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54.236.62.49) 您好!臺灣時間:2021/03/06 10:24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詳目顯示
:::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黃婉綺
論文名稱:
盧亮輝二胡協奏曲《貴妃情》之演奏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
The performance study of Lu Liang-Hui’s “Gui-Fei’s Sentiment Concerto for Erhu”
指導教授:
鄭德淵
、
丁魯峰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學門:
藝術學門
學類:
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9
中文關鍵詞:
二胡
、
協奏曲
、
盧亮輝
、
貴妃情
、
演奏
外文關鍵詞:
Erhu
、
Concerto
、
Lu Liang-Hui
、
Gui-Fei’s Sentiment
、
Performance
相關次數:
被引用:
3
點閱:1554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0
二胡協奏曲《貴妃情》創作於1995年3月,是台北市立國樂團委託盧亮輝創作的作品。以往運用大型體裁且採用歷史故事為題材的二胡協奏曲並不在少數,但《貴妃情》以其特殊的作曲風格、東西融合的理念實踐、獨到的戲曲旋法運用以及對二胡演奏技巧的提升等等特色,使這首曲目至今仍廣為流傳。除了常被選用於音樂會表演之外,亦曾獲選為1997年台北市民族器樂大賽之指定曲,與各大小型比賽之指定曲或自選曲,以及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海內外音樂考級的「演奏文憑級」之指定曲,可見其代表性和重要性。
本文以一個音樂詮釋者的角度,從作曲者的生平背景、創作時代與作品題材,對作品本身進行深入的瞭解與探討。90年代台灣與中國的國樂創作是互相影響、密不可分的,中國80年代以來的「協奏曲熱」更是一路延燒到90年代,《貴妃情》便是大型作品積累已久後,所產生的一部既成熟並具開創性特色的重要作品。藉由對作品的深入了解與分析之後,本文將進一步探討如何運用演奏技術適當地處理音樂表情,具體表現出作曲家欲傳達之情感,最終達成演奏詮釋的目的。
“Gui-Fei’s Sentiment Concerto for Erhu” was composed by Lu Liang-Hui, who had been requested by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to make this masterpiece in March, 1995. There were many concerto for Erhu use ancient stories as theme and organized all the Chinese instruments as orchestration before. However, “Gui-Fei’s Sentiment Concerto for Erhu” was different and popular for its particular style, integration of the Orient and Western, the original traditional opera components and the spectacular performance skill of Erhu. This instrumental not only has been played in the concert frequently, but also as appoint piece in competition of Chinese instrumental music in Taipei, 1997 and optional pieces in other ones. Moreover, it’s the appointed piece for “the certificate of performances” of Beijing central conservatory music as well.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instrumental itself intimately,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of composer, like his specified period in creating this music composition and subject from a point of view of a instrumentalist. The Chinese music creation in Taiwan and China has strong interactions and connection in 90’s. The concerto was very popular and welcome from 80’s to 90’s in China. “Gui-Fei’s Sentiment Concerto for Erhu” was an very important piece which was matured and has groundbreaking feature after many symphonic Chinese music pieces have come out. Furthermore, after comprehending this composition thoroughly,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how to use playing technique to handle the expression properly, and represent the emotion which the composer would like to convey.
第1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4
第二節 文獻回顧..................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9
第五節 名詞釋義.................10
第2章 盧亮輝與《貴妃情》的創作....12
第一節 作曲者─盧亮輝的生平........12
第二節 盧亮輝的創作理念...........17
第三節 《貴妃情》的創作背景.......18
第3章 《貴妃情》之樂曲分析........25
第一節 《貴妃情》之結構分析.......25
第二節 《貴妃情》之創作特色.......35
第三節 《長恨歌》與《貴妃情》.....36
第4章 《貴妃情》之演奏探討........44
第一節 第一段(第1-71小節).......44
第二節 第二段(第74-176小節).....52
第三節 第三段(第177-277小節)....53
第四節 第四段(第278-334小節)....56
第5章 結論......................58
參考文獻........................61
附錄............................66
盧亮輝作品年表...................66
白居易《長恨歌》全文..............70
《貴妃情》總譜譜例................72
《貴妃情》主奏與鋼琴伴奏全譜.......74
一、中文書目
王國潼(1994),《二胡曲九首及其演奏藝術要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王甄羚(2007),《劉學軒二胡協奏曲之作品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寧一(2004),《概念的漩渦》,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王銘裕(1994),《二胡獨奏音樂之風格探討》,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瀅絜(2002),《從「二胡演奏藝術之多風貌」音樂會中五首作品試論二胡演奏藝術的發展》,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史銘燻(2007),《二胡協奏曲《滿江紅》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書面報告。
李家瑜(2005),《盧亮輝二胡協奏作品分析及演奏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宜穎(2007),《關迺忠第一二胡協奏曲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書面報告。
徐頌仁(1992),《音樂演奏的實際探討》,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梁文瑄(2004),《四首二胡作品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文賓(2004),《新婚別敘事曲研究─由作品到社會、時代》,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茂春(2004),《中國當代音樂:1949~1989》,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陳映如(2007),《二胡敘事曲《新婚別》作品研究及詮釋探討》,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黃源洛(1994),《民族調式與和聲》,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黃筠茹(2005),《台灣二胡發展之研究(1949~2005)》,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喻文(2004),《標題協奏曲研究―從九首取樣作品檢視協奏曲與標題音樂的結合》,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蔭瀏(1981),《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歐光勳(1993),《劉文金四首二胡作品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秉衡(1993),《二胡音樂審美觀之探討》,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志明(1999),《曲式學》,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劉俊頤(2007)《吳厚元《紅梅隨想曲》與江姐形象的再現》,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書面報告。
劉靖之(1998),《中國新音樂史論上冊》,台北:音樂時代。
樊祖蔭(2003),《中國五聲性調式和聲的理論與方法》,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鄭曉玫(2005),《二胡右手持弓技法之教學與探討》,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蘇俊銘(2005),《二胡協奏曲《紅梅隨想曲》的分析與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中文期刊
杜興梅(2000),〈試論白居易詩歌中的唱聲唱情美〉,《音樂探索》,期1,頁40-42。
徐珍娟(2000),〈音樂心理學─音樂聽覺和情緒的探討〉,《龍華學報》,期16。
梁茂春(1992),〈當代民族器樂合奏創作四十年(1949-1989)〉,《音樂探索》,期2,頁17。
梁雲江(2002),〈論二胡滾揉揉弦〉,《音樂探索》,期2,頁70-74。
梁雲江(2003),〈二胡曲創作的縱向思維之一:塊狀結構〉,《音樂探索》,期3,頁30-33。
閔惠芬(1985),〈博大境界中的民族神韻─論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的演奏藝術〉,傅建生、方立平主編,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閔惠芬(1997),〈民族的心聲,壯麗的樂章─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的演奏藝術〉,《二胡曲集合訂本第六集至第十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項祖英(1985),〈對《二泉映月》的理解和演奏處理〉,《二胡曲集第六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喬建中(1995),〈秦風‧秦韻‧秦派─二胡曲《秦腔主題隨想曲》散議〉,《嘆詠百年:喬建中音樂學研究文集》,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頁127-128。
喬建中(2000),〈一件樂器和一個世紀-二胡藝術百年觀〉,《嘆詠百年:喬建中音樂學研究文集》(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頁164-165。
陳如祁(2006),〈二胡演奏技巧論析〉,《胡琴在臺灣二胡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林昱廷等編,台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趙冬梅、劉志雅(2006),〈音樂心理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分析〉,《星海音樂學院學報》,期2。
趙硯臣(1997),〈概述二胡演奏藝術中的生理、心理及物理因素〉,《二胡曲集合訂本第六集至第十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歐光勳(2005),〈滑音在中國音樂裡的可塑性〉,《音樂文化》,喬建中、鄭德淵主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衛培澤(1998),〈二胡演奏中的“懸空媒介指”與“懸空保留指”〉,《音樂探索》,期2,頁30-33。
譚波、周志全(2001),〈二胡曲《滿江紅》演奏技藝探微〉,《音樂探索》,期2,頁68-72。
三、樂譜
盧亮輝(1995),《貴妃情》總譜,臺北:臺北市立國樂團樂譜。
盧亮輝(1995),《貴妃情》主奏與鋼琴伴奏譜,臺北:臺北市立國樂團樂譜。
盧亮輝(2000),《盧亮輝作品選集》,臺北:文化大學出版部。
四、唱片
馬向華(2000),〈貴妃情〉,《馬向華二胡專輯(三)卡門貴妃情》,馬向華演奏CD,香港:龍音製作有限公司。
黃婉綺(2006),〈貴妃情〉,《黃婉綺二胡協奏音樂會》,黃婉綺演奏CD,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會錄音。
五、影音資料
彭苙榳(2005),〈貴妃情〉,《愛河情緣─高雄市國樂團2005團慶音樂會》影音出版品,彭苙榳演奏DVD,高雄:高雄市國樂團出版。
六、訪問記錄
盧亮輝教授訪問記錄,2008年5月16日於台北。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四首二胡作品研究
2.
從「二胡演奏藝術之多風貌」音樂會中五首作品試論二胡演奏藝術的發展
3.
二胡獨奏音樂之風格探討
4.
二胡音樂審美觀之探討
5.
劉文金四首二胡作品研究
6.
臺灣二胡發展之研究(1949~2005)
7.
標題協奏曲研究-從九首取樣作品檢視協奏曲與標題音樂的結合
8.
二胡右手持弓技法之教學與探討
9.
盧亮輝二胡協奏作品分析及演奏詮釋
10.
《新婚別》敘事曲研究—由作品到社會、時代
11.
二胡協奏曲《滿江紅》之研究
12.
吳厚元《紅梅隨想曲》與江姐形象的再現
13.
關迺忠《第一二胡協奏曲》之研究
14.
二胡敘事曲《新婚別》作品研究及詮釋探討
15.
【劉學軒《二胡協奏曲》之作品研究】
1.
徐珍娟(2000),〈音樂心理學─音樂聽覺和情緒的探討〉,《龍華學報》,期16。
1.
盧亮輝二胡協奏作品分析及演奏詮釋
2.
二胡獨奏音樂之風格探討
3.
劉文金二胡作品《秋韻》之研究
4.
臺灣二胡發展之研究(1949~2005)
5.
四首二胡作品研究
6.
從「二胡演奏藝術之多風貌」音樂會中五首作品試論二胡演奏藝術的發展
7.
二胡協奏曲《滿江紅》之研究
8.
陸橒二胡作品《西秦王爺》之研究
9.
關迺忠《第一二胡協奏曲》之研究
10.
二胡音樂審美觀之探討
11.
劉文金四首二胡作品研究
12.
從三首二胡作品探討二胡音樂藝術的發展
13.
二胡創作在台灣發展之研究—1949年迄今
14.
四首不同類型二胡作品之研究
15.
關迺忠《追夢京華──第二二胡協奏曲》作品背景及演奏詮釋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