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專書
一、古籍文獻(依朝代排序)
〔戰國〕佚名,〔魏〕何晏等注:《論語注疏》(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據阮刻本校刊,1966年)。
〔戰國〕墨翟著:《墨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986年)。
〔戰國〕孟子著,〔漢〕趙歧注,李學勤主編:《孟子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戰國〕荀況著,蔣南華、羅書勤、楊寒清譯注:《荀子》(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10月)。
〔戰國〕王守謙、金秀珍、王鳳春譯注:《春秋左傳》(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10月)。
〔戰國〕黃永堂譯注:《國語》(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4月)。
〔戰國〕列禦寇著,王強模譯注:《列子》(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6月)。
〔戰國〕方詩銘著:《世本》(台北:西南書局影印孫馮翼集本,1974年1月)。
〔戰國〕屈原等著,黃壽祺、梅桐生譯注:《楚辭》(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11月)。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台北:世界書局翻印,1983年)。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天工書局,1996年)。
〔漢〕王充著,袁華忠、方家常譯注:《論衡》(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8月)。
〔漢〕趙曄著,張覺譯注:《吳越春秋》(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8月)
〔魏〕曹丕:《列異傳》(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年)。
〔晉〕干寶著,黃滌明校注:《搜神記》(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
〔晉〕張華著,祝鴻傑譯注:《博物志》(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5月)。
〔晉〕郭璞、〔清〕郝懿行注,袁珂譯注:《山海經》(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1月)。
〔南朝梁〕劉勰著,龍必錕譯注:《文心雕龍》(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8月)。
〔北魏〕酈道元著:《水經注》(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年)。
〔唐〕徐堅等編:《初學記》(台北:藝文印書館,民65年)。
〔唐〕道世撰:《法苑珠林》(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年)。
〔唐〕李冗著:《獨異志》,收入《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78年)。
〔宋〕李昉等著:《太平御覽》(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11月,宋蜀本)。
〔宋〕羅泌著:《路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據珍倣宋版本,1983年4月)。
〔宋〕周應合纂:《景定建康志》,收入〔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8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睦庵善卿:《祖庭事苑》(台北:佛光出版社,1994年)。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北京:中華書局,1971年)。
〔宋〕佚名:《錦繡萬花谷》(台北:新興書局,民58年12月)。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明〕佚名:《五朝小說大觀》(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
〔明〕陸西星著:《封神榜》(台北:智揚出版社,1988年)。
〔明〕陶宗儀等編:《說郛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0月)。
〔明〕陳耀文:《天中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
〔明〕鍾惺撰:《有夏志傳》,收入《古本小說叢刊》第7輯(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6月)。
〔明〕佚名:《七十二朝人物演義》,收入《古本小說叢刊》第10輯(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6月)。
〔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第23編(台北:新興書局,1978年)。
〔明〕凌迪知:《萬姓統譜》,收入〔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56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陳仁錫:《潛確居類書》,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清〕馬驌著:《繹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李景嶧修,史炳纂:《溧陽縣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第470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清〕清聖祖輯:《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清〕袁枚著:《隨園隨筆》(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
〔清〕錢彩等著:《說岳全傳》(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二、現代文獻(依姓氏筆劃排列)
上海書店編:《諸子集成》(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影印,1986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編:《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彙編》(北京: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年10月)。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各民族的創世神話及信仰》上、下編(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1月)。
王秋桂、李豐楙主編:《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台北:學生書局,民78年11月)。
王潤華編譯:《比較文學理論集》(台北:台北國家出版社,1972年版)。
朱傳譽主編:《罕本中國通俗小說叢刊》第五輯(台北:天一出版社,民65年3月影印初版)。
宋雲彬:《玄武門之變》(上海,開明書店,1937年)。
(蘇聯)李福清著,馬昌儀編:《中國神話故事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3月)。
李豐楙:《神話的故鄉──山海經》(台北:時報出版社,1981年6月)。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杜正勝編:《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上冊,(台北:華世出版社,1979年)。
玄珠、謝六逸、林惠祥:《神話三家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年)。
胡萬川、李豐楙編:《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2》(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
胡念貽:《中國神話學文論選萃》(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年2月)。
袁珂編:《古神話選釋》(台北:長安出版社,1983年)。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第一冊(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
袁珂編著:《中國神話傳說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
陳天水著:《中國古代神話》(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3月)。
鹿憶鹿:《洪水神話──以中國南方民族與台灣原住民為中心》(台北:里仁書局,2002年8月)。
葉嘉瑩:《迦陵談詩二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8年10月)。
傅錫壬:《中國神話與類神話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11月)。
楊家駱主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
蔣祖怡:《小說纂要》(台北:正中書局,1960年12月)。
蔡輝振:《魯迅小說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1年9月)。
蕭兵:《中國文化的精英──太陽英雄神話比較研究》(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年)。
魯迅著,項懿君編:《魯迅作品全集》(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89年10月)。
魯迅:《魯迅全集》(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
魯迅手稿全集編輯委員會編:《魯迅手稿全集──日記》第7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戴不凡:《小說見聞錄》(台北:木鐸出版社,民72年4月)。
譚達先:《中國神話研究》(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6月)。
顧詰剛:《古史辨》(台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
貳、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欣:〈牢籠中的過度闡釋──論『故事新編•補天』解讀的多種可能性〉,《台州師專學報》第23卷第4期(2001年8月)。
甘智鋼:〈神話與魯迅小說——「補天」重讀札記〉,《雲南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
(日)片山智行著,李冬木譯:〈『故事新編』論〉,《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8期。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中國文化(月刊)》第1卷第1期(1940年2月)。
李小玲:〈從神話到現代——中國文學中的女媧原型〉,《北方論叢》2002年第2期。
李德堯:〈奔月──神話中的世俗化〉,《魯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7期(2005年7月)。
吳穎:〈魯迅立人思想的一個側面──再論「補天」〉,《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0卷第3期(1994年)。
吳奔星:〈許壽裳論魯迅的改造國民性思想〉,《魯迅研究(季刊)》1988年第1期。
(日)松岡俊裕:〈「不周山」試論(上)──魯迅『故事新編』世界之一〉,《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2001年6月)。
胡厚宣:〈釋殷代求年於四方和四方風的祭祀〉,《復旦學報》(人文科學版)1956年第1期。
倪玉聯:〈對古老文化思想的深刻反思──『故事新編』本體意義新探〉,《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3期(1994年)。
湯雲航:〈女媧神話考源〉,《承德民族師專學報》第20卷第3期(2000年8月)。
張玉龍:〈中西創世神話比較視野中的『故事新編』〉,《沈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5期(1999年)。
楊箏:〈「補天」與魯迅的神話重建〉,《洛陽大學學報》第19卷第1期(2004年3月)。
楊利慧:〈女媧研究史略〉,《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
蔡輝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小說為誰〉,《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2001年6月)。
蔡輝振:〈概論中國小說的起源與發展〉,《古今藝文》第23期(民國86年5月1日)。劉毓慶:〈「女媧補天」與生殖崇拜〉,《文藝研究》1998年第6期。
魏永茂:〈『故事新編』解讀〉,《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第14卷總第27期)。
饒道慶:〈女媧「補天造人」的神話是怎麼來的〉,《溫州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第5期。
參、學位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列)
方準浩:《魯迅『故事新編』神話系統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博士論文,2002年)。
安娜•尼科年珂:《中西文化原型與『故事新編』》(吉林:吉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李瑋菁:《后羿射日神話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12月)。孫剛:《『故事新編』文化研究》(蘇州:蘇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論文,2002年)。
張得歆:《干將莫邪故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