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元大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2001)。九十年度攤販消費者行為調查研究報告—台南市。經濟部商業司。
日本化粧品技術者會(1992)。最新化妝品學。東京:藥事日報社。
王旭煌(1996)。台北市消費者逛夜市動機與購買行為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王和平、張留喜(2001)。合肥市首起化妝品損容賠償案例分析。中國公共衛生管理,17(5),438-439。
王阿靜(2004)。化妝品美白成份之HPLC分析方法開發。朝陽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王振霄(2003)。從台北市夜市區間與定位探討夜市營運及管理政策之研究。台北市:台北市市場管理處。
王振霄、林千右(1998)。台北市觀光夜市規劃與案例論述。台北市:台北市市場管理處。
王關成(1998)。夜市拾零。歷史月刊,2,84-85。台北市政府(1997)。台北市零售市場管理規則。
光井武夫(1992)。新化妝品學。台北市:合記。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76)。攤販管理與處理之研究。研究發展叢刊,1(43),1-88。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2)。健康風險評估研擬準則。
吳秀東、張木彬(1997)。汞於環境中的傳佈與宿命。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學刊,4,141-155。吳明玲(2007)。汞中毒。臨床醫學,59,62-71。呂星金(1988)。高雄市市場經營模式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沈奎良(2003)。台南市傳統零售市場發展評估研究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李常生(2004)。以零售市場與攤販經營發展探討公共設施市場用地存在適宜性-以台中市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巿政暨環境規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余舜德(1999)。夜市研究與台灣社會。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經驗研究篇,89-126。
林世昌、楊宜訓(1995)。台南市(地區)夜市之研究。臺南師院學生學刊,16,268-285。林英峰(1984)。台北市公有零售市場管理制度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委員會報告,未出版。
林珮如(2004)。鄉鎮地區傳統市場發展研究-以竹東鎮公有零售市場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紀世訓(1985)。台北市政府處理攤販問題之研究—從政策過程觀點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侯靜華(1987)。夜市之市街空間--以士林夜市個案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洪偉章、李金枝、陳榮秀(1998)。化妝品原料及功能。台北市:藝軒。
洪偉章、陳榮秀(2005)。化妝品化學(2版)。臺北縣:高立。
洪榮勳(2002)。汞、汞污泥與健康。健康世界,200,43-50。黃守潔、林澄琴、黃琴喨、黃明權、鄒玫君(2006)。市售面霜乳液類化粧品對苯二酚、汞鹽與維他命A酸之調查。藥物食品檢驗局調查研究年報,24,28-34。張俊祥、金鳴鐸、邱顯清(1992)。皮膚科學手冊。台北市:合記。
張麗卿(1998)。化妝品檢驗實務。台北市:匯華。
莊順源(2002)。改進傳統市場經營管理方式之調查研究-以高雄市公有傳統市場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婁淑艷、李連重、申振元、崔明煊 (2006)。化妝品使用人員76例尿汞含量調查。職業與健康,22(18),1478。
郭集軍、黃莉、歐桂英(2006)。17例使用美白化妝品引起的汞中毒分析。中國職業醫學,33(3),235-236。
郭維倫(2002)。攤販夜市空間屬性對使用者消費時間之影響研究-以台灣台中市逢甲商圈文華夜市與日本九州福岡市西新商店街為例。逢甲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詹月雲、黃勝雄(2002)。觀光夜市發展之課題與對策探討—以高雄六合觀光夜市為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4),62-78。楊淑媚(2002)。以消費者行為探討傳統零售市場發展定位與對策-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經濟部商業司(1999)。台灣省零售市場管理規則。
經濟部商業司(1999)。台灣省攤販管理規則。
葉文彩(1985)。台北地區夜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1,145-171。
趙坤山、張效銘(2006)。化妝品化學。台北市:五南。
蔡長清、張雪玲、黃淑貞(2001)。國內外遊客對觀光夜市之環境因素重要性認知及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六合觀光夜市為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2,1-23。戴伯芬(1993)。流動攤販與都會區趕夜市的形成-台灣非正式經濟的個案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顏家芝、林子傑、盧遠平、邱怡傑、李志仁(1999)。夜市消費行為之比較探討—以景美、士林、華西街三夜市為例。造園學報,5(2),39-56。二、英文文獻
Budavari, S.(Ed.). (1989). The Merck Index (11th ed.). New Jersey:Merck & Co., Inc.
Duckworth, H. W., Coleman, J. E. (1970). Physicochemical and kinetic
properties of mushroom tyrosinase.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45(7), 1613-1625.
Henderson, J. (2002). Food hawkers and tourism in Singapore. Hospitality Management, 19(2), 109-117.
Iman, A. S., Shinwari, N., Inaam, E. D., Billedo, G., Mona, A. A., & Khogali, F. (2004). Comparison of mercury levels in various tissues of albino and pigmented mice treated with two different brands of mercury skin-lightening creams. Biometals, 17(2), 167-175.
Linda, L. H., Pharm., D. (1993). Use of hydroquinone as a bleaching cream. The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 27, 592-593.
Lorscheider, F. L., Vimy, M. J., Summers, A. O. (1995). Mercury exposure form “silver” tooth fillings:emerging evidence questions a traditional dental paradigm.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ocieties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 9(7), 504-508.
McRill, C., Boyer, L. V., Flood, T. J., Ortega, L. (2000). Mercury toxicity due to use of a cosmetic cream.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42(1), 4-7.
Sin, K. W., Tsang, H. F. (2003). Large-scale mercury exposure due to a cream cosmetic: community-wide case series. 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9(5), 329-334.
Tang, H. L., Chu, K. H., Mak, Y.F., Lee, W.,Cheuk, A., Yim, K. F., Fung, K.S., Chan, H. W., & Tong, K. L. (2006). Minimal change disease following exposure to mercury-containing skin lightening cream. 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12(4), 316-318.
USEPA. (2001). Naval Surface Warfare Center-Dahlgren.(EPA ID:VA7170024684 OU 18). U.S, Environ. Protection Agency.
Weldon, M. M., Smolinski, M. S., Maroufi, A., Hasty, B. W., Gilliss, D. L., Boulanger, L. L., Balluz, L. S., & Dutton, R. J. (2000). Mercury poisoning associated with a Mexican beauty cream. The Western Journal of Medicine, 173(1), 15-18.
Zhou, J. H., (2002). Introduction of the whitening cosmetics. A news letter of Food and Drug, 256, 3-5.
三、網路資料
台中市經濟局(2006)。有問必答:攤販相關之定義。2007年9月8日,取自http://economy.tccg.gov.tw/taichung/q01.htm
台北市衛生局(2001)。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受理消費者美白化妝品送驗專案。2007年5月2日,取自:http://210.69.108.165/hall.asp?Target=targetfile\beauty_
leagal901029.htm
台北縣政府衛生局(2002)。慎選美白化粧品,小心含「汞」花了臉。2007年4月7日,取自:http://www.tpshb.tpc.gov.tw/web/News?command=showDetail&postId=
132093&groupId=8504
台南市政府市場管理課(2006)。台南市攤販集中區管理自治條例(草案)。2007年9月5日,取自http://www.tncg.gov.tw/olec/9504ec. pdf
行政院衛生署(2001)。含藥化粧品查驗登記。2007年4月14日,取自:
http://www.doh.gov.tw/newdoh/90-org/org-2/8910-1/901023-1.htm
行政院衛生署(2002)。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2007年6月7日,取自:
http://www.doh.gov.tw/newdoh/90-org/org-2/891030-3.htm
行政院衛生署(2007a)。化粧品中禁止使用成分[公告]。2007年3月31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doc/化妝品中禁止使用成分總表20070301.pdf
行政院衛生署(2007b)。含藥化粧品基準。2007年4月7日,取自:
http://www.doh.gov.tw/newdoh/90-org/org-2-01.htm
何玉華、胡世澤、賴以潔、王珮華(2005)。含汞美白霜下架衛生局究責。自由電子報。2007年4月7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5/new/oct
/1/today-life3.htm
何雅玲(2006)。抗老產品真的有效嗎?民生報。2008年1月9日,取自: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7385
林相美(2007)。含汞換膚霜來自萬華服飾店。2007年4月20日,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dec/18/today-taipei3.htm
許明倫(2004)。汞珠試劑照護你我母親慈愛的臉頰。2007年4月5日,取自:http://www.healthcity.net.tw/book/upload/20041271717382.pdf
廖德淘(2003)。臺中市攤販管理輔導自治條例(執行專案報告)。2007年9月6日,取自: http://www.tccn.gov.tw/councildoc/filedata/15a03/448.html。
劉晉昇(2003)。淺談蒙地卡羅方法。2007年4月24日,取自:
http://www.snm.org.tw/comm/2003-10/92%A6~10%A4%EB%B7%7C%B0T_MC.htm
藥物食品管理處違處股(2007)。愛美,不要「汞」。2007年12月23日,取自:http://www.healthcity.net.tw/news/news_content.asp?itemid=19652
藥物食品檢驗局(2005)。市售口紅與眼部用化粧品類及面霜乳液類之品質檢驗結果。2007年4月16日,取自:http://www.nlfd.gov.tw/uploadfile/doc/CHKQUALITY/
3442/941028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