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按照出版的先後順序排列)
一、古籍部分
1.〔漢〕鄭玄撰,〔清〕黃奭輯:《毛詩譜》(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出版年不詳《黃氏逸書考•通德堂經解》影印本)。
2.〔吳〕徐整撰,〔清〕王謨輯:《毛詩譜注》(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出版年不詳《漢魏遺書鈔》影印本)。
3.〔宋〕歐陽修:《詩本義》,(台北:台灣商務,1966年)。
4.不著撰人,〔清〕洪頤煊輯,孫彤校定,嚴一萍選輯:《鄭玄別傳》一卷(台北:藝文印書館,據清嘉慶問經堂刊洪頤煊輯經典集林本影印,1968
年)。
5.〔晉〕袁宏撰,王雲五主編:《後漢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6.〔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台北:鼎文書局影印通志堂本,1975年)。
7.〔北齊〕魏收撰,〔清〕謝啟昆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魏書》(台北:鼎文出版社,1975年)。
8.〔後晉〕劉昫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唐書》(台北:鼎文出版社,1976年)。
9.〔宋〕葉適:《習學記言》(上)(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10.〔元〕脫脫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台北:鼎文出版社,1978年)。
11.〔周〕左丘明著,〔吳〕韋昭注 :《國語》(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
12.〔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三國志》,(台北:鼎文出版社,1980年)。
13.〔劉宋〕范曄撰,〔唐〕李賢注,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台北:鼎文出版社,1981年)。
14.趙爾巽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清史搞》(台北:鼎文出版社,1981年)
15.〔梁〕劉勰撰,〔清〕黃淑琳注:四部備要集部《文心雕龍輯注》(台北:中華書局據原刻本校刊,1986年2月)。
16.〔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86年)。
17.〔唐〕魏徵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隋書》(台北:鼎文出版社,1987
年)。
18.〔周〕莊周著,〔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釋文,〔唐〕成玄英疏,〔清〕郭清藩集釋,楊家駱主編:《莊子集釋》(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
19.〔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台北:鼎文出版社,1993年)。
20.〔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周易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21.〔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尚書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22.〔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音義,〔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毛詩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23.〔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音義,〔唐〕賈公彥疏,〔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24.〔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音義,〔唐〕賈公彥疏,〔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儀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25.〔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音義,〔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禮記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26.〔漢〕杜預注,〔唐〕陸德明音義,〔唐〕孔穎達疏,〔漢〕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27.〔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春秋公羊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28.〔晉〕范甯注,〔唐〕楊士勛疏,〔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春秋榖梁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29.〔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30.〔唐〕唐玄宗御注,〔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孝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31.〔晉〕郭璞注,〔宋〕邢昺疏,〔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爾雅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32.〔漢〕趙岐注,〔宋〕孫奭,〔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孟子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33.〔明〕胡承珙:《毛詩後箋》三十卷(上海:上海古籍,2002年)。
34.〔南朝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台北:華正書局,2003年)。
二、專書
1.錢穆:《國學概論》(台北:台灣商務,1972年)。
2.王雲五:《續修四庫全書提要》(台北:台灣商務,1972年)。
3.青山定雄著•洪北江主編:《中國歷代地名要覽》(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4.高明:《高明文輯》(下)(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8年)。
5.李滌生:《荀子集釋》〈樂論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1年)
6.熊公哲等:《詩經論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
7.徐復觀:《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年)。
8.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台北:源流文化公司,1982年)。
9.趙制陽:《詩經名著評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
10.錢穆著:《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年)。
11.王利器:《鄭康成年譜》(濟南:齊魯書社出版發行,1983年3月)。
12.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台北:華正書局,1985年)。
13.皮錫瑞著•周予同注:《經學歷史》(台北:學海出版社,1985年)。
14.文史哲出版社編著:《叢書子目類編》(台北巿: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15.裴普賢:《詩經研讀指導》(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16李宗侗註釋:《春秋左傳今註今譯》上下冊(台北:台灣商務,1987年)。17.馬持盈註:《史記今註》(台北:台灣商務,1987年)。
18.胡樸安著,王雲五編:《詩經學》(台北:台灣商務,1988年)。
19.文幸福:《詩經毛傳鄭箋辨異》(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20.徐復觀:《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
21.錢穆:《國史大綱》(上冊)(台北:台灣商務,1991年)。
22.馬宗霍著•王雲五、傅緯平主編:《中國經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23.黃彰健著:《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年)。
24.許倬雲著:《西周史》(台北:聯經出版社,1993年)。
25.顧頡剛:《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26.許倬雲:《求古篇》(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
27.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11月)。
28.王禮卿著:《四家詩恉會歸》共四冊(台中:青蓮出版社,1995年10月)。
29.張松如:《商頌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年)。
30.劉毓慶:《雅頌新考》(太原: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
31.安井小太郎等著,連清吉•林慶彰合譯:《經學史》(台北市:弘智文化,1996年)。
32.王仲孚:《中國上古史專題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6年)。
33.林葉連:《詩經論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
34.姜文奎:《夏商西周年代考》(台北:國立編譯館,2000年12月)。
35.王葆玹著:《古今兼綜-兩漢經學》(台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7月)。
36.林葉連:《中國歷代詩經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
37.李辰冬:《詩經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2002年)。
38.夏傳才•董治安主編:《詩經要籍提要》(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8 月)。
39.馮浩菲著:《歷代詩經論說述評》(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0月)。
40.《山東省志•諸子名家志》編纂委員會編:《鄭玄志》(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41.尹盛平著:《西周史征》(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2.王健著:《西周政治地理結構研究》(北京:中州古籍,2004年5月)。
43.任偉著:《西周封國考疑》(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8月)。
44.王承略著:《鄭玄與今古文經學》(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10月)。
45.吳雁南、秦學頎、李禹階主編•張曉生校訂:《中國經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5年)。
三、期刊論文
1.裴普賢:〈鄭玄詩譜圖表的綜合整理〉,《國立編譯館館刊》第6卷第2期(1977年),頁21-34。
2.陳品卿:〈簡述鄭康成的學術思想〉,《孔孟學報》第35期(1978年4月),頁211-221。3.施叔女:〈漢代社會與漢代詩學〉,《中外文學》第10期(1982年8月),頁70-107。
4.江乾益:〈鄭康成毛詩譜探析〉,《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7卷第6期(1984年8月),頁31-40。5.王洲明:〈論鄭玄《詩譜》的貢獻〉,《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0月),頁375-394。
6.李健國:〈漢末世風與鄭玄經學〉,《安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期(1997年),頁14-21。
7.韓崢嶸:〈鄭玄《毛詩傳箋》置疑〉,《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3期(1998年),頁79-82。
8.劉懷榮:〈論鄭玄對傳統《詩》學的繼承與發揚〉,《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8年),頁79-82。
9.洪麗娣:〈論鄭玄《毛詩箋》中的修辭觀念〉,《遼寧教育學院學報)》第2 期(1998年),頁90-92。
10.許麗芳:〈《毛詩正義》之詮釋觀點與實際內容-以其對《鄭箋》之處理特點為例〉,《台東師院學報》第9期(1998年4月),頁407-430。
11.張啟成:〈論《毛詩正義》與詩經學〉,《貴州文史叢刊》第5期(1998年),頁31-37。
12.盧景商:〈《毛詩序》的詮釋系統及價值問題〉,《輔仁國文學報》第15期(1999年5月),頁203-232。13.劉樹勝:〈鄭玄的詩論體系及其依據〉,《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1期(2000年3月),頁12-14。
14.張寶三:〈《詩經》詮釋傳統中之「風雅正變」說研究〉,《台大文史哲學報》第52期(2000年6月),頁1-40。
15.喻克明:〈鄭玄的注疏之學及其影響〉,《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S2期(2001年),頁15-20。
16.楊天宇:〈鄭玄生平事跡考略〉,《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1年),頁8-12。
17.廖秀珍:〈兩漢經學今古文之爭及其影響〉,《空大人文學報》第10期(2001年12月),頁69-80。18.章原:〈四家詩與《毛詩譜》〉,《貴州文史叢刊》第2期(2002年),頁28-32。
19.楊天宇:〈鄭玄著述考〉,《洛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2002年),頁79-89。
20.江口尚純著,金培懿譯:〈大田錦城之詩序論-以《毛詩大序十謬》為中心〉,《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2卷第1期(2002年3月),頁101-110。21.王妍•胡春玲:〈「詩言志」簡論〉,《學術交流》第3期(2002年5月),頁113-117。
22.李秀娥:〈鄭玄整理圖書方法〉,《南都學壇)》第6期(2002年11月),頁14-16。
23.黃忠慎:〈清代中葉《毛詩》學三大學家解經之歧異-以對〈詩序〉、《毛傳》、《鄭箋》的依違為考察基點〉,《國文學誌》第6期(2002年12月),頁91-111。24.史應勇:〈由經有數家、家有數說到括囊大典、貫通六藝——論鄭玄通學的產生〉,《安徽史學》第2期(2004年),43-48頁。
25.張寶三:〈《毛詩注疏》之《詩經》詮釋及其得失〉,《台大中文學報》第20期(2004年6月),頁1-40。
26.郭樹芹:〈《毛詩譜》的流傳及其學術思想〉,《社會科學研究》第1期(2004年),頁150-153。
27唐世貴:〈從《詩經•周南•召南》看楚風與巴蜀文化之關係〉(2004年2月12日)「學說連線」:http://www.xslx.com。
28.史應勇:〈鄭玄經學三論〉,《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4年),頁85-92。
29.程元敏:〈《毛詩序》之衍成〉,《孔孟學報》第82期(2004年9月),頁29-58。30.張寶三:〈清原宣賢《毛詩抄》研究:以和《毛詩注疏》之關係為中心〉,《台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卷第2期(2004年12月),頁159-198。
31.邊家珍:〈鄭玄經學的特色及評價問題〉,《理論學刊》第8期(2005年),頁101-104。
32.魯洪生:〈論鄭玄《毛詩箋》對興的認識〉,《文學遺產》第1期(2006年),頁29-30。
33.洪麗娣:〈從《毛詩箋》看鄭玄對中國訓詁學的貢獻〉,《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6年),頁77-79。
34.楠山春樹著,洪春音譯:〈《毛詩正義》所引用的緯書〉,《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6卷第1期(2006年3月),頁97-114。35.韓國良:〈論「詩言志」觀念產生於西周之初〉,《湖南行政學院學報》第5期(2006年),頁70-73。
36.陳金木:〈經學家傳記的文化意涵:《後漢書•鄭玄傳》析論〉,《興大中文學報》第19期(2006年6月),頁121-144。37.鄧佳萍:〈淺析《毛詩序》中樂的本質與作用〉,《孔孟月刊》第45卷第1、2期(2006年10月),頁18-24。38.唐娟:〈淺談鄭玄的訓詁實踐〉,《紅河學院學報)》第6期(2006年12月),頁40-45。
39.程嫩生:〈戴震與訂後《鄭氏詩譜》〉,《語文知識》第2期(2007年)頁22-24。
40.劉毓慶:〈鄭玄《詩》學的基本框架及其價值取向〉,《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7年5月),頁15-21。
41.馮浩菲:〈鄭玄《詩譜•小大雅譜》大段脫文辨正〉,《文獻》第3期(2007年7月),頁3-6。
四、學位論文
1.崔文娟:《中國詩學「正變」觀念析論》,(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2.彭美玲 :《鄭玄《毛詩箋》以禮說《詩》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碩士論文,1992年。)3.柯岳君 :《毛《傳》說詩義研究》,(新竹:私立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4.羅健蔚 :《鄭玄《三禮注》說《詩》與引《詩》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5.劉如玲:《〈孔子詩論〉與《詩序》之比較》,(新竹:私立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6.林慧修 :《陳奐之《詩經》訓詁研究》,(台北:私立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鄭于香:《清代三家《詩》輯佚學研究 ─以陳壽祺父子、王先謙為中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