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2 17: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祿喜
研究生(外文):Lu-xi Tseng
論文名稱:國民中學校長均衡領導與學校文化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f Junior High Principal’s Balanced Leadership and School Culture
指導教授:林明地林明地引用關係詹盛如詹盛如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Ming-DihChan, S. J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70
中文關鍵詞:均衡領導學校文化
外文關鍵詞:Balanced LeadershipSchool Cult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74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六縣市國民中學校長國民中學校長均衡領導與學校文化的現況及其關係。本研究正式問卷共發出95校829份,共計回收80校654份,校數回收率達84.21%,問卷回收率達78.89 %,並以SPSS 12.0版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獲致結論如下:
一、中部六縣市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整體表現偏向兼具高技術性與高藝術性的均衡領導。
二、中部六縣市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校長均衡領導行為現況知覺大部分有顯著差異
三、中部六縣市國民中學不同學校規模,教育人員對校長均衡領導與學校文化現況知覺有顯著差異,而不同學校地區教育人員的知覺則無顯著差異
四、中部六縣市國民中學學校文化整體表現,兼具高凝聚與高控制的溫室型學校文化。
五、中部六縣市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學校文化現況知覺大部分有顯著差異
六、中部六縣市國民中學校長均衡領導行為與學校文化有顯著的相關且具解釋力。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提供教育部、縣巿教育局、國中學校長以及未來從事相關研究人員等參考。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be into the actual condition and its relation between junior high principal’s balanced leadership and school culture in the six counties of Central Taiwan. There are 829copies of questionnaire to 95 junior high schools for this study, totally 654 copies returned from 80 junior high schools, return-ratio of schools above 84.21%, and return-ratio of questionnaires above 78.89%, analyzed with SPSS12.0 Statistics Software. The following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1. Total performance of principal’s leadership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six counties of Central Taiwan is both high-technique and high-art prone.
2.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on the part of junior high educational staff’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balanced leadership in the six counties of Central Taiwan , given the consideration of demographic variations of the educational staff.
3.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on the part of junior high educational staff’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balanced leadership in the six counties of Central Taiwan , given the consider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of different scales; 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on the part of junior high educational staff’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balanced leadership in the six counties of Central Taiwan , given the consider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of different regions.
4. Total performance of school culture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six counties of Central Taiwan is that of the greenhouse with both high-coherence and high-control.
5.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on the part of junior high educational staff’s perception of school culture in the six counties of Central Taiwan , given the consideration of demographic variations of the educational staff.
6.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nd explanatory functions between junior high principal’s leadership and school culture in the six counties of Central Taiwan.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here offer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to Ministry of Education, Educational Bureaus in regions, junior high principals and some related researchers for reference.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均衡領導的理念與相關研究分析 11
第二節 學校文化的理念與相關研究分析 44
第三節 校長均衡領導與學校文化關係之研究 7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8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變項 8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8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86
第四節 研究工具之編製 88
第五節 預試實施與分析 99
第六節 正式問卷實施 117
第七節 資料整理 12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125
第一節 校長均衡領導之現況與差異分析 125
第二節 學校文化之現況與差異分析 148
第三節 校長均衡領導與學校文化之相關之分析 1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85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85
第二節 結論 195
第三節 建議 200
參考文獻 207
中文部分 207
英文部分 215
附錄 218
附錄一 專家審查問卷教授推薦函 218
附錄二 專家效度預試問卷邀請函 219
附錄三 「國民中學校長均衡領導與學校文化之研究」專家審查問卷 222
附錄四 「國民中學校長均衡領導與學校文化之研究」專家修正後問卷題項 229
附錄五 「國民中學校長均衡領導與學校文化之研究」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233
附錄六 「國民中學校長均衡領導與學校文化之研究」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238
附錄七 校長均衡領導量表項目綜合分析結果摘要表 243
附錄八 中小學以內部過程學校組織文化為自變項,關連學校行政管理及產出之研究 249
附錄九 國民中小學以產出學校組織文化為依變項,關連學校行政教學為自變項之研究 25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福慶(2004)。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尹美慧(2006)。國小校長領導風格、創新氣氛與創新成效間關係之研究。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王心怡(2002)。國中校長情緒智力、轉型領導風格與辦學績效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楊振昇(1999)。教育行政。高雄市:麗文文化。
王東醮(2007)。國民中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校園文化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王家瑞(2007)。屏東縣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振東(2004)。我國公立特殊教育學校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王淵智(1995)。屏東縣山地合併小學組織文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王景錝(1990)。團隊學習與學校組織文化變革之行動研究-以屏東縣立高泰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鳳美(2004)。國民中學校長領導風格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白麗美(1997)。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動機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2001)。Allan G. Johnson著。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台北:群學。
行政院教改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余麗華(2005)。桃園縣高級中等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佚名(2007)。企業文化建設技巧。取自http://www.manaren.com/data/1090935837/
吳宗立(2005)。學校行政決策。高雄市:麗文文化
吳宗成(2003)。國民小學知識管理組織文化現況調查研究:以彰化縣和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岳保(2006)。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策略對學校組織文化塑造之影響研究—以基隆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昌期(2005)。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組織學習與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清(200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勁甫(2007)。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效能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春助(2001)。國民小學校長學校行政混沌現象敏銳度與學校組織文化塑造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家云(2007)。台北縣國民中學校長領導風格、專職行政人員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林天祐(2001)。教育名詞。教育資料與研究,38,50。
吳煥烘(2004)。學校行政領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福源(2000)。國民小學優良教師與一般教師之班級氣氛比較研究。花蓮師院學報, 10期171-196
吳璧如(1990)。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呂志崗(2004)。學校組織變革中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抗拒變革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市與基隆士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呂美娥(2007)。公立高級高業職業學校教職員知覺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宋德發(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塑造學校組織文化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宋寰宇(2006)。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以台南市高中職為例。私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明來(2008)。國小校長領導風格、權力運用與教師組織變革支持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政翰(2003)。桃園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新鄉(2001)。國小教師專業發展活動類別與辦理模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嘉義大學學報,11。
李嫦孺(2006)。臺北市中等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龍賢(2005)。國民小學校長均衡領導與教師教育態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聰明 (1994)。教育行政專論─伍振鷟主編,創造學校文化。台北市:南宏。
沈秀春(2004)。大專技職校院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卓秀冬(1994)。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卓鴻賓(2004)。台灣中部地區公立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知識管理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志成(2005)。校長領導之行動智慧—策略領導等多元領導方式的省思與實踐活用。現代教育論壇,13,238-247。
林明地(1997)。兼重技術性與藝術性角色的均衡領導。人力資源發展,44,12-22。
林明地(2002)。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臺北:高等教育。
林明地(2002a)。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臺北市:五南。
林明地(2003)。一位卓越國民小學校長的描繪。社教雙月刊,114,20-24。
林明地(2005)。創意的學校經營。現代教育論壇,12,285-296。臺北市:教育資料館。
林明地(譯)(1998)。Terrence, E. D. & Kent, D. P.著。學校領導─平衡邏輯與藝術。臺北市:五南。
林明地等(譯)(2003)。Wayne K. Hoy & Cecil G. Miskel著。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林明裡(2006)。國小校長多元架構領導策略與教師工作價值觀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信榕(2007)。校長領導與學校文化探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台北;台灣書店。
林淑芬(2000)。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淑芬(2001)。國民小學教師權力之研究-教師法公布前後之演變。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堯仁(2006)。桃園縣國中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進生(2004)。新設學校組織文化之個案研究─以屏東縣崇和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林煥民(2004)。客籍國中小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邱永樵(2004)。學校組織文化與工作價值觀對體育教師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馨儀(1995)。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施宜煌(2004)。一位國小原住民女學童同儕關係發展之探討。國教學報,16,279-306。
柯進雄(1986)。學校行政領導研究,台聯出版:台灣書店總經銷。
段玉裁(1983)。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洪玉芬(2005)。學校組織文化類型知覺與學校組織變革支持度之研究-以雲嘉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福財(1999)。學校本位管理的校長角色。臺北市:五南。
胡瓊文(1998)。學校組織成員屬性、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支持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國民中小學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韋氏大辭典(2008)。取自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blog (Accessed 2th January)。
孫瑞霙(2002)。競值架構下領導型態、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技術學院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宗林(1986)。文化與教育。台北:文景。
秦夢群(1999)。營造學習型組織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7,9-12。
張人傑(1994)。改進輟學研究需解決的問題。教育研究雙月刊,37,28-35。
張永欽(2001)。台北市立國小校長領導行為塑造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明輝(1997)。學校教育革新專輯。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金鑑(1986)。政治學概要。臺北市:三民。
張品芬(1994)。高雄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文化知覺、學校環境特性與教師組織承諾。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張美志(2003)。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組織文化知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新基(2003)。國民小學校長管理模式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慶勳(1995)。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
張慶勳(2000)。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文化效能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張慶勳(2004)。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行為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20,1-38。
張慶勳(2006)。學校組織文化與領導。臺北市:五南。
張慶勳(2006a)。校本文化領導的理念與實踐。高雄市:復文。
張瓊烽(2007)。綠色學校實施成效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士軍(1989)。管理學。臺北市:東華。
許美觀(2006)。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許祝瑛(1998)。台灣省中區國民中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許嘉政(2003)。學校本位管理與學校組織文化特性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郭明德(2002)。新世紀中小學校長領導角色的變革與定位之探討。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10,87-105。
郭敏學(1978)。多目標功能的臺灣農會。臺北:臺灣商務。
陳文慶(2007)。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正邦(1979)。行政領導新論。臺北市:偉文。
陳奕安(2002)。基隆市國民中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奎憙(1990)。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憙(1995)。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教育研究所集刊,36,66-67。
陳威良(2008)。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生學習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秋紋(1996)。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家紋(2005)。公立高職學校組織文化與智慧資本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培文(1994)。中部地區高職(中)工業類科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淑琴(2002)。教育改革意義、過程學校文化因素探討。台中師院學報,16,309-319。
陳富銘(2004)。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義明(2005)。學校經營管理與領導。臺北:心理出版社。
陳彰儀(1985)。台北市已婚職業婦女之休閒興趣參與情形與生活型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8,191-210。
陳德貴(2005)。我國高職工業類科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輝征(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學校組織文化與其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燕慧(2002)。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藜榕(2006)。學校組織文化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章珮瑜(2000)。學校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彭智賢(2006)。國民中學校長領導風格、學校組織氣氛與行政人員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曾仕強、劉君政(1989)。圓通的領導。台北:駿馬文化。
黃仁寶(2007)。高級中等職業學校組織文化、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內的高級中等職業學校為例。私立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秀琴(2005)。高中職餐飲管理科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昆輝(1989)。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
黃采鳳(2006)。嘉義縣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行政執行力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柏創(2008)。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五縣市為例。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開成(2006)。競值途徑模式在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應用-以彰化縣國民中學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黃裕敏(200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黃馨儀(2007)。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臺灣省北區五縣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馨慧(2006)。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楊春生(2000)。學生輔導新體制實驗方案對試辦學校組織文化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閎智(2007)。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工作滿足及壓力因應對組織承諾的影響。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溫志宏(2006)。國民中學校長權威運用方式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台北市。
葉偉娟(2007)。高雄縣國民中學男女校長領導風格差異之比較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廖世煇(2008)。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廖春文(2001)。組織變革思潮對教育行政理論建構與實踐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學報,15,1-60。
劉炳森(1988)。組織文化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人格特質為中介變項。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茂玄(2002)。學校組織文化之個案研究─以彰化市某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劉淑滿(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組織文化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劉慧明(2006)。國民中學校長領導風格、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劉興漢(1985)。領導理論及其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臺北縣:臺北縣教育會。
歐用生(1999)。後現代的教育改革與校長專業成長。國民教育,40(2),2-9。
蔣佳良(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行政人員情緒勞務與學校組織文化及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文憲(2005)。屏東縣國民小學組織文化、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聯性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宜靜(2007)。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教導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蔡培村、武文瑛(2004)。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市:麗文文化。
蔡進雄(1999)。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榮福(2003)。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支持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世仁(1996)。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次級文化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編號:NSC85-2418-H-134-001),未出版。
鄭彩鳳(1996)。競值途徑應用在高中職校長領導角色、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彩鳳(1999)。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鄭燕祥(1996)。學校管理的改進:理念、變革與實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
鄭曜忠(2000)。高級中學行政主管知識管理態度、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錢天寧(2007)。學校組織文化與新任校長推動學校事務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謝文全(1991)。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文景。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
謝勝宇(2006)。高雄縣國民中學組織文化、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鍾采紋(2007)。國小校長魅力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特性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鍾舒萍(2007)。台中市國中教師教學動機、學校組織文化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鍾毓英(2007)。女性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以高高屏三縣市國小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簡政為(2005)。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羅虞村(1985)。領導理論評析及對我國教育行政領導之啟示。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錦財(2000)。國民中學校長領導角色與學校組織文化競值途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譚光鼎 (2004) 。圍牆裡的世界 — 學校文化與革新的討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英文部分
Bass, B.M. & Avolio, B.J.(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evelooment Manual for the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Palo Alto; 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Bolman, L. G., &Deal, T. E. (1991). Reframing organization: Artistry, choic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C. A.: Jossey Bass.
Cameron, K. S. & Quinn, R. E. (1999). Diagnosing and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Based on the 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 Addision-Wesley.
Cameron, K. S., & Quinn, R. E. (1988). Organizational paradox and transformation. In K. Cameron & R. E. Quinn (Eds.), Paradox and transformation: Toward a theory of change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pp. 1-17). Cambridge, MA: Ballinger.
Chemers, M.M. (1984). Improving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The leader match concept (2nd ed.), New York: Wiley
David H.Hargreaves(1999).The Knowledge-creating School.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 Studies,47(2),pp122-144
Deal, T. E., & Peterson, K. D. (1994). The leadership paradox: Balancing logic and artistry in school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Deville, J. (1985).The psychology of leadership. New American Library.
Edmonds, R. R. (1979). Effective schools for the urban po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37, 15-27.
Forsyth, D. R. (1990). Group dynamics (2nd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Goldring, E. B. & Rallis, S. F. (1993). Principals of dynamic schools. Newbury Park, CA: Corwin Press
Goleman, D. (1998). 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ntam Books.
Handy, C. (1988). Cultural for in schools. In G.R.Preedy Colin, M.R., & Masterton, M. (Eds.) Understanding school, management. Philade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Hargreaves,D.H.(1995) School culture,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Vol.6,No.1,pp.23-46.
Harris, K. R. (1985).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s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8(6), 346-350.
Heckman, P. (1993). School restructuring in practice: Reckoning with the culture of scho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form, 2(3), 263-271
Hofstede, G. (1991).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Berkshire, England: McGraw-Hill.
Hoy, W. K., & Miskel, C. G.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6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Kilmann, R. H. (1982). Getting Control of Corporate Culture. Managing, 2, 11-17.
Krober, A. L. & Kluckhohn, F. (1991). Culture: A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Peabody Museum Papers, 47(1), cited in N. J. Adler, (ed.),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nded., Boston: PWS-Kent.
Lunberg, C. C.(1985). On the feasibility of cultural intervention in organizations. In Frost, P. L., Moore, L. F., Louis, R. L., Lundberg, C. C. & Martin, J. (ed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Beverly Hills, CA: Sage.
Meyer, J. W. & Rowan, B.(1983).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Ritual and Rationality, (eds), 74-86.
Mitchell, J. T., & Willower, D. J. (199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a good high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0(1), 6-16
O’Neill, R. M.,&Quinn, R. E. (1993). Application of the competing value framework.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2(1), 1-7.
Ott, J. S.(1989)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erspective. Chicago: Dorsey Press.
Owens, R. G. (198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 (2nd ed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itcher, G. D., & Poland, S. (1992). Crisis intervention in the schools.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Quinn, R. E. (1988). Beyond rational management: Mastering the paradoxes and competing demands of high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Quinn, R. E., & McGrath, M. R. (1985).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A competing values perspective. In P. J. Frost, L. F. Moore, M. R. Louis, C. C. Lundberg & J. Martin (Ed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p. 315-334). Thousand Oaks, CA: Sage.
Robbins, P. & Alvy, H. B. (1995). The principal’s companion: Strategies and hints to make the job easier.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Rousseau, D. M.(1990). Normative beliefs in fund-raising organizations: Linking culture to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d individual responses, group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
Sathe, V. (1983).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A manager’s guide to action.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Autumn, 5-23.
Schein(1992). Organization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Calif:Jossey-Bass
Schein, E. H. (1985). The role of the founder in creat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Summer, 13-28.
Sethia, N. K., & Glinow, M. A. (1985). Arriving at four cultures by managing the reward system. In Kilmann, R. H. et al. (eds), Gaining control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pp. 400-420),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mith, S. C., & Stolp, S. (1995). Transforming a school’s culture through shared vision,” OSSC Report, 35(3), 1-6.
Yukl, G. A. (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5th ed.), Englewood Cliff, New York: Prentice Ha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福源(2000)。國民小學優良教師與一般教師之班級氣氛比較研究。花蓮師院學報, 10期171-196
2. 吳福源(2000)。國民小學優良教師與一般教師之班級氣氛比較研究。花蓮師院學報, 10期171-196
3. 林明地(2003)。一位卓越國民小學校長的描繪。社教雙月刊,114,20-24。
4. 林明地(2003)。一位卓越國民小學校長的描繪。社教雙月刊,114,20-24。
5. 施宜煌(2004)。一位國小原住民女學童同儕關係發展之探討。國教學報,16,279-306。
6. 施宜煌(2004)。一位國小原住民女學童同儕關係發展之探討。國教學報,16,279-306。
7. 秦夢群(1999)。營造學習型組織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7,9-12。
8. 秦夢群(1999)。營造學習型組織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7,9-12。
9. 張人傑(1994)。改進輟學研究需解決的問題。教育研究雙月刊,37,28-35。
10. 張人傑(1994)。改進輟學研究需解決的問題。教育研究雙月刊,37,28-35。
11. 張慶勳(2004)。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行為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20,1-38。
12. 張慶勳(2004)。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行為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20,1-38。
13. 陳彰儀(1985)。台北市已婚職業婦女之休閒興趣參與情形與生活型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8,191-210。
14. 陳彰儀(1985)。台北市已婚職業婦女之休閒興趣參與情形與生活型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8,191-210。
15. 歐用生(1999)。後現代的教育改革與校長專業成長。國民教育,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