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2.內政部戶政司(民95):我國歷年總結婚對數登記資料。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3.內政部(2003)。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專案報告。臺北:內政部。
4.王政彥(民88 )終生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建構,教育資料集刊,第24期,頁21-44。5.何福田,2001,生命教育論叢,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6.李素蓮(民94):台南縣外籍配偶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7.李玫臻(民91):外籍新娘的社會網路與生活適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8.邱淑雯(民92):從多元文化主義觀點談嘉義縣外籍配偶的識字教育。成人教育,75,11-19頁。
9.邱浩政(民95):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
10.吳昌其(民93):台北縣外籍配偶基本教育學習需求評估之研究。北縣成教,23,37-46頁。
11.吳美雲(民90):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運動-以「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為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12.施良方(民85):學習理論。高雄市:麗文文化。
13.許鴻志(民95):屏東縣技專校院在職進修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縣,國立高雄師範大學。14.馬芳婷(1989),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5.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16.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台北:臺灣社會研究。
17.張正霖(2003):意識、認同、實踐——2003年女性主義學術 研討會。
18.黃富順,1993,成人心理與學習,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19.黃富順(1992)。成人的學習動機一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高雄:復文。
20.黃梅琦(民96):屏東縣外籍配偶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21.鄭 田(1995),交通部電信訓練所學員覺察知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22.鄭雅雯(民89):南洋到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23.曾秀珠(民92):台北縣補校人員對外籍新娘基本教育課程規劃意見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24.楊艾俐(2003),「新移民女性錯嫁台灣郎」,天下雜誌,第271期,第101-102頁。
25.蔡秀珠(民93):台中縣外籍配偶識字學習障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26.蔡素伶(民94):外籍配偶多元文化觀點識字教育學習滿意之研究-以一所識字專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
27.廖雅婷(民92):以多元文化觀進行外籍新娘識字方案之行動研究--以嘉義縣外籍新娘識字專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28.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9.鐘重發(民92)。東南亞外籍新娘家庭問題與協助需求之探討。兒童福利,4,251-257。
30.鍾重發(2004)。樂當老師更樂當貴人:談外籍配偶子女在班級中的輔導方法。國教天地,155,53-57。
31.賴建達(民91):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英文部份】
1.Black, J. S., & Mendenhall, M. E.(1991). Cross-cultural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17-143.
2.Cross, K.P. (1982). Adult as learners: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3.Gottfried, A. E. (1990). Academic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you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3),525-538.
4.Keller, J .M.(1983).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M.Reigeluth(Ed.),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Hillsdale, NJ : Erlbaum. pp.386-433.
5.Martin, C. L. (1988). 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 The Physical Educator, 45(4), 196-209.
6.Sell, G.R.(1978) A Handbook of Terminology for Classifying and Describing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Adults. Denver: National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7.Schunk, Dale H. (1996). Learning theories: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