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史料
《大明會典》卷79,〈旌表〉(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
《明世宗實錄》(台北:中文出版社,據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刊本縮編)。
《明史》(北市:鼎文書局,1978年三版)。
宋‧司馬光:《家範》,收於《叢書集成續編》v.60(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宋‧朱 熹:〈揭示古靈先生勸諭文〉,出自《朱子文集》第九冊,卷第一百(北市:德富文教基金會,1990年)。
宋‧朱 熹:〈論阿梁獄情劄子〉,出自《朱子文集》第二冊,卷第二十(北市:德富文教基金會,1990年)。
明‧仁孝文皇后:《內訓》,收於《叢書集成新編》v.33(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明‧朱國楨《湧潼小品》(臺北:新興書局,1960年6月)。
明‧呂 坤:《去偽齋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六一》(台南:莊嚴文化,1997年)。
明‧呂 坤:《呻吟語》,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三》(台南:莊嚴文化,1995年)。
明‧呂 坤:《閨範》,收入清‧陳弘謀輯:《五種遺規‧教女遺規》卷中(台北:德志出版社,1961年)。
明‧呂 坤:《閨範》,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二九》(台南:莊嚴文化,1995年)。
明‧呂近溪:《女小兒語》,收於清‧陳弘謀輯《教女遺規‧卷中》(台南:和裕出版社,2007年)。
唐‧宋若昭:《女論語》,收於清‧陳弘謀輯:《教女遺規‧卷上》(台南:和裕出版社,2007年)。
梁簡文帝:〈美人晨粧詩〉,收於徐陵:《箋注玉臺新詠》,卷七(北市:廣文書局,1967年)。
清‧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下)》(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一版)。
清‧陳弘謀:《教女遺規》(台南:和裕出版社,2007年)。
清‧焦 循:《雕菰集》(北市:鼎文書局,1977年)。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北市:世界書局,1992年五版)。
清‧顏 元:〈通俗勸世集序〉,收入《習齋記餘》(北市:廣文書局,1971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集注并附編二種》第三冊,〈楚元王傳第六〉(北市:鼎文書局,1979年)。
漢‧班 昭:《女誡》,收於清‧陳弘謀輯:《教女遺規‧卷上》(台南:和裕出版社,2007年)。
嚴用堔、魯宗藩總修,王維新纂修:《襄垣縣志》,卷三〈名宦傳〉(成文出版社,1928年鉛印本)。
貳、專書
Pamela Abbott and Claire Wallace原著,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北市:巨流圖書,2003年)。
R.H.Hersh、L.Miller、G..D.Fielding原著,劉秋木、呂正雄譯:《德育模式》(北市:五南,2002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毛楊洪注譯:《中庸‧大學評注》(北市:國家出版社,2004年)
毛樹駿講述、鄭燦筆記:《周子通書講義》(北市:七海印刷有限公司,1981年)。
毛禮銳、邵鶴亭、瞿菊農:《中國教育史》(北市:五南圖書,1989年)。
王天有、高壽仙:《明史—一個多重性格的時代》(北市:三民書局,2008年)。
王夢鷗注譯:《禮記今註今譯》(北市:台灣商務,1981年)。
史次耘注譯:《孟子今註今譯》(北市:台灣商務,1984年)。
白月橋:〈對歷史教科書改革的幾點意見〉,發表於《歷史教學問題探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年)。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7年)。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台北:稻鄉,2002年)。呂妙芬:〈婦女與明代理學的性命追求〉,收於羅久蓉主編,《無聲之聲:近代中國婦女與文化,1600-1950》(III)(臺北:中研院近代史,2003年)。
呂美頤:《走出中世紀—近代中國婦女生活的變遷》(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李甲孚:《中國古代的婦女生活》(北市:黎明文化事業,1978年)。
李宗侗注譯:《春秋左傳今註今譯》(北市:台灣商務,1985年)。
杜正勝主編:《中國文化史》(北市:三民書局,1999年)。
杜學元:《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5年)。
孟 森:《明清史講義—上》(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6年)。
林 尹註譯:《周禮今註今譯》(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二版)。
南懷瑾、徐芹庭註譯:《周易今註今譯》(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三版)。
南懷瑾:《易經雜說》(北市:考古文化,1987年)。
馬 濤:《呂坤思想研究》(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
馬 濤:《呂坤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馬持盈注譯:《詩經今註今譯》(北市:台灣商務,1984年)。
高世瑜:《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高明註譯:《大戴禮記今註今譯》(北市:台灣商務,1975年)。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1998年八版)。
張國興編著:《六朝賦》(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
張華葆:《歷史社會學》(北市:三民書局,1993年)。
張雲風編著:《中國后妃事略》(北市:大地,2004年)。
梁啟超:〈變法通義‧論女學〉,收於《乙丑重編飲冰室文集》第一集第二卷,(中華書局,1926年)。
畢恆達:《空間就是性別》(北市:心靈工坊文化,2004)。
郭成康、王天有、成崇德:《中國歷史‧元明清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郭建勳注譯、黃俊郎校閱:《新譯易經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7年二版)。
郭建勳注譯:《新譯尚書讀本》(北市:三民書局,2005年)。
陳 紱、周復剛譯注:《顏氏家訓譯注》(北市:建安,1999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37年)。
陳信元:《中國版畫史》(北市:蘭亭書店,1986年)。
陳奎憙:《教育社會學導論》(北市:師大書苑,2001年)。
陳榮捷撰:《近思錄詳註集評》(北市:台灣學生,1992年)。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喻本伐、熊賢君:《中國教育發展史》(北市:師大書苑,1995年)。
馮作民:《中國史談(四)》(臺北:星光出版社,1985年)。
黃得時註譯:《孝經今註今譯》(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賈馥茗、楊深坑主編:《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北市:師苑,1988年)。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北市:麥田,1998年)。
劉義慶著、吳紹志校譯:《新譯世說新語》(台南:祥一出版社,1994年)。
歐陽教:《德育原理》(北市:文景出局,1998年六版)。
潘慧玲:〈教育學發展的女性主義觀點:女性主義教育學初探〉(收於《教育科學的國際化與本土化》,臺北:揚智,1996年)。
蔡文輝:《社會學》(北市:三民書局,2000年)。
鄭 涵:《呂坤年譜》(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
鮑家麟等:《近代中國婦女史》(北市:近代中國,2000年)。
參、學位論文
丁千恬:〈明代中後期戲曲的教化功能研究—以蘇州府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七月。王 瑜:〈明清仕紳家訓研究(1368-1840)〉,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論文,2007五月。
王光宜:《明代女教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建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吳錦昌:《明代家訓之女子家庭教育》,佛教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六月。林昭陽:〈《詩經》貴族婚禮詩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林偉錚:〈唐代家訓所表現的女子教育觀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林慧貞:〈《禮記》教育思想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林慧貞:〈《禮記》教育思想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郭姿吟:〈明代書籍出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六月。陳 超:〈明代女性碑傳文與品官命婦研究〉,東北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五月。
陳怡如:《Mary Wollstonecraft之權利思想研究》,2003年,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莉婷:〈宋代家訓所表現的女子教育觀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黃麗玲:〈《女四書》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盧詩青:〈詩經婚戀詩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肆、期刊論文
呂瓊萱:〈Gilligan之道德發展理論及其對我國婦女教育之啟示〉,發表於《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51期,2005年12月15日。
李琪明:〈品德教育之課程課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發表於《學生輔導》第92期,2004年。周愚文:〈司馬光的家訓及其內涵對宋代家族教育的影響〉,收於《師大學報‧教育類》,2005年。
林公孚:〈談品格與品格教育〉,發表於《品質月刊》42卷12期,2006年12月。施澤雄:〈設計下的歧視:呂坤《閨範圖說》之書寫策略析論〉,《中極學刊》‧第五輯,2005年12月。張璉:〈《三言》中婦女形象與逢夢龍的情教觀〉,收於《漢學研究》第11卷第二期,1993年12月。許芳菊、陳慧嬌:〈品格決勝負〉(北市:天下雜誌教育特刊,2006年)。
陳豫貞:〈明代女教書的小同大異—《閨範》與《女範節錄》的性別意識研究〉,收於《新北大史學》第四期。
陳寶良:〈明代文人辨析〉,收於《漢學研究》第十九卷第一期,2001年六月。蘇芊玲:〈女性主義與婦女運動〉,發表於當代思潮與台灣發展資料庫(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網站),2003年。
伍、網站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4.php
教育部性別平等全球資訊網http://www.gender.edu.tw/gender/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