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
[1]王聰榮、黃德琳,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物櫃隔震裝置評估計畫書,國立台灣美術館,2006。
[2]江支川著,隔震技術入門─二十世紀建築結構的新技術,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2000。
[3]辛治寧,《古物保存.維護手冊》,歷史博物館, P.6,1997.5。
[4]林傑斌、林永青、顏靜韻編著,SPSS統計建模與應用實務,臺北市:網奕資訊科技,2007。
[5]林師模、陳苑欽著,多變量分析-管理上的應用,臺北市:雙葉書廊,2003。
[6]陳國寧,民間博物館與蒐藏震災後調查計劃,財團法人台灣生命力文教基金會,2000。
[7]吳明隆,SPSS統計應用實務,臺北:松岡電腦圖書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05。
[8]吳明隆編著,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2006。
[9]張譽騰,當代博物館探索,臺北市:南天,2000。
[10]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
[11]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蒐藏管理作業準則,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2。
[12]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物典藏機構防震防災及災害處理方案,教育部,2000。
[13]郭生玉,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1997。
[14]葉祥海、黃德琳,建築物隔制震設計規範與實務之研究比較,臺北市:內政部建研所,2003。
[15]漢寶德,博物館管理,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2000。
[16]檔案管理局,檔案庫房建置,臺北市:檔案管理局,2003。
二、期刊論文
[17]余敦平,「館藏文物的防震措施」,故宮文物月刊,pp.124-131,2000。[18]余敦平,「博物館典藏庫房預防性保存概述」,檔案季刊,pp.60-70,2002。[19]李麗芳,「臺灣博物館文物防震防災工作的省思 」,博物館學季刊,14:4 pp.89-104,2000。[20]李麗芳,「建構臺灣的文化資產危機管理體系」,博物館學季刊,pp.7-19,2002。[21]林皎碧,「台灣各美術館典藏庫房參觀記」,現代美術,68 pp.75-77,1996。[22]姚昭智等,「彈簧防振設備的耐震補強(1)-基本行為試驗與分析,以醫院建築為例 」,建築學報,pp.35-50,1998。
[23]姚昭智等,「彈簧防振設備的耐震補強(2)-工程應用之簡化設計法,以醫院建築為例」,建築學報,pp.1-14,1998。
[24]姚昭智等,「由強震資料檢討設備物測試反應譜之合理性」,建築學報,42 pp.1-10,2003。
[25]翁駿德,「博物館建築規劃設計之探討」,科技博物,6:2 pp.4-19,2000。[26]張世賢等,「博物館陳列室內的文物防震研究」,故宮文物月刊,20:12=240 pp.68-83,2004。
[27]許美蓉,「博物館的變革與創新:英國自然史博物館達爾文中心第一階段的開放」,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簡訊,180,2002。
[28]陸翠華譯 ,「重要文化財與耐震對策--以日本阪神地區之傳統建築為例 」,臺北文獻直字,pp.159-168,1999。
[29]陳欽育,「國內博物館蒐藏的省思」,博物館學季刊,14:3 pp.19-34,2000。[30]張慈安等,「博物館典藏文物管理:溫濕度控制及防震措施」,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pp.49-63,2000。[31]莊佳璋、姚昭智等,「強震地區醫院非結構物防震系統之評估 」,中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雜誌,12:1 pp.1-11,2001。
[32]黃震興,黃伊男,黃仁潔,「微電子廠採用隔震設計之可行性試驗研究」,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02-023,2002。
[33]葉貴玉,「從媒體事件探討臺灣博物館的蒐藏問題」,博物館學季刊,14:3 pp.35-40,2000。[34]葉貴玉,「看得見的蒐藏:不只要觀眾看見」,博物館學季刊,18(2) pp.71-78,2004。[35]鄭惠英,「博物館蒐藏庫的規劃」,博物館學季刊,6(3)pp.99-104,1992。[36]顏上晴,「由蒐藏作業管理制度面向探討蒐藏空間規劃」,科技博物,10:2 pp.73-88,2006。[37]Dudley, D. H., Wilkinson, I. B., Museum registration method.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et a1.1995.
[38]Edson, G. ,& Dean D. , The handbook for museums. New York:Routledge.1996.
[39]Nicks, J. , Planning for collection managiment. In G. D. Lord & B. Lord(Eds.).The manual of museum planning. London: HMSO. pp.103-126. 1991.
[40]Swain, L., Collection management: Storage. In R. A. Buck, & J. A.Gilmore (Eds.), The new museum registration method.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pp.109-116. 1998.
[41]Vance, D., Planning ahead:The registrars role in a building program, In D. H. Dudley, I. B. Wilkinson, et al. (Eds.). Museum registrahbn method.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pp.395-408. 1995.
三、研討會
[42]王彥博,「高科技廠房的震害防治」,建築設備與高科技精密設施之減震系統研討會,中興大學,pp.Ⅳ-1至Ⅳ-13,2004。
[43]馬朱乾、王聰榮,「設備隔震對文物典藏空間配置影響之評估」,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九屆第一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淡江大學,H-34~39,2007。
四、學位論文
[44]吳政彥,變曲率滑動隔震結構之實驗與分析,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所,碩士學位論文,2003。[45]陳美如,敏感儀器設備之地震防護,逢甲大學土木工程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46]黃中興,移動式設備物之滑磁耐震機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3。[47]鍾育霖,展示館功能性設施耐震性能評估,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1。[48]陳彥儒,樓板微振動之減振裝置設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49]張尚文,隔振機械之耐震評估與補強方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6。[50]吳嘉栩,隔振機械之耐震評估與鋼纜補強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6。[51]鐘啟民,架高地板衝擊振動數值解析模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9。
[52]劉華璽,樓版隔震之振動台試驗與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學位論文,2000。
五、網頁
[53]胡宗和,「博物館內展示文物抗震能力評估與建議」,<網頁:http://www.se.ntou.edu.tw/~lwy/seismic01.pdf,2007.05.16>。
[54]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蒐藏政策」,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2。<網頁:http://www.nstm.gov.tw/collection/05_02_a1.asp?menu=2,2007.05.16>。
[55]中華博物館學會,<網址:http://www.cam.org.tw/big5/museum02.asp,2007.10.20>。
[56]李明聰,統計教學講義-信度分析操作說明,<網址:http://tm.kuas.edu.tw/Ming_Tsung/Publish/reliability_analysis.pdf,2007.10.20>。
六、其他
[57]王聰榮,碩士論文指導課堂筆記,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