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1.中華經濟研究院 (2003),《能源效率指標建立與節約能源成效評估》,台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2.中國能源統計年鑑編輯委員會編 (2005),《中國能源年鑑2004》,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
3.本書編委會編 (2006),《中國節能降耗研究報告》,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4.朱浤源編 (2000),《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5.李金梅譯,金融時報亞洲版記者群著 (2005),《亞洲能源版圖》,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譯自Asian Energy。
6.洪維強編 (2004),《大陸區域經濟發展概論》,台北:鼎茂圖書出版社。
7.徐武軍著 (2005),《石油化學工業-原料製成及市場》,台北:五南出版社。
8.耿慶武 (2001),《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
9.國家統計局工業交通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編 (2007),《中國能源統計年鑑2006》,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0.許志義、陳澤義著 (1993),《能源經濟學》,台北:華泰書局。
11.崔民選編 (2007),《2007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2.齊思賢譯,華強森著 (2003),《麥肯錫中國投資報告》,台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3.毆信宏、胡祖慶譯,Joshua S. Goldstein著 (2003),《國際關係》,台北:雙業書廊有限公司。
14.Satacorp,L.P. (2005), “Stata Longitudinal/Panel Data-reference Manual Release9.” America:Satacorp LP.
15.Greene, H. William (2003), “Econometric Analysis:Models for Panel Data.” New York:Prentice Education.
二、論文
1.王淑卿 (2006),《我國產業部門能源效率、投入替代關係與技術變動偏向之探討》,中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2.邪純瑋 (2006) ,《汽油價格跨國間差異之影響因素分析》,中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3.徐文慧 (2005) ,《中國大陸石油產業發展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4.陳俊瑺 (2005) ,《中國大陸石油需求之實證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5.郭正平 (2005) ,《中國能源安全政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傅鵬宇 (2005) ,《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中國大陸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7.彭媁琳 (2006) ,《中國石油政策與區域安全-政治經濟研究途徑》,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8.黃雅燕 (2006) ,《中國大陸地級城市經濟成長收斂性假說驗證-空間Panel計量的應用》,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9.劉慧茹 (2006) ,《影響中國大陸地區所得差距之研究-以1994~2003年之Panel Data實證分析》,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經濟貿易組碩士論文。10.蔡立人 (2006) ,《以投入產生分析法研究中國能源需求》,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三、期刊論文
1.史丹 (2007),〈我國能源經濟的總體特徵、問題及展望〉,《中國能源季刊》,第29卷第1期。
2.史丹、張金隆 (2003),〈產業結構變動對能源消費的影響〉,《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8期,頁30~32。
3.吳巧生、成金華 (2006) ,〈中國能源消耗強度變動及因素分解:1980-2004〉,《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10期,頁34~40。
4.梁懷學、陳權寶 (2005),〈基於面板數具模型的我國行業能源消費特徵分析〉,《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第37卷第2期,頁41~44。
5.陳權寶、戴西超、張慶春 (2005),〈我國初級能源消費的特徵〉,《統計觀察》,頁76~78。
6.張瑞、丁日佳、尹嵐嵐 (2007),〈中國產業結構變動對能源強度的影響〉,《統計觀察》,頁73~74。
7.張穎叡、陳家榮 (2005),〈中國大陸石油市場發展趨勢及其影響分析〉,《能源季刊》,第35卷第3期。
8.張明蕙 (2007年),〈中國能源問題之探討〉,《經濟研究》,第7期。
9.劉鳳朝、潘雄鋒、徐國泉 (2007) ,〈基於結構份額與效率份額得中國能源消費強度研究〉,《資源科學》,第29卷第4期,頁2~6。
10.賈彥東、張紅星 (2006),〈Panel data 模型設定的新思路-固定效應與隨機效應的統一〉,《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第6期。
11.穆岩、周曉樂 (2004),〈經濟縱橫〉,《能源利用效益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第9期,頁67~68。
12.韓智勇、魏一鳴、范英 (2004),〈中國能源強度與經濟結構變化特徵研究〉,《數理統計與管理》,第23卷第1期,頁1~6。
13.錢永坤、王豔麗 (2003),〈20世紀90年中國能源需求影響因素實證分析〉,《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第32卷第5期,頁553~556。
14.Hofman, B. & Labar, K. (2007), “Structual Change and Energy Use: Evidence from China Provinces.” China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6.
15.Skeer, J. & Wang, K. (2006), “China on the Move:Oil Price Explosion.”Energy Policy, vol. 35, pp.678~691.
16.Shi, D. (2007),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hina’s Energy Efficiency and Conservation Potentials.”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15, no.1, pp.96~115.
17.Nel, W.P. & C.J. Cooper, (2008), “A Critical Review of IEA’s Oil Demand Forecast for China.” Energy Policy, vol.36.
四、網頁資料與報紙
1.China Energy Data (2006), “Statistics and Analysis-Oil, Gas, Electricity.”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線上檢索日期:2007.10.09. 取自網址:
www.eia.doe.gov.
2.“Determinants of Expropriation in the Oil Sector:A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Social Sciece Research Network, 線上檢索日期:2008.02.18. 取自網址: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103019.
3.〈Estimation With STATA-第八章面板數據模型〉,《連玉君中金博客》,線上檢索日期:2008.01.14,取自網址:arlion@stu.xjtu.edu.cn。
4.“Global Energy Survey 2007.” (2007) World Energy Council-Korn/Ferry International, 檢索日期:2008.01.19, 取自網址:www.worldenergy.org.
5.“Panel Data Analysis.”(2005) University of Mannheim, 檢索日期:2008.05.29, 取自網址www.sowi.uni-mannheim.de/lehrstuehle/lessm/veranst/Panelanalyse.pdf.
6.“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2008)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線上檢索日期:2008.03.09, 取自網址:http://www.imf.org/external/index.htm.
7.〈The outlook for energy to 2030〉(2007),《艾克森美孚公司》,線上檢索日期:2008.02.23。取自網址:http://www.exxonmobil.com/Corporate/energy_outlook_world.aspx。
8.“World Energy Outlook 2006.”(2006)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線上檢索日期:2007.10.09, 取自網址:www.iea.org/books.
9.〈三個突破與雙30:三個突破含「東部突破煙台」、「中部突破濟南」、「西部突破荷澤」〉,《山東省官方網站》,檢索日期:2008.03.24,取自網址:http%3A//www.shandong.gov.cn/art/2007/05/25/art_5460_358273.html。
10.〈上海十萬個太陽能屋頂計劃、上海擬建我國首個海上風電場〉 (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檢索日期:2008.03.09,取自網址:
http://203.207.194.3:82/gate/big5/nyj.ndrc.gov.cn/。
11.〈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05) ,《中國國家能源局》,檢索日期:2007.09.28,取自網址:www.stats.gov.cn。
12.〈中國為能源價格左右為難〉(2007) ,《華爾街日報網》,線上檢索日期:2007.12.14。取自網址:chinese.wsj.com/big5/20071108/bch083123.asp?source=mostpopular1。
13.〈中國大陸市場現況及對世界的影響分析〉(2005),《國立成功大學石油策略研究中心》,線上檢索日期:2008.03.28。取自網址:http://140.116.34.60/chinese/topic/middleterm_report/0940711.doc。
14.〈Panel Data 分析理論和應用發展綜述〉,《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統計科學研究中心》上檢索日期:2008.01.18。取自網址:http://www.applstats.org/advanced/papers/Panel%20Data.doc。
15.〈英國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統計2007〉(2007) ,《BP公司》,線上檢索日期:2008.01.11。取自網址: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
16.〈能源潔淨,APEC將列量化目標〉(2007) ,《經濟日報》,第一版,檢索日期:2007.12.14。
17.〈能源辭典〉,《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線上檢索日期:2008.01.11,取自網址:http://www.chinaenergy.gov.cn/news_1825.html。
18.〈新中國55年統計資料彙編1949~2004〉,《中國國家統計局》,線上檢索日期:2008.01.12,取自網址:www.stats.gov.cn。
網站
1.中國國家統計局,網址:www.stats.gov.cn。
2.中國能源網,網址:www.china5.com/statistic。
3.中國自然資源數據庫,網址:http://www.data.ac.cn。
4.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網址:http://www.cnpc.com.cn/cnpc/。
5.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網址:
http://203.207.194.3:82/gate/big5/nyj.ndrc.gov.cn/。
6.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網址:http://www.opec.org/home/。
7.世界能源組織,網址:http://www.worldenergyoutlook.org/。
8.世界銀行,網址:http://www.worldbank.org/。
9.沙烏地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網址:www.saudiaramco.com。
10.英國石油公司,網址:www.bp.com。
11.山東石大科技集,網址:http://shlyc.hdpu.edu.cn/ 。
12.美國訊息局,網址:www.eia.doe.gov。
13.美國密西根大學-中國數據資料庫,網址:http://chinadatacenter.org/chinadata/umuser/fifty/indexC.htm。
14.國際能源總署,網址:www.iea.org。
15.國際貨幣機構,網址:http://www.imf.org/external/index.htm。
16.維基百科,網址:http://zh.wikipedia.org/。
17.環球能源網,網址:http://www.worldenerg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