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1.84.185) 您好!臺灣時間:2023/05/30 06: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俊宏
研究生(外文):J-H Chen
論文名稱:國民黨黨產之發展與變革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KMT
指導教授:廖坤榮廖坤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n-Jung Li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2
中文關鍵詞:國民黨
外文關鍵詞:KM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76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7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人身為中國國民黨的專職黨務人員,將以本人對黨產的了解及黨史館所提供的資料對黨產做一歷史研究,我們將把黨產的來龍去脈,攤在陽光下,讓事實說話。並且我們願以最坦誠的態度,向全體黨員以及向全民來報告,我們就事論事,實話實說,不針對任何個人或團體發言,只是希望透過完整的陳述,把過去本黨對黨產的處理,作一個負責任的交代。我們願意坦然面對歷史,虛心自我檢討,以具體的行動,透過黨產的清理,建立透明的財務運作機制,以重建國民黨作為民主政黨的新形象。
針對外界所關心的:國民黨有多少黨產?黨產是怎麼處理的?從何而來,從何而去?我們願就黨產的歷史背景、黨產的內容、黨產處理的原則、黨產處理情形及黨產未來處理方向及辦法等五個面向
黨產的起源,坦白說,就是歷史的遺產。任何人都知道,國民黨有過的第一筆黨產,是來自革命時代國內外華人的捐獻。那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奔走檀香山、美國本土、歐洲、日本等僑社,向所有海外華人,以及國內認同革命的仁人志士募捐而來。這些黨產,有金錢,有房子,有土地,但不是為了財富,而是為了革命。國內政局在經歷2000年與2008年兩次的總統大選〈政黨輪替〉之後,被歐美等先進國家譽為世界民主的燈塔,亞洲民主的典範、華人世界的領先者,由此可知民主憲政制度在台灣的實施與推行,以被民眾普遍所認同與接受〈雖有小瑕疵,但正所謂瑕不掩瑜〉。因此,本人擬以國民黨黨產之歷史變遷進行研究,尤其是在新政府上台的此時,施政滿意度不到六成的重要時刻,以便提醒馬英九總統「黨政分離」與「政黨政治」的決策是否正確?孰重孰輕?尤應以韓國李明博總統為借鏡。究竟政黨該不該擁有財產?就像個人該不該擁有財產。一個人沒有財產難以生活,同樣的,政黨並非不能擁有財產,而在於能否經營事業,「擁有」與「經營」兩者之間是不相同的。政黨向民間募款後存放在銀行,可以視為財產,也可以將存款購買政黨的辦公房舍;擁有財產本身沒有罪惡,它屬於一種中性的行為,黨的營運需要龐大的資金是最主要的因素。
國民黨過度龐大的黨產,替國民黨帶來了不少各界的「關注」,在2000年的總統大選期間,民進黨便利用國民黨這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大包袱-「黨產」,不斷針對此相關的議題進行攻擊,使得國民黨遭受輿論各界的壓力。尤其是,國民黨在2000及2004年兩次總統大選落敗後,在2008年重新奪回執政黨的地位之後,不得不加緊公開處理黨內資產的動作,以爭取民心,獲得更多選民支持。但歷史不能遺忘2004年總統大選時,許多民調都指出,國民黨在民進黨提出「追討黨產」的相關競選主軸後,民調就大受影響,兩陣營的支持度持續接近中。最終結果果然如民調顯示,國民黨在2004年的總統大選再度落敗,加上民進黨又利用執政的優勢,不斷「清算」國民黨黨產,使得國民黨蒙上更深一層的陰影。
現在,國民黨於2008年重新奪回執政優勢,隨之來的便是如何重新贏得選民愛戴,為此,國民黨將必須要審慎處理黨產相關事宜,以一個全新的政黨類型來重拾政權。本研究將針對,國民黨處理黨產的政策對國民黨的影響做一研究探討。
長久以來,許多人好奇:國民黨為什麼有那麼多黨產?這幾年來,在有心人士刻意扭曲、推波助瀾之下,國民黨的黨產似乎變成了滔天大罪,民眾好奇也納悶:國民黨真的有6,000 億黨產嗎?它是怎麼來的?這些錢都是怎麼用的?國民黨還要繼續經營黨營事業嗎?彷彿是一種「原罪」,國民黨黨產在有心人士蓄意操弄下,已變成「歷史的痛腳」。民進黨政府執政時的腐敗無能,却都想用踩著國民黨的「痛腳」,來轉移焦點。國民黨不是不想說清楚、講明白,而是在這一個歷史的巨大遺產之前,我們需要時間,做一次總清理,把歷史的遺留、黨產的來源、黨產的使用、黨營事業的處理、目前還剩下多少黨產、以後的政策方向等,做一次總體的、堂堂正正、清清楚楚的說明。
歷史久遠,難以細說。但我們平心靜氣的反思,就知道國民黨黨產的歷史,正是與中國大陸與台灣近代史的戰亂不可分割。國民黨以「推翻專制、建立民國、建設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家」為理念,未曾改變。如今在台灣,我們得以實現民主體制,政黨輪替,才能開始清理歷史遺留的黨產問題,這正是政治的進步。我們當然樂於將黨產問題,自此作徹底釐清,好讓台灣走向更健康更完善的民主社會,而這也是本人研究黨產的動機。
黨產的起源,坦白說,就是歷史的遺產。任何人都知道,國民黨有過的第一筆黨產,是來自革命時代國內外華人的捐獻。那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奔走檀香山、美國本土、歐洲、日本等僑社,向所有海外華人,以及國內認同革命的仁人志士募捐而來。這些黨產,有金錢,有房子,有土地,但不是為了財富,而是為了革命。當時有誰在乎過黨產的存在,計較過黨產的多少呢?
辛亥革命成功後,中國處於近代史的大動亂時代。從洪憲帝制、二次革命,到軍閥割據、日本侵華、乃至國共內戰,政府遷台,讓國民黨無法安定執政。應該說,從滿清至民國,我們無法像西方國家擁有一個「正常的」民主社會,一切物資與財富的使用,只是為了尋求從無休止的戰爭的勝利,也就無從尋求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社會生活的民主化改革,便宜行事,乃成為常態。而「黨政分離」、「行政中立」、「政黨輪替」、「黨產與國產分辨清楚」等理念,是唯有在正常的民主體制下,才得以實現的。
馬英九總統在競選黨主席時即曾經公開承諾,會在2008 年以前完成黨產的處理,這是國民黨對全民的保證。今天,我們將黨產的來龍去脈,攤在陽光下,讓事實說話。我們願以最坦誠的態度,向全體黨員以及向全民來報告,我們就事論事,實話實說,不針對任何個人或團體發言,只是希望透過完整的陳述,把過去我們對黨產的處理,作一個負責任的交代。我們願意坦然面對歷史,虛心自我檢討,以具體的行動,透過黨產的清理,建立透明的財務運作機制,以重建國民黨作為民主政黨的新形象。
研究目的也是外界最關心的:
1.國民黨有多少黨產?
2.黨產是怎麼處理的?
3.從何而來,從何而去?
4.我們願就黨產的歷史背景、黨產的內容、黨產處理的原則、黨產處理情形
5.黨產未來處理方向及辦法,等五個面向。
對古老中國而言,現代政黨是一個政治上的新玩意,正如張玉法所說:「政黨制度是西方憲政運動的產物,當中國發生憲政運動時,國人把它移植進來」,政黨組成之要素─政見、人才、組織、經費⋯⋯。打從清末政黨雛型的逐步衍成,經費來源的途徑各不相同,除西方原有政黨的籌措經費模式,如黨員黨費、勸募的方式相當常見。此外,亦有政治力的資助和介入。但就國民黨而言,初始是一革命團體,開始逐步走向一具有發揮政治影響力的政黨。其籌款的方式,常隨其政治地位的變化,而有不同。「資金」是政黨活動或運作的原動力,世界各國的各個政黨,政黨經費的來源方式並不相同,就其中較具特色的國家為例子:如美國,該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個政黨的組織結構均較為鬆散,黨的組織幾乎是為競選而設,兩黨的候選人會透過各種管道募集經費,例如餐會募款等活動,而較少依賴政黨的經費,政黨只不過是為候選人提供一個標籤的作用。又如英國,則大不相同,尤其是工黨出現後。工黨主要是依靠收取黨費來作為黨資金的來源,
政黨財源穩定,也因此形成組織嚴密,容易動員,堅固認同的一種較集權的政黨形態。在日本,雖有徵收黨費,然最為重要的來自特殊身分黨員(係指議員、政府官員及對黨具影響力的人)的黨費徵繳,以及來自財閥的捐助。共黨國家一黨專政,黨的經費來自國家,當無庸置疑。除了上述籌集經費的方式外,有另一種亦為若干政黨所採用的,就是由政黨來經營營利性的事業作為黨資金的挹注,例如英國保守黨的地方黨部經營娛樂事業相當成功,以及日本、法國等國的共產黨或社會黨(所謂的左翼政黨),也有經營營利性的事業。據研究,包含台灣的109 國之中,有21 國28 個政黨參與事業的經營,其中4 個國家屬於共產主義國家,17 個國家屬於非共產主義國家。其中政黨經營事業的常見模式,是經營文化宣傳事業,如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主要的目的並非是籌措黨的經費,而是為政黨宣傳理念之用。反觀經營經濟性的盈利事業則是較少的。而經營經濟事業,又要能成功如中國國民黨揚名海內外頗不容易。
本文使用的是文獻研究方法,因使用資料多來自第一手檔案,其中運用最多的是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內部收藏的珍貴資料,包括國民黨第三屆至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與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以及中央委員會財務委員會的會議紀錄與改造工作會議與改造時期會議紀錄等資料,進行分析解讀。這大宗史料內容包括會議紀錄、文件、財委會報告、事業公司報告書等⋯。這些文件輔以相關研究成果,進行分析註解,自有一番新的看法,不過資料本身並非完整,如財委會的會議紀錄,在遷台改造開始前,雖有多次會議,從目前所搜集的檔案中,共缺少27 次會議紀錄,不無掛一漏萬的遺憾。完整的黨營事業檔案且亦難掌握,如齊魯公司檔案,故許多實際執行的層面是未得窺見的,故僅能從會議紀錄所透露的蛛絲馬跡,尋找黨經營事業的方式。此外,對黨營事業的討論,需要相關經濟學的素養,才更能表現出黨營事業在黨財務系統中的地位,但這並不容易,只能量力而為。


透過上述的討論,能夠了解國民黨為何選擇以經營經濟事業作為黨費收
入的主要來源,對大陸時期的黨營事業有一清楚認識,並對黨營事業在台灣
的再奠基,探究國民黨日後龐大資產的源頭、黨產處理情形及黨產未來處理
方向及辦法等,向全民說明。。

國民黨副秘書長張哲琛表示,國民黨的黨產,按時代特性而言,可分為
威權時期(1950至1988年);
轉型時期(1988年至2000年);
民主時期(2000年至今)。
報告顯示,
1994年3月,國民黨辦理社團法人登記時,資產合計385億元。
1998年12月,國民黨投資事業營運高峰期時,黨產合計918億元。
2000年3月,前國民黨主席連戰接任黨主席時,國民黨產有808億元。
2005年8月,馬英九接任黨主席,國民黨資產311億元。
2006年7月,國民黨資產約有277億元。
馬英九在2005年8月上任後,至今年7月資產帳面總額減少34億元,主要是因為出售國發院土地及中央黨部大樓等不動產支應黨務經費。目前國民黨財產淨額277億元,其中土地房屋23億元(土地612筆,合計16億元;房屋415筆,合計7億元),投資事業233億元,(中央投資公司今年7月31日自結財務報表:資產443億元,負債210億元,淨值233億元)。
截止至2008年10月,國民黨資產約有150億元〈吳伯雄97年10月談話〉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題目、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文獻探討---------------------------------10
第三節 研究方法---------------------------------14
第四節 研究大綱---------------------------------16
第二章 黨營事業的源起---------------------------21
第一節 革命時期靠募捐 (1895-1928)---------------23
第二節 訓政時期靠國庫 (1928-1945)---------------30
第三章 創辦經濟事業之奠基 ----------------------40
第一節 抗戰結束─整理文化新聞事業---------------42
第二節 創辦經濟事業(一)─投資與轉投資-----------52
第三節 創辦經濟事業(二)─日產接收---------------57
第四節 經濟事業之播遷與結束---------------------64
第四章 改造時期─黨營事業的再造-----------------71
第一節 經費的探求-------------------------------74
第二節 黨營事業的再造---------------------------82
第三節 黨產信託時期-----------------------------88
第五章 結論-------------------------------------99
附錄一-------------------------------------------108
附錄二-------------------------------------------129
附錄三-------------------------------------------133
參考書目-----------------------------------------156

表 目錄
表1-1世界各國主要政黨經費來源表----------------------9
表1-2受訪談人員表-----------------------------------15
表4-1國民黨辦理社團登記,至95年7月財產明細表------94
一、檔案文件
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收藏之史料
中國國民黨第三屆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紀錄,1929 年3 月。
中國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
一中全會會議紀錄,1929 年3 月28 日∼4 月8 日。
二中全會會議紀錄,1929 年6 月10 日∼18 日。
三中全會會議紀錄,1930 年3 月1 日∼6 日。
四中全會會議紀錄,1930 年11 月13 日∼18 日。
五中全會會議紀錄,1931 年6 月13 日∼15 日。
1∼2 次中央臨時全會會議紀錄,1931 年5 月1 日∼11 月11 日
中國國民黨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1931 年11 月。
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
一中全會會議紀錄,1931 年12 月22 日∼26 日。
二中全會會議紀錄,1932 年3 月1 日∼6 日。
三中全會會議紀錄,1932 年12 月15 日∼22 日。
四中全會會議紀錄,1934 年1 月20 日∼25 日。
五中全會會議紀錄,1934 年12 月10 日∼14 日。
六中全會會議紀錄,1935 年11 月。
中國國民黨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1935 年11 月。
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
一中全會會議紀錄,1935 年12 月。
二中全會會議紀錄,1936 年7 月10 日∼14 日。
三中全會會議紀錄,1937 年2 月16 日∼18 日。
四中全會會議紀錄,1938 年4 月。
五中全會會議紀錄,1939 年1 月。
六中全會會議紀錄,1939 年11 月13 日∼20 日。
七中全會會議紀錄,1940 年7 月1 日∼8 日。
八中全會會議紀錄,1941 年4 月。
九中全會會議紀錄,1941 年12 月。
十中全會會議紀錄,1942 年11 月12 日∼27 日。
十一中全會會議紀錄,1943 年9 月。
十二中全會會議紀錄,1944 年5 月20 日∼26 日。
中國國民黨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1945 年5 月。
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一中全會會議紀錄,1945 年5 月。
二中全會會議紀錄,1946 年4 月。
三中全會會議紀錄,1947 年4 月。
四中全會會議紀錄,1947 年10 月。
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常務委員會,1945 年6 月∼1948 年9 月。
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財務委員會會議紀錄
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1950 年8 月∼1952 年10月。
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會議紀錄,1950 年8 月∼1952 年10 月。
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1952 年11 月∼1957 年10 月。
中國國民黨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黨務工作報告,1957 年。
二、中文書刊
1. 王子壯著,《王子壯日記》,一∼十冊,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
2.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會編,《革命文獻》,一∼三輯,台北市:黨史會,1953)。
3.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會編,《革命人物誌》,一∼二十三輯,台北市:黨史會,1969∼1984。
4. 中國國民黨黨營事業管理委員會編,《黨營事業的回顧與前瞻》,台北:中國國民黨黨營事業管理委員會,1994。
5. 中國的關鍵性年代學術討論會,《一九四九:中國的關鍵性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90。
6. 吳道一,《中廣四十年》,台北:中國廣播公司,1968。
7. 李友仁、郭傳璽主編,《中國國民黨簡史》,北京市:檔案出版社,1988。
8. 李明等著,《世界各國主要政黨內部運作之研究》,台北市:正中書局,1990。
9. 李雲漢著,《中國國民黨黨史述》,一∼五冊,台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會,1994。
10. 李雲漢主編,《中國國民黨黨史論文選集》,一∼五冊,台北市:近代中國,1994。
11. 李雲漢著,《中國國民黨黨史研究與評論》,台北市:國民黨黨史會,1995。
12. 梁永煌等編著,《拍賣國民黨─黨產大清算》,台北市:財訊, 2000。
13. 秦孝儀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重要決議彙編》(上、
下),台北市: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會,1978。
14. 秦孝儀主編,《中國國民黨歷屆歷次中全會重要決議彙編》(上、下),
台北市: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會,1979。
15. 張玉法,《民國初年的政黨》,台北市:中研院近史所,1985。
16.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市:東華,1986。
17. 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上海:正中書局,1948。
18. 鄭憲著,鄭孟堅譯,《同盟會:其領導、組織與財務》,1985。
19. 臺研會著,《還財於民:國民黨黨產何去何從?》,台北市:商周出版,2000。
三、博碩士論文
1. 林俊宏,〈國民黨黨營事業變遷的政治經濟分析(1945∼2000)〉,東吳
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02。
2. 邱麗珍,〈國民黨黨營事業發展歷史1945∼1996〉,台灣大學政治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7。
3. 晏揚清,〈政黨經費來源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0。
4. 張鐵志,〈資本主義發展與民主化:臺灣新政商聯盟與國民黨政權聯
繫〉,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四、報刊論著
(一)期刊
梁永煌,〈剖析全國最大的控股公司─中央及光華投資工司的轉投資知多少?〉,《財訊》,1988 年5 月,頁105-110。
梁永煌,〈財委會直轄的十家黨營企業剖析〉,《財訊》,1988 年5 月,頁
120-124。
梁永煌,〈國產、黨產、私產不分〉,《財訊》,1989 年5 月,頁105-110。
梁永煌,〈揭開興業建設的神秘面紗〉,《財訊》,1990 年3 月,頁108-110。
梁永煌,〈國民黨是全國最大財團〉,《財訊》,1991 年12 月,頁109-114。
梁永煌等著,〈國民黨黨產追追追特輯〉,《財訊》,1995 年4 月,102-153。
張文權,〈國民黨黨營事業集團〉,《卓越》,1993 年9 月,頁158-159。
張清溪,〈黨營事業、黨員品德與政黨腐化─不肖子定理應用〉,《經濟論
文叢刊》,23 卷1 期,1995 年,頁25-42。
黃光芹,〈專訪國民黨黨管會主委劉泰英談其工作理念及困難〉,《新新聞
週刊》,1994 年5 月1-7 日,頁24-25。
彭杏珠,〈李登輝親臨國民黨黨營事業檢討,黨營事業一零二超過價值四
百億〉,《商業週刊》,1994 年1 月3 日,頁18-33。
秦孝儀主編,〈郭澄〉,《革命人物誌》,第二十三集,(台北市: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83),頁107∼122。
蕭全政,〈評壟斷與剝削〉,《國家政策季刊》,1989 年12 月,頁153-157。
(二)報紙
〈國民黨黨營事業應力求經營合理化與透明化〉,《中國時報》,1995 年3月3 日,第3 版。
〈國民黨黨營事業資產逾九千億元〉,《經濟日報》,1993 年9 月19 日,第3 版。
〈揭開黨營事業面紗〉,《聯合報》,1999 年12 月26 日,第3 版。
〈黨營事業─國民黨最大金主〉,《聯合報》,『國民黨的黨庫系列報導之一』,1994 年8 月8 日,第19 版)。
吳惠林,〈何去何從的黨營事業〉,《中央日報》,1995 年1 月6 日,第2版)。
彭百顯,〈政黨不可經營營利事業─兼論如何防制政黨變成財團〉,《民眾日報》,1995 年3 月9 日,第3 版)。


五、期刊、報紙
《中國時報》,1995∼2008 年。
《中國國民黨年鑑》,1929、1934 年。
《自由時報》,2003-2008 年。
《財訊》,1987 年∼1996 年。
《商業週刊》,1995 年∼1998 年。
《新新聞》,1988 年∼1995 年。
《聯合報》,1994、1999-2008 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