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3 18: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佳玲
研究生(外文):Jia-Ling Li
論文名稱: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的人力轉型問題-溪湖糖廠花卉園區的個案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Problems of Human Resources Transformation in Reus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 A Case Study of Flower Park in Hsi-Hu Sugar Factory
指導教授:楊凱成楊凱成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藝術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5
中文關鍵詞:Bourdieu理論人力轉型溪湖糖廠
外文關鍵詞:BourdieuHuman ResourcesHsi-Hu Sugar Facto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5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台灣從元朝就已經開始種植甘蔗,而從荷蘭時期開始幾乎都是單一市場的貿易。因此,台糖公司在接收日資將糖業外銷賺取大量的外匯後,也面臨生產成本過高與台灣產業轉型的影響而採取「關廠離蔗」政策。

早期台灣關閉的糖廠幾乎都面臨廠房拆除、機具變賣的命運,直到近期產業遺址保存意識抬頭接續關廠的製糖工廠才得以保留。溪湖糖廠在關廠後也轉型成為產業遺址觀光,觀光小火車部門的員工幾乎都是早期運輸課的成員,當他們從運蔗工人轉型成為觀光解說員時,在工作轉換的適應上產生許多的問題。

從Bourdieu理論中可以發現現場員工的屬於資本較少且偏向於過往的勞動慣習的成員,而在場域的位置也是屬於較低下的一群,更造成他們在轉型上的不易。此外,台糖公司於組織變革時缺乏對於產業遺址保存的願景和想法,也不認為園區現場員工是能夠為產業帶來獲利的人力資本。

產業遺址觀光中要重塑員工的價值與協助員工轉型,台糖公司必須要先認定產業遺址的價值,而員工的價值和自信也應該在員工解說中被重新尋找與發掘。當員工能夠將自身的經歷告知遊客,他們也會較有自信並得心應手,即便員工在解說時還是存有過往的產業慣習,然而當他們談出來的是一種生命經驗時,那不再是解說而是一種知識的分享。
Taiwan had cultured sugarcanes since Yuan Dynasty, moreover, single market have become the trade type since the Dutch period. Therefore, after taking over the huge foreign exchange earned by exporting by Japanese, Taiwan Sugar Company adopted “Close factories, Without sugarcanes” policy for encountering high production costs and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early periods, closed sugar factories in Taiwan almost confronted the destiny of demolishing factories and selling machines, but in recent years, closed ones preserved on account of the rise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ideas. Hsi-Hu Sugar Factory, a typical one as above, was transformed a tourist industrial heritage. Workers of tourist train department are almost those of previous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who face many problems of adapting work transformation from sugarcane transportation to tourist narration.

From the theory of Bourdieu, it can be discovered that workers of situation have low capital and old labour habits, besides, they are classified to low position in the field theory. It makes them harder to transform. Moreover, Taiwan Sugar Company lacked of plans and ideas of conserving industrial heritage during reorganization, and did not consider the workers of situation are human resources capable of earning profits for industries.

Taiwan Sugar Company need to confirm the valu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first, and then, the reformation of values of workers and assisting the reformation of workers in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could be done. Besides, the value and confidence of workers should be re-found and re-discovered through the narration. When workers are able to tell their own experiences, they are more confident and proficient, even they still have previous industrial habits. However, it is not narration, but a kind of share of knowledge, while speaking about their life experiences.
目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誌謝 ----------------------------------------------------------------------------- iii
目錄 ----------------------------------------------------------------------------- i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前言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主題 4
1.2.1 台糖公司民營化轉型問題 5
1.2.2 產業轉型下勞動者的衝擊與適應 5
1.3 田野地理環境論述 6
1.4 研究方法 9
1.4.1 觀察法 9
1.4.2 訪談法 11
1.4.3 資料收集整理 12
1.4.4 田野對象描述 13
1.5 章節安排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7
2.1 台灣產業遺址保存論述 17
2.1.1 國營事業民營化的產業危機 18
2.1.2 產業遺址保存與再利用相關論述 20
2.1.3 產業遺址保存下的勞工價值 22
2.2 糖廠轉型的相關文獻探討 25
2.3 台灣產業遺址保存個案研究 27
2.4 研究理論架構 29
2.4.1 Bourdieu理論框架 29
2.4.2 產業遺址保存下的勞工價值 31
2.5 小結 33
第三章 台灣糖業變遷 34
3.1 日本殖民台灣前-開始貿易、奠定基礎時期 35
3.2 日本統治下的台灣糖業-近代化時期 40
3.3 國民政府來台後的糖業狀況-以農養工至糖業沒落時期 48
3.4 台糖的轉型過程 53

參考文獻
壹:專書
1.Bourdieu著 ,Richard Nice譯,1984,《Distinction :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Bourdieu,1984a,《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Bourdieu,1972,《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 French .

4.Bourdieu, P. and Wacquant,1992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Cambridge: Polity Press.

5.Zygmunt Bauman著,谷蕾、胡欣譯,2006,《廢棄的生命》。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6.聯成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3,《溪湖糖廠廠區整體規劃開發計畫期末報告書》。彰化:聯成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7.Strauss、Corbin著 許宗國譯,2005,《質性研究概念》。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8.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揚智出版社。

9.David Throsby著,張維綸等譯,2003,《文化經濟學》。臺北:典藏雜誌社出版。

10.Swartz著,陶東風譯,《文化與權力:布爾迪厄的社會學》,上海:世紀出版社。

11.Patrice Bonnewitz 著,孫智綺譯,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麥田出版社。

12.周新富著 ,2005,《布爾迪厄論學校教育與文化再製》,台北:心理出版社。

13.邱大助,2002,《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出版社。

14.台糖公司編,2006,《台糖六十週年慶紀念專刊》。臺南: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15.陳明言著,2007,《臺灣的糖業》。臺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6.周憲文,1980,《台灣經濟史》,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17.林滿紅著,1997,《茶、糖、樟腦業與臺灣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出版社

18.涂照彥著,1993,《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出版社。

19.史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2004,《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20.段承璞編,1999,《台灣戰後經濟》。台北:人間出版社。

21.陳兆偉著,2003,《國家經營下的台灣糖業(1945-1953)》。臺北:稻鄉出版社。

22.柯志明著,2003,《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台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出版社。

23.劉進慶著,1995,《臺灣戰後人間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

24.吳文星撰,2000,《鹿港鎮志-人物篇》。彰化:鹿港鎮公所。
25.台糖公司編,1996,《台糖五十年》。台南: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26.胡政源,2002,《人力資源管理:個案分析》,台北:大揚出版社。

27.台灣糖業協會編,2005,《明治製糖之傳承圖說集》,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武智紀念基金會。

28.台糖公司編,1986,《台糖四十年》。台南: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29.溪湖糖廠,2003,《台糖公司溪湖糖廠兼營觀光彩繪小火車客運運輸計畫書》。彰化:溪湖糖廠。

30.Jensen著,沈若薇譯,2000,《夢想社會》。臺北:麥格羅希爾出版。

31.馮久玲著,2002,《文化是好生意》。臺北市:臉譜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32.Cresswell著,徐苔玲, 王志弘譯,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群學。

33.高宣揚著,2002,《布爾迪厄》。臺北市:生智文化出版。

34.Bourdieu著,宋偉航譯,2004,《實作理論綱要》。臺北:麥田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35.Greenberg著 ,張善智、謝馥蔓譯,2000,《組織行為》。台北:學富文化。

36.Kotter 著,潘東傑譯,2002,《引爆改革之心》。台北:天下遠見。

37.Kotter著,邱如美譯,2000,《企業成功轉型8 Steps 》。台北:天下遠見。

38.Kotter著,周旭華譯,2000,《變革 》。台北:天下遠見。
39.Cohen著,楊函譯,2006,《實踐企業變革關鍵的八個步驟》。台北:天下遠見。

40.Daft著,李再長譯,2006,《組織理論與設計》。臺北:湯姆生出版、華泰文化發行。

41.森田松太郎、高梨智弘著,吳承芬譯,2000,《知識管理的基礎與實例》。臺北:小知堂出版。

42.馬豔, 楊小勇, 龔曉鶯著,2003,《知識經濟》。臺北:揚智文化。

43.高洪深、楊宏志編著,2003,《知識經濟學》。臺北:五南。

44.陳美純著,2002,《智慧資本》。臺中:滄海。

45.周宗耀著,2004,《智力資本-知識管理13堂課》。臺北:INK印刻。

46.山下俊彥口述,高多清在編,王志國譯,1994,《訂作人材-成功企業的育人哲學》。臺北:錦繡。

47.Bourdieu ,李猛、李康譯,1998,《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48.李長貴,2007,《人力資源管理:增強組織的生產力與競爭優勢》。台北:華泰文化。

貳:論文
1.曾吉賢,2001,《沒有糖廠的副廠長》。台南:臺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
2.林大椿,2005,《南州觀光糖廠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台南: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3.鍾武龍,2004,《南州糖廠觀光產業規劃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巿政暨環境規劃學系。
4.陳美雲,2004,《國營企業物件博物館化的發生:以「台糖烏樹林驛頭六十週年-五分車懷舊之旅」為例》。台南: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
5.曾世芳,2006,《台糖五分車的建構與轉型文化資產經營之研究-以溪湖花卉文化園區觀光小火車為例》,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所。
6.沈昌鎮,2004,《從經濟主義到文化戰爭:舊工業區土地更新下的勞工文化運動》,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環境資源研究所。
7.程彩倫,2004,《做勞動文化:兩座工廠文化保存案例的比較研究》。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参:期刊
1.Hospers Gert-Jan,2002,<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and Regional in theEuropean Union>。《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10(3):397-404。

2.Bourdieu ,1986a,<The forms of capital>。《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pp.241-58。

3.黃財源,1996,<台灣公營事業民營化之理論與實踐>,《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2(1):46-57。

4.夏鑄九,2006,<對台灣當前產業遺址保存的初期觀察:一點批判性的反思>,《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3:91-106。

5.王玉豐,1999,<朝向技術遺址蒐藏的理論建構-以台泥高雄廠址作為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蒐藏新指向的探討>,《科技博物》,3(5):71-95。

6.王玉豐,2003,<消失中的台灣工業歷史文本-論當前產業遺址、地景、產業文獻的保存困境>,《工議》5。
7.林崇熙,2005,<新文化、新產業、與產業文化資產的共生創造:以糖廠保存再生為例>。《科技博物》,9(2):71-89。

8.JACK F. WILLIAMS著,吳育臻譯,1997,<糖業:臺灣發展的糖劑>。《環境與世界》,1:21。

9.程玉鳳,1998,<資源委員會對台灣糖業的接收與重建(1945-1949)>。《國史館館刊》,復刊24。

肆:專書論文
1.傅朝卿著,2004,<產業遺址再生論-探索世界工業文化之保存與永續>。頁18-29,收於王玉豐編,《揭開昨夜工業的面紗-產業遺址的保存與再造》。高雄:國立高雄科技工業博物館

2.王玉豐著,2006,<下一個行動是什麼:產業文化資產的論述危機與行動策略>。頁32-47,收錄於楊凱成編,《廢墟的再生:產業遺址再利用國外案例探索》。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3.林崇熙著,2006,<虛實之間的文化資產>。頁48-57,收錄於楊凱成編,《廢墟的再生:產業遺址再利用國外案例探索》。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4.林崇熙,2004,<正在消逝與形成的產業文化資產>。頁18-27,收於王玉豐編,《現代考工記-台灣產業文化資產調查與再生實務座談會專集》。高雄:國立高雄科技工業博物館。

5.曾吉賢,2004,<從保存到異化談糖業鐵道的再利用與再生產>。頁90-95,收於王玉豐編,《現代考工記-台灣產業文化資產調查與再生實務座談會專集》。高雄:國立高雄科技工業博物館。

6.楊靜姍,2005,<博物館是一門賠錢的生意嗎?: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經濟評估為例>。頁201-221,收於王嵩山主編,《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台中:國立科學博物館。

7.Willis著,李記舍譯,<男子氣概與工廠勞動的關係>。頁230-248,收於吳潛誠總編校,《文化與社會》。台北:立緒出版社。

伍:會議論文
1.潘欣榮,2007,<從建國啤酒廠古蹟保存經驗:誰的勞動文化?誰的保存現場」--工人階級對自我文化詮釋的競奪>,論文發表於「2007年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城鄉流動」,台北:台大城鄉所、文化研究學會,2007年1月6日-7日。

2.陳國棟,2003,<轉運與出口:荷據時期貿易與產業>。論文發表於「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臺北:故宮博物院。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