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民國經濟部-環保、能源與產業關聯議題,http://w2kdmz1.moea.gov.tw/
[2]經濟部工業局 產業綠色技術輔導與推廣技術網站,http://proj.moeaidb.gov.tw/eta/index.asp
[3]李永展,「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台北:胡氏出版社,1995年。
[4]台灣永續發展指標現況,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全球資訊,http://sta.epa.gov.tw/nsdn/,2006年。
[5]楊超朋,「地方政府能源管理效率評估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研究所,2007年。[6]陳進田,「以生態足跡法及DEA 法探討製造業的生態效益及生產效率」,碩士論文,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2001年。[7]Taskin,F. and Zaim,O., ”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a DEA approach”, Economic Modelling 18, 2001,P.1-17
[8]林世磬,「以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我國紡織業經營績效之研究-國內五十家上市公司之實證」,碩士論文,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2003年。[9]黃筱潔,「台灣半導體產業生產效率之實證研究─以資料包絡模式分析」,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2004年。[10]林寶芬,「綜合高中經營績效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碩士論文,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研究所,2005年。[11]邢台平,「警察機關刑事偵防績效衡量--DEA與AHP法之應用」,中央警察大學電算中心,2002年。
[12]游明敏、徐世勳,「考慮航空噪音下國內機場經營績效及投入擁擠現象之研究」,台灣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2001年。
[13]王塗發,「投入產出分析及其應用–台灣地區實證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37卷第一期,1986年,pp.186-218。
[14]林文信,「台灣產業環境資源效率-以資料包絡分析法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2002年。[15]蔡立人,「以投入產出分析法研究中國能源需求」,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6年。
[16]林惠美,「以投入產出結構因素分析探討二氧化碳排放變動之關聯分析」,碩士論文,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研究所,2004年。[17]陳彥尹,「台灣地區二氧化碳排放變動因素分析投入產出結構分解法的應用」,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2002年。[18]尤欣儀,「電信投資的經濟效果分析:台灣投入產出表的應用」,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2004年。[19]許素綾,「生態旅遊對中橫地區的經濟影響」,碩士論文,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研究所,2005年。[20]林麗容,「氣候變遷對颱洪經濟損失之估計」,碩士論文,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研究所,2006年。[21]張翊峰,錢紀銘,林健榮,王書斌,台灣地區電力事業與產業經濟之關連分析-投入產出模糊目標模式之應用,嘉南學報第三十期,2004年。
[22]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台灣能源統計年報,民國95年。
[23]李秉正,「我國能源政策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研究計畫,2006年。
[24]高翠霜,我國能源生產力分析,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7.12。
[25]OECD/IEA,”ENERGY BALLANCES OF OECD COUNTRIES:2002-2003” ,2005.
[26]OECD/IEA,”ENERGY BALLANCES OF NON-OECD COUNTRIES:2002-2003” ,2005.
[27]經濟部能源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moeaboe.gov.tw/。
[28]林鎮國,二氧化碳的儲存,科學發展413期,2007年5月。
[29]閻紀宇╱綜合十五日外電報導,台中電廠CO2冠全球,中國時報,2007.11.16。
[30]IEA,“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06” , 2006.
[31]經濟部能源局,我國能源有關CO2排放統計與分析,能源產業溫室氣體資訊中心, http://eigic.estc.tw.doc。
[32]行政院主計處,「受雇員工薪資調查統計」
[33]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人力資源統計年報資料查詢,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17286&ctNode=517
[34]行政院主計處,「台灣地區93年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6715&ctNode=3292
[35]行政院主計處,「95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初步資料」,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9260&ctNode=3267
[36]經濟部能源委員會,「臺灣能源平衡表」,民國93年。
[37]IPCC/OECD, ”Revised 199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Inventories:Workbook”,http://www.ipcc-nggip.iges.or.jp/public/gl/guidelin/ch1wb1.pdf. , 1996.
[38]經濟部工業局,產業綠色技術輔導與推廣技術網站,http://proj.moeaidb.gov.tw/eta/index.asp。
[39]李永展,「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台北:胡氏出版社,1995年。
[40]鄭天佐,能源安全,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專案報告,http://www.phys.sinica.edu.tw/~tsongtt/c-writing-bg.htm,2006.04.16。
[41]環保署,「環保統計資料」,http://www.epa.gov.tw/statistics/統計手冊/content-c.htm。
[42]高強、黃旭男、Toshiyuki Sueyoshi,管理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16-33、45-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