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古籍
1.〔周〕孔子傳,〔唐〕孔穎達疏:《尚書》,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2.〔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3.〔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4.〔漢〕戴聖編次,〔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5.〔周〕左丘明撰,〔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6.〔漢〕公羊壽,〔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7.〔晉〕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8.〔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9.〔唐〕元宗明皇帝御注,〔宋〕邢昺疏,《孝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10.〔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
11.〔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據阮刻本校刊,1983年。
12.〔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
13.〔漢〕班固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
14.〔漢〕班固:《白虎通》,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二)專書
1.王先謙撰,吳格點校:《詩三家義集疏(上冊)(下冊)》,台北:明文書局,1988年。
2.王宇信,宋鎮豪主編:《紀念殷墟甲古文發現一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夏商周文明研究(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3.王漢昌,林代昭:《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略》,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4.王祥齡:《中國古代崇祖敬天思想》,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年。
5.王雲五編,屈萬里註譯:《尚書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6.王禮卿:《四家詩旨會歸》,台北:青蓮出版社,1995年。
7.左言東:《中國政治制度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8.甘懷真:《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台北:財團法人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3年。
9.白川靜著,溫天河、蔡哲茂譯:《金文的世界》,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
10.司馬遷撰•會合三家注:《新校史記三家注》(第一-五冊),台北:世界書局,1993年。
11.向熹:《詩經詞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12.朱歧祥:《甲骨文研究》(中國古文字與文化論稿),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
13.朱孟庭:《詩經與音樂》,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
14.李純一:《中國上古出土樂器綜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15.李學勤:《綴古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6.李學勤:《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4年。
17.李學勤:《青銅器與古代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18.呂思勉:《中國制度使》,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19.周何:《春秋吉禮考辨》,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叢書研究論文第一0一種,1970年。
20.周聰俊:《祼禮考辨》,台北,文史哲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21.吳宏一:《詩經與楚辭》,台北:台灣書店,1998年。
22.余正松、周曉琳主編:《詩經的接受與影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3.林素英:《古代祭禮中的政教觀──以禮記成書前為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24.林素英:《禮學思想與運用》,台北:萬卷樓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25.林葉連:《中國歷代詩經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
26.林葉連:《說文古籀補研究(上)》,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
27.林慶彰:《姚際恆著作集(一)詩經通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
28.季旭昇主編,陳霖慶、鄭玉珊、鄒濬智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29.邱福海:《古玉簡史》,台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
30.屈小強:《詩經之謎》,新竹:花神出版社,2004年。
31.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
32.施之勉:《漢書集釋(六)》,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
33.范處義:《詩補傳》(台北: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
34.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35.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
36.馬承源主編,陳佩芬、吳鎮烽、熊傳新編撰:《中國青銅器》,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1年。
37.陳子展:《詩經直解》,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38.陳長琦:《中國古代國家與政治》,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39.陳桐生:《史記與詩經》,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40.陳佩芬:《認識古代青銅器》,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5年。
41.陳溫菊:《詩經器物考釋》,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
42.常金倉:《周代禮俗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43.黃永堂譯注:《國語》,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7年。
44.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1年。
45.張松如:《中國詩歌史》,台北: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46.張金鑑:《中國政治制度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47.張榮明:《殷周政治與宗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
48.張建軍:《詩經與周文化考論》,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49.張鶴泉:《周代祭祀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50.許倬雲:《西周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
51.傅楠梓《禮記中之祭禮研究》,台北:復文書局,1998年。
52.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53.湯孝純注譯,李振興校閱:《新譯管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54.程元敏:《詩序新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55.馮成榮:《墨子新註新譯》,台北:馮同亮書坊,1995年。
56.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年。
57.楊華:《新出簡帛與禮制研究》,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7。
58.趙渢:《中國樂器》,香港:香港珠海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59.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3年。
60.劉清河、李銳:《先秦禮樂》,台北:雲龍出版社,1995年。
61.潘富俊著,呂勝由攝影:《詩經植物圖鑑》,台北:貓頭鷹初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62.錢玄、錢興奇:《三禮辭典》,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63.錢宗武、江灝譯注,周秉均審校:《尚書》,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6年。
64.戴爭:《中國古代服飾簡史》,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2年。
65.劉曄原,鄭惠堅:《中國古代祭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1989年。
66.鄭志明:《中國社會與宗教》,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
67.鍾柏生:《古文字與商周文明》,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2年。
68.譚顯崑:《玉器鑑定與分析(一)禮器與紋飾》,台北:三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69.顧寶田,鄭淑媛注釋,黃俊郎校閱《新譯儀禮讀本》,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三)期刊
1.王英:〈夏商周祭祀活動之微探〉,《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6期(2002年6月)。
2.王玉英:〈論詩經雅、頌反映的天人關係〉,《中文》第四卷第1期(2006年春)。3.朱鳳瀚:〈商周時期的天神崇拜〉,《中國社會科學》第四期(1993年)。
4.江雅茹:〈試探詩經中所見的食物(下)〉,《孔孟月刊》第四十五卷第七、八期(2007年4月)。5.余和祥:〈略論中國的社稷祭祀禮儀〉,《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第29卷第5期(2002年5月)。
6.李樹軍:〈試論《詩經•周頌》中的祖先崇拜〉,《中共桂林市委學校學報》第4卷第4期(2004年12月)。
7.呂珍玉:《詩經烝字釋義》,《興大人文學報》第三十七期(2006年9月)。8.林淑慧:〈詩經中所見鐘鼓在禮樂上的作用〉,《孔孟月刊》第三十八卷第五期(2001年1月)。
9.周蒙:〈詩經中的「尸」與祭禮〉,《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0卷第1期(2000年1月)。
10.席涵靜:〈從社字的意義看社的起源〉,《復興崗學報》第35期(1986年6月)。11.祝秀權:〈從《詩經•周頌》看周人的祖先崇拜意識〉,《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1期(2003年2月)。
12.陳來:〈殷周的祭祀文化與宗教類型〉,《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秋季卷(1995年8月)。13.陳筱芳:〈西周天帝信仰的特點〉,《史學月刊》第五期(2005年)。
14.陳夢家:〈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燕京學報》第十九期(1936年6月)。
15.張燕:〈論先秦藝術的禮樂化特徵(上)〉,《故宮文物》第二十二卷第八期(2004年11月)。
16.張節中:〈春秋時期的祭祀與政治傳播〉,《浙江大學學院學報》第33卷第5期(2003年9月)。
17.秦照芬:〈論殷周祭祖禮之異同〉,《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三十一期(2000年4月)。
18.楊天宇:〈關於周代郊天的地點、時間與用牲〉,《史學月刊》第五期(1991年)。
19.楊天宇:〈周人祭天以祖配天考〉,《史學月刊》第五期(2005年)。
20.鄭憲仁:〈銅器銘文禘祭研究〉《大陸雜誌》第一百零四卷第三期(2002年11月)。21.劉月珠:〈詩經中禮樂觀之探討〉,《孔孟月刊》第四十三卷第四期(2004年12月)。22.劉冬穎:〈詩經祭祀詩中的祭品〉,《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第4卷第1期(2002年3月)。
23.劉海文:〈西周昭穆制度的幾個問題〉,《史學月刊》1995年第4期。
24.鐘亞軍:〈土地神之原型-社與社神的形成與發展〉,《寧夏社會科學》,第128期(2005年1月)。
(四)學位論文
1.梁煌儀:《周代宗廟祭禮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年。2..秦照芬:《從宗法禮制看殷周變革》,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3.古敏慧:《詩經大小雅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4.李欣玲:《從詩經探析周代農業社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5.季旭昇:《詩經吉禮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6.藍麗春:《詩經所反映之周代社會》,台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