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45.223) 您好!臺灣時間:2023/05/29 00: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怡禎
研究生(外文):I-Chen Lin
論文名稱:女性社區領導者推動社區婦女教育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female community leaders promoting community women''s education-cases of Kaohsiung area.
指導教授:蔡秀美蔡秀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u-Mei Ts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成人及繼續教育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成人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4
中文關鍵詞:女性社區領導者婦女教育社區婦女教育
外文關鍵詞:female community leaderwomen''s educationcommunity women''s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68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深度訪談之方式,以高雄地區兩位社區發展協會女性領導者為對象,根據本研究目的:1.瞭解女性社區領導者之領導背景;2.探究女性社區領導者推動社區婦女教育之課程內容;3.探討女性社區領導者推動社區婦女教育之影響與特色。所得結論分以下四部分,摘述如下:
壹. 女性社區領導者之領導背景:
一、 過去從政背景與為民服務之經驗、帶動社區成長之決心以及家庭支持成為女性擔任社區領導者之原因
二、 女性社區領導者之領導特色:柔性特質、以身作則以及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
三、 與社區婦女關係平等,強調本身帶頭示範影響社區婦女
貳. 課程推動之內容:
一、 女性社區領導者推動社區婦女教育課程類型受個人學習認知、社區婦女接受與否以及平時觀察發現之影響
二、 課程內容以講師安排為主、課程時期短但持續多年、招生以口耳相傳為主、受時間與場地限制以及課程內容需依照學習者特性隨時調整
參. 課程特色與影響
一、 課程特色包含:以合作對話方式進行、學習氣氛輕鬆自在、社區婦女恐懼靜態課程安排以及女性社區領導者在課程中扮演多重角色
二、 影響方面:領導者個人成長帶動社區進步、社區婦女藉由課程學習提升社區參與、社區因課程凝聚社區婦女力量
肆. 研究發現與省思
一、 社區婦女教育課程推展具階段性,從才藝類課程推展開始,接著安排多元講座,最後以培養婦女人才為目的,推展過程中應融入女性意識。
根據結論,本研究分別為女性社區領導者、成人教育工作者以及未來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對女性社區領導者
一、 共同參與社區婦女教育課程,以從中發現與培養社區婦女人才
二、 從平時觀察了解社區婦女學習需求,並依據學員建議不斷調整上課方式
三、 以身作則,提升社區婦女權力意識
四、 建立平等之領導關係,以強化女性間的合作
五、 真正瞭解女性意識之議題,才能順利推動社區婦女教育課程
對成人教育工作者
一、 課程內容因應學習者特性彈性規劃與安排
二、 結合課程成果與實際社區運作,以提供社區婦女學以致用機會
三、 課程目標依階段性設立,培育社區種籽講師
對未來研究
一、 個案選取以同性質課程進行討論,或是增加個案數
二、 可採用不同研究方法進行
This study is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uses multiple-cases study method to do two female community leaders community leaders in Kaohsiung area research. In-depth interview is the main way to know the female community leaders in Kaohsiu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thesis is fourfold.
I. To understand the leading background of the feminine community leaders.
II. To know the content of community women’s education that feminine community leaders promoted.
III. To identify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and effects of community women’s education that feminine community leaders promoted.
IV.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study, make the proposals to feminine community leaders and the adult educators for the community women’s education.
In this research,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A. The leading background of the female community leaders:
i. The reasons that women could be leaders are the experiences of service for residents and entering to politics.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moting community growing and the supports of family.
ii. Tender, practical, and well community abil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alities that female community leaders have.
iii. To treat the women in the community as equal, and emphasized that female community leaders took the initiative and affected community women.
B.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s:
iv. The reasons that female community leaders promoted community women’s education were affected by personal learning cognition, the acceptability of course and the ordinary observation.
v. The content of course was mainly arranged by the lecturer, the courses are short-term but given every year, enrolled mainly by word of mouth, limited in time and space, and the content of class have to fix by the qualities of learners.
C.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and effects of the community women’s education.
vi.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include: cooperation learning, free learning atmosphere, community women were fear of motionless state classes and the female community leaders played several roles in the classes.
vii. Effects: leaders’ personal growing drive community’s advancement; promoted community women’s participation by community women’s education, and attracted the community women’s support.
D. Research findings and reflection.
viii. Promoting community women’s education should be step-by-step, started by talented and skill course, arranged multiple lecture courses, and finally for the purpose of training women that the promoting process should include the feminist consciou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社區與社區組織之意涵 9
第二節 社區領導者與女性社區領導者角色之探討 15
第三節 社區婦女教育與學習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9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44
第三節 研究實施 49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1
第五節 研究嚴謹度與倫理 52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55
第一節 研究個案之介紹 55
第二節 真正昌社區推動社區婦女教育之內容 68
第三節 溝坪社區推動社區婦女教育之內容 85
第四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23
參考文獻 127
中文部分: 127
英文部分: 133
附 錄 135
附錄一 研究邀請函 135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136
附錄三 觀察記錄表 137
附錄四 研究日誌 139
附錄五 訪談問題 141
中文部分:
內政部(2006)。社區發展協會統計。上網日期:2007年6月15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y04-05.xls。
內政部(2008)。社區發展協會統計。上網日期:2008年9月10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06/6/6-2.htm 。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政彥(1996)。社區成人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社區成人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王秋絨(1997)。社區教育模式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王秋絨、莊明貞、林秀如、李藹慈、林昱貞(2003)。成人婦女教育方案之建構。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委託專案報告。台灣師範大學。
王淑惠(1998)。婦女與學習:以台北市社區婦女人才訓練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惠元(2000)。公領域中女性傳統家庭角色的影響與再複製-以參與社區發展協會的女性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行政院主計處(2004)。女性就業與婚育概況。上網日期:2009年7月20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411116155771.doc
李清如(1996)。社區中的性別政治-國家的社區政策與女性的社區參與經驗。政大社會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清如、彭渰雯(1997) 。女里長的故事-台北市女里長經驗紀實之研究。台北: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李靜如(2006)。彰化縣社區組織女性領導者組織領導角色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瑛(1996)。從婦女教育到兩性教育。成人教育雙月刊,30,34-40。
邱天助(1996)。社區組織在社區成人教育中的角色。社會教育學刊,25,209-232。
邱智新(2004)。女性社區工作、社區充權與社區互助產業之發展—以台北市奇岩社區發展協會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幸蓉(1996)。民間團體實施社區成人教育之模式探討--以橋仔頭文史協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幸蓉(2007)。女性社區工作者增權展能歷程之研究—以高雄縣婦女管方案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玉鈴(2000)。婦女教育與經驗學習的運用。社教雙月刊,95,29-33。
吳麗雪(2001)。婦女參與鄉鎮型社區堆動婦女教育之歷程研究-以高雄縣三位婦女組織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周育瑩(2004)。刻板印象威脅對於女性領導表現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芬英(2003)。女性領導者領導特質與領導風格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美和(1996)。台灣婦女成人教育之現況與發展。社會教育學刊,25,1-18。
林美和(2006)。成人發展、性別與學習。台北:五南。
林美和(2006)。女性主義的增能概念及其在社區婦女教育的實施。成人及終身學習雙月刊,13,2-11。
林振春(1988)。社區婦女團體領導的理論探討。社區婦女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 (1999)。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瑩昭(1995),家政教育系實習教師視導人員角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卓詩緣 (2002) 。從社區環境行動析論女性領導者的領導行為-湖本村。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震(1996)。論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區文化建設。財團法人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
孫鳳吟(2003)。故事媽媽的社會支持之探究—以高雄縣「中崙社區快樂故事劇團」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向明(2007)。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艾妮(1988)。婦女的社區參與。社區婦女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欣欣(2004)。領袖角色與社會資本累積關係之比較研究-以高雄市三個社區為案例。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院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
陳柏年(2001)。女性讀書會領導人學習與成長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高強華(2000)。個案研究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291-300。台北:師大書苑。
曹建文(2002)。社區成人教育及組織策略介入社區組織運作之行動研究-以嘉義市西區劉厝社區發展協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郭彩霞(2005)。女性領導者的人格特質與領導風格之個案研究-以某公營事業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郭嘉韻(2006)。女性成為領導人的歷程之研究:一個增權賦能的觀點。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梁佩純(2000)。女性中心的教育方案發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明月(2002)。婦女學習特性分析。社教雙月刊,107,32-40。
黃明月(2003)。變遷社會中社區婦女領導人社區參與動機與學習需求之探討。社會變遷與成人教育,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院主編。261-279。
黃鈺樺(2005)。女性主義觀點在社區大學婦女教育之應用。載於台北社區大學聯網。上網時間:2008年1月13日。取自:http://www.tpcc.tp.edu.tw/Download/PDF/20041217-%A8%E2%A9%A4%AA%C0%A4j-%A4k%A9%CA%A5D%B8q%C6[%C2I%A6b%AA%C0%B0%CF%A4j%BE%C7%B0%FC%A4k%B1%D0%A8%7C%A4%A7%C0%B3%A5%CE.pdf
黃富順(1992)。婦女教育之意義、目的、發展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婦女教育,2-20。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2)。成人學習。台北:五南
黃服賜(1999)。在地社區領袖參與鄉土襲產保育的人文意涵-以台南麻豆、台北龍坡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淑滿(2000)。就女性主義觀點論析高雄地區政府部門辦理婦女教育課程之意涵。成人教育學刊,4,215-248。
黃馨慧(1992)。我國成人教育實施現況與問題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婦女教育,273-290。台北:師大書苑。
曾進勤(1995)。從實務面談婦女的社區參與:以高雄市社區婦女為例。台北:五南。
游美惠、黃馨慧、潘慧玲、謝小芩(2004)。從性別盲到性別敏感的教育研究:以婦女成人教育與性教育研究的文獻回顧為例。通識教育季刊。11(1、2),1-38。
彭渰雯(1998)。基層社區女性的參政與賦權─台北市現任女里長的參政經驗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彭湃(2003)。領導角色的變遷。載於HR管理世界。上網時間:2008年1月15日。取自:
http://202.43.217.78/babelfish/translate_url_content?lp=zh_zt&trurl=http%3A%2F%2Fwww.hroot.com%2Fpublish%2Fview.asp%3Fid%3D5808
賀麗娟(2007)。提昇婦女人力運用現況。上網日期:2009年7月18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dn.aspx?uid=4464
馮燕(1992)。我國婦女成人教育的學習需求。婦女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馮國堅、朱昌熙(1996)。社區組織。社區-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葉肅科(2008)社區的形成。載於現代單元上冊。上網日期:2008年1月2日。取自:http://vschool.scu.edu.tw/Class01/Title.asp?Data_Code=93
楊龍士、謝靜琪、王智民(1999)。社區總體營造下商店街組織建構問題之研究,人與地,191(192),59-73。
楊碧雲(1997)。中日婦女教育面面觀。終身學習叢書四。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
詹秀員(2001)。社區領袖與社區發展功能之研究。東海大學社工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詹秀員(2002)。社區領袖與社區發展功能。台北:洪葉。
詹棟樑(1988)。社會教育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廖榮林(2005)。村長領導行為與社區行動理念之探討-以八色鳥的故鄉湖本村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劉世芳(2002)。政府如何促進婦女社會參與。婦女社會參與研討會會議實錄,行政人事行政局:台北。
劉宏鈺、吳明儒(2005)。女性觀點的社區婦女學習—以嘉義縣「女人四季」系列講座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09,459-474。
劉美淡(1996)。社區與兒童發展的關係。社區文化建設,財團法人林榮三文公益基金會印行。
劉美鐶(2006)。女性領導人社區參與學習歷程之研究-以賦權增能觀點論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慧玲、黃馨慧(2003)。婦女與教育。婦女權益報告書,78-115。台北: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蔡宏進(1985)。社區原理。台北:三民
蔡宏進(1996)。社區發展中對社區組織的運用。社區發展季刊,75,135-143。
蔡秀美(2004)。社區營造中社區彰權展能概念與學習規劃之探討。成人及終身教育,1,11-18。
蔡秀美(2006)。婦女的社區參與---落實兩性平權社會。載於台灣日報。上網日期:2007年12月22日。取自:http://www.comnews.gio.gov.tw/topic/topic_05.aspx?articale_id=1696
蔡欣宜(2006)。嘉義縣社區總體營造人才培育方案學員參與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惠娟(1999)。近年來我國婦女教育研究之省思。成人教育,37,30-38。
蕭玉煌(1999)。組織再造—社區組織工作省思與前瞻。社區發展季刊。87,16-34。
蕭淑媛(2004)。社區媽媽教室組織發展歷程研究--以高雄縣鳥松鄉大華社區及燕巢鄉安招社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蘇景輝(2003)。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
顏靖卿(1998)。高雄地區民間婦女團體辦理婦女教育活動的意涵--女性主義觀點論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英文部分:
AONTAS (2001)Women''s Community Education in Ireland 2001.上網日期:2007年12月22日。取自:http://www.aontas.com/pubsandlinks/publications/womens-community-education-in-ireland-2001/.
Brager, G. A., & Specht, H. (1973). Community organizing.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ierema, L. (1999). A mode of executive women lear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49(2), pp.107-121
Depp, M. J. (1994) Leadership self-efficacy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 Michigan: UMI.
Gandz, J.(2005)The leadership role. Ivey Business Journal. January/February 2005. 上網日期:2007年12月22日。取自:http://iveybusinessjournal.com/read_responses.asp?inArticleID=264.
Hayes, E. & Smith, L.(1994)Women in Adult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Perspectives in Major Journals.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44, 201-221
Hamilton, E.(1992). Adult education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Herman ,R. and Heimovics ,R. D.Executive (1991) Leadership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New Strategies for Shaping Executive-Board Dynamics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Kotler, J. P. (1990) A force for change :How leadership differs from management, New York:The Free Press.
Lloyd, M. G., and B. M. Illsley (2001) A community leadership initiative for Scotland.
Marienau, C.(1995).In their own voice: women learn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women’s adult development: bridge toward charge.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Ross, M. G. (1967) .Community organization: Theory , and Principles. Toronto: Toronto University Press.
Rosener, J. B. (1990). Ways women lead.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ember-December, 119-125
Rubin, H. J. & Rubin, I. S. (1992).Community Organizing and Development. Massachusetts: Ally and Bacon Press
Sargent, A. G., & Stupak, R. J.(1989) Managing in the ’90s:The Androgynous Manager. Training & Development Journal, December:29-35
Yukl, G. A.(1989).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Yukl, G. A.(1994).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政彥(1996)。社區成人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社區成人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2. 王政彥(1996)。社區成人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社區成人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3. 李瑛(1996)。從婦女教育到兩性教育。成人教育雙月刊,30,34-40。
4. 李瑛(1996)。從婦女教育到兩性教育。成人教育雙月刊,30,34-40。
5. 邱天助(1996)。社區組織在社區成人教育中的角色。社會教育學刊,25,209-232。
6. 邱天助(1996)。社區組織在社區成人教育中的角色。社會教育學刊,25,209-232。
7. 吳玉鈴(2000)。婦女教育與經驗學習的運用。社教雙月刊,95,29-33。
8. 吳玉鈴(2000)。婦女教育與經驗學習的運用。社教雙月刊,95,29-33。
9. 林美和(1996)。台灣婦女成人教育之現況與發展。社會教育學刊,25,1-18。
10. 林美和(1996)。台灣婦女成人教育之現況與發展。社會教育學刊,25,1-18。
11. 黃明月(2002)。婦女學習特性分析。社教雙月刊,107,32-40。
12. 黃明月(2002)。婦女學習特性分析。社教雙月刊,107,32-40。
13. 黃富順(1992)。婦女教育之意義、目的、發展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婦女教育,2-20。台北:師大書苑。
14. 黃富順(1992)。婦女教育之意義、目的、發展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婦女教育,2-20。台北:師大書苑。
15. 黃淑滿(2000)。就女性主義觀點論析高雄地區政府部門辦理婦女教育課程之意涵。成人教育學刊,4,21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