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中文部分
1.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59,63-73。2.何榮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雜誌,77,8-14。
3.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總綱。台北:教育部。
4.楊焜坊(2007)。電腦多媒體應用於筆順補救教學設計之研究。台中: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5.李郁周(1989)。筆順原理初探。中國語文,17-32。
6.李鍌(1986)。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台北:教育部。
7.教育部(200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8.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主編(1986)。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發展手冊。台北:中正書局。
9.饒達欽(1990)。電腦與資訊教育。台北:松崗。
10.鄒小蘭(1994)。特殊班電腦輔助教學應用實例與成效。特教園丁,9(4),39-47。11.余清華譯(1994)。電腦輔助教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松崗。
12.林永吉(1990)。師鐸電腦輔助教學編輯系統CAITOOL。台北:松崗。
13.教育部(1999)。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台北:教育部。
14.沈亞梵 (1998)。教學媒體與媒體教學。中等教育,49(1),69-76。
15.王建堯(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提昇學生學習動機的行動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45,120-125。16.高麗(2006)。三種學習理論對複雜學習的解釋及其整合。遠程教育雜誌。
17.王立行(1992)。電腦輔助教學的理論與實務探討。資訊與教育雙月刊,30期,24-33。18.林寶山(2002)。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五南書局。
19.何永德(2002)。環境教育取向在CAI中的實現。亞太科學教育論壇,3期,45-63。
20.洪榮昭、劉明洲(1997)。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21.陳坤木(1994)。電腦輔助學習在國民小學學生數學科精熟學習應用之研究。台南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2.李國鼎(1980)。資訊與電腦。創刊號。
23.單文經(1997)。教學媒體的選擇。臺灣教育,560,8-11。24.李宗薇(1998)。教學媒體在班級的應用。班級經營,3,11-17。25.施冠慨(1991)。如何正確而有效的使用教學媒體。視聽教育,192,1-6。
26.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27.趙志揚(1989)。電腦輔助訓練的學習心理學基礎與教學軟體的編製原則。就業與訓練,7(8),80-84。28.陳昭雄(1988)。電腦輔助教學概論。台北:松崗。
29.蔡昆穎 (2003)。國小數學領域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及補救教學系統之內容開發及試用─以「擴分、約分」單元為例。台中: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30.王立行(1995)。電腦輔助教學理論與實務探討。電腦輔助教學,2,39-53。
31.吳清基(1990)。精緻教育的理念。臺北市:師大書苑。
32.陳明溥(1993)。電腦輔助教學之剖析。台灣教育,506,19-22。
33.謝明翰(1994)。電腦輔助教學— 一種特殊的教學方式。輔大圖書館學刊,23,47-61。
34.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台北:東華書局。
35.張新仁(2000)。補救教學面面觀。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主辦之「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的補救教學方案研習」。
36.陳英娥(1991)。電腦輔助教學在國中數學科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37.陳政見(1993)。電腦在特殊教育上的應用。輯於周台傑編:特殊兒童教育原理。
38.余民寧(1993)。國小學生學習電腦的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7,75-106。39.林曉妮( 1996)。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的影響因素之探討— 小學生的實地實驗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0.曾憲雄( 1996)。如何在NII 中推動電腦輔助教學。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509 卷,3-5。41.朱麗麗( 1995)。電玩式CAI 不同遊戲特色對國小學生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科會84 年度「科學教育研究專題研究計畫」成果討論會發表。
42.吳明隆(1993)。國民小學學生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3.邱貴發(1992)。電腦輔助教學成效探討。視聽教育雙月刊,33(5),11-18。44.蘇佳瑜(1999)。利用電腦來幫助學童學習「星星」。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5.林錦雪(1996)。CAI 與傳統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之國小學生學習自然科學成就和態度之影響。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6.邵美雀(2001)。透過解題活動進行建構教學之網路電腦輔助教學設計之研究─以國小數學除法為例摘要。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7.李忠勇(2001)。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策略對高職資訊科學生「基礎電子實習」學習成效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48.李國海(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於國小四年級學童科學概念學習和科學態度之影響。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9.張逸婷(2002)。電腦學習網站輔助國小學生數學學習之學習成就、數學態度及電腦態度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0.黃瑞龍(2003)。電腦輔助學習在國中理化浮力單元教學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51.游惠美(1996)。電腦輔助教學應用方法對國小低成就兒童注音符號輔助教學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2.李連芬(2002)。教學模組之設計與實踐~以國小二年級乘法補救教學為例。屏東: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3.歐素君(2004)。應用多單位系統在乘法算則之網路電腦輔助教學的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4.譚錦家(2003)。硬筆書法教學淺談。中國語文,555 , 45-50。55.李郁周(1989)。筆順原理初探。中國語文,17-32。
56.吉樹仁(1994)。筆順漫議。南通師專學報。36-38。
57.林清財(1988)。兒童性別角色之發展。臺灣教育,449,16-20。58.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59.李亦園(1985)。談重男輕女與性別差異。婦女雜誌,198,22-23。
60.楊龍立(1995)。性別差異時空性的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刊,4,265-280。
61.黃幸美(1995)。數理與科學教育的性別差異之探討。婦女與兩性學刊,6,95-135。62.李美枝(1995)。女性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
63.劉惠琴(1993)。從心理學看女人。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64.彭懷真(1996)。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出版社。
65.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實物學習: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66.胡瑞民(2001)。用CAL 探討五專生學習與二次函數相關數學概念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9(4),401-416。
二、英文部分
1.Sipple, C. J. & Sipple, R. J. (1980).Computer Dictionary.Indianapolis,Ind:H.W.Sam.
2. Hicks, B. & Hyde, D. (1973).Teaching about CAI.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summer,24, p120.
3. Chamber , J.A. & Sprecher, J.W.(1983).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 Its use in the classroom.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4. Norman. D.A. (Ed.)(1981). Perspectives on cognitive science.Norwood, NJ:Ablex.
5. Rubin, K. H., Fein, G. G., and Vandenberg, B., Play. In P. H. Mussen (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pp. 693-759, John Wiley & Son., New York, 1983.
6. Sun, C. T. and Chou, C. (1996). Experiencing COR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stant Cooperative Learn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39(3), 357-366.
7.Funk, C. ( 1993 ). What do women students want ? ( and need ! ) . Strategies and solutions for gender equi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5-755).
8. Olivares, R. A., & Rosenthal, N. ( 1992). Gender equity and classroom experiences: A review of research.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66 701 ).
9. Williams, L. J. ( 1993). Why some people just can't speak up: Gender bias in the classroom.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6 522)
10. Weinraub, M., Clemens, L. P., Sockloff, A., Ethridge, T., Gracely, E., & Myers, B. ( 1984). The development of sex-role stereotypes in the third year: Relationships to gender labeling, gender identity, sex-typed toy preferences,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Child Development, 61, 1493-1503.
11. Myers, D. J., & Dugan, K. B. ( 1996). Sexism in graduate school classrooms : Consequences for students and faculty. Gender & Society, 10 ( 3 ) ,330-350.
三、網路資料
1. 中國文化研究院(2006),漢字的起源與變遷。
http://www.chiculture.net/0601/html/index.html。
2. on_on_hui's Home Page (2006),六書分析
http://www.geocities.com/on_on_hui/context.htm。
3. 邱怡仁(2006),電腦多媒體教學應用。
http://www.yuntech.edu.tw/~aax/03/uni-03-0307.htm。
4. 洪燕竹(2006),多媒體系統講義。
http://andrew.csie.ncyu.edu.tw/Doc3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