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3 00: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田鎮榮
研究生(外文):Cheng-jung Tien
論文名稱:雲林縣國小國語文寫作教學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以第二學習階段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urvey Research on the instruction of Chinese writing in Yun-Lin County—An Exemplary Second Learning Stage
指導教授:林永豐林永豐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ng-feng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4
中文關鍵詞:寫作教學第二學習階段
外文關鍵詞:the second learning stagewriting instru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5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主要在瞭解雲林縣國小教師國語文第二學習階段寫作教學之實施情形及差異情形。採用問卷調查及訪談教師等方式蒐集資料,以雲林縣國小國語文第二學習階段任教寫作教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分層隨機抽樣」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研究工具為自編之「雲林縣國小國語文第二學習階段寫作教學實施情形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353份;以及以自編之訪談大綱訪談20位教師。茲將本研究之主要結果摘要如下:
一、雲林縣國小教師國語文第二學習階段寫作教學實施現況
(一)教師認為「能正確流暢的遣辭造句、安排段落、組織成篇」是寫作教學最
主要的目標。
(二)大多數的教師表示會預先規劃設計寫作課程,其中有半數以上的教師會參考課綱中的寫作能力指標。
(三)教師使用的寫作教材中,以教科書、教師手冊以及習作內之寫作教材為主。
(四)寫作教學的頻率以「2~3週1次」為最多。時間為每次「1~2節課」最多,最常利用「語文領域時間」來進行寫作教學。
(五)教師最常讓學生練習書寫的文體是「記敘文」,「議論文」最少,最常以「配合時事、節令、學校活動」作為寫作主題。
(六)教師最常使用「助作法」來進行寫作教學,其次則是「仿作法」。
(七)大多數的教師在評量學生之寫作成績時並不會參考課綱中的評量原則。
(八)教師所認為寫作教學困難之處,在教師方面的問題有:「授課時數不足」、
「教師之寫作教學專業能力素養不足」……等。在學生方面有:「學生語文
程度落後」、「學生嬝甽q少」……等。

二、雲林縣國小教師國語文第二學習階段寫作教學實施差異情形
(一)教師寫作教學會因「學校規模」、「學校行政區」不同而有差異。
(二)教師寫作教學會因教師之「性別」、「師資背景」、「畢業系所」、「專
業進修」、「教學年資」等不同而有差異。
(三)教師在「規劃設計課程時,是否融入能力指標」、「使用的教科書能否幫
助達成培養課綱中之寫作能力」、「寫作教學時間」、「寫作教學時段」、
「最常讓學生練習的文體」以及「寫作評量重點」等方面皆無顯著差異存
在。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寫作教學之教師及未來研究分別提出建議。
This thesis aimed to exploit the writing instruction for second learning level in Chinese composition in Yun-Lin County. The purpose was to figure what and how local teachers were implementing and what the differences existed. The researcher focused respondents 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target second learning level writing.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approach was applied in analyz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The study tool was self-edited ‘A Survey Questionnaire for understanding the second learning stage in Chinese writing’. Valid respondents were 353. Besides,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ed to teacher. The main purpose was to be more insightful and possible in-depth study on the issue. The followings are the main findings:
1. Current situation of implementing the teaching writing at second learning stage in Yun-Lin County.
(1) Teachers generally deemed that ‘Correctly and affluently making sentences and idioms, arranging sequential paragraphs and organizing into a composition’ to be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eaching to write.
(2)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did make teaching plans and half of them looked for guidance and reference in the ‘Curricula Guidelines’, especially the ‘ability index’part.
(3) Teaching material in which teachers used most were mainly text、teaching manual, and workbook.
(4) Frequency of teaching students to write was mainly ‘once in two to three weeks’, each time ‘one to two periods’, and usually during ‘language arts’ classes.
(5) The most frequent topics of writing teachers assigned for students was ‘Descriptive’, the least was ‘Essay’, Moreover, mostly, teachers assigned ‘current news、seasonal, and campus activities’ to be topics for writing.
(6) Teachers most frequently applied ‘Assisting Writing’ in instruction followed by ‘Imitative Approach’.
(7)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didn’t seek for reference in assessing writing according to the guidance in ‘Curricula Guidelines’.
(8) The Challenges in teaching to write, in teachers’ part, the factors were ‘insufficient time’、’professional ability’. For students, the difficulties seemed to be ‘lower ability in language arts’and’too little reading’ …etc..
2. The diversity when implementing second learning stage of writing instruction in Yun-Lin County:
(1) The differences were partly caused by school size and administrative areas and led to the unlikely implementation in writing instruction.
(2) For teachers, the teaching in composition differed because of gend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teachers and what they majored in colleg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years of teaching.
(3)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re factors:
‘Integrating ability index in curricula planning’、’choosing certain textbooks for frosting students’ competence in writing that matched the Curricula Guidelines’、’Time for writing’、’Time stage for writing’、’most practiced composition patterns’ and ‘highlights in assessing writing’.
Finally, the researcher gave relevant suggestion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schools, and teachers teaching writing and future research.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Χ
第 一 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 二 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國語課程標準、綱要與寫作能力指標……………………………7
第二節 寫作教學之相關理論………………………………………………20
第三節 國小寫作教學之現況與相關研究…………………………………36
第 三 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8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48
第二節 研究對象……………………………………………………………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56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59
第五節 資料處理……………………………………………………………63
第 四 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6
第一節 寫作教學的實施情形………………………………………………66
第二節 國小教師國語文寫作教學差異情形………………………………87
第三節 訪談結果分析………………………………………………………121
第四節 綜合討論……………………………………………………………136

第 五 章 結論與建議…………………………………………… 146
第一節 結論…………………………………………………………………146
第二節 建議…………………………………………………………………150
參考書目…………………………………………………………… 155
附錄一 雲林縣國小國語文第二學習階段寫作教學實施情形調查研究
問卷初稿內容…………………………………………………………160
附錄二 學者專家名單…………………………………………………………166
附錄三 專家審查所提出之修改意見…………………………………………167
附錄四 雲林縣國小國語文第二學習階段寫作教學實施情形調查研究
問卷修正稿內容………………………………………………………170
附錄五 雲林縣國小國語文第二學習階段寫作教學實施情形調查問卷
正式問卷………………………………………………………………176
附錄六 訪談大綱………………………………………………………………183
參考書目
專書部份
王保進(1999)。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市:心理。
李金城(1998)。中學國文教學術。高雄市:復文書局。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
杜淑貞(2001)。小學作文教學探究。台北市:文津。
陳弘昌(1992)。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新轉(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從課程綱要與能力指標出
發。台北市:心理。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過程導向寫作教學的理論及應用-認知心理學
取向。高雄市:復文書局。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黃光雄、 簡茂發(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鄭博真(2003)。國語文教學創新。台南:漢風。
蔡清波(1985)。作文小博士。高雄:愛智圖書。
羅秋昭(1999)。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期刊論文部份
王天福、林君鴻(1991)。國小語文教師應具備的語文知識及教學能力。國教月刊,
37,48-51。
王淑貞(2002)。感官觀察活動與過程導向寫作教學對學童寫作表現與態度之比
較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萬清(1991)。教師引導討論與小組對兒童寫作能力之影響研究。台南師院學
報,24,161-169。
王萬清(1995)。國民小學國語課程標準之特色及意義。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
習會主編: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台北縣。
王嘉燕(2007)。臺北市國小教師國語文寫作教學實施之調查研究---運用SWOT 分
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天下雜誌(2008)。從嬝爸儤g作-中小學現況大調查。教出寫作力。台北市:
天下雜誌。
江惜美(1991)。國小作文教學方法探究。國教月刊,37,35-36。
李博文(2002)。國小高年級學生議論文寫作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麗霞(1990)。新竹縣國小教師實施作文教學之現況調查。竹縣文教,1,28-38。
吳怡靜(2008)。搶救被忽略的寫作力。教出寫作力。台北市:天下雜誌。
何琦瑜(2008)。從「寫作」啟動新一波學習革命。教出寫作力。台北市:天
下雜誌。
林玉砥]2008)。時數不足教法凌亂。教出寫作力。台北市:天下雜誌。
林宜龍(2003)。國小語文領域創造思考寫作教學之研究---一個教學視導人員行
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郁展(2003)。概念構圖在國小「過程導向」寫作教學的應用研究。國立嘉義
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盈君(2005)。一個國小教師作文教學慎思歷程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
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文君(2002)。「多元智能統整-合作-反省思考」寫作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態
度與寫作表現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金英(1993)。文章結構的提示與主題知識對說明文寫作表現的影響。國立政
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柯志忠(2000)。社會互動寫作教學方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寫作品質及寫作態度
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新建(2002)。能力指標課程轉化模式(一)能力指標之分析與教學轉化。載
於黃炳煌主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台北市:師大書苑。
酗撜飽]2001)。故事圖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記敘文寫作表現與組織能力之研
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祖砥]2003)。高層思考寫作教學方案對國中生非傳統作文寫作效果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正治(2003)。國小作文教學應教什麼。九年一貫課程本國語文學習領域理念
與實務的對話論文集,81-105。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陳宇詮(2001)。引導兒童作文教學之探究~自修辭的角度切入。台北師範學院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宜貞(2003)。「創造思考教學法」應用於國小六年級作文課程的教學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宜雯(2005)。九年一貫國語文教科書第一學習階段寫作教材與寫作能力指標
之分析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昌維(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國語文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決策過程之
研究。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康宜(2005)。時數不足,國語文教學首要問題。《國語日報,2005年4月1
日》,第二版。
張佳琳(2000)。從能力指標之建構與評量檢視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之內涵。
國民教育,40 (4),54-61。
張純(2002)。國小學童寫作教與學的歷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雅銘(2005,4月15日)。幫小朋友找作文的靈感。國語日報網站。2008年3
月6日,取自http://www.mdnkids.com/speak/detail.asp?sn=1507。
張新仁(1999)。著重過程的寫作教學策略。北縣國教輔導,8,9-14。
張曜薇(2003)。華語文寫作歷程研究─以高級華語學習者敘述體寫作為例。
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尤君(1996)。台灣地區國小作文教學觀念演變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永和、莊淑琴(2002)。結合多元智慧的網路輔助跨課程寫作教學方案及其成
效之研究。國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15,51-58。
黃秀莉(2004)。國民小學限制式寫作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科教
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昆輝(1979)。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學績效之調查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
21, 193-250。
曾瑞雲(2002)。國小三年級實施看圖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慧禎(2002)。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寫作歷程中後設認知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馮瓊瑤(20024)。國小四年級學童實施概念構圖作文教學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童丹萍(2004)。嘉義縣市國民小學國語文寫作教學實施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
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葉雪枝(1998)。後設認知寫作策略對國小四年級記敘文寫作能力提昇之影響研
究。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鏡中(2000)。國小國語文課程與教學模式探討。國立台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未出版。
鄭世杰(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寫作困難之調查研究—以石岡、東勢兩鄉鎮為
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鄭博真(1996)。台南市國民小學國語科作文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國語教育通訊,
10,42-60。
蔡榮昌(1979)。作文教學探究。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劉金山、李欣潔、葉佩真(2002)。基本能力指標建立與轉換。教育研究,96,
11-16。
劉明松(1998)。「過程導向」寫作教學_寫作認知策略教學(CSIW)策略之探討。
教學研究,62,64-68。
劉明松(2003)。結構性過程取向寫作教學對國小作文低成就學生寫作學習效
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謝錫金、岑偉宗(2000)。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2008年4月23
日取自
http://www.chineseedu.hku.hk/ChineseTeachingMethod/writing/aim/#to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