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方正儀(2006)。〈看到第一眼,就要贏 最佳海報獎第一名:聯廣徵人稿手腦篇、人腦 篇系列海報〉。《管理雜誌》,第383期。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臺北:哈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出版部。
王其敏(2001)。〈視覺創意思考與方法〉。臺北,正中書局。
王德馨(1971)。〈廣告學〉。臺北:三民書局。
王國強譯(2006)。〈Visual Methodologies〉。臺北,群學。(原著:Gillian Rose)
朱若柔譯(2002)。〈Social Researrch Methods: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臺北,揚智。(原著:W.Lawrence Neuman)
何瑞芳(1999)。《隱喻式廣告效果之研究》。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呂冠瑩(2006)。〈廣告學〉。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
呂庭儀(2006)。《隱喻廣告中隱喻類型與視覺表現發展之趨勢:1974-2003》。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定健(1985)。〈企業形象的語言-企業廣告〉。《天下雜誌》,第50期。
李皇照、陳婉瑜(1998)。〈雜誌內產品廣告訊息內容之研究〉。《台灣經濟》,第254期。
李新富(2003)。〈企業形象及其傳播課題之探討〉。《台中技術學院學報》,第4期。
余淑吟(2001)。〈廣告代理商之形象廣告內容分析〉。《商業設計學報》,第5期。別蓮蒂(2003)。〈企業品牌傘策略之企業名稱背書效果〉。《管理學報》,第20卷,第6期。吳真偉譯(2003)。〈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A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erspective廣告與促銷〉。臺北,台灣西書出版社。(原著:Belch’s)
吳曼蒂(1998)。〈企業形象廣告〉。《動腦雜誌》,第271期。
沈呂百、黃振家編譯(2002)。〈廣告創意解碼〉。臺北:滾石文化。(原著:Bernard Cathelat•Robert Ebguy)
周郁翔(2003)。《台灣地區企業廣告使用概況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文斌(1984)。〈事實與創意〉。《天下雜誌》,第38期。
洪平峰(2007)。〈台灣媒體生態變遷中的廣告經營理論、模式與策略之研究〉。臺北:揚智文化。
洪育忠(1998)。〈社會新鮮人心目中理想的十大企業〉。《管理雜誌》,287期。洪良浩,官如玉譯(1984)。〈歐格威談廣告〉。臺北:幼獅文化。(原著:Ogilvy)
洪賢智(2004)。〈廣告原理與實務〉)。臺北:五南書局。
洪儷容(2005)。〈台灣廣告業版圖崩解〉。《動腦雜誌》,第347期。
洪儷容(2006)。〈台灣廣告業的未來出路〉。《動腦雜誌》,第359期。
祝鳳岡(1998)。〈廣告策略之探研–系統建構觀點〉。《廣告學研究》,第10集。姚惠忠(2004)。〈WHATS PR:公關基本教練〉。臺北:威肯公關顧問。
姚惠忠(2006)。〈公共關係學:原理與實務〉。臺北:五南書局。
柳婷(2005)。〈廣告與行銷〉。臺北:五南書局。
馬岳琳(2006)。〈分眾行銷時代 下一波廣告誰主導?〉。《天下雜誌》,第356期。高希均(1985)。〈企業形象—良性循環的原動力〉。《天下雜誌》,第50期。
翁秀琪(2004)。〈台灣傳播學的想像〉。高雄:巨流圖書。
張百志(2003)。《台灣廣告代理商制度之建立—六O年代廣告業回顧》。私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許北斗(2004)。〈廣告學II〉。臺北:東大圖書。
黃深勳等(1998)。〈廣告學〉。臺北:空大。
黃俊堯譯(2007)。〈廣告:原理與實務〉。臺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原著:William Wells & Sandra Moriarty & John Burnett)
黃健洲(2003)。《台灣與美國企業廣告內容比較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尚勇、蕭富峰譯(2006)。〈Advertis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eventh edition。臺北,華泰文化。(原著:William Wells & Sandra Moriarty & John Burnett)
陳富寶(2006)。〈如果廣告業還有明天〉。《動腦雜誌》,第357輯。靳埭強(1993)。〈商標與構機形象=Corporate identity〉。香港設計叢書。
楊中芳(1992)。〈廣告的心理原理〉。臺北,遠流出版。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東華書局。
廖雅琴(2006)。〈產品類型與廣告訊息對品牌態度之建立〉。《台中技術學院學報》,第7期,第2卷。
鄧育仁、孫式文(2000)。〈廣告裡圖像隱喻的構圖原則:一個認知取徑的分析〉。《廣告學研究》,第14集。管悻生(2002)。〈廣告設計〉。臺北:三民。
榮泰生(2000)。〈廣告策略〉。臺北,五南。
翟治平、樊志育(2002)。〈廣告設計學〉,臺北,揚智文化。
鮑世瑋(1996)。《軍事院校電視招生廣告之內容分析與效果檢驗:1988-1995》。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文言(1980)。〈商業美術廣告之研究〉,臺北,台灣書店。
劉會梁(1978)。〈廣告管理〉,臺北:正中書局。
劉樹澤(2002)。〈廣告管理〉,臺北:華泰文化。
劉建順(2004)。〈現代廣告學〉,臺北:智勝。
劉慶聰(1984)。〈誰的表現最好?百大企業及百大服務業的評估〉。《天下雜誌》,第38期。
劉慶聰(1985)。〈企業形象評估—消費大眾心目中的理想模式〉。《天下雜誌》,第50期。
鄭安鳳、彭書翰譯(2006)。〈廣告與促銷-品牌傳播的秘訣〉。臺北,風雲論壇。(原著:Chris Hackley)
鄭硯中(1999)。〈廣告的極限主義〉。《動腦雜誌》,第273期。樊志育(1993)。〈廣告學新論〉。臺北:三民書局。
潘東坡(2001)。〈平面設計創意手法72變〉。臺北:視傳文化。
賴東明(2004)。〈企業徵才打品牌戰〉。《突破雜誌》,第230期。蕭湘文(2005)。〈廣告傳播〉。臺北:威仕曼文化。
戴國良(2005)。〈廣告學-策略、經營與廣告個案實例〉。臺北:鼎茂圖書。
謝獻章(2005)。〈廣告管理實務〉。臺北,新文京開發。
顏伯勤(1984)。〈企業性廣告的價值〉。《天下雜誌》,第38期
顏伯勤(1995)。〈廣告學〉。臺北:三民。
羅文坤(1998)。〈媒體對企業形象之影響〉。《民意研究季刊》,第205期。藝風堂編輯部編譯(1992)。〈企業形象戰略〉。臺北,藝風堂。(原著:八卷俊雄)
動腦雜誌1999年1月號 第273輯—動腦雜誌2007年12月號 第380輯
廣告雜誌1999年1月號 第92輯—廣告雜誌2007年12月號 第199輯
二、英文部分:
Butkys, Adolph S.1Herpel, George2 (1992)“How Advertising Agencies Handle Their Own Advertising Strategy: An Industry-Wide Overview of Its Self-Promotion Efforts.”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Sep/Oct92, Vol. 32 Issue
Biehal, Gabriel J.; Sheinin, Daniel A..(1998) “Managing the Brand in a Corporate Advertising Environment: A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for Brand Managers.”Journal of Advertising, Summer98, Vol. 27 Issue 2
Blankenhorn, Dana.(1998)Corporate ad budgets up 18% in '97. Advertising Age's Business Marketing, Apr98, Vol. 83 Issue 4
Burger, Chester.(1981)“Banalities on Corporate Advertising.”Business & Society Review , Summer81 Issue 38
Charles H. Patti(2002)“Advertising Strategy and Effective Advertising:Comparing the USA and Australia.”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Volume 8, Issue 3
Crane, E.G(1990)“The Need for Corporate Advertising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A Case study Illustration.”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Spring90, Vol. 4 Issue 2
Morgan Anderson & Co.(1997)“5 Ways to Achieve Successful Corporate Advertising.”From "Corporate Advertising as an Instrument of Management Control,", New York.Advertising Age's Business Marketing, Sep97, Vol. 82, Issue 8
Haller, Terry; Boyd, Harper.(1981a)“Selecting Corporate Advertising Themes.”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Fall81, Vol. 2 Issue 2
Haller, Terry; Boyd, Harper.(1981b)“How to Get More Mileage out of Your Corporate Advertising.”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Spring81, Vol. 1 Issue 4
Patti C.H. & McDonald J.P. (1985)“Corporate advertising: process, practices, andperspectives (1970~1989) .”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4, No.1
Sinek, Simon.(2008)“Agencies Are the New Brand.”Brandweek, 3/17, Vol. 49 Issue 11
Thomas F. Garbett(1983)“Researching Corporate Advertising.”.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23, No.1, Feb/Mar
William Wells & John Burnett& Sandra Moriarty(1998),〈Advertis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Fourth Edition,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inc.
Wills Jr., James R.(1992)“Winning New Business: An Analysis of Advertising Agency Activities.”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Sep/Oct92, Vol. 32,Issue 5
Winters Lewis C..(1988)“Does It Pay to Advertise to Hostile Audiences with Corporate Advertising.”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Jun/Jul88, Vol. 28 Issue 3
Winters, Lewis C..(1986)“The Effect of Brand Advertising on Company Image: Implications for Corporate Advertising.”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Apr/May86, Vol. 26 Issue 2
三、網路:
黃振家(2008)。台灣地區廣告市場現況與展望,http://blog.udn.com/115346/1633766
廖東連(2004)。〈企業公關中的形象、信譽和情感要素〉。《亞洲國際工商資訊》,二月刊 www.aiou.edu/banews/062004/01062004.doc
動腦雜誌,http://www.brain.com.tw
新浪雜誌,http://magazine.sina.com.tw/adm/old/index.html
Jee Hyun Kim (1997)。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http://www.ciadvertising.org/studies/student/97_fall/practitioner/belding/theo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