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友漁(張淑美)著作(依出版日期排列)
1.張淑美等:《捉拿古奇颱風:臺灣省第五屆兒童文學創作獎專輯》。臺北:
臺灣省教育廳,1992年6年。
2.張淑美等:《賴瑞、莫德與黑皮:臺灣省第六屆兒童文學創作獎專輯》。臺
北:臺灣省教育廳,1993年6月。
3.張淑美等:《旋風阿達:臺灣省第七屆兒童文學創作獎專輯》。臺北:臺灣
省教育廳,1994年6月。
4.張淑美等:《沖天炮大使: 臺灣省第八屆兒童文學創作獎專輯》。臺北:臺
灣書店,1995年6月。
5.張淑美:《老蕃王與小頭目》。臺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9月。
6.張淑美編著:《臺灣歷史故事(2)披荊斬棘的時代(1863到1732)》。臺
北:聯經出版社,1996年5月。
7.張淑美:《黃金鼠大逃亡》。臺北:文經社,1997年3月。
8.張淑美:《送蜜給蜜蜂》。臺北:臺灣省教育廳,1998年4月。
9.張友漁:《我的爸爸是流氓》。臺北:小兵出版社,1998年10月。
10.張友漁:《米桑亞小勇士》。臺北:臺灣省教育廳,1999年6月。
11.張友漁:《Good-bye!男孩》。臺北:教育部兒童讀物出版資金管理委員
會,1999年。
12.張友漁:《尋找阿莉萊》。高雄:高雄市立文化中心管理處,1999年5
月。
13.張友漁:《三隻小老鼠》。臺北:文經社,1999年3月。
14.張友漁:《神氣牛仔》。臺北:文經社,1999年4月。
15.張友漁:《虎哥重回森林》。臺北:文經社,1999年5月。
16.張友漁:《秘密小兔》。臺北:文經社,1999年6月。
17.張友漁:《哇!龍耶!》。臺北:文經社,1999年6月。
18.張友漁:《龍弟下凡》。臺北:文經社,1999年8月。
19.張友漁:《柴山新猴王》。臺北:文經社,1999年9月。
20.張友漁:《毒牙舌找朋友》。臺北:文經社,1999年10月。
21.張友漁:《戰馬追風》。臺北:文經社,1999年11月。
22.張友漁:《老祖母的拿手絕活》。臺北:教育部兒童讀物出版資金管理委
員會,2000年。
23.張友漁:《長鬃山羊的婚禮》。臺北:文經社,2000年4月。
24.張友漁:《山脈的故事》。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8月。
25.張友漁:《物產的故事》。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8月。
26.張友漁:《帶路雞狂想曲》。臺北:文經社,2000年11月。
27.張友漁:《飛蛇,看招》。臺北:教育部兒童讀物出版資金管理委員會,
2000年12月。
28.張友漁:《這個地球上沒有狗》。臺北:文經社,2001年2月。
29.張友漁:《小豬撲滿工廠》。臺北:文經社,2001年6月。
30.張友漁:《新十二生肖完結篇》。臺北:文經社,2001年7月。
31.張友漁:《喂,穿裙子的!》。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003年2月。
32.張友漁等:《二00三高雄打狗文學獎得獎作品輯3:短篇小說類》。臺
北:春暉出版社,2004年7月。
33.張友漁:《阿國在蘇花公路上騎單車》。臺北:小魯出版社,2005年1
月。
34.張友漁:《小頭目優瑪─迷霧幻想湖》。臺北:天下雜誌,2006年1月。
35.張友漁:《小頭目優瑪2─小女巫鬧翻天》。臺北:天下雜誌,2006年8
月。
(二)兒童文學論著專書(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1.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編:《兒童文學大事紀要》。臺北:中華民國兒童文
學學會編印,1991年6月。
2.李 潼著:《少年小說創作坊─李潼答客問》。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99年6月。
3.邱各容:《兒童文學史料1945-1989初稿》。臺北:富春文化事業公司,
1990年8月。
4.林文寶:《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高雄:復文出版社,1987年2月。
5.林文寶:《兒童文學論述選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5月。
6.林文寶主編:《認識童話》。臺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1992年11月。
7.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兒童文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
限公司,1996年9月。
8.林文寶等:《認識童話》許建崑主編。臺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1998年12月。
9.林文寶編:《少兒文學天地寬》。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6月。
10.林守為:《兒童文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8年7月。
11.林 良:《淺語的藝術》,臺北:國語日報社,2000年7月。
12.林煥彰等:《兩岸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童詩童話比較研究論文特刊》。
臺北: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1994年5月。
13.周曉波:《現代童話美學》。西安:未來出版社,2001年5月。
14.洪汛濤:《童話藝術思考》。臺北:千華出版社,1989年8月。
15.洪汛濤:《童話學》。臺北:富春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9月。
16.洪文珍:《兒童文學評論集》。臺東:臺東師院與教系。1991年1月。
17.馬景賢編:《兒童文學論著索引》。臺北:書評書目出版社,1991年3
月。
18.陳正治:《童話理論與作品賞析》。臺北:臺北市立師院國教輔導叢書,
1988年6月。
19.陳正治:《童話寫作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6
月。
20.張子樟,馬景賢等著:《認識少年小說》。臺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
司,1996年11月。
21.張子樟:《少年小說大家讀》。臺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8
月。
22.張子樟:《沖天炮VS.彈子王 : 兒童文學小說選集1988-1998》。臺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2月。
23.張清榮:《兒童文學創作論》。臺北:富春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8月。
24.張清榮著:《少年小說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12
月。
25.傅林統:《美麗的水鏡—從多方位深究童話的創作和改寫》。桃園:桃園
縣立文化中心,1973年10月。
26.傅林統:《兒童文學的認識與鑑賞》。臺北:作文出版社,1979年10月。
27.傅林統:《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臺北:富春文化事業公司,1992年
8月。
28.傅林統:《少年小說初探》。臺北:富春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9月。
29.傅林統:《豐收的期待—少年小說、童話評論集》。臺北:富春文化事業
公司,1999年4月。
30.廖卓成:《童話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2002年5月。
31.劉鳳芯主編:《擺盪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兒童文學論述選集1988-
1998》林文寶策畫。 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6月。
32.蔡尚志:《兒童故事原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9年10
月。
33.蔡尚志:《兒童故事寫作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9月。
34.蔡尚志:《童話創作的原理與技巧》。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6年6月。
35.臺東師院語文教育學系:《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少年小說 / 八
十學年度》。臺東:台東師院,1992年6月。
(三)其他專書(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1.丁樹南著:《小小說的寫作與欣賞》。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81年10
月。
2.方祖燊著:《小說結構》。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10月。
3.李 喬著:《小說入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6年8
月。
4.呂正惠著:《小說與社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5月。
5.余 我著:《現代文學寫作技巧》。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4月。
6.車文博:《人本主義心理學》。臺北:東華圖書出版。2001年5月。
7.林文寶:《台灣地區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
員會。2000年2月。
8.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1987年6月。
9.胡菊人:《小說技巧》。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3月。
10.威廉著,張志澄編譯:《短篇小說研究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87年5月。
11.陳正治:《修辭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9月。
12.張春興:《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13.張春興:《心理學思想的流變》。臺北:東華書局,2002年4月。
14.張素貞:《現代小說啟示》。臺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10月。
15.張素真:《細讀現代小說》。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0
月。
16.傅佩榮:《從自我出發》。臺北:洪健全文教基金會。1992年2月。
17.傅佩榮:《哲學與人生》。臺北:天下遠見。2006年10月。
18.傅騰霄:《小說技巧》。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4月。
19.楊昌年:《現代小說》。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5月。
20.劉世劍:《小說概說》。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4年11月。
21.劉秀娟:《兩性教育》。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0
月。
22.羅盤著:《小說創作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3月。
23.魏 飴:《小說鑑賞入門》。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6月。
24.黃毅志:《社會階級、社會網絡與主觀意識:臺灣地區不公平的社會階層
體系之延續》。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2002年。
25.浦忠成:《思考原住民》。臺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9月。
26.瞿海源,王振寰等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出版社,2003年9月。
(四)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方祖燊:〈兒童文學的分類〉,《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13期,1999年3月,頁4-13。
2.左 爾:〈小說的基本功〉,《中國時報》,2002年8月,第22版。
3.李慕如:〈由「葉限」談兒童小說結構 〉,臺東師院語教系編,《兒童文
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少年小說》,1992年6月,頁5-30。
4.林文寶:〈兒童‧文學與閱讀〉,《兒童文學學刊》第7期,2002年5月,
頁1-59。
5.林文寶:〈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的觀察〉,《少兒文學天地寬》,
2002年6月,頁5-30。
6.林義男:〈國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及其學業成就的關係〉,《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6期,1993年,頁157-212。
7.吳品賢:〈關懷「少年」與「鄉土」的交集--李潼「少年噶瑪蘭」探究〉,
《臺灣人文(師大)》,4卷,2000年6月,頁63-89。
8.洪文珍:〈少年小說美學探索(一)論「畫室小童」的深長意味〉臺東師院
語教系編,《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少年小說》,1992年
6月,頁 255-276。
9.姚蔓嬪、張娣明:〈臺灣兒童文學之研究法〉,《臺灣風物》50卷3期,2000年9月,頁163-190。
10.陳千武,〈童話創作論---童心的鈴鐺〉,《文學臺灣》,43期,2003年秋季號,頁39。
11.陳昇群,〈文化衝突下掙扎的鮮活意象─探究《老蕃王與小頭目》的人物
描寫〉,《兒童文學學刊》創刊號,1998年3月,頁159-177。
12.陳雅慧:〈少年小說中的原住民形象:以李潼「少年噶瑪蘭」、「博士.布
都與我」為例 〉,《國 文 天 地》,20卷1期,2004年6月,頁
34-45。
13.許建崑:〈筆下展乾坤─試評王文華、林音因、王晶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
作品〉,《少兒文學天地寬》,2002年6月,頁47-64。
14.許建崑:〈檢視國內少年小說的一塊里程碑─試析歷屆洪健全文學獎少年
小說得獎出版作品〉臺東師院語教系編,《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少年小說,1992年6月,頁109-148。
15.張子樟:〈畫一個現代桃花源─淺析《少年龍船隊》〉,《少年龍船
隊》,1999年5月三版,頁163-175。
16.張子樟:〈閱讀的架橋--談少年小說與經典作品的結合教學〉,《全國新
書資訊月刊》,22 卷,2000年10月,頁10-11。
17.張子樟:〈鄉愁與寫實--試論「洪建全兒童文學獎」少年小說的早期得獎
作品〉,《兒童文學學刊》,5卷,2001年5月,頁43-58。
18.張子樟:〈論少年小說的欣賞作用--以「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得獎作
品為例〉,《兒童文學學刊》,6(上),2001年11月,頁6-21。
19.張子樟:〈表層與深層─淺論鄭宗弦與王文華的作品〉,《少兒文學天地
寬》,2002年6月,頁31-46。
20.張子樟:〈臺灣少年小說中的文化現象: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
作品為例〉,《兒童文學學刊》,2002年11月,頁311-329。
21.張子樟:〈作者、文本、出版者與讀者--臺灣少年小說現象〉,《文
訊 》,222 卷,2004年4月,頁34-39。
22.張子樟:〈少年小說怎麼走〉,《中 華 民 國 兒 童 文 學 學 會 會
訊》,20卷3期,2004年5月,頁4-7。
23.張友漁:〈我,其實也只是個故事〉,《書之旅》,7卷5期,2000年11
月,頁7-9。
24.張友漁:〈咱們來蓋一棟友善的房子〉,《幼獅少年》,324卷,2003年10月,頁80-84。
25.張友漁:〈天空大地我的家〉,《幼獅少年》,325卷,2003年11月,頁82-85。
26.張友漁:〈我的少年和我的創作〉,《文訊》,2004年4月,頁70-71。27.張友漁:〈給陌生人一個微笑〉,《康健雜誌》, 75期,2005年2月,頁
188-186。
28.張清榮:〈少年小說「情」字如何寫〉,《兒童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少
年小說》,臺東師院語教系編,1992年6月,頁31-58。
29.黃錦珠:〈不能選擇的父母與孩子—讀《我的爸爸是流氓》,《文訊》,1999年5月,頁28-29。
30.傅林統:〈少年小說的選擇與導讀〉,《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卷3期,2000年10月,頁205-215。
31.傅林統:〈問題小說─《我的爸爸是流氓》〉,《書評》,2002年8月,
59卷,頁6-10。
32.趙永芬:〈讓閱讀出色的少年小說成為師生之間共同的記憶─《小魯大獎
小說》系列評介,《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8期,2000年6月,
頁30-32。
33.劉明瑜:〈李潼紀念專輯--憶李潼少年小說的寫作風格〉,《中 華 民
國 兒 童 文 學 學 會 會 訊》,21卷3期,2005年5月,頁
31-33。
34.劉桂芳:〈英雄不怕出身低,歹竹也能出好筍--談問題小說《我的爸爸是
流氓》〉,中國語文,585期,2006年3月, 頁84-92。
35.鄭清文:〈從「阿輝的心」談少年小說的寫實主義〉,《中 華 民 國 兒
童 文 學 學 會 會 訊》,17卷6期,2001年11月,頁4-5。
36.謝小芩:〈性別與教育期望〉,《婦女與兩性學刊》,9期,1998年,頁205-231。
(五)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呂千霈:《臺灣近十年來少年小說主題之研究—以臺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為
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2.房瑞美:《林鐘隆童話作品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文所碩士論文,2001年。
3.徐曉放:《九0年代少年小說中的臺灣家庭問題─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得
獎作品為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4.郭祐慈:《當今臺灣相關原住民少年/兒童小說呈現原住民形象探討》。臺
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5.郭鈴惠:《九十年代台灣女童話作家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研究》。台東師範
學院兒童文學所碩士論文,2001年。
6.陳秋錦:《論李潼少年小說的人物刻畫─以《博士布都與我》《少年噶瑪
蘭》和《我們的祕魔岩》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1年。
7.楊寶山:《台灣少年小說人物刻畫技巧之研究──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得
獎作品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碩士論文,2003年。
8.廖健雅:《傳記型歷史小說中的真實人物寫作技法─以李潼三作品為例》。
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9.鄭妃娟:《九0年代台灣創作童話內容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文所碩士論文,2001年。
10.蔡政惠:《原住民文學書寫中的原漢關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