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5 12: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翠瓊
研究生(外文):Haung Tsui-Chiung
論文名稱:1994-2007台灣地區音樂評量相關學位論文之內容分析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Content Analysis of Music Assessment Related Theses Between 1994-2007 in Taiwan
指導教授:林小玉林小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Sheau-Yu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0
中文關鍵詞:音樂評量內容分析音樂教學評量
外文關鍵詞:musical assessmentcontent analysismusicteaching assess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1
  • 點閱點閱:69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研究旨在分析1994-2007台灣地區音樂評量相關學位論文,藉由內容分析法試圖瞭解台灣地區音樂評量之概況,期望探究台灣地區音樂評量之現況與趨勢。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台灣地區音樂評量相關碩士學位論文共138篇,透過描述統計進行分析,以達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1994-2007台灣地區音樂評量相關學位論文篇數大體上呈正成長,2002年後論文篇數較大幅增加,論文出處以教育型大學為主,學位系所以音樂教學碩士生較多。
二、1994-2007台灣地區音樂評量相關學位論文中,評量對象以普通班國小高年級數量較多,評量題目來源以國內自編數量較多。
三、1994-2007台灣地區音樂評量相關學位論文中,音樂評量方式以屬傳統評量之紙筆測驗數量較多,屬實作評量之評量方式似有漸受重視之趨勢。依音樂評量種類分類各項分別以成就評量、認知、文字評量、全班、客觀評量、非標準化評量、常模參照評量、總結性評量、最大表現數量較多。
四、1994-2007台灣地區音樂評量相關學位論文中,音樂行為類別以音感數量較多,音樂評量反應方法以標準答案數量較多,二者均呈現多元化之趨勢。
五、1994-2007台灣地區音樂評量相關學位論文各內容分析類目整體而言數量均呈正成長,音樂評量方式與音樂評量種類益趨多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music assessment research master theses in Taiwan. The method of content analysis was utilized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Taiwan’s music assessment and to investigate the trends.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138 master theses in Taiwan. Descriptive statistics was used for analysis to accomplish research goals.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Content analysis of music assessment related theses between 1994-2007 in Taiwan reveals a positive growth in number, which phenomena is viewed as even more true for those theses published after 2002. Most of theses are from education universities and accomplished by graduate students of music instruction programs.
2.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music assessment related theses shows that their subjects consist mostly of higher grade-level general music class students. Most of the assessment sources are generated by domestic teachers in a self-developed way.
3. Among the music assessment related theses, paper-and-pencil tests top other assessment strategies, while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gradually obtain the attention. For each of the music assessment category, those that outshine other assessment means are, respectively, achievement assessment, cognitive assessment, words assessment, group assessment, objective assessment, non-standardized assessment, norm-referenced assessment, summative assessment and maximum-performance assessment.
4. Among the music assessment related theses, the aural skill assessment tops other response behaviors, while standard objective assessment tops other response methodologies. Overall, a pluralistic inclination is observed for both perspectives.
5. Generally speaking, the music assessment related theses between 1994-2007 in Taiwan show positive growths in all content analysis categories. Music assessment means and types are found to be increasingly pluralistic.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待答問題..................................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五節 名詞釋義..................................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測驗與評量.............................11
第二節 音樂課程標準、理論與實務研究..............30
第三節 音樂評量之發展沿革與相關研究..............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59
第二節 研究樣本...............................6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 ......................62
第四節 資料處理...............................71
第五節 研究流程...............................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3
第一節 台灣地區音樂評量相關學位論文之概況.........73
第二節 台灣地區音樂評量相關學位論文中音樂評量概況..78
第三節 台灣地區音樂評量相關學位論文之趨勢.........90
第五章 研究討論與建議...................................123
第一節 結論...................................123
第二節 建議...................................129
參考文獻...............................................133
一、中文部分..................................133
二、西文部分..................................138
附錄...................................................140
附錄一 登錄表之專家效度名單1....................140
附錄二 專家效度意見整理.........................141
附錄三 登錄表之信度檢驗名單.....................150
附錄四 台灣地區音樂評量相關學位論文內容分析登錄表..151
附錄五 台灣地區音樂評量相關學位論文樣本...........153
一、中文部分
丁信中、陳榮祥等譯(2004)。促進理解之科學評量:人本建購取向觀點。台北:心理。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紅宇譯(1999)。後現代課程觀。台北:桂冠。
王美芬、戴維揚主編(2002)。新課程建構式教學理論與實踐:數學、健康與體育、自然與生活科技。台北:師大書苑。
王家通主編(1994)。初等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王麗雲(2001)。鐘擺式的教育改革。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 (主編),現
代教育論壇:全球化的教育改革(41-47頁)。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方淑玲(1991)。國小音樂資優學生音樂性向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方銘健(2007,7.30)。上課講義。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毛國楠、盧雪梅(2003)。中學多元性向測驗(國、高中版)。台北:心理。
伍振鶩、陳伯彰(1985)。我國近四十年來教育研究之初步檢討。
中國論壇,21(1),230-243。
余民寧(1998)。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坤崇(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李坤崇(2000)。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家菁(2006)。1994-2005年台灣地區音樂教育研究論文之內容分析。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清山(1999)。初等教育。台北:五南。
吳清山、王湘栗(2004)。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教育評鑑專輯,29,3-9。
吳清山(2006)。台灣教育改革的檢討與策進:1994-2006。教育資料集刊─教育變革與發展,32,3-21。
吳裕益、陳英豪(1997)。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
何煜琦(2005)。國中音樂樂理成就測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毓瑩、林怡呈(2003)。多元評量概念在課程標準演變中之定向與意義。教育研究資訊,11(6),3-32。
吳鐵雄、洪碧霞(1998)。實作評量問與答。測驗與輔導,149,3102-3103。
林小玉(2001)。由音樂藝術之本質探討多元評量於音樂教學之意涵與實踐。音樂藝術學刊,1,61-88。
林小玉 (2004)。音樂教育研究的時代趨勢:課程情境觀,載於歐遠帆(主編),2004年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系列一:音樂教育研究的時代趨勢與派典實例論文集(73-84頁)。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林小玉(2006,10.28)。上課講義。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周甘逢、劉冠麟譯(2002)。教育心理學。台北:華藤。
周何主編(1993)。國語活用辭典。台北:五南。
周淑卿(1995)。美國公元2000年教育目標法案。教育研究資訊,3(3),143-147。
金樹人、林世華、田秀蘭(2000)。國中生涯興趣量表。台北:心理。
東霖教研室編輯(2002)。多元智慧教學與評量-成功的數學教學。台
北:冠學。
柯芳隆(2007)。序言,載於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主編),2007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音樂教育評量演奏、創造與聆聽(1頁)。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紀雅真(2007)。國民中學音樂教學評量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昊杲、邱佳椿(2002)。技職教育研究教戰手冊.SPSS基礎篇。台北:師大書苑。
張己任(2007)。從台灣音樂系所的發展看台灣音樂教育。載於劉瓊淑 (主編),2007人文藝術論壇會議手冊:台灣音樂系列(9-11頁)。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張文華、郭重吉(1995)。科教革新中評量理念的重建。教育研究雙月刊-學習評量革新,45,23-30。
張東峰、謝光進、鄭伯壎譯 (1986)。心理學。台北:桂冠。
張秋萍(2002)。兒童音樂創造思考測驗編製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台灣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6)。教育心理學。台北:台灣東華。
許允麗(2007)。我國國民小學音樂師培教育的發展。載於劉瓊淑 (主編),2007人文藝術論壇會議手冊:台灣音樂系列(16-20頁)。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許雲卿(1989)。中日音樂教學之比較研究。台北:大陸書店。
許瑾翎(2006)。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學生調式旋律辨認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精華。
陳旭耀(1997)。台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論文及其引用文獻之研究。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怡婷(2003)。國小學童音樂性向測驗編製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英豪、吳裕益(1982)。測驗的編製與應用。台北:偉文。
陳英豪、吳裕益(1991)。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
陳郁秀 (2001)。教材編選、教學評量與教師專業知能。載於陳郁秀(主編),國民教育「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手冊,(168-173頁)。台北:藝術館。
陳淑美(1993)。測驗的限制與批評。中等教育,44(3),31-35。
陳淑燕(2002)。我國學位論文數位化共建共享之研究。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捷。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音樂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六年級、九年級基本素養指標解說手冊。台北:教育部。
莊明貞(1998)。真實性評量在教育改革中的相關論題:一個多元文化教育觀點的思考。教育資料與研究,20,19-23 。
國語日報主編(2006)。新編國語日報辭典。台北:國語日報社。
黃文博(2007,9.11)。台南大學成立PISA國研中心。中時新聞,C4。
黃光雄、王培光、曾火城、楊自強(1992)。教育摡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光雄(1999)。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武雄(1996)。台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教育的結構性問題。台北:
遠流。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葛樹人(1996)。心理測驗學。台北:桂冠。
熊鈍生主編(1986)。辭海(下)。台北:中華。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復文。
鄭有超(1995)。教學評量之原理與方法。技術及職業教育,25,22-27。
鄭崇趁(1998)。教育與輔導的軌跡。台北:心理。
鄭惟厚譯(1998)。統計,讓數字說話。台北:天下遠見。
蓬靜宸(1971)。合唱指導之研究。台北:幼獅。
賴美鈴(2005)。音樂教育碩士學位論文之內容分析(1994-1995),載於國科會(主編),藝術教育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23-48頁)。屏東:國科會人文處藝術學門。
賴保禎、周文欽、林世華(2000)。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盧欽銘、陳淑美、陳李綢(1981)。我國國小及國中學生音樂性向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4,149-160。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
謝苑玫(1999)。音樂課程的改革與創新,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編),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189-195
頁)。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謝苑玫(2000)。全觀而回饋豐富的音樂教學評量設計,載於台南師範學院(主編),新世紀優質學習的經營研討會論文集,(259-278頁)。
簡茂發(1999)。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台北:心理。
藝術教育法(1997)。總統華總(一)義字第八六OOO六OOO七O號令公布全文二十七條。
藝術教育法(2000年1月19日修正)。2005年全國藝術教育發展會議北區座談會,129-131。台北縣: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學習成效評量之研究(2007)。
http://www.epc.ntnu.edu.tw/lsh/research/art_eva/?page_id=7。

二、西文部分
Abeles, H. F., Hoffer, C. R., & Klotman, R. H. (1995).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 (2nd ed.). New York: Schirman Books.
Ahmann, J. S., & Glock, M. D. (1981). Evaluating student progress: Principles of test and measurement (6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Airasian, P. W. (1994). Classroom assessment (2nd ed.). New York: McGraw-Hall.
Airasian, P. W. (1996). Assessment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 McGraw-Hall.
Anastasi, A. (1988). Psychological testing (5th ed.). New York: Macmillan.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Glencoe, IL: The Free Press.
Bloom, B. S., et al. (Ed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David Mckay.
Boardman, E., Andress, B., Pautz, M. P., & Willman, F. (1998). Music: Teacher’s edi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d and Winston.
Boyle, J.D., & Radocy, R.E. (1987).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musical experiences. NewYork: Schirman Books.
Brophy, T. S. (2000). Assessing the developing child musician: A guide for general music teachers. Chicago: GIA.
Consortium of National Arts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94). 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 Reston, VA: MENC.
Cronbach, L.J. (1984). Essentials of psychological testing (4th ed.).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Gronlund, N.E. (1993). How to make achievement tests and assessments (5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Hart, D. (1994). Authentic assessment: A handbook for educators. New York: Addison-Wesley.
Linn, R. L., & Gronlund, N. E. (1995).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Lundin, R. W. (1985). An objective psychology of music. NewYork: Ronald.
Mehrens, W., & Lehmann, I. J. (199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4th ed.). New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Murphy, K. R., & Davidshofer, C. O. (1998). Psychological test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4th ed.). Eng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Nitko, A. J. (1996). Educational assessment of studentes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Novak, J. (1998). Learning , creating and using knowledge: Concept maps as facilitative tools in school and corporation.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Slavin, R. E. (1995).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tufflebeam, D.L., et al. (1971). Educational evaluation & decision making. Itasca, IL: F. E. Peacock.
TenBrink, T. D. (1974). Evaluat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 New York: McGraw-Hill.
Worthen, B. R., Borg, W. R., & White, K. R. (1993).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the schools. New York: Longma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