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5 09: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莊佩旻
研究生(外文):Pei-Min Chuang
論文名稱:奧福音樂活動對幼兒注意力及腦波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The Impact of Orff Musical Activity upon Children Attention and Brain Waves
指導教授:顏世慧顏世慧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h-Hui Y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保育學系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兒童保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7
中文關鍵詞:奧福音樂活動腦波注意力奧福音樂活動腦波注意力回饋儀教學法相等組實驗組注意力回饋儀教學法相等組實驗組注意力奧福音樂活動腦波注意力
外文關鍵詞:Orff Musical ActivityBrain WavesAttentionOrff Musical ActivityBrain WavesAttentionOrff Musical ActivityBrain WavesAtten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0
  • 點閱點閱:291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近年來,國內坊間才藝班之盛行,許多父母紛紛讓幼兒去學習額外的技能與經驗,選擇才藝班是否能真正達到幼兒學習的效果?然而,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如同一張白紙,老師如何營造豐富的情境讓幼兒愉快學習,是重要因素;同時,課程上之規劃也會影響幼兒的早期經驗。目前,學前教育課程中之音樂活動大多以兒歌、律動為主軸,在幼兒學習上,老師如何運用音樂活動來激發幼兒神經系統的發展與注意力之表現。
本研究旨在探討奧福音樂活動對幼兒注意力及腦波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相等組前後測設計」的研究方法,以高雄市某幼稚園各兩個大、中班滿5~6足歲之幼兒為研究對象。使用之研究工具為編製高雄市實施音樂教學現況之問卷初探調查、生理回饋儀、電腦神經心理注意力測試軟體。問卷調查之結果,其中高雄市幼稚園、托兒所以奧福教學法為大多數,支持本研究可深入探討研究之證實。實驗進行期間共十週,實施四週,進行第一次後測,實施十週,進行第二次後測。資料分析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各組前、後測分數是否有差異存在,顯著水準定為α=.05。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奧福音樂活動進行四週及十週後,大班實驗組與控制組在腦α波、腦θ波、腦β1及腦β2之反應並無顯著差異;中班實驗組在腦θ波第一次後測反應顯著高於控制組幼兒,其在腦α波、腦β1及腦β2之反應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則並無顯著差異。在注意力測試軟體Flexibility項目,中、大班兩個班級之實驗組幼兒優於控制組之幼兒。則在注意力測試軟體Alertness反應秒數上,中、大班兩個班級之實驗組幼兒與控制組幼兒並無顯著差異。
In recent years, civil talent classes are prevalent domestically, many parents send their children to learn additional skills as well as experiences. Will it achieve learning effects for children to attend talent classes? However, during preschool education period, children are like a piece of white paper; how teachers build abundant situation for children to learn happil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Meanwhile, course planning would also influence children’s early experiences. Currently, nursery rhyme and rhythm serve as the core of musical activity in preschool education courses; and in the aspect of children learning, how teachers employ musical activity to inspire children’s nerve system development and attention performanc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rff Musical Activity would have on children’s attention and brain waves. Research method, “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Design” of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is adopted in this study and two children at the age of 5-6 study in top class and middle class in a kindergarten of Kaohsiung City, Taiwan respectively serve as study object. Research tool employed are a questionnaire of music teaching application in Kaohsiung City for initial investigation, Biofeedback Device and Computer Test Software for Attention Performance. The result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s that Orff Teaching Method takes the most part in kindergartens and nursery schools of Kaohsiung City which supports this study to explore thoroughly the confirmation of study. The experiment period is ten weeks; the 1st posttest was performed after four-week employment and the 2nd posttest was performed after ten-week employment. Single Factor Variant Analysis is applied as data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whether discrepancy existed betwee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 of each group, and the prominent level is fixed at α=.05.

The study result displays that there’s no prominent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reaction of Brain α Wave, Brain θWave, Brain β1 Wave and Brain β2 Wave of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children in top class; the 1st Brain θ Wave posttest reaction of experimental group in middle class is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obviously. But, there’s no remarkable discrepancy between children of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upon Brain α Wave, Brain β1 Wave and Brain β2 Wave. In item Flexibility of Attention Test Software, children in experimental group of middle class and top class excelled those in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re’s no noticeable discrepancy between children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ose in control group of middle class and top class upon the reaction seconds of item Alertness of Attention Test Softwar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3
第五節 研究範圍------------------------------------------------- 4
第六節 研究限制------------------------------------------------ 4
第七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音樂與認知發展之相關理論-----------------------------------6
第二節 音樂與大腦發展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13
第三節 各種音樂教學法之概述-------------------------------------- 19
第四節 蒙特梭利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7
第四節 研究程序------------------------------------------------ 4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研究結果------------------------------------------------ 46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6
第二節 建議---------------------------------------------------- 69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71
西文部份 --------------------------------------------------------75
附錄
附錄一 高雄市幼稚園、托兒所實施音樂教學現況之問卷調查----------------76
附錄二 奧福音樂課程活動設計---------------------------------------77
一.中文部份
李茂興譯(Charles R. Hoffer著)(1997)。音樂教育概論。台北市:揚智。
張慧芝譯(Diane E.Papaila﹐Sally Wendkos Olds﹐Ruth Duskin Feldman著)(2001)。人類發展─兒童心理學。台北市:桂冠。
薛絢譯(Lise Eliot著)(2002)。小腦袋裡的秘密─探索0~5歲大腦發展的黃金期。台北市:新手父母。
吳玲玲譯(Solso著)(1998)。認知心理學。台北:華泰。
洪蘭譯(Rita Carter著)(2002)。大腦的祕密檔案。台北市:遠流。
林珍如、夏荷立譯(坎貝爾著)(1999)。莫札特效應。台北:先覺。
小林美實(1996)。幼稚園音樂節奏教學設計。台北:武陵。
王毓雅(2002)。如何進行幼兒音樂教學~由幼兒音樂概念發展觀之。國教之聲,34(2),42-48。
王淑芳(2004)。一位專家教師在幼稚園實施音樂活動之教學引導。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淑姿(1998)。如何讓孩子學好音樂。台北:台視文化。
方川月(2004)。九年一貫生活課程音樂基礎能力建構及教學策略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音樂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方俊明(1983)。認知心理學與人格教育。台北市:水牛。
朱敬先(2004)。幼兒教育。台北:五南。
呂麗蓉(2004)。音程音感訓練方案應用於國小曲調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音樂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德高(1997)。蒙特梭利教材教法。台北縣:啟英文化。
李玲玉(2004)。幼兒音樂教育─文化與多元智能。台北:華騰文化。
邱安煒(2004)。音樂對腦波及心率變異性的影響。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世玲(2000)。生活經驗在兒童音樂概念上的理解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美玲(2002)。兒歌在幼兒音樂課中的觀察與分析研究。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淑玲(2000)。名曲教學與遊戲:古典音樂教案。台北:心理。
吳鏘煌譯(2002)。音樂療法的基礎。台北縣:稻田。
林朱彥(1983)。由創造思考教育看近代兒童教育思潮之發展。台南師院學報,26,277-295。
林月和(1993)。國小中年級音樂科教學技術之研究。1993年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1-21)。屏東市:屏東師範學院。
林生傳(1997)。開放教育的教學研析。載自開放教育。高雄市:高雄市人發中心。
林淑夏(2004)。兒童讀經行動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注意力及行為改變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秀蘭(2004)。如何提昇孩子的專注力。文教新潮,9,18-26。
林庭玉(2000)。幼兒教學活動設計。台北縣:科技圖書。
邵淑雯(1996)。音樂與心理活動之關聯性探討。台北:樂韻。
胡永崇(2001)。如何因應學生的注意力缺陷。國教天地,146,3-10。
徐珮菡(2000)。音樂治療理論基礎及其在台灣的研究與實踐。國立台北藝術學院音樂系音樂教學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麗麗(1997)。音樂與治療。安寧療護,4,29-31。
姚世澤(2000)。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台北:師大。
郭方鈞(2002)。身體活動對學前兒童認知表現的影響之事件關聯電位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五南。
郭美女(1999)。音樂教育的基礎─聲音感知教學。課程與教學季刊,2(1),125-138。
郭惠嫻(1976)。奧福教學法簡介。國教月刊,33(4),57。
許惠欣(1990)。蒙特梭利模式及其效果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3,291-299
曾焜宗(1997)。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復文。
單偉儒(1997a)。如何經營一所兒童之家?:蒙特梭利園管理手冊。台北:蒙特梭利文化。
單偉儒(1997b)。蒙特梭利教學理論與方法簡介。台北:蒙特梭利文化。
秦禎(1998)。幼兒音樂與律動。台北:五南。
施韻涵(2004)。台灣學校音樂教育之西化與本土化。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渝役(1998)。幼兒音樂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張春興、林清山(1983)。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蕙慧(1985)。兒童音樂教育與心理學關係析論。國立新竹師院學報,8,137-164。
陳君如(2003)。國小學生注意力訓練方案之實驗研究。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信如(2005)。腦部的研究對於教與學的影響及應用。文教新潮,10,1-6。
陳美然(2004)。漫步音樂路─協助孩子學好音樂。國教新知,51,19-30。
陳彥妤(2005)。靜坐介入方案執行或開放教育程度差異對幼兒神經生理表現之探討。私立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陳淑文(2004)。二十世紀音樂與奧福教學實務初探。國教世紀,210,11-24。
陳淑芳、簡淑真(1993)。幼稚園課程研究─蒙特梭利教學模式和一般單元教學模式之實證比較。家政教育學報,12(4),65-73。
陳淑琦(1994)。幼兒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心理。
陳幗眉(1995)。幼兒心理學。台北:五南。
陳藍谷(1995)。和孩子共圓音樂夢。台北:藝神。
陳麗芬(2004)。幼稚園實施靜坐練習對幼兒注意力及腦波之影響。私立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梁仲容(1996)。國小學童注意力、認知風格、閱讀策略覺識與其國語文閱讀成就關係之 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2,203-228。
黃小玲(2002)。注意力不足兒童多向度注意力訓練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素玉(1997)。學前教育機構之開放式教學模式研究。Intemational Jounal of the Humanities,6,145-170。
黃麗卿(1998)。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台北:心理。
賈璟祺、姜大立、顏世慧(2004)。兒童音樂性向與注意力之相關研究。2004年0-3歲嬰幼兒保育國際研討會(頁19-25)。高雄縣: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
楊杰(1995)。聽覺誘發電位之電腦化分析系統。私立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鄭方靖(1993)。本世紀四大音樂教育主流及其教學模式。台北:奧福教育。
鄭瑞菁(1994)。最佳幼稚園課程模式。國教天地,103,27-31。
鄭瓊英(1991)。皮亞傑、布魯納、蒙特梭利的發展學習理論在音樂教育上的應用。音樂教育,19,30-40。
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盧美貴(2006)。幼兒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縣新店市:群英。
盧美貴、黃意舒(1993)。幼稚園混齡教學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4,1-30。
魏美惠(1995)。近代幼兒教育思潮。台北:心理。
蘇雪月、莊順發、鍾麗琴、戴瑄、沈賈堯合著(1999)。幼兒生理學。臺北:偉華。
劉金花(1999)。兒童發展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劉英淑(1997)。柯大宜理念於我國國民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一年級音感教學、認譜教學之運用。國教學報,9,71-116。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出版。
劉育芳(2004)。人腦-電腦介面系統臨床實驗流程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簡淑真(1998)。蒙特梭利教學法與單元教學法對幼兒發展影響之研究。家政教育學報,1,59-88。
簡楚瑛(1999)。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謝苑玫譯(1979)。音樂教學緃覽。全音音樂文摘,6,96-100。
謝鴻鳴(2000)。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簡介。國教世紀,190,33-42。
二.英文部份
Belsham,R.,& Harman,D.(1977).Effect of vocal versus non-vocal music on visual recall.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44,857-858.
Borling,J.E.(1981).The effects of sedative musicon alpha rhythms and focused attention in high-creative and low-creative subjects.Journal of Music Therapy,18(2),101-108.
Bruya﹐T.﹐& Severston﹐P.(1984).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music on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patterns of normal subject.Journal of Neurosurgical Nursing﹐16(2)﹐96-100.
Klimesch W﹐(1999)EEG alpha and theta oscillations reflect cognitive and memory performance:a review and analysis.Brain Research Review 29,169-195.
Levin,Y.I.(1998).Brain music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somnia. Neuroscience &Behavioral Physiology,28(3),330-335.
McMahon,T.(1978).Music therapy for training and growth.Australian Nurse Journal,7(11),5-6.
Peery,J.C.,&Draper,T.W.(1987).Music and child development.New York:Springer-Verlag.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美然(2004)。漫步音樂路─協助孩子學好音樂。國教新知,51,19-30。
2. 陳信如(2005)。腦部的研究對於教與學的影響及應用。文教新潮,10,1-6。
3. 簡淑真(1998)。蒙特梭利教學法與單元教學法對幼兒發展影響之研究。家政教育學報,1,59-88。
4. 劉英淑(1997)。柯大宜理念於我國國民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一年級音感教學、認譜教學之運用。國教學報,9,71-116。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出版。
5. 鄭瑞菁(1994)。最佳幼稚園課程模式。國教天地,103,27-31。
6. 張蕙慧(1985)。兒童音樂教育與心理學關係析論。國立新竹師院學報,8,137-164。
7. 陳淑芳、簡淑真(1993)。幼稚園課程研究─蒙特梭利教學模式和一般單元教學模式之實證比較。家政教育學報,12(4),65-73。
8. 陳淑文(2004)。二十世紀音樂與奧福教學實務初探。國教世紀,210,11-24。
9. 郭美女(1999)。音樂教育的基礎─聲音感知教學。課程與教學季刊,2(1),125-138。
10. 徐麗麗(1997)。音樂與治療。安寧療護,4,29-31。
11. 胡永崇(2001)。如何因應學生的注意力缺陷。國教天地,146,3-10。
12. 林秀蘭(2004)。如何提昇孩子的專注力。文教新潮,9,18-26。
13. 王毓雅(2002)。如何進行幼兒音樂教學~由幼兒音樂概念發展觀之。國教之聲,34(2),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