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中國教育學會(民71)。教育組織與專業精神。台北:華欣。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民93)。有關「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分級制實施辦法(草案)」本會意見。民93年12月16日,取自http://www.nta.org.tw/
方忠斌(民90)。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分級制度知覺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江文慈(民81)。教師生涯發展與規劃。教育研究,27,4-9。江樹嶸(民92)。國民中學實施教師分級制可行性之研究-以北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呂淑俐(民95)。幼教師對教師分級制度態度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何福田、羅瑞玉(民81)。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1-31)。臺北:師大書苑。
吳明烈(民93)。終身學習─理念與實踐。臺北:五南。
吳國泰(民85)。從中小學教師生涯進階與等級劃分談教師生涯發展。高市文教,56,12-16。吳清山、林天祐(民92)。教育小辭書。臺北:五南。
吳清山(民90)。臺北市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評估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周仁尹(民91)。國民中學教師分級制度及其影響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林生傳(民91)。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與有效途徑研究,潘慧玲主編,台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
林伊凡(民91)。我國國民中學教師分級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幸台(民78)。我國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輔導學報,12,265-297。
林素華(民95)。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進階制度接受度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林清山 (民8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東華。
林清江(民81)。我國教師職業聲望與專業形象之調查研究(第三次)。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兩岸教育比較發展, 1-73。台北:師大書苑。
高強華(民77)。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0,113-133。
秦夢群(民8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五南。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三化理論的實踐。臺北:東華。
張素貞(民95)。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進階制度審查機制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2,33-46。張振成(民90)。中小學教師適合分級制度嗎?,師說,154,40-42。張德銳(民88)。我國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可能面臨的問題與因應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31,27-31。張德銳(民91年2月25日)。我國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的實施展望。國語日報,第13版。
張德銳(民94)。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的實施問題與策略。師友,405,01-05。
張輝山(民89)。對幼稚園及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之意見。全國教師,3,27-31
梁坤明(民88)。建構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指標。現代教育論壇,7,73-79。
郭希得(民91)。屏東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實施教師職級制度之調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惠文(民91)。桃園縣國小教育人員及學童家長對「教師分級制」草案的意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陳進吉(民94)。高雄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師分級制度問題探討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單文經(民81)。美國教學專業報酬制度改革的啟示。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301-332),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三吉(民86)。海峽兩岸教師教育改革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黃欣怡(民95)。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對於教師分級制度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黃炳煌(民 76)。教育問題透視。台北:文景。
黃淑婚(民89)。大陸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分級制度之研究-以北京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黃富順(民89)。新世紀的學習革命,成人教育,54,28-34。黃富順(民92)。社會變遷中的終身學習典範的形成。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教育協會主編,社會變遷與成人教育(1-20)。臺北市:師大書苑。黃富順(民94)。終生學習社會對大學的挑戰及其因應,成人及終身教育雙月刊,7,21-24。黃瑞汝(民92)。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於教師職級制度意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楊思偉(民85)。日本教師職級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鏡。載於蔡培村主編,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89-114)。高雄:麗文。
楊慶麟(民86)。小學教師生涯階梯制度規劃與評審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慶麟(民90)。學校本位教師分級制度可行性評估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劉建志(民90)。國小教育人員對實施教師職級制度意見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劉英杰(民90) 。中國教育大事典 1949-1990。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歐用生(民84)。中小學教師進修教育的盲點與突破。行政院,教改通訊,4,1-5。歐用生(民87)。籲請實施教師分級制。國民教育,39,2-5。潘運欽(民88)。基層教師對分級制度的看法與反應,教育資料與研究,31,32-34。蔡清華(民85)。美國教師職級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鏡。載於蔡培村主編,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53-88)。高雄:麗文。
蔡培村(民83)。中小學教師生涯進階與等級劃分可行性之研究。臺北:教育部中教司。
蔡培村(民84)。我國實施中小學教師職級制度的基本構想。教育部中等教育司主辦,中小學教師職級制度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蔡培村(民88)。我國實施教師職級制度可行性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31,1-14。蔡培村(民89)。建立我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分級制度專案規劃,教育部委託專案。臺北市:教育部。
蔡培村(民90)。教師分級制度規劃的內容與思維。師友,405,4-11。
蔡培村、陳伯璋、蔡清華、蘇進財、孫國華(民83)。中小學教師生涯進階與等級劃分可行性之研究。教育部中教司委託。臺北:教育部。
蔡培村、陳伯璋、蔡清華、蘇進財、孫國華(民83)。中小學教師生涯進階與等級劃分可行性之研究。教育部中教司委託。高雄:教育部。
蔡碧璉(民 85)。從教師專業成長論中小學教師職級制度的實施。載於蔡培村主編,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27-52)。 高雄:麗文。
蔡碧璉(民87)。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分級制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21,221-250。
賴佳欣(民94)。國內學者研究教師分級制度之論述分析。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簡炎輝(民91)。邁向專業之前─談教師分級的操作。師友,419,35-37。
謝文全(民 74)。教育行政。台北:文景。
謝美慧(民90)。從終身進修論教師分級制度之建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3,113-131。蘇進棻(民87)。中小教師職級制度之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蘇進棻(民90)。中共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9,58-77。蘇進棻、張紹勳(民87)。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分級制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1,221-250。饒見維(民92)。教師專業發展─理念與實務。臺北:五南。
二、英文部分
Grigg,K.(1987).The effects of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n the professional behavior of teachers.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Ph.D.(DAI-A48/07,p.1600,Jan 1988)(AAC 8722301)Jossey-Bass.
Herzberg,G.(1966).Work and the mature of man. Cleveland: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Maslow, A. H. (1943). A stud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 370-396.
McDonald, J. H. (1985). A career ladder and career alternatives teachers. In Burke, P. J. & Hoideman, R. G. (ed.), Careerlong teacher education. Illinois: Charles C. Thomas.New York: Vantage Press.
Newman,k.k.(1980)Helping teacher examine their long-range development.Retried 2000.12.22,from http://searched.gov/results.htmlERIC Identifier:ED204321
Peterson, A.(1979). Teacher’s changing perceptions of self and others thoughout the teacher career: Some perspective from an interview study of fifty retire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SERA. San Francisco.
Sergiovanni,T.J. & Carver,L.(1973).The new school executive :A theory of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Dodd, Mead & Company.
Super, D. E. (1990). ”A life-span, life-space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D. Brown & L. Brook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197-26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Tennessee State Dept. of Education (1986). Counselor orientation manual. Tennessee career ladder better schools program. Nashville: The author.
Tennessee State Dept. of Education (1986 a). Library media specialist orientation manual, 1985-1986. Tennessee career ladder better schools program. Nashville: The author.
Williams. J. M. (1985). A study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duces of part-time instructors at selected leagues for innovation community college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No.ED26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