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3 16: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幸津
研究生(外文):Hsing-Chin Tsai
論文名稱:祭禮在《詩經》中的表現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acrificial rites behavior research in " Shi Jsing "
指導教授:林葉連林葉連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e-Lian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9
中文關鍵詞:詩經周代祭禮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89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4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中國人對於天地神靈的敬仰,自古至今從未改變,「神」在中國人的心中佔有一席之地,祭禮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時常接觸的禮節,與中國人生活息息相關。商周時期,「禮」,除了表現內心的誠敬,規範人民行為外,更是鞏固周朝的封建制度。自周公「制禮作樂」,中國的禮節儀式漸趨系統化、制度化,即使對現在中國人的生活,「禮」仍有重大的影響。但因時代久遠,古禮原貌已不復見,本文以「祭禮在《詩經》中的表現研究」為題,希望透過對商周時期祭禮的研究,瞭解祭禮的真諦以及祭禮儀式的施行。
論文中主要的探討對象分別為「天神」、「地祇」和「人鬼」三部分,先探討祭祀的意涵與效用,再從古籍中整理祭祀的具體作法,包括祭祀者、祭祀時間、地點、祭祀儀式,然後與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印證,確認《三禮》的記載是否可信,最後得出結論。筆者發現《三禮》與《詩經》記載的祭禮儀式大致相同,特別的是〈大雅〉屬於典禮用樂,三十一篇中提及樂器的詩篇,卻只有三篇,而且都與祭祀用樂都不相關,值得思考。另外,周公雖曾輔佐成王,建立制度,但在〈頌〉中,祭祀文、武王的詩篇眾多,祭祀周公的詩篇卻只出現過一次,可見周朝較重視擁有嫡長子地位的天子。
Gods'' respect to world of Chinese, has never changed so far from ancient times, the '' God '' occupies a tiny space in the Chinese heart. The rites are the etiquette that is often contacted in our daily life, closely bound up with Chinese''s life. During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y, the ''amenity '', except that show the sincerely of heart, standardize people''s behavior, consolidate the feudalism of Zhou dynasty especially. Common from Zhou Gong '' formulate the amenity and music '', the courtesy ceremony of China is systematized, institutionalized gradually. The life that even Chinese to now, the '' the amenity '' stills have great influence. But because of time passing by, ancient etiquette almost disappear. See with '' sacrificial rites behavior research in " Shi JSing " '' as question this text yet, hope to understand the true essence of the rites and hold a sacrificial rites for etiquette type implement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y.

At thesis it is '' god '' respectively in target in discussion in the main one, '' the land '' and '' the ancestry '' three part.Probe into meaning and utility offered sacrifices to in the article first, and then put the concrete practice in sacrificial rites in order from the ancient book, including the persons who offer sacrifices to, offering sacrifices to time, place, sacrificial ceremony. Then with China''s oldest poem general collection - -" Shi JSing " is confirmed, confirms whether the records of " three amenities " can be believed, in order to draw the conclusion. I find " three amenities " and " Shi Jsing " record hold a memorial ceremony for etiquette type to be roughly same. A special one is "Da-ya" use for music in ceremony, and the thirty-first mention the poem of the musical instrument. But there are only three, and is not correlated with offering sacrifices, is worth thinking. In addition, though Zhou Gong had assisted king Cheng in governing a country commonly into a king , and set up the system, in ''Song'', poems which offers sacrifices to king Wen and king Wu are more numerous than which offer sacrifices to Zhou Gong. It is obvious that status of sons born of the legal wife is more respected in Zhou dynasty.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誌謝 ………………………………………………………………………………… iv
目錄 ………………………………………………………………………………… v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前人研究概況 ………………………………………………2
一、研究範圍……………………………………………………………………2
二、前人研究概況………………………………………………………………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介紹 ……………………………………………………7
一、研究方法……………………………………………………………………7
二、章節介紹……………………………………………………………………8
第二章《詩經》背景資料……………………………………………………………9
第一節《詩經》作品的時代………………………………………………………9
第二節 采詩與刪詩 ………………………………………………………………9
一、采詩…………………………………………………………………………9
二、刪詩…………………………………………………………………………10
第三節 詩序 ………………………………………………………………………11
一、《詩序》是否可信 …………………………………………………………12
二、《詩序》的作者 ……………………………………………………………13
第四節《詩經》的價值……………………………………………………………14
一、作為立身處世的準則………………………………………………………14
二、史學價值……………………………………………………………………15
三、文學價值……………………………………………………………………15
第三章禮與周代政治的關係 ……………………………………………………… 17
一、周朝禮的分類………………………………………………………………18
二、宗法制度……………………………………………………………………19
三、禮與周人治國的關係………………………………………………………24
第四章祭祀神祇在《詩經》中的表現 …………………………………………… 29
第一節 商周的天人關係 …………………………………………………………29
一、商代的天人關係 ………………………………………………………… 30
二、周代的天人關係 ………………………………………………………… 31
第二節 祭天的意涵與效用 ………………………………………………………34
第三節 郊祭的具體作法 …………………………………………………………34
一、主祭者 …………………………………………………………………… 34
二、時間、地點 ……………………………………………………………… 36
三、祭祀儀式與祭品 ………………………………………………………… 37
四、祭祀禁忌 ………………………………………………………………… 38
第四節 祭祀神祇篇章在《詩經》中的表現 ………………………………………39
一、郊祭 ……………………………………………………………………… 39
(一)郊祭之祭天義 ……………………………………………………… 39
(二)郊祭之祈穀義 ……………………………………………………… 42
(三)不定時的郊祭 ……………………………………………………… 45
二、雩祭 ……………………………………………………………………… 49
第五章祭祀地祇在《詩經》中的表現 …………………………………………… 51
第一節 祭社稷的意涵 ……………………………………………………………52
第二節 祭社稷的具體作法 ………………………………………………………53
一、立社 ……………………………………………………………………… 53
二、主祭者 …………………………………………………………………… 54
三、時間、地點 ……………………………………………………………… 54
四、祭祀儀式與祭品 ………………………………………………………… 55
第三節 與祭社稷關連的篇章 ……………………………………………………55
一、祈社 ……………………………………………………………………… 55
二、報社 ……………………………………………………………………… 59
第四節 祭祀其他地祇的篇章 ……………………………………………………60
一、祭祀山川 ………………………………………………………………… 60
二、祭方 ……………………………………………………………………… 61
三、祭路神 …………………………………………………………………… 62
第六章祭祀人鬼在《詩經》中的表現 …………………………………………… 63
第一節 祭祖的意涵與效用 ………………………………………………………63
第二節 祭先祖的具體作法 ………………………………………………………64
一、殷商 ……………………………………………………………………… 64
二、周朝 ……………………………………………………………………… 65
第三節 功勳大小與祭祖篇章的關連 ……………………………………………67
一、商朝祭祖 ………………………………………………………………… 67
二、祭文王 …………………………………………………………………… 73
三、祭武王 …………………………………………………………………… 76
四、文、武王之外 …………………………………………………………… 80
五、魯國祭祀 ………………………………………………………………… 97
第七章結論 …………………………………………………………………………100
參考書目…………………………………………………………………………… 105
參考書目
(一)古籍

1.〔周〕孔子傳,〔唐〕孔穎達疏:《尚書》,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2.〔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3.〔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4.〔漢〕戴聖編次,〔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5.〔周〕左丘明撰,〔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6.〔漢〕公羊壽,〔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7.〔晉〕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8.〔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9.〔唐〕元宗明皇帝御注,〔宋〕邢昺疏,《孝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10.〔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11.〔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據阮刻本校刊,1983年。
12.〔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
13.〔漢〕班固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
14.〔漢〕班固:《白虎通》,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二)專書

1.王先謙撰,吳格點校:《詩三家義集疏(上冊)(下冊)》,台北:明文書局,1988年。
2.王宇信,宋鎮豪主編:《紀念殷墟甲古文發現一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夏商周文明研究(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3.王漢昌,林代昭:《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略》,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4.王祥齡:《中國古代崇祖敬天思想》,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年。
5.王雲五編,屈萬里註譯:《尚書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6.王禮卿:《四家詩旨會歸》,台北:青蓮出版社,1995年。
7.左言東:《中國政治制度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8.甘懷真:《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台北:財團法人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3年。
9.白川靜著,溫天河、蔡哲茂譯:《金文的世界》,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
10.司馬遷撰•會合三家注:《新校史記三家注》(第一-五冊),台北:世界書局,1993年。
11.向熹:《詩經詞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12.朱歧祥:《甲骨文研究》(中國古文字與文化論稿),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
13.朱孟庭:《詩經與音樂》,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
14.李純一:《中國上古出土樂器綜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15.李學勤:《綴古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6.李學勤:《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4年。
17.李學勤:《青銅器與古代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18.呂思勉:《中國制度使》,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19.周何:《春秋吉禮考辨》,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叢書研究論文第一0一種,1970年。
20.周聰俊:《祼禮考辨》,台北,文史哲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21.吳宏一:《詩經與楚辭》,台北:台灣書店,1998年。
22.余正松、周曉琳主編:《詩經的接受與影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3.林素英:《古代祭禮中的政教觀──以禮記成書前為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24.林素英:《禮學思想與運用》,台北:萬卷樓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25.林葉連:《中國歷代詩經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
26.林葉連:《說文古籀補研究(上)》,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
27.林慶彰:《姚際恆著作集(一)詩經通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
28.季旭昇主編,陳霖慶、鄭玉珊、鄒濬智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29.邱福海:《古玉簡史》,台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
30.屈小強:《詩經之謎》,新竹:花神出版社,2004年。
31.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
32.施之勉:《漢書集釋(六)》,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
33.范處義:《詩補傳》(台北: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
34.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35.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
36.馬承源主編,陳佩芬、吳鎮烽、熊傳新編撰:《中國青銅器》,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1年。
37.陳子展:《詩經直解》,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38.陳長琦:《中國古代國家與政治》,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39.陳桐生:《史記與詩經》,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40.陳佩芬:《認識古代青銅器》,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5年。
41.陳溫菊:《詩經器物考釋》,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
42.常金倉:《周代禮俗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43.黃永堂譯注:《國語》,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7年。
44.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1年。
45.張松如:《中國詩歌史》,台北: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46.張金鑑:《中國政治制度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47.張榮明:《殷周政治與宗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
48.張建軍:《詩經與周文化考論》,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49.張鶴泉:《周代祭祀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50.許倬雲:《西周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
51.傅楠梓《禮記中之祭禮研究》,台北:復文書局,1998年。
52.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53.湯孝純注譯,李振興校閱:《新譯管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54.程元敏:《詩序新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55.馮成榮:《墨子新註新譯》,台北:馮同亮書坊,1995年。
56.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年。
57.楊華:《新出簡帛與禮制研究》,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7。
58.趙渢:《中國樂器》,香港:香港珠海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59.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3年。
60.劉清河、李銳:《先秦禮樂》,台北:雲龍出版社,1995年。
61.潘富俊著,呂勝由攝影:《詩經植物圖鑑》,台北:貓頭鷹初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62.錢玄、錢興奇:《三禮辭典》,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63.錢宗武、江灝譯注,周秉均審校:《尚書》,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6年。
64.戴爭:《中國古代服飾簡史》,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2年。
65.劉曄原,鄭惠堅:《中國古代祭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1989年。
66.鄭志明:《中國社會與宗教》,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
67.鍾柏生:《古文字與商周文明》,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2年。
68.譚顯崑:《玉器鑑定與分析(一)禮器與紋飾》,台北:三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69.顧寶田,鄭淑媛注釋,黃俊郎校閱《新譯儀禮讀本》,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三)期刊

1.王英:〈夏商周祭祀活動之微探〉,《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6期(2002年6月)。
2.王玉英:〈論詩經雅、頌反映的天人關係〉,《中文》第四卷第1期(2006年春)。
3.朱鳳瀚:〈商周時期的天神崇拜〉,《中國社會科學》第四期(1993年)。
4.江雅茹:〈試探詩經中所見的食物(下)〉,《孔孟月刊》第四十五卷第七、八期(2007年4月)。
5.余和祥:〈略論中國的社稷祭祀禮儀〉,《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第29卷第5期(2002年5月)。
6.李樹軍:〈試論《詩經•周頌》中的祖先崇拜〉,《中共桂林市委學校學報》第4卷第4期(2004年12月)。
7.呂珍玉:《詩經烝字釋義》,《興大人文學報》第三十七期(2006年9月)。
8.林淑慧:〈詩經中所見鐘鼓在禮樂上的作用〉,《孔孟月刊》第三十八卷第五期(2001年1月)。
9.周蒙:〈詩經中的「尸」與祭禮〉,《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0卷第1期(2000年1月)。
10.席涵靜:〈從社字的意義看社的起源〉,《復興崗學報》第35期(1986年6月)。
11.祝秀權:〈從《詩經•周頌》看周人的祖先崇拜意識〉,《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1期(2003年2月)。
12.陳來:〈殷周的祭祀文化與宗教類型〉,《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秋季卷(1995年8月)。
13.陳筱芳:〈西周天帝信仰的特點〉,《史學月刊》第五期(2005年)。
14.陳夢家:〈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燕京學報》第十九期(1936年6月)。
15.張燕:〈論先秦藝術的禮樂化特徵(上)〉,《故宮文物》第二十二卷第八期(2004年11月)。
16.張節中:〈春秋時期的祭祀與政治傳播〉,《浙江大學學院學報》第33卷第5期(2003年9月)。
17.秦照芬:〈論殷周祭祖禮之異同〉,《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三十一期(2000年4月)。
18.楊天宇:〈關於周代郊天的地點、時間與用牲〉,《史學月刊》第五期(1991年)。
19.楊天宇:〈周人祭天以祖配天考〉,《史學月刊》第五期(2005年)。
20.鄭憲仁:〈銅器銘文禘祭研究〉《大陸雜誌》第一百零四卷第三期(2002年11月)。
21.劉月珠:〈詩經中禮樂觀之探討〉,《孔孟月刊》第四十三卷第四期(2004年12月)。
22.劉冬穎:〈詩經祭祀詩中的祭品〉,《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第4卷第1期(2002年3月)。
23.劉海文:〈西周昭穆制度的幾個問題〉,《史學月刊》1995年第4期。
24.鐘亞軍:〈土地神之原型-社與社神的形成與發展〉,《寧夏社會科學》,第128期(2005年1月)。

(四)學位論文

1.梁煌儀:《周代宗廟祭禮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年。
2..秦照芬:《從宗法禮制看殷周變革》,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3.古敏慧:《詩經大小雅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4.李欣玲:《從詩經探析周代農業社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5.季旭昇:《詩經吉禮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
6.藍麗春:《詩經所反映之周代社會》,台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