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 1]畢威寧(2005),「結合AHP 與TOPSIS 法於供應商績效評估之研究」,科學與工 業技術期刊,第一卷第一期:73~83。 [ 2]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第廿七卷,六,七期,頁5-22。[ 3]廖經泰(2006), 「層級分析法於群體決策偏好分析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 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吳桂桂(2005), 「生物科技產業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生物晶片產業分析 」, 朝陽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 碩士論文。[ 5]劉昭綺(2006), 「應用層級分析法建立供應商績效評估之研究-以TFT-LCD 產業之偏光片供應商為例」, 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6]陳啟政(1998),「客向式供應商績效評估之研究」,義守大學 管理科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7]池文海,鐘權宏,陳瑞龍,「應用分析層級程式法於我國政府採購績效評估指標之研究」,運籌研究集刊,第五期:59~82。 [ 8]方溪泉(1994),「AHP與AHP'實例應用比較--以高架橋下使用方案評估為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9]魯瀚璟(2007),「以灰關聯改善AHP獨立性假設缺失之實證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碩士論文。[ 10]李勝棋(2003),「電子化採購績效評估準則之建構與驗證」,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 11]黃智偉(1999),「供應鏈管理下供應商選擇評估之研究-以汽機車與電腦資訊業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12]黃士滔,1999,“供應商選擇之探討,”國立高雄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第30期,pp.283-302 。[ 13]侯君溥,吳文雄(2005),「供應鏈管理應用」,第一版,國立空中大學出版品。 [ 14]陳怡和(1997),「供應商管理標竿之建立與分析--以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 元智科技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徐燕娟(2007),「以AHP法探討供應商遴選關鍵決定因素權重之研究- 以筆記型電腦週邊配件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16]周郁舜(2008),「台灣電子業供應商評選準則之模式」, 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17]朱海成著(2004),「全球運籌管理-電子商務的全球佈局」,初版,台北:新陸書局。 [ 18]王建武,王明德,張家祝(2004)「改良式分析層級程式法權重求解模式之研究」,台大工程學刊,第92 期:11~27。 [ 19]黃金俊(2006),「企業的型態與外包動機對供應商選擇因素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 後勤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洪曉辰(2007),「應用分析網路程序法於企業供應商之評選」, 東吳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 碩士論文 [ 21]邱福星(2002),「供應鏈管理下電子產業銲錫供應商評選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22]陳琇玲譯(2004),「供應鍊管理創新解決方案」,初版,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公司。 [ 23]陳銘錕譯(2004 供應鏈管理)初版,台灣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譯自Sunil chopra /Perter Meinl(2003) 。 [ 24]薄喬萍 ,(2005),「績效評估之資料包絡分析法」初版,五南出版社。 [ 25]蘇雄義,(1999),「應用管理研究-方法與實證」, 初版,華泰文化事業出版。 [ 26]許振邦(2004),「採購與供應管理」, 初版,智勝文化出版。 [ 27]蘇雄義,陳培光,黃明顯 著(2005),「供應鏈經營管理」, 智勝文化出版。譯自David A.Taylor(2004) 。 [ 28]許瓊華(2007),「層級程序分析法應用於最有利標供應商評選作業-以環保機具為例」, 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29]丁誠著(2001),「SCM 多贏策略」,國家圖書館出版品,譯自熊穀植樹。 [ 30]吳亞穎,簡國樑,吳美惠譯(2004),「現代物流管理」初版,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譯自Paul R. Murphy, Jr. Donald F. Wood (2004) 。 [ 31]方楊楷 譯(2005), 「採購與供應管理」第一版;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公司,譯自Michiel R.Leenders(2004) 。 [ 32]邱美玲(1994),「製造業供應鏈的 選擇與探討」,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管理技術研究所,工業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33]李季達(2003),「兩岸LED照明產業願景探討」,光連雙月刊, 第43期。[ 34]陳啟政(2003),「運用總品質成本分析之供應商績效評估模式」,中原大學 工業工程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35]欒斌,羅凱揚(2000), 國立編譯館主編, 教育大辭書第五版, 文景書局,pp.146-147。 [ 36]黃孟嬌(2008), 「全球LED照明市場現況與趨勢分析」,工研院電子報 第9710 期。 [ 37]丘昌泰(2002), 「邁向績效導向的地方政府管理」研考雙月刊,第26卷第3期,pp.4[ 38]馮立霆(2002), 「供應商選擇機制之研究--以航太產業為例」,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研究所 碩士論文[ 39]Charles A Weber , John R Current, Vendor Selection Criteria and Method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1, 67(3)﹕2- 18. [ 40]Dickson G W. An Analysis of Vendor Selection Systems and Decisions〔J〕.Journal of Purchasing, 1996, 2(1)﹕5- 17. [41]Matthyssens, P. and C.V. den Bulte, 1994, Getting Closer and Nicer: Partnerships in [42] Weber, C. A., and J. R. Current, 1993, “A Multiobjective Approach to Vendor Sele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68, No. 2, pp.173-176. [43]Weber, C. A., J. R. Current and W. C. Benton, 1991, “Vendor Selection Criteria and 110 Method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50, No. 1, pp. 2-18. [44]Thomas L. Saaty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Planning, Priority Set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SBN 0-07-054371-2, McGraw-Hill [45]Saaty, Thomas L., “A Scaling Method for Priorities in Hierarchical Structure”,”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Vol. 15, No. 3, 1977, pp. 234-281. [ 46]Choi, T.Y. and Hartley, J.L., “An Exploration of Supplier Selection racticesacross the Supply Chain,”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Vol. 14, Issue 4, pp.333-343, 1996. |
| |