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吳萬寶,《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臺北:五南圖書,2000年。
吳萬寶,《邁向歐盟建軍之路:歐盟共同歐洲安全暨防衛政策》,臺北:韋伯文化,2003年。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欲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臺北:聯經,1997年。
洪秀菊,《柯梅尼和伊朗回教革命》,臺北:五南圖書,1990年。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與現勢》,臺北:晶典文化,2004年。
張福昌,《邁向歐洲聯盟之路》,臺北:三民,2002年。
張錫模,《聖戰與文明—伊斯蘭與世界政治首部曲》,臺北:玉山社,2003年。
郭秋慶,《歐洲國家的外交與安全政策》,臺北:台灣國際研究學會,2006年。
傅國良、曹炳揚,《懷柔的中國?中共對外關係》,臺北:海鴿文化,2004年。
二、論文
李登科,〈伊朗核武危機之研究〉,發表於「國際關係與外交政策新展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06年12月21日。
林宗憲,《伊朗外交政策之研究1979-1992》,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曾嘉文,《歐洲共同安全暨防衛政策—基於新自由制度主義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三、期刊
王鳳,〈伊朗核問題的走向〉,《瞭望新聞》,第44期,2003年,頁54-56。
王冀瓶、洪郵生、吉利強,〈伊朗核問題與大國關係〉,《美國研究》,第1期,2004年。
石洪濤,〈世界因核而亂〉,《國際視窗》,2003年,頁41-44。
伍書湖,〈美國會對伊朗動武嗎?〉,《當代世界》,第10期,2004年,頁26-27。
安維華,〈布希政府對伊朗政策的走向〉,《國際政治》,2005年,8月號,2005年8月,頁70-73。
李格琴,〈歐盟介入伊朗核問題政策評估〉,《國際政治》,2006年,10月號,2006年10月,頁94-98。
李國富,〈伊朗核問題的癥結與前景〉,《國際問題研究》,第5期,2006年,頁46-57。
李榮、唐志超,〈美歐在中東的深層角力〉,《國際政治》,2005年,11月號,2005年11月,頁79-80。
曾軍,〈伊朗核問題及其對美伊關係的影響〉,《國際政治》,2005年,7月號,2005年7月,頁69-72。
葉錦娟,〈歐盟與伊朗的核子危機新發展〉,《淡江大學歐盟文獻中心通訊》,第9期,2006年3月。
趙青海,〈布希第二任期的中東政策走向〉,《國際政治》,2005年,8月號,2005年8月,頁65-69。
趙慧杰,〈歐盟中東政策的特點〉,《國際政治》,2005年,11月號,2005年11月,頁99-103。
戴啟秀,〈歐美中東政策差異及歐盟中東政策探析〉,《國際政治》,2005年,12月號,2005年12月,頁94-98。
羅致政,〈伊朗核危機—大國角力檯面化〉,《財經文化週刊》,第228期,2006年3月。
羅愛玲,〈從伊朗核問題看美國對伊政策走向〉,《世界經濟研究》,第9期,2003年,頁68-71。
貳、英文部分
一、專書
Byman, Daniel & Chubin Shahram, Iran`s Security Policy, New York: 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Institute, 2001.
Fawcett, Louise L`estrange, Iran and the Cold War,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二、期刊
“A government that thrives on defiance,” The Economist, May 2006. pp.23-24.
“All still to play for,” The Economist, January 2006. p.46.
“Nuclear ambitions delayed,” The Economist, November 2004.
“Still defiant,” The Economist, December 2004. p.43.
“The nuclear squeeze,” The Economist, November 2004. pp57-58.
“Unstoppable,” The Economist, May 2006. pp.11-12.
參、網路專文與資源
一、網路專文
Barnaby, Frank, “Would Air Strikes Work? Understanding Iran''s Nuclear Programme and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a Military Strike”, March 2007. Available from: http://www.oxfordresearchgroup.org.uk/ (accessed 05 April 2007)
Gorden, Philip H., “America, Europe and the Challenge of Bringing Democracy to Iran,” July 2005. Available from: http://www.brookings.edu/ (accessed 10 August 2008)
Jahanpour, Farhang, “Iran''s Nuclear Threat: Exploring the Politics”, June 2006. Available from: http://www.oxfordresearchgroup.org.uk/ (accessed 12 December 2006)
Prevezanos, Klaudia, “Stichwort: IAEA und Atomwaffensperrvertrag”, May 2005. Available from: http://www.de-world.de/ (accessed 01 July 2007)
Rice, Condoleezza, “Gemischte Reaktionenauf das US-Angebot an den Iran”, June 2006. Available from: http://www.dw-world.de/ (accessed 01 April 2007)
Rudolf, Peter, “German Foreign Policy and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July 2004. Available from: http://www.swp-berlin.org/ (accessed 08 August 2008)
二、網路資源
牛津研究小組(Oxford Research Group)
http://www.oxfordresearchgroup.org.uk/
維琪百科全書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
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tiftung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
http://www.swp-berl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