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序)
(一)陳虛谷作品集
王國璠編:《虛谷詩集、徒然吟草》,臺北:龍文出版社,2001年6月。
莊幼岳編:《虛谷詩集》,臺北:中華詩苑,1960年6月。
陳逸雄編:《陳虛谷選集》,臺北:鴻蒙出版社,1985年10月25日。
陳逸雄編:《陳虛谷作品集(上)(下)》,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7年12月。
張恆豪編:《陳虛谷、張慶堂、林越峯合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2月。
(二)陳虛谷相關專書
林莊生:《懷樹又懷人 ── 我的父親莊垂勝、他的朋友及那個年代》,台北:自立晚報,1992年8月。
周益忠:〈默不一言?──試說陳虛谷的兩組田園詩〉,收錄於林明德策劃《彰化文學大論述》,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2007年11月。
施懿琳、楊翠:《彰化縣文學發展史(上)(下)》,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陳逸雄:〈賴懶雲與陳虛谷〉,收錄於李篤恭所編《磺溪一完人》,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7月初版。
黃志亮:《狩獵和美三十年》,彰化:左羊出版社,2000年4月。
傅錫祺編:《櫟社沿革志略》,臺北市:台灣文獻叢刊,1963年 。
葉石濤:《走向台灣文學》,台北:自立晚報社,1990年3月。
楊笑儂編:《應社詩薈》,彰化市:應社出版,1970年5月。
廖振富:《櫟社研究新論》,臺北市:國立編譯館,2006年,3月。
(三)其他專書
史學類
王曉波編:《台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縣:帕米爾,1985年8月。
王曉波:《臺灣史與臺灣人》,臺北:三民,1988年。
王施琅:《台灣社會運動史 ── 文化運動》,台北:稻香出版社,1988年5月初版。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市:帕米爾書店,1985年7月。
吳三連、蔡培火、葉榮鐘、陳逢元、林伯壽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
周婉窈:《日據時期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北: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1989年。
林柏維:《台灣文化協會滄桑》,台北市:台原出版社,1993年6月。
陳俐甫:《日治時期台灣政治運動之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年7月。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自由時代出版社,1989年5月。
葉榮鐘:《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台北:晨星出版社,2000年8月初版。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南投市: 臺灣文獻館,2005年。
閻萬清、陳宗仁著:《彰化政治發展史》(彰化發展史叢書4),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6月。
簡炯仁:《台灣民眾黨》,台北:稻香出版社,1991年。
藍博洲編:《日據時期臺灣學生運動》,臺北:時報,1993年。
文學類
王詩琅:《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台灣》,台北:眾文圖書,1980年12月。
王國瓔:《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論析》,台北:允晨文化,1999年9月。
文訊雜誌社編:《臺灣現代詩史論》,臺北:文訊雜誌社,1996年。
文訊雜誌社編:《現代詩學研究討論會論文集》,臺北:文訊雜誌社,1984年。
包恆新:《台灣現代文學簡述》,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88年3月。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1989年,7月。
古繼堂著《台灣新詩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7月。
古繼堂等著:《簡明臺灣文學史》,臺北:人間, 2002年。
李南衡主編:《日據下臺灣新文學:賴和先生全集》,台北:明潭出版社,1979年3月。
李瑞騰:《詩心與國魂》,台北:漢光,1985年4月。
李魁賢:《臺灣詩人作品集》,臺北:名流,1987年。
李瑞騰:《台灣文學風貌》,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5月。
李魁賢:《詩的反抗》,臺北:新地文學,1992年。
孟樊編:《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新詩批評卷》,臺北:正中,1993年。
孟樊:《當代臺灣新詩理論》,臺北:揚智,1998年再版。
林瑞明著:《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台北:允晨出版社,1993年8月。
林瑞明編:《賴和漢詩初編》,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6月。
林衡哲、張恆豪編:《復活的群像─台灣三十年代作家列傳》,台北:前衛,1994年6月。
林亨泰主編:《新時代台灣文學研究的面向論文集》,彰化:磺溪文化學會,1995年6月。
林央敏:《台語文學運動史論》,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3月。
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本土觀察》,台北:允晨文化,1996年7月。
林載爵著:《台灣文學的兩種精神》,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出版,1996年5月。
林瑞明著:《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允晨文化,1996年7月。
林瑞明編:《賴和全集》,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6月。
林明德:《臺灣現代詩經緯》,臺北:聯合文學,2001年。
林獻堂:《林獻堂先生紀念集》,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12月25日初版。
林呈祿編:《臺灣民報》,東方文化書局影印出版。
施淑:《日據時代台灣小說選》,台北:前衛出版,1992年初版。
施懿琳編:《楊守愚作品選集(上)(下)》,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6年6月。
施懿琳編:《楊守愚作品選集 ── 詩歌之都》,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7月。
施懿琳:《彰化文學圖像》(彰化發展史叢書3),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
施懿琳:《跨語、漂泊、釘根:臺灣新文學研究論集》,高雄:春暉,2000年。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台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2000年6月。
康原編:《種子落地 ── 台灣文學評論集》,彰化:賴和紀念館,1996年。
康原編:《文學的彰化:彰化縣新文學作家小傳》,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2年6月。
陳少廷:《台灣新文學運動簡史》,台北:聯經,1977年5月。
陳逢源著,李南衡主編:《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文獻資料選集》,台北:明潭出版社,1979年。
陳千武:《臺灣新詩論集》,高雄:春暉,1997年。
張漢良、蕭蕭編:《現代詩導讀─理論篇、史料篇》,臺北:故鄉,1979年。
張恆豪主編《台灣作家全集 ── 楊守愚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2月初版。
張恆豪編:《台灣作家全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初版。
莊淑芝:《臺灣新文學觀念的萌芽與實踐》,臺北:麥田,1994年。
莊淑芝著:《台灣新文學觀念的萌芽與實踐》,台北:麥田,1994年7月。
許俊雅:《日據時期台灣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1995年2月。
許俊雅:《台灣文學散論》,台北:文史哲,1995年2月。
許俊雅編:《楊守愚詩集》,台北:師大書苑發行,1996年5月。
許俊雅:《臺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一八九五 ~ 一九四五年之古典詩歌》,台北市:國立編譯館,1997年4月。
許俊雅:《台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10月。
許俊雅編:《楊守愚作品選集》(補遺),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12月。
許雪姬主編:《灌園先生日記(一)一九二七年》,臺北市: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2000年12月。
梁明雄:《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研究》,台北:文史哲,1996年2月。
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北京市:中華書局,1979年5月
黃武忠:《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作家小傳》,台北:時報文化,1980年8月。
黃武忠:《台灣作家印象記》,台北:眾文圖書,1984年5月。
黃武忠:《親近台灣文學》,台北:九歌,1995年3月。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91年3月。
彭瑞金等:《台灣文學步道》,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7月。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1993年7月。
楊鴻烈:《袁枚評傳》,台北:盤庚出版社,1976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87年2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的悲情》,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0年1月。
葉嘉瑩:《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台北:桂冠圖書,1991年7月初版。
葉榮鐘著,葉芸芸主編:《葉榮鍾全集2 ── 台灣人物群像》,台中市:晨星出版社發行,2000年8月30日。
葉榮鐘著,藍博洲主編:《葉榮鍾全集3 ── 日據下臺灣大事年表》,台中市:晨星出版社,2000年8月30日。
楊洽人、許俊雅編:《楊守愚日記》,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8年12月。
劉若愚:《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
賴和文教基金會編:《種子落地──日據時期彰化新文學》,彰化:賴和紀念館,1994年。
賴和紀念館編:《賴和研究資料彙編》,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印,1994年。
二、期刊論文
(一)學位論文
王秀鳳:《陳虛谷詩歌研究 ── 以傳統詩為研究對象》,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6年。吳奕蒼:《日治時期鹿港地區新文學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李昭容:《鹿港丁家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2000年。陳芳萍:《彰化應社及其詩作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陳健珍:《日據時期臺灣新詩中的反抗與耽美意識》,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鍾美芳:《日據時代櫟社之研究》,台中縣:東海史研所碩士論文,1986年。(二)期刊論文
陳虛谷相關期刊論文
施懿琳:〈從「應社詩薈」看日據中晚期彰化詩人的時代關懷〉,《中國學術年刊》第14期,1993年3月,頁365 - 397。施懿琳:〈台灣詩人陳虛谷的創作理念及其實踐〉,《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997年12月,頁95 - 116。陳逸雄:〈陳虛谷生平雜憶〉,《台灣文藝》第93期,1985年3月,頁180 - 202。
廖振富:〈臺灣中部地區的古典詩人及其作品(下)〉,《國文天地》16卷9期,2001年2月,頁56 - 60。薛順雄:〈論陳虛谷漢語舊詩中的情與義〉,《國文學誌》,8期,2004年6月,頁173 - 193。其他類期刊論文
羊子喬:〈血淚詩篇盡堪傳 ── 光復前臺灣新詩的特性〉,見《臺灣文藝》,82期,1983年5月。羊子喬:〈戰前的臺灣新詩〉,《國文天地》,16卷5期,2000年10月。高日文:〈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始末〉,《臺灣文獻》第16卷第2期,1965年6月,頁60 - 96。
廖漢臣:〈新舊文學之爭(下)〉,《臺北文物》第3卷第3期,1954年12月10日,頁52。
廖漢臣:〈臺灣文字改革運動史略〉,《臺北文物》第4卷第1期,1955年5月5日,頁88 - 104。
廖漢臣:〈臺灣文學年表〉,《臺灣文獻》第15卷第1期,1964年3月,頁245 - 290。
三、報紙網路
(一)報紙新聞
吳晟:〈傳承〉,《自立晚報》,1993年1月16日
呂興昌:〈海隅淨土無多地 林下高風有幾人- 談和美的默園與詩人陳虛谷〉,《自立晚報》,第19版,1993年3月10日。
呂興昌:〈論陳虛谷的舊體詩〉,《民眾日報》11版,1993年1月17日。
林亨泰:〈近代化胎動的顫聲 - 讀「駁北報的無腔笛」一文〉,《中國時報》27版,1993年1月17日。
林政:〈台灣首位田園詩人 ── 陳虛谷〉,《台灣新聞報》,2002年9月10日。
陳千武:〈陳虛谷的詩〉,《民眾日報》11版,1993年1月17日。
康原:〈從遺言談起 - 詩人陳虛谷先生〉,《自立晚報》,1993年1月14日
康原:〈文化反思-陳虛谷是宋朝人嗎?〉,《自立晚報》,1993年2月23日。
盧家珍:〈春去人寂寞 ── 陳虛谷音樂會〉,《中央日報》文心藝坊,1993年1月2日。
盧家珍:〈他是個詩人 ── 陳虛谷其人其事〉,《中央日報》文心藝坊,1993年1月2日。
鍾肇政:〈如此江山付與 ── 紀念臺灣作家陳虛谷〉,《中國時報》27版,1993年1月17日。
謝金蓉:〈文學翻案圓系譜,地方人文溯源頭〉,《新新聞》307、308號合刊本,1993年1月20 - 2月6日。
(二)網路資料
和美鎮和群國中:「虛懷若谷──滿盈仙」,2003年臺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網址: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21500246/www/index.html
陳小明:「陳虛谷文集網」,2008年。
網址:http://home.educities.edu.tw/hsaioming/htm/0_frame/sh_frame.htm
臺灣筆記:〈臺灣民族文學大師陳虛谷去逝〉,民視新聞網,1965年9月25日。
網址:http://www.ftvn.com.tw/Topic/CaringTW/TWnotes/0925.htm
張�睇芋G〈臺灣文學步道──從文化鬥士到詩人〉,南方電子報,2001年7月。
網址:http://www.south.nsysu.edu.tw/sccid/liter/05.html
莊永明:〈1926/11/21詩人是要做民眾的先驅者〉,莊永明的臺灣古早味,2005年3月1日。
網址:http://www.readingtimes.com.tw/folk/taiwan/diary/d-1121b.htm
臺灣新文學:〈Taiwanese New Literature〉,新聞局,2002年1月1日。
網址:http://home.educities.edu.tw/hsaioming/htm/5pa/pa_web/giogov.htm
靜宜大學企管系陳盈如、陳怡伶、許瑞玲、陳汝貽:〈陳虛谷「榮歸」的新舊知識份子之認同研究〉,明日報個人新聞台,2002年6月22日。
網址: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puedu/3/1083415/2002062200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