業發展概況 12
第四節 小結 14
第三章 中國大陸信託業之沿革 15
第一節 概述 15
第二節 中國大陸信託業之發展歷程 15
第三節 中國大陸信託業之調整 20
第四節 小結 26
第四章 中國大陸信託業發展所面臨之問題 28
第一節 概述 28
第二節 信託業發展所面臨問題 28
第三節 加入WTO對信託業之影響 33
第四節 小結 38
第五章 中國大陸信託業之監管制度 39
第一節 概述 39
第二節 信託監管內容 39
第三節 信託業監管模式 49
第四節 信託業監管之缺陷及改進之道 52
第一項 信託業監管之缺陷 52
第二項 信託業監管改進建議 54
第五節 現行信託業監管規範 56
第一項 監管機關方面 56
第二項 法制規範方面 57
第三項 行業自律方面 69
第六節 現行信託業監管政策方向、對信託業影響及面臨問題 70
第一項 現行信託業監管政策方向 70
第二項 現行信託業監管實施對信託業之影響 72
第三項 現行信託業監管所面臨問題及建議 77
第七節 小結 82
第六章 各國信託業之監管制度 84
第一節 概述 84
第二節 英國信託業監管制度 84
第三節 美國信託業監管制度 89
第四節 日本信託業監管制度 92
第五節 台灣信託業監管制度 95
第六節 中國大陸與台灣信託業監管規範之比較 104
第七節 小結 106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1
附件及附錄 127
(按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一、專書
(一)中國大陸部份
1、D.J.海頓,周翼、王昊著,信託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
2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中國信託業發展報告2005,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3月。
3、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中國信託業發展報告2006,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年3月。
4、卞耀武,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釋義,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
5、左毓秀、史建平,信託與租賃,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7月。
6、朱大旗,金融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7、朱少平,證券投資基金法解讀,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1月。
8、何立慧,金融法原理,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
9、何寶玉,英國信託法原理與判例,法律出版社,2001年8月。
10、吳 弘、賈希凌、程 勝,信託法論-中國信託市場發育發展的法律調整,立信會計出版社,2003年8月。
11、李 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首都金融業發展,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3年6月。
12、李仁真,國際金融法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13、周小明,信託制度的比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4月。
14、邵祥林、董賢經、丁建臣,信託投資公司經營與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
15、唐義虎,信託財產權利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16、孫 飛,信託治理優化論,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4月。
17、徐孟洲,信託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
18、徐孟洲,信託法學,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1月。
19、張天民,失去衡平法的信託,中信出版社,2004年3月。
20、強 力,金融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
21、陳灕高、邢成、楊新房,經濟球化條件下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
22、曾筱清,金融全球化與金融監管立法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
23、楊林楓、羅志華、張群格,中國信託理論研究與制度構建,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24、劉文華,WTO與中國金融法律制度的衝突與規避,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年1月。
25、鍾瑞棟、陳向聰,信託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
26、魏新江,金融監管學,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2月。
(二)台灣部份
1、王文杰,嬗變中之中國大陸法制,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2、王志誠,信託之基本法理-學術專論,元照出版社,2005年11月。
3、王志誠,信託法-增訂三版,五南出版社,2006年10月。
4、信託法治編撰委員會,信託法制(增修訂四版),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2006年5月。
5、政治大學法學院財經法研究中心與大陸法制研究中心、公益信託財經法制新趨勢研究基金共同主辦,「財經法新趨勢研討會(八)暨兩岸財經法學術研討會(一)」, 2004年11月。
6、高炳暉,美國信託業之業務操作及其內部稽核制度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6月。
7、陳月珍,信託業的經營與管理,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2000年9月。
8、陳春山,信託及信託業法專論-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2000年9月。
9、黃子能、黃思國、陳月珍,信託業法釋論,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2003年7月。
10、黃子能、黃思國、陳月珍、朱哲毅,信託業法釋論增修二版,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2007年4月。
11、黃國精,信託論著集粹(增訂七版),五南出版社,2003年3月。
二、期刊及報章雜誌
(一) 期刊-大陸部分
1、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與台灣金融研訓院,第一屆海峽兩岸信託創新與實務高級論壇資料彙編,2007年8月(北京)。
2、中野正俊,中國信託法具體修改建議,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3、王天恩,中國信託業的困境與戰略選擇,當代經濟科學,2007年第2期。
4、王天恩,制度繼承、本土化與信託業發展的重新審視,生產力研究,2007年第4期。
5、王天恩、肖珊珊,中國信託業的困境與戰略選擇,當代經濟科學,2003年3月第2期。
6、王忠民,信託業進入規範發展重要時期,中國金融家,2004年5期。
7、王東升,《中國信托業:淘盡黃沙始見“金”》之二:老樹新枝綠為春,中國金融家,2007年第4期。
8、王東升,《中國信托業:淘盡黃沙始見“金”》之三:起起落落看沉浮,中國金融家,2007年第4期。
9、王翠紅,淺談我國信託業發展方向,山西冶金,2004年第2期。
10、王禮平,世界各發達國家信託制度比較研究,2004年第1期,財經問題研究。
11、王轉意,從國際比較看中國信託監管體系,1999年第4期,南方金融,。
12、付亞斌,我國信託業的現狀及發展思路,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大陸。
13、付健健,新形勢下我國信托業發展的環境分析,市場論壇,2006年第1期。
14、曲瑞雪,“窩囊”的中國信托業?,中國鄉鎮企業,2007年第8期,。
15、朱曉云,我國信託業的發展,合作經濟與科技,2006年第4期。
16、何旭艷,信託業在中國的興起—兼論“信交風潮”中的信託公司,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4期。
17、余 輝,美國信託法的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2006年3月。
18、吳欽春,制約我國信託發展的瓶頸—信託稅制、信託監管與信託人才,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9期。
19、吳黨恩、張丞,我國信託業發展及創新問題初探,集團經濟研究,2007年1月第2期。
20、呂榮珍,我國信託法律監管之我見,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04年2第5期,大陸。
21、李 民,銀監會鐵律整肅信託業,法人雜誌,2004年第6期。
22、李 勇,論我國制定《信託業法》的必要性,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6年第5期。
23、李 勇,論經濟法理念在信託業監管中的引入,中南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24、李元香,我國信託監管的現狀與重構,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3期。
25、李文涵,我國信託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黑龍江金融,2006年第6期。
26、李廷芳,中國信託業定位及發展問題探析,上海管理科學,2005年第3期。
27、李建軍、杜薔薔,我國信託業未來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分析,2003年第2期。
28、李振華,論我國信託業監管法律機制的構建,經濟問題,2005年第10期。
29、李曉燕,發達國家信託業對我國信托業發展的啟示,武漢金融,2005年第7期。
30、孟 輝,信託業的監管搏奕,數字財富,2004年第2期,大陸。
31、季 紅,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訪上海安信信託投資公司總裁周小明,金融改革,2007年2月。
32、林相立、張龍鐘,淺析當前我國信託業的發展,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年第2期。
33、胡文強,談我國信託業發展的優勢,兵團黨校學報,2003年1期。
34、胡莉銘,國外信託業的發展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當代經濟(下半月) ,2006年第8期。
35、夏 斌,發展中國統一信託市場的兩大問題,法學,2005年第1期。
36、孫 飛,“入世”五周年中國信託業發展回顧及未來展望,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37、孫 飛,中國信托業: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國金融家,2006年第2期。
38、徐絢麗,我國信託業發展及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年第1期。
39、秦 銳,迎接中國信託業的春天,科技智囊,2007年第9期。
40、袁江天,對中國信託業的反思,金融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1期。
41、高傳捷,中國信託業的現狀與展望,法學,2005年第1期。
42、郗英,我國信託業發展瓶頸及創新定位透視,生產力研究,2007年第7期。
43、張 亮,我國信託制度的現狀及對策分析,當代經濟,2006年第8期。
44、張 慧,西方國家信託業監管體系及其借鑒,經濟縱橫,2001年第2期。
45、張小芹、張慧林,新時期我國信託制度的創新思路及實現路徑,福建農林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46、曹 芳,我國信託業制度缺失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47、郭利華,淺談基于信託本質的監管原則,商業時代,2007年第3期。
48、陳 赤,信託創新:探索、實踐與展望,西南金融,2007年第1期。
49、陳 清,發達國家信託業發展趨勢及其對我國的啟示,中國對外開放,2004年第4期。
50、陳 微,對我國信託業監管的理性思考,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6年第16期。
51、陸海鷹,對信託業“新兩規”的審慎解讀,中國總會計師,2007年第3期。
52、曾林揚,信托業發展的二大趨勢及新思路,廣西金融研究,2006年第7期。
53、馮季英,新聞天地(論文版),淺析我國信託業監管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完善,200年第1期,大陸。
54、黃 琨、王方軍,信託業發展的困境與出路,西安金融,2003年第3期。
55、黃 華,淺談信託業的發展前景,經濟師,2004年第1期。
56、葛紅玲,我國信託業發展問題探討,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57、鄒 晶,我國信託的生存和發展,合作經濟與科技,2005年第14期。
58、靳海燕,金融業分業監管的困境與出路,經濟問題,2005年4月。
59、翟立宏,對中國信託業市場定位的理論反思,經濟問題,2007年第2期,大陸。
60、趙 穎,我國信託業主業問題淺析,黑龍江對外經貿,2006年第12期。
61、鄢 斗,從問題信託公司的處置看我國信託業發展的障礙及建議,海南金融,2007年第9期。
62、劉 浪,論GATS與中國信託業開放,當代經理人(下旬刊),2006年第3期。
63、劉 萍,經濟師,中國信託業:困境、出路與發展,2005年第2期。
64、劉 蕾,《中國信托業:淘盡黃沙始見“金”》之一:“回歸”主業為新生,中國金融家,2007年第4期。
65、劉玉清,我國信托業發展,合作經濟與科技,2006年第12期。
66、劉定華、鄒雙衛,我國信託監管體制建構芻議,湖南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
67、劉津宇,信託業需要二次定位——訪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所長周小明博士,經濟導刊,2005年1-2月。
68、鄧舉功,我國信託業法規體系的設計與完善,上海金融,2005年第5期。
69、鄧舉功,論我國信託業的監管體系,中國證券期貨,2004年12期。
70、黎 霞,當前我國信託公司業務風險的成因與風險控制,金融與經濟,2006年第11期。
71、謝永江,論商事信託的法律主體地位,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
72、鍾加勇,信託業面臨第六次整頓,商務周刊,2004年第7期。
73、關新紅、楊筱燕,透視中國信託業-發展障礙及對策分析,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5月。
74、顧達華,中國現代信託業健康發展的建議與措施,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5。
(二)期刊-台灣部份
1、王 浩,解析中國信託業未來五年改革發展要點,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06年11月。
2、王文宇,信託法原理與信託業法制,月旦法學,2000年10月。 
3、王文宇,信託法原理與商業信託法制,臺大法學論叢, 2000年1月。
4、王文宇,信託業法,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000年9月。 
5、李孟茂,美國信託業之發展與業務內容,今日合庫,2006年12月。
6、李智仁,日本信託業法之修法趨勢及啟發,玄奘法律學報,2006年6月。
7、李智仁,近來日本金融法制發展變革之觀察,台灣金融財務季刊,2006年6月。
8、沈傳光,信託業法立法之剖析,稅務,2000年7月。 
9、范瑞華,智慧財產之信託-兼論日本信託業法相關修正,萬國法律,2006年4月。
10、莊美玲,大陸信託業發展與法制現況,高雄律師會訊,2004年7月。
11、陳春山,提昇信託業長期競爭優勢之法制改造,集保,2002年12月。
12、曾淑英,信託概念及信託業法析要,華信金融季刊,2002年3月。 
13、蕭仲達,淺談信託之意義,稅務,2001年9月。 
14、蕭善言,信託業務之風險管理,實用月刊,2003年3月。
15、謝哲勝,信託業管理信託財產的權限,月旦法學,2002年11月。
(三) 報章雜誌
1、王忠民,亟待統一監管保證信託業健康發展,金融時報,2006年10月16日第7版。
2、朱 宇、李 暘,兼併重組:信託公司穩健發展的現實選擇,金融時報,2006年9月18日第4版。
3、朱少平,信託業立法應著力解決的幾大問題,金融時報,2006年10月16日第7版。
4、朱成碧,信託公司三管齊下加速轉型,證券時報,2007年2月8日第A08版。
5、朱建軍,信託新規考驗投資者風險承受度,上海證券報,2007年2月8日第C08版。
6、但有為,信託業分類監管迫在眉梢,上海證券報,2004年1月16日第A07版。
7、吳清樺,信託公司面臨兩種道路選擇,證券時報,2007年2月28日第A06版。
8、吳清樺,優質信託估司將率先試水QDII,證券時報,2007年4月11日第A02版。
9、李安民,信託業的戰略迷失與制度匱乏,金融時報,2006年9月25日第4版。
10、李慶民,信託業自律機制須做創新,國際金融報,2007年4月5日第6版,大陸。
11、邢 成,「新政」條件下信託公司經營模式的轉型,上海證券報,2007年4月12日第5版。
12、邢 成,中國信託業:在生存與消亡的路徑間選擇,上海證券報,2007年1月18日第A15版。
13、邢 成,新政條件下中國信託業面臨重構,上海證券報,2007年6月14日第4版。
14、孟 元,信託公司關聯交易問題亟待解決,中國證券報,2007年11月23日第A21版。
15、孟 輝,新辦法下信託行業太是孕育制度,金融時報,2007年4月9日第4版。
16、林 彬,信託業在創新中應控制風險,金融時報,2006年10月16日第7版。
17、金 子,信託協會呼吁合理收取管費,金融時報,2007年4月9日第4版。
18、金立新,「大信託時代」必然來臨,金融時報,2007年3月5日第4版。
19、金立新,五年實踐鑄就信託業發展基石,金融時報,2006年10月9日第4版。
20、金立新,信託公司內部建設是否已經健全,金融時報,2006年9月25日第4版。
21、金立新,信託新政實施數月,業界呈現三大變化,金融時報,2007年8月27日第4版。
22、金立新,信託業發展需要科學有效監管,金融時報,2006年11月16日第4版。
23、金立新,信託業發展需要科學有效監管,金融時報,2006年11月28日第4版。
24、金立新,專業化:信託公司的轉型方向,金融時報,2007年2月26日第4版。
25、金立新,創新試該怎麼試,金融時報,2006年9月11日第4版。
26、秦春華,信託業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金融時報,2006年9月11日第4版。
27、張文續,信託公司重歸理財主業,上海金融報,2007年2月6日第A04版。
28、張德榮,信託重整-追蹤信託兩規修改思路,証券日報,2007年2月25日第A03版。
29、陳乃道,「新政」背景下信託業功能如何歸位,證券時報,2007年8月8日第A07版。
30、陳玉鵬,受託境外理財法規出台,信託業發展之路再拓寬,金融時報,2007年4月6日第4版。
31、陳玉鵬,信託業發展之路再拓寬,金融時報,2007年1月29日第4版。
32、程志云,中國信託業全面大換血,經濟觀察報,2007年4月2日第20版。
33、童芬芬,信託業改革確定兩大核心,中華工商時報,2007年9月3日第3版。
34、黃曉清,以金融創新鋪就信託業健康發展之路,金融時報,2006年10月16日第4版。
35、黃曉清,信託公司對整型要有深層認識,金融時報,2007年4月2日第4版。
36、楊 筱,再次面臨整頓,信託業生存還是死亡,中國經營報,2007年1月8日第A17版。
37、熊宇翔,信託公司經營中的意外之喜,金融時報,2007年5月21日第4版。
38、趙彤剛、余 靚,信託業:主業突出是立身之本,中國證券報,2007年2月5日第A02版。
39、趙紅梅,監管新規出台,信託業將重歸主業,中國經濟時報,2007年2月2日第2版。
40、劉丹艷,信託新政有助於信託公司提升研發力量,金融時報,2007年9月10日第4版。
41、蔡鄂生,中國信託業的監管政策與創新發展,金融時報,2006年10月16日第7版。
42、盧海燕,家有信託初長成,金融時報,2007年10月1日第4版。
43、韓雪萌,解讀新修訂信託業監管辦法,金融時報,2007年2月2日第2版。
44、蘇培科,中國信託業出路何在,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4月5日第7版。
三、論文
1、王 瑄,論當前我國信託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大陸。
2、王新權,中國信託業走向探索,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博士論文,2000年,大陸。
3、王緒詳,中國信託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天津財經學院碩士論文,2004年,大陸。
4、吳 江,論中國信託業的規範發展,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大陸。
5、吳吉芳,中國信託業功能演進分析,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大陸。
6、李 勇,信託業監管法律問題研究,中南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大陸。
7、李 哲,我國信託業的現狀及其發展研究,西北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大陸。
8、李 薇,中國金融信託業發展研究,天津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大陸。
9、姜佐成,美國金融信託業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大陸。
10、紀 崴,中國信託業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天津財經學院碩士論文,2003年,大陸。
11、徐慶雲,以經濟觀點論信託法之監控機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台灣。
12、涂鄒明,台灣地區信託業行銷策略之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台灣。
13、張 楠,中國信託業發展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大陸。
14、張玉梅,當前我國信託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對外經貿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大陸。
15、張稚卿,台灣信託制度對信託市場發展之影響 ,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台灣。
16、張煚岳,我國銀行發展信託業務之策略探討,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台灣。
17、莊美玲,海峽兩岸信託業發展及立法比較,華東政法學院碩士論文,2004年,大陸。
18、郭 輝,中國信託業:理論與實踐,西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0年,大陸。
19、陳慈乾,信託投資公司改制之研究,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組碩士論文,2003年,台灣。
20、黃欣怡,商業信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台灣。
21、鄒雙衛,中國信託業發展法律問題研究,湖南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大陸。
22、廖 軍,試論我國信託業發展的可行之路,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大陸。
23、廖婉君,中國大陸信託法之研究-以信託財產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系中國大陸法律碩士在職專班,2007年,台灣。
24、劉杰,我國信託意的制度變遷與金融創新研究,江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大陸。
25、鄭登元,信託業務發展空間之研究,中興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台灣。
26、鄧敬貴,中國信託業風險研究,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大陸。
27、鍾士賢,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台灣。
四、網站資源
1、上海證券報,網址:http://www.cnstock.com/,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2、中國人民銀行,網址:http://www.pbc.gov.cn,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3、中國法制新聞網,網址:http://www.chinalnn.com,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4、中國金融網,網址:http://trust.zgjrw.com ,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5、中國信託基金網,網址:http://www.china-trust.com.cn,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6、中國信託業協會,網址:http://xtxh.net ,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7、中國經濟時報,網址:http://www.cet.com.cn,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8、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網址: http://www.cbrc.gov.cn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9、中國證券報(網路版),網址:http://www.cs.com.cn,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址:http://www.mofcom.gov.cn,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11、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網址:http://www.trust.org.tw,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12、日本金融廳,網址:http://www.fsa.go.jp,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13、日本財團法人信託協會,網址:http://www.shintaku-kyokai.or.jp,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14、北大法律信息網,網址:http://www.chinalawinfo.com,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15、全球新聞網,網址:http://www.ethi.com.tw,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16、法源法律網,網址:http://www.lawbank.com.tw,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17、金融時報網站,網址: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18、信託法律網 ,網址:http://www.trustlaws.net,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19、信託驛站,網址:http://web.cenet.org.cn,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20、英國金融管理局,網址:http://www.fsa.gov.uk,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21、國研網,網址:http://law.chinacfa.cn,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22、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udn.com,最後瀏覽日2007年11月30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