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乙類教學醫院評鑑標準(2004年版)【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2] 中華民國刑法(2008年01月02日修正版) 。2008年5月25日,取自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fl1.asp
[3] 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2006年05月第八次修訂版)。2007年9月22日,取自行政院主計處網頁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3759&ctNode=3111
[4] 民法(2008年01月09日修正版) 。2008年5月25日,取自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fl1.asp
[5] 甲類教學醫院評鑑標準(2004年版)【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6] 附表一綜合醫院、醫院、專科醫院設置標準表(2006年版)【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7] 社會團體許可立案作業規定修正規定(2005年12月26日修正版)。2007年5月22日,取自內政部網頁http://sowf.moi.gov.tw/11/07-9.htm
[8] 現況服務量年報表(2006年版)【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統計資訊網。
[9] 整體醫療制度滿意度和就醫方便度台灣居六國之冠。全民健保新聞稿。(2007年,4月24日)。中央健保局電子報。2007年5月13日,取自http://www.nhi.gov.tw/epaper2/ItemDetail.asp?DataID=652&IsWebData=0&ItemTypeID=3&PapersID=61&PicID=
[10] 維基百科(2008年3月9日)。客戶關係管理。2008年3月13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E%A2%E6%88%B7%E5%85%B3%E7%B3%BB%E7%AE%A1%E7%90%86&variant=zh-tw
[11] 國民所得統計常用資料(2007年版) 【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12] 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統計(2006年版)【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13] 醫師法(2007年12月12日修正) 。2008年5月25日,取自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fl1.asp
[14] 醫院評鑑暨教學醫院評鑑作業程序(2004年版) 【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15] 醫院評鑑標準(區域、地區醫院) (2004年版) 【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16] 醫學中心醫院評鑑標準(2004年版) 【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17] 醫療機構設置標準(2006年版)【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18] 醫療法(民國2005年 02月05日修正版) 。2008年5月25日,取自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fl1.asp
[19] 醫療法(2005年版)【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20] 醫療服務產業(2006年11月號)。工作大贏家。2007年6月5日,取自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網頁http://www2.evta.gov.tw/evta/index.asp
[21] 醫療機構現況及醫院醫療服務量統計分析(2007年版)【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統計資訊網。
[22] 醫療機構現況及醫院醫療服務量統計分析(2007年版)【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統計資訊網。
[23] 醫院平均每日醫療服務量統計─按縣市別分(2007年版)【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統計資訊網。
[24] Freeland, J. G. (2003)。CRM關鍵32堂課:Accenture管理顧問大師開講教你做好客戶關係管理The Ultimate CRM Handbook。(劉復苓,邱天欣譯)。台北市: McGraw-Hill。
[25] Peters, T.( 2007)。消費體驗萬萬歲。(廖建容譯)。台北市:天下遠見。(原著出版年:2005年)
[26] Yin, R. K. (2001)。個案研究法 Case Study Research。(尚榮安譯)。台北市:弘智。(原著出版年:1994年)
[27] Wells, W. D. & Prensky, D. (2003)。消費行為。(謝廷豪譯)。台北市:西書。
[28] 王懷麟(2005)。人工生殖中之醫病關係初探。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29] 尹祚芊、阮玉梅、吳慧嫻、吳麗玉、林月春、武茂玲、林麗美、洪秀吉、張彩秀、張蓓貞、萬國華、蔡綺妮、謝亞倫(2001)。公共衛生護理學。台北市:永大。
[30] 曲同光(1989)。基層醫療醫病關係之研究- -著重於醫師態度及行為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31] 江元彬(2003)。公關活動與企業形象塑造之探討。台灣綜合展望。7。45-54。
[32] 江榮山(2004)。檢視看診太匆促對醫病關係的影響。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台中市。[33] 李明樺(2005)。服務品質、價格認知、企業形象、顧客滿意與顧客忠誠關係之研究-以香料業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34] 李宜珊(2002)。病人就醫時獲得醫療資訊的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北市婦產科醫療院所為例。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35] 李秋陽(2005)。醫病觀點對醫病關係認知之差異性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縣。[36] 何芷君(2004)。實習醫師習醫歷程與醫病互動經驗分析之研究—以某教學醫院為例。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高雄市。[37] 邱譯瑱(2004)。都會地區西醫基層診所病患主觀滿意度測量—以台北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38] 吳丕玉(2003)。醫療行銷溝通對醫院形象及顧客忠誠度之影響。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39] 吳美貞(2003)。網路零售品牌消費經驗之研究-跨國性台日比較。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40] 吳哲維(2003)。醫師照護品質與家庭醫師制。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縣。[41] 吳望得(2003)。口碑傳播對專業服務影響之探討—以兩岸醫療機構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42] 吳韻儀、謝明玲/整理(2007年5月)。麥可波特:醫療改革要創造價值而非分食大餅。天下雜誌372期。2008年4月11日,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051
[43] 林建煌(2002)。消費者行為。台北市:智勝。
[44] 林明泉(2002)。臺灣地區外科手術醫療糾紛之研究—以醫病關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45] 林芳如(2005)。小兒科醫師與病患家屬之語言與非語言溝通互動分析:以北縣某區域醫院一位小兒科醫師為例。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46] 林美玲(2003)。氣喘兒童醫療遵從行為與相關因素之探討。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47] 林惠雯(2001)。醫療醫療消費者及醫療提供者對全民健保門診藥品部分負擔制度的認知、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48] 洪千鵬(2001)。誤診對醫師及醫病關係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49] 洪慈鎂(2003)。顧客與金融產業之企業形象、關係行銷。對信任度、滿意度與後續使用意願的影響。東吳大學心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50] 胡政源(2007)。顧客關係管理—創造顧客價值。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51] 莊宛宜(2006)。住院病人信任與對醫師照護評價關係之探討。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52] 許嘉瑜(2006)。醫師溝通風格與病患關係利益對病患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信任與關係學習之中介效果。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南縣。[53] 陳才友(2002)。慢性病患者的醫病關係與待診時間對醫療滿意度的影響。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北市。[54] 陳桂英(2006)。公立醫院服務行銷、醫病關係與醫院形象之研究。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55] 陳素幸(2006)。競爭醫院間門診病人自發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二家醫學中心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56] 陳敏麗、燕翔、陳麗華、陳秀女、簡淑慧、江慧珠、林梅香、何昭中、羅淑玲、黃人珍、王瑜欣、李玉秀、范君瑜、袁光霞、王琤(2000)。最新內外科護理學(上冊)。台北市:永大。
[57] 陳萬淇(1981)。個案研究法。台北市:華泰。
[58] 黃久美(1993)。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醫病關係、疾病壓力與遵醫囑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59] 黃秀雅(2000)。醫病溝通中第三者角色、影響與因應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60] 張麗君(2006)。醫師情緒智能、病人信任與醫病關係相關性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61] 張瑋倫(2005)。顧客關係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學貫出版。
[62] 張勝立、李怡慶、黃銑扶、吳世望(2002)。談顧客關係管理在醫療服務業的適用性及其障礙。醫務管理期刊。3(3)。1-16。[63] 廖秀婉(2006)。醫療業導入顧客關係管理影響醫病關係品質與組織績效之研究—以台灣北中南部區域級以上醫院為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彰化縣。[64] 廖筑君(2000)。醫、病之間—以不孕婦女為例之探索研究。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65] 趙慧玲(2007)。某醫學中心癌症患者醫病關係與住院滿意度之典型相關分析。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66] 熊心如(2005)。全民健保總額支付制度與醫病關係之影響—某醫學中心之個案研究。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67] 劉元良(2005)。國軍醫院病患就診行為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68] 劉英蘭(2005)。從病患申訴案件探討醫病關係—以某醫學中心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69] 劉純卿(2005)。資訊社會之醫病關係管理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70] 蔡文凱(2005)。主題遊樂園服務品質、顧客滿意、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月眉育樂世界探索樂園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71] 蔡相君(2005)。醫療品質與知覺價格及病人滿意度對再診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兩岸整形美容患者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72] 賴志湧(2002)。雲嘉地區眼科醫師診療態度行為與醫病關係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雲林縣。[73] 蕭隆城(2006)。醫師情緒智能、醫病關係與醫療糾紛之相關性探討—以南部某區域醫院為例。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74] Bandman, E.L. & Bandman, B. (1995). Nursing Ethics Through the Life Span. (3rd ed.). Norwalk: Appleton and Lange.
[75] Choia, K. S., Chob, W. H., Leec, S., Leed, H.& Kime C. (2004).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quality, value,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in health care provider choice: A South Korean stud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7, 913– 921.
[76] Cina, C. (1989). Creating an Effective Customer Satisfaction Program.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Marketing, 4 (2), 33-42.
[77] Donabedian, A. (1988). The quality of care: How can it be assessed. JAMA, 260(12), 1743-1761.
[78] Ganesan, S.& Hess, R. (1997). Dimensions and levels of trust: Implications for commitment to a relationship. Marketing Letters, 8(4), 439-448.
[79] Ha, H. Y. & Perks, H. (2005). Effect of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brand experience on the web:Brand familiarity, satisfaction and brand trust. 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 4(6), 438-452.
[80] Heskett, J. L., Jones, T. O., Loveman, G. W., Sasser, W. E.& Schlesinger, L. A. (1994). Putting the service-profit chain to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2(2), 164-174.
[81] Holbrook, M. B.& Hirschman, E. C. (1982). 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onsumption: Consumer Fantasies, Feelings, and Fu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9(2), 132-140.
[82] Holbrook, M. B. (1994). The nature of customer value—An axiology of services in the consumption experience. In R. T. Rust & R. L. Oliver (Eds.), Service quality: New direction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pp. 21–71). Thousand Oaks, CA: Sage.
[83] Lee, G. G.& Lin, H. F. (2005).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e-service quality in online shopp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33(2), 161-176.
[84] Leisena, B.,& Hymanb M. R. (2004).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rust in a service provider The case of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7, 990– 999.
[85] Petrick, J. F. (2002). Development of Multi-Dimensional Scale for Measuring the Perceived Value of a Servi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4(2), 119-134.
[86] Rosen, M.& Alpert, F. (1994). Protecting Your Business Image: The Supreme Court Rules on Trade Dres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1(1), 50-55.
[87] Ryals, L. (2002). Are your customers worth more than money.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9, 241–251.
[88] Schmitt B. H.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think, act, relate to your company and brands. NY: Free Press.
[89] Singh, J. & Sirdeshmukh, D. (2000). Agency and trust mechanisms in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judgment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8(1), 150-167.
[90] Swift, R. (2001). Accelerat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91] Walters, C. G. (1970). Consumer Behavior: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Homewood, III: R. D. Ir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