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艾如昀(1994)。國小學生處理小數的歷程與困難。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江愛華(2005)。國小五年級小數診斷教學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杜建台(1996)。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小數概念理解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李婉津(2006)。數位個別指導教學模式與教材之研發以「三角形」單元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
林軍治(1986)。兒童數學學習之心理基礎。台灣省教育廳。
南一出版事業,國民小學數學五上教學指引。台北市:南一出版事業,2006。
施淑娟(2005)。應用貝氏網路認知診斷模式進行國小五年級小數單元學習診斷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裡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康軒文教事業,國民小學數學五上教學指引。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2006。
陳永峰(1998)。國小六年級學童小數教學知識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陳怡如、吳慧珉、黃碧雲(2004)。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之研究。測驗統計年刊 12輯,61頁。台中市。台中師範學院。郭伯臣(2003)。國小數學科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NSC-91-2520-S-142-001)。
郭伯臣(2004)。國小數學科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521-S-142-003)。
郭伯臣(2005)。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之研究 (I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3-2521-S-142-004)。
郭伯臣、何政翰(2004)。國小數學領域電腦適性化測驗系統之建製。「二00四數位生活與網際網路科技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6月24~26日,成功大學。(Supported by NSC-92-2521-S-142-003)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台國字第0920167129號,2003。
許志毅(2004)。國小數學領域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及補救教學系統之內容開發及試用-以「扇形」單元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郭孟儒(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小數迷思概念及其成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秋蓉(2007)。結合不同貝氏網路之診斷測驗及補救教學系統研發-以「圓周長」和「圓面積」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黃碧雲(2004)。以能力指標結構為基礎的電腦適性測驗編製及動畫補救教學之應用-以國小數學領域四年級能力指標代數、統計與機率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楊智為、劉育隆、楊晉民、曾彥均(2006)。結合試題順序理論與貝氏網路之電腦適性測驗演算法之探究。第十一屆人工智慧與應用研討會,高雄應用大學。
趙坤川(2006)。國小六年級擬題教學之研究-以小數加減運算及大小比較概念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劉曼麗(1998)。國小數學教學實踐課程開發研究— 小數認識及加減部分。八十七年度數學教育專題研究計畫成果討論會摘要,國科會科學教育發展處。(NSC 8 7 - 2 5 1 1 - S - 1 5 3 - 0 1 1 )。
劉曼麗(2002)。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小數概念研究(II):國小學童「小數與小數運算」概念量測工具發展研究。九十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國科會科學教育發展處。(NSC90-2521-S-153-003)
鄭寰文(2005)。以表徵的觀點探討學童對小數概念的了解。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簡茂發、劉湘川(1993)。八十一學年度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基本學習成就評量國小組試題編製及抽測結果報告。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蘇俊和(2002)。貝氏網路的建構與學習機制之研究-以航太產業績效管理為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英文部分
Kuo, B-C., Liu, H-C., Sheu, T-W., Pai, C-H., Ko, L-W., Yang, J-M., and Lin, W-C. (2004). A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System Based on Structure Theories. 科技化測驗與能力指標評量國際學術研討會,2004年3月26-27日,台南師範學院。(Supported by NSC-92-2521-S-142-003)
Vomlel, J. (2004) Bayesian networks in educational tes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ncertainty, Fuzziness and Knowledge Based System, 12 (1), pp. 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