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 Garold D. Oberlender 著,呂以寧譯(2006),營建工程專案管理,,六和出版社,台北。
2. James P. Lewis著,劉孟華譯(2004)。專案管理聖經。臉譜出版社,台北。
3. 王懿慧(2008)。專案管理工程契約知識管理系統之建立。國立交通大學工程技術與管理組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4. 宋明哲(2001)。現代風險管理。五南圖書公司,台北。
5. 李裔武(1998)。台灣資訊服務業經營策略與組織系統流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6. 汪美香、葉桂珍(2004)。資訊系統專案團隊成員互動型態之探索。台大管理論叢,14(2),79-108。
7. 林明杰、蔣宜哲、黃錦華(2007)。新產品開發加速機制與新產品開發績效指標對專案成未v響之研究。科技管理學刊,12(4),101-144。8. 林信惠、黃明祥(2002)。軟體專案管理研究架構及趨勢。資訊管理研究。4(1),31-69。
9. 林信惠、黃明祥、王文良(2002)。軟體專案管理。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
10. 林英峰(2000)。專案管理。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專案管理課程講義,未出版,台北。
11. 信懷南(1998)。不確定年代的專案管理 : 瞎拼豈會贏。 聯經出版社,台北。
12. 施威銘研究室(2008),最新網路概論 2008,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13. 狴@宏(2007)。高科技廠房建廠專案導入PMI專案管理。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工程技術與管理在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14. 張大千(2002)。統包採購制度對公共工程品質影響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15. 張保隆、鄭毅萍(1996)。專案管理環境特性因素對專案執行的影響。科技管理學刊,1(1),161-177。16. 張詠能(2004)。CDMA- 2000 基站佈建與規劃。大同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17. 張慧雅(2005)。CMMI於軟體專案規劃與管理之應用─以某電信公司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未出版,台北。
18. 曹延傑(1990)。專案管理。格致圖書有限公司,台北。
19. 莊懿妃、蔡義清、陳淑芳(2007)。以服務屬性預測新服務需求-以3G行動電話為例。行銷評論,4(3),289-310。20. 郭勃顯、杜瑩美、張盛鴻、李榮貴(2004)。新產品專案組合決策支援系統之研究。明新學報。34(1),107-126。21. 馮心蕾(2003)。室內設計專案管理系統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22. 黃國平、邱詩涵(2006)。電信法令對行動電信業者營運策略影響研究:台灣經驗。第五屆兩岸產業發展與經營管理研討會,台南。
23. 楊展岳(2008)。台灣WiMAX產業發展現況與面臨之考驗。資策會FIND,台北。
24. 熊培霖、范淼、周祥東、陸正平、黃哲明(2005)。專案管理-基礎知識與應用實務。財團法人中華專案管理學會,台北。
25. 戴久永(2002)。專案管理的特色。 標竿學院。http://www.asia-learning.com/asia/article/34517356/ 。
26. 戴劍文(2006)。專案管理實務課程。樹德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專案管理實務班課程講義,未出版,高雄。
27. 顏春煌(2007)。行動與無線通訊 (第三版)。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28. 羅應浮(2000)。專案管理的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中華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英文部分】
1. C. Reeser (1973) , Management:Function and Modern Concepts , Foresman and Company .
2. D. I. Cleland & W. R. King (1983) .System Analysi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3. H. Kerzner (1984) , Project Management:A System Approach to Planning, Scheduling and Controlling ,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 Inc. .
4. IBM(1997), Project Management Fundamentals Handbook, IBM.
5. ISO(1997), ISO 10006:Quality management-Guidelines to quality in project management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6. J.R. Meredith & S.I. Mantel (1998) , Project Manage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
7. Jack R. Meredith & Samuel J. Mantel (1989) , Project management: A managerial approach,John Wiley & Sons, Inc.
8. K.S. Gilhousen & I. M. Jacobs & R. Padovani & A.J. Viterbi & L. A. Weaver & Jr. & C.E.Wheatley (1991). On the Capacity of a Cellular CDMA System, 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 40, 303-312.
9. Kathy Schwalbe (200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ject Management, Thomson Learning.
10. M. Zedtwitz (2002),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rough Post-Project Reviews in R&D, R&D Management, 32(3), 255-268.
11. Minoru Etoh. (2005). Next Generation Mobile Systems 3G and Beyond. John Wiley & Sons, Inc.
12.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2000),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Inc.。
13.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2004) ,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Third Edition (2004).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Inc.
14. Raymond Steele & Chin-Chun Lee & Peter Gould (2001), GSM CDMA One & 3G Systems. John Wiley & Sons, Inc.
15. S.J. Mantel & J.R. Meredith & S.M. Shafer & M.M. Sutton(2001) , Project Management in Practice , John Wiley & Son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