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模仿《世說新語》體例而著述之現象,始於嘉靖中期,盛行於萬曆、天啟年間,此熱潮持續迄於明末清初;《世說新語》仿作之興盛現象,兼具普遍性與特殊性。 本論文結合內部與外緣因素,採歸納與分析方法,對文本進行綜合性研究;架構如下: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介紹「世說體」與「兒童」之研究概況;定義「世說體」一詞,並試著就古人心中之「兒童」尺寸,試圖對研究對象──「兒童」進行定義。第二章〈明清世說體著作兒童書寫之文本〉,概覽明清世說體著作,推溯文本來源、編纂特性,最後歸納兒童材料之篇章結構。第三章〈明清世說體著作兒童書寫之面向〉,針對以兒童言行事蹟為基軸之主要面向,以及材料較稀薄的次要面向──出生異象與兒童社會問題,進行論述。第四章〈明清世說體著作兒童書寫之意涵〉,討論明清時代異於《世說》的兒童類型;並以成人作為兒童之「觀看者」、透過觀看場景、角度,窺知明清文人心中理想兒童。第五章〈結論〉,取今昔資優兒童之特質相比、以中西兒童之相同處互為參照;透過比較,使讀者對兒童議題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本論文以「明清世說體著作之兒童書寫析論」為題進行研究,藉著舊材料,提供另一種關心孩子歷史的新視野,盼能為兒童議題之研究,略盡一己棉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