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份
一、書籍
丁仁方,《威權統主義-理論、發展與轉型》。台北:時英,民89。
丘昌泰,《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台北:巨流,民84。
丘昌泰,《政策科學之理論與實際-美國與臺灣經驗》。台北:五南,民87。
丘昌泰,《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民93。
史美強,《制度、網絡與府際治理》。台北:元照,民94。
朱柔若譯,W.Lawrence Neuman著,《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文化,民89。
杜文苓,〈高科技產業與環境政策的挑戰〉,《世新五十年學術專書》。民95。
李允傑、李顯峰、林博文、孫克難合著,《政府財政與預算》。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民92。
李允傑、丘昌泰,《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民92。
余致力,《民意與公共政策-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台北:五南,民91。
吳定,《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民87。
林水波,《公共政策論衡》。台北:智勝,民88。
林玉華,《政策網絡理論之研究》。台北:瑞興,民91。
林鍾沂,《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台北:瑞興,民83。
___,《行政學》。台北:三民,民94。
施信民,《台灣環保運動史料彙編2》。台北縣:中益,民96。
洪懿妍,〈創新引擎-工研院:台灣產業成功的推手〉,《天下雜誌》,民92。
孫同文,《從威權政府到民主治理-台灣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之變遷》。台北,元照,民92。
孫秀如彙編,〈環境正義:人人平等享受資源與空間〉,《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民93。
陳思澤、林翰編著,《公共政策Q&A》。台北:風雲論壇,民89。
張世賢,〈中央與地方政策網絡之研究〉,《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9輯,民83。
許道然、劉坤憶、態忠勇、黃建銘譯,B.Guy Peters著,《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台北:智勝,民89。
許舒翔、李建宏、徐正能、吳豐帥譯,Walter A.Rosenbaum著《環境政治學》。台北:五南,民94。
曹俊漢,《行政現代的迷思:全球化下台灣行政發展面臨的挑戰》。台北:韋伯,民92。
黃秀媛譯,金偉燦、莫伯尼著,《藍海策略》。台北:天下文化,民94.08。
黃錦堂,〈邁向永續發展的國家目標設定〉,《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88。
莊文忠,〈倡議型非營利組織的政策網絡分析〉,《世新五十學術專書-新世紀公共攻策理論與實務》。民95。
楊振富.潘勛譯,Thomas L. Friendman原著,《世界是平的》。台北:雅言,民94。
葉俊榮,《環境行政的正當法律程序》。台北:翰蘆,民90。
葉俊榮,《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台北:巨流,民88。
葉俊榮,《環境政策與法律》。台北:元照,民91。
蕭新煌,〈台灣新興社會運動的分析架構〉。收錄於徐正光、宋文里合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民79。
蕭新煌、朱雲鵬、蔣本基、劉小如、紀駿桀、林俊全合著,《永續台灣2011》。台北:天下遠見,民92。
羅益強、史仕培、陳雅慧等著,《借鏡荷蘭》。台北:天下雜誌,民91。
顧洋等,《高科技產業環保政策:產業現況問題分析與建議》,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88。
二、期刊
王光旭,〈政策網絡研究在公共行政領域中的核心地位與方法錯位〉,《政策研究學報第五期》,民94.06,頁61-102。史美強,〈組織網絡與治理〉,《空中行專-行政管理學術研討會》,民89,頁74。
江大樹,〈建構地方文官培訓藍海策略網絡治理觀點〉,《研習論壇》,第72期,民95.12,頁1-21。杜文苓,〈公共行政學報〉,《高科技產業的環境治理:全球規範與在地行動的啟發》第十九期,民95,頁169-174。
朱鎮明,〈公務夥伴的整合之道-論政策網絡的管理〉,《研考雙月刊》,29卷,第3期,民94,頁95-108。李丁讚,〈社會力的文化根源:論環境權的感受在台灣的歷史形成;1970-86〉,《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8期,民89.6,頁133-205。李翠萍,〈我國社會福利政策執行與政策議題倡導網絡之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民94,頁71-108。
呂育誠,〈網絡治理與治理網絡:政府變革的新課題〉,《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3期,民95.06。
林玉華 , 〈政策網絡:政策執行的新典範〉。《行政暨政策學報》,民89。林玉華,〈政策網絡的治理模式:以英國與歐盟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4期,民91。林尚陵,〈深根台灣接軌全球-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十七輯「公共行政全球化的意涵及其發展」〉讀後心得,國家文官培訓所,民94.7.10。
胡國堅,〈政策網絡理論及其應用〉,《空大行政學報》,第6輯,民85,頁289-302。孫本初、鍾京佑,〈治理理論之初探:政府、市場與社會治理架構〉,《公共行政學報》,第16期,民94。
孫同文,〈全球化與治理:政府角色與功能的轉變〉,《國家菁英季刊》,第1卷,第4期,民94.12。淡江人文社會科學刊五十週年校慶特刊,民89。
張力亞,〈社區營造中政府、非營利組織與社區網絡治理模式之研究〉,《社區營造電子學報》,第52期,民94。
曹俊漢,〈政策網絡的結構與功能分析〉,《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15輯,民95,頁145-166。
湯金平、陳京哲,〈新公管理與鄰避政治:以嘉義縣市跨越合作為例〉,《政治科學論叢》,民94。
溫麗琪,〈「綠色矽島」之環保政策省思〉,《經濟形勢暨評論季刊》。台北:第6卷第2期,民89。
廖坤榮,〈台灣農會經營管理的困境:網絡理論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16期,民91.6,頁163~190。劉宜君,〈政策網絡與國家機關自主性:比較英國、美國與臺灣之健康保險政策網絡〉,《空大行政學報》,第9期,民88,頁279-306。──,〈政策參與與政府再造-談政策網絡的概念與類型〉,《國政研究報告》,民91.2.5。
──,〈全球化趨勢政府的知識管理-全球公共政策網絡途徑之初探〉,《中國行政評論》,第12卷,第1期,民91,頁99-135。
葉蓓華,〈淺談政策網絡理論〉,《人事月刊》,第31卷第1期,民89,頁6-20。蔡允棟(2002)〈新治理與治理工具的選擇:政策設計的層次分析〉,《中國行政評論》,第11卷,第2期,民91,頁47-46。蔡宏明,〈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面對的挑戰與因應對策〉,《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5卷,第1期,民88.6。蕭代基,〈污染性設施之設置與民眾信心之建立〉,《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27卷第1期,民85,頁40。
蕭新煌,〈七○年代反污染自力救濟的結構與分析過程分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叢書編輯小組,民77。
三、論文
方英祖,〈核能四廠興建計畫決策模式之探討(民國69-90年):政策網絡途徑〉,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民92。王英馨,〈以「政策網絡」途徑探討代理孕母政策〉,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民91。王光旭,〈制度、網絡與政策產出-台中工業區聯外道路案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民91。王樹嵩,〈科學城永續發展系統動態模擬模式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城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民92。江宗謙,〈我國電信治理結構分析暨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5。李明寰,〈政策網絡之研究-以我國醫藥分業政策為個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民87。余世章,〈環境保護運動對政治變遷的影響----以1980~2002年中華民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民92。姜祖華,〈我國水質管理政策執行之研究─高屏溪水污染個案分析〉,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民89。陳正隆,〈核四建廠爭議問題之研究:政策網絡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民84。陳孟瑜,〈解構鄰避現象:反焚化爐運動中的科技與民主〉,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民90。陳慧敏,〈解構竹科與高科技產業之環境神話〉,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民90。張世強,〈正當法律程序與人民權利之保障:以雲林縣焚化爐設立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民93。許敏娟,〈臺北市里政改革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政策網絡的觀點〉,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民92。廖秋銘,〈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環境管理指標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民91。廖家敏,〈RCA健康問題之社會建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民96。葉名森,《環境正義檢視遴避設施選址決策之探討-以桃園縣南區焚化廠設置抗爭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葉蓓華,〈美濃水庫興建之政策網絡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民89。葉穎超,〈環境正義的實踐:大林反焚化爐抗爭運動個案分析>,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民91。潘淑雯,〈我國外籍勞工政策制定過程─政策網絡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民92。劉阿榮,〈台灣之永續發展-國家與社會之觀點>,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民90。劉常勇,〈後進地區發展高科技產業之策略分析—以台灣IC產業發展經驗為例〉,民87。
劉梓梅,〈政策網絡之研究—以台灣南北高速鐵路建設計畫政策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民,92。謝宜臻,〈高屏溪治理運動的政策網絡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民92。蘇俞龍,〈環境糾紛中不同角色之觀點及互動關係探討-以雲林縣林內焚化爐糾紛事件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民93。四、文件
立法院第6屆第2會期科技及資訊委員會,〈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議事錄〉。民95.01.05。
杜文苓,〈從中科環評審查看高科技環境政策的挑戰〉,《環境資訊中心》,民95.0.29。
杜文苓,〈高科技電子產業發展的再思考〉,《台灣環境行動網》,民96.01.18。
邱花妹,〈實踐生態理性,讓環評的歸環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民95.04.02。
高誓男、李麗霞、陳海雄,〈工業有害廢液污染高屏溪流域事件之原因與檢討〉摘要報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89.08.04。
國科會專題報導,〈科技發展、學術卓越、園區開發—成果與展望〉民95.12.28。
陳揚文,〈用市場機制拯救氣候〉,台達環境趨勢報告(2006),民96.02.25。
黃錦堂,〈邁向永續發展的國家目標設定〉,《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88,頁22-31。
劉常勇,〈後進地區發展高科技產業之策略分析—以台灣IC產業發展經驗為例〉,民87,頁4。
劉惠敏,〈污泥焚化爐燒出的污染與反省〉,《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民94.11.13。
顏宗明,〈台灣經濟與高科技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台灣省工商管理學會》,民92。
蔡春進,〈向監察院陳情書〉,民93.12.07。
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因應立法院決議停止污泥乾燥焚化設施操作說明〉。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環保監督小組九十年第七次會議紀錄〉,民,90.09.26。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環保監督小組九十年第九次會議紀錄〉>,民90。
科管局函覆審計部有關〈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第三期擴建工程-污泥焚化爐興建工程〉執行事項說明,民95.12.29。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第三期擴建工程-污泥焚化爐興建工程〉執行情形說明,民95.10.18。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環保監督小組〉第12次會議紀錄,民93.12.30。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環保監督小組〉九十三年第十一次會議紀錄。民93.11.25。
五、報紙
王莫盷、呂雪慧、崔慈悌,〈6000億投資卡在環評,政院跳腳〉,《工商時報》96.02.20,A2版。
何易霖,〈竹科請環署協調遷移污泥焚化爐〉,《大紀元》,民94.5.10。
李珣英,〈竹科周邊居民 抗議焚化爐啟用〉,《經濟日報》,民93.11.13,B4版。
邱花妹,〈理性環評是在救經濟〉,《中國時報》,民95.03.28。
潘漢聲,〈行政院長是永遠的多頭,政府一定是做多的〉,《自由時報-自由廣場》,民95.07.18。
〈當個好厝邊,竹科污泥乾燥設施決定不燒廢溶劑〉,《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新聞稿》,民94.05.10。
社論,〈環保與經濟不應互為絆腳石〉,《中國時報》,民96.05.23,A2版。
六、網路
台灣環境新聞特刊,〈台灣環境新聞特刊-2003台灣十大環境議題前瞻〉,http://e-info.org.tw,到訪日期:民96.01.23。
國科會網站,〈專題報導-科技發展、學術卓越、園區開發--成果與展望〉,http://www.nsc.gov.tw/_newfiles/head.asp?add_year=2006&tid=72,到訪日期:民96.02.03。
台灣環境行動網:
http://www.iepanet.org/
矽谷毒物聯盟(SVTC)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5461
台灣綠黨:
http://www.greenparty.org.tw/
東森星期講義,〈國家競爭力評比 攸關人民荷包〉,http://www.ettoday.com/2006/11/18/320-2017168.htm,到訪日期:民96.02.1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關於環署-歷史沿革〉,http://www.epa.gov.tw/a/a0200.asp?Ct_Code=02X0000001X0006491,到訪日期:民96.04.15。
孫窮理,〈竹科與RCA〉 ,《新竹市青草湖社區大學》,http://www.bamboo.hc.edu.tw/workshop/session10/visit/wastewater/coolloud.html,到訪日期:民96.04.15。
維基百科,〈企業社會責任〉,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C%81%E6%A5%AD%E7%A4%BE%E6%9C%83%E8%B2%AC%E4%BB%BB。到訪日期:民96.06.01。
環境資訊學會,〈2001台灣十大環保新開回顧〉,《台灣立報》,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lipo1/74.shtml,到訪日期:民96.06.14。
Epro環境電子報,〈企業主繳事業廢棄物保證金 環署出新招〉,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file/e/epronet/20000928211856.html,到訪日期:民96.06.15。
中科大事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網址http://www.ctsp.gov.tw/chinese/02intro/05memoirs.aspx?v=1&fr=2&no=171,到訪日期:民96.06.16。
曹以會,〈時報基金會辦毒水事件研討會-借牌做假惡質文化〉,台北報導, http://www.chinatimes.org.tw/features/events/news/kao-5-4.htm,到訪日期:民96.06.21。
公視,〈我們的島(Our Island)〉,播出日期,民94.01.31。http://www.pts.org.tw/php/html/island/index.php?XPAGE=CONTENT&XPAENO=67&XPBENO=134&XPCENO=,到訪日期:民96.07.03。
聞劍,〈中國經濟發展環保欠債〉,《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6/6/29/n1367366.htm,到訪日期:民96.07.1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http://www.epa.gov.tw/a/a0200.asp?Ct_Code=02X0000001X0006491,到訪日期:民96.08.01。
〈垃圾焚化廠與戴奧辛〉,
http://iserv.kscep.gov.tw/business/crematorium/dioxin.htm,到訪日期:民96.08.05。
〈全民認識戴奧辛〉,http://www.epa.gov.tw/attachment_file/200506/20050622.html,到訪日期:民96.08.08。
〈竹科請環署協調遷移污泥焚化爐〉,《環境資訊中心》,http://bbs.11-34.idv.tw/viewtopic.php?p=1452&sid=68b9a92cfd7fef70be7697f08ab506e8,到訪日期:民96.09.18。
〈選舉資料庫網站〉,《第 06 屆 立法委員選舉 區域候選人得票概況》, http://210.69.23.140/cec/vote31.asp?pass1=B2004A621800090000,到訪日期:民96.09.20。
郭美懿,〈新竹科技城〉,http://www.cie-gnyc.org/mets2002/science_park.htm,到訪日期:民6.10.09。
李根政,〈抗議環境政策的向下沈淪!-反對取消廢棄物清理法.連坐條款〉,《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comment/reply/10907,民96.10.27。
貳、西文部份
(I)Books
Benson, J. K.A Framework for Policy Analysis in D. L. Rogers and D. Whetten ,eds., Interorganizational Coordin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Ame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2.
Grant, W., W. Paterson and C. Whitson Government and the Chemical Industr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ritain and West German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8.
Heclo, Hugh, Issue“Networks and the Executive Establishment,” in A. King, The New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1978.
Jordan,G.& K.Schumbert, “ Preliminary ordering of policy network Labels.”European Journal Research,21,1992.
Kickert,J.M.Walter,Koppenjan,F.M.Joop,Manaing Complex Network:Strategies for the Public Sector.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7.
Kooiman, J. Special-Political Governance: Introduction. in Kooiman, J. ed. Modern Governance: 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 London: Sage., 1993.
Marin, Bernd and Renate Mayntz , eds., Policy Networks: EmpiricalE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1991.
Marsh, David and R. A. W. Rhodes, eds., Policy Networks in British Governmen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2.
Marsh, David, Comparing Policy Networks. Philadelphia,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8.
Pal,Leslie A. 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Scarborough,Ontario:Nelson Candan, 1992.
Panitch,Leo. Rethinking the role of the state.in James H.Mittelman Globalization:Critical Reflectins,Lynne Rienner.
Pierre, Jon and B. Guy Peters: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New York, NY: St. Martin's Press, 2000.
Rhodes, R.A.W,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UK: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7.
Rhodes, R. A. W.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1996.
Richardson, J. J. and Jordan, A. G. Governing Under Pressure. Oxford: Martin Robertson, 1979.
Wilks, S. & M.Wright, "Conclusion:Comparing Government-Industry Relations:States,Sectors,and Networks. "in Stephen Wilks & Maurice Wright, eds.,Comparative Government-Industry Relations:Western Europe,the United States,and Japan,Oxford:Clarendon Press, 1987.
Wright, M., "Policy Community,Policy Network and Comparative Industrial Policies. "Political /studies,XXXVI, 1988. Smith,M.J., "The Agricultural Policy Community:Maintaining a Closed Relationship. "in R.A.W.Rhodes & David Marsh, 1992.
Smith, M J. Pressure, Power and Policy: State Autonomy and Policy Networks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London: Harverster Wheasheaf, 1993.
Van Warrden,F., "Dimensions and Types of Policy Networks. "European Journal of Plitical Research, 21(1/2), 1992.
(II) Periodicals
McFarland,A. “Interest Groups and Teories of Power in America”.British Journal of Palitical, Vol. 17, No1,987, pp. 129-147.
Van Waarden,F. “Dimensions and Types of Policy etworks.”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asearch,Vol. 21, 1992, pp. 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